外臣读音
外臣的意思
词语解释:
外臣
(1) 古诸侯国的士大夫对别国君主的自称
英
(2) 古代指藩属
英
(3) 地方官吏
英
引证解释
⒈ 古诸侯国的士大夫对别国君主的自称。
引《礼记·杂记上》:“﹝士﹞讣於他国之君,曰君之外臣某死。”
《仪礼·士相见礼》:“凡自称於君……他国之人,则曰外臣。”
《左传·成公三年》:“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荀首 ), 首其请於寡君,而以戮於宗,亦死且不朽。”
⒉ 犹藩臣。
引《史记·匈奴列传》:“匈奴新破,困,宜可使为外臣,朝请於边。”
《史记·西南夷列传》:“南越王黄屋左纛,地东西万餘里,名为外臣,实一州主也。”
宋陆游《南唐书·元宗纪》:“三月,遣司空孙晟及礼部尚书王崇质使周,削去帝号,奉表请为外臣,犹不许。”
清唐甄《潜书·用贤》:“犬戎虽强虣,亦终为周之外臣。”
⒊ 方外之臣。指隐居不仕者。
引《南齐书·明僧绍传》:“太祖谓庆符曰:‘卿兄高尚其事,亦尧之外臣。朕虽不相接,有时通梦。’”
唐任华《寄李白》诗:“高歌大笑出关去,且向东山为外臣。”
金元好问《长寿新居》诗:“诗酒娱中岁,山林有外臣。”
明李贽《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后论》:“外臣者隐处之臣也。天下乱则贤人隐,故以外臣终焉。”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苏州徐文靖公, 明季殉难。二子昭文、贯时,俱守父志,不仕。 尤西堂为贯时作传,其言‘少时美好,自称三十六帝外臣’。”
⒋ 指朝臣。与大内的宦官称内臣相对。参见“内臣”。
引清侯方域《宦官论》:“今也,外臣不敢与闻内事,而中贵苛刻暴横民间。”
《红楼梦》第十八回:“此係正殿,外臣未敢擅拟。”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外臣
外臣相关词语
- 1 外按
- 秦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以东的骊山脚下。
- 2 外第
- 外第,读作wài dì,汉语词语,意为宫外府第。
- 3 外甸
- 外甸是汉语词汇,拼音为wài diàn ,意思是谓国都的外围地区。
- 4 外番
- 外番(wài fān),出自《野获编·叛贼·马祖师》,指外国或外族。
- 5 外关
- 外关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前臂背侧,在前臂后区,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主治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瘰疬,胁肋痛,上肢痿痹不遂。操作方法为直刺0.5~1寸。
- 6 外合里差
- 外合里差,读音wài hé lǐ chà,汉语成语,比喻口是心非。出自《金瓶梅》。
- 7 外裔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 铁云 年十四,随父官 粤 西,与 安南 贡使赋《铜柱诗》相赠答,传诵外裔。”
- 8 外翼
- 指阵地的左右两翼。《宋书·张畅传》:“时 历城 众少食多,安北中兵参军 沉庆之 议欲以车营为函箱阵,精兵为外翼,奉二王及妃媛直趋 历城 ,分城兵配护军将军 萧思话 留守。”
- 9 外制
- 唐、宋以中书舍人或知制诰所掌者为外制,与翰林学士所掌之内制相对。外制指中书门下正规机构所撰拟的诏敕,内制指皇帝直接由宫廷发出的诰谕。两种官员总称“两制官”。辽、金虽尚存其名,但已非旧制。明清不用此称。
- 10 外省
- 外省,wài shěng,释义为中枢机构之外的官署。
- 11 外外姐姐
- 外外姐姐是汉语词汇,读音是wài wài jiě jie,出自《儿女英雄传》。
- 12 外寓
- 外域,外方。
- 13 外禅
- 外禅是汉语词汇,拼音为wài chán ,出自晋干宝《晋武帝革命论》。
- 14 外材
- 明 叶盛 《水东日记·余尚书遗事》:“ 茂本 美风姿,有俊才,为县学生。御史行香,见 茂本 曰:‘此子外材好,内材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