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德读音
讲德的意思
词语解释:
1.讨论﹑讲求仁德。 2.讲求道德。
引证解释
⒈ 讨论、讲求仁德。
引汉王褒《四子讲德论》:“於是文绎復集,乃始讲德。”
唐张说《为人作祭弟文》:“每思与尔归印东都,悬舆故里,扬名讲德,居常待终。”
清方履籛《邓汉中<德政录>跋》:“每欲撰讲德之论,颂樊惠之渠,自愧小文,莫宣景行。”
⒉ 讲求道德。
引宋刘敞《右射驺虞赋》:“且夫射也,讲德而绎志,序宾而考贤,内可以教士,外可以事天。”
明赵南星《明通议大夫兵部右侍郎见泉魏公碑》:“数公者,多暇相过,登山观水,讲德论文,每联鑣出游,望之者若列仙也。”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讲德
讲德相关词语
- 1 讲陈
- 讲说陈述。《正法华经·光瑞品》:“为声闻乘讲陈圣谛,则令众庶度生老死忧恼众患,入近无为。” 宋 王珪 《贾文元公昌朝墓志铭》:“ 仁宗 召公 迩英阁 ,问《易》之《乾》卦,既讲陈之,翌日又为手奏。” 元 胡助 《京华杂兴诗》之四:“讲陈 尧 舜 道,庶使皇风宣。”
- 2 讲呈说告
- '
- 3 讲辩
- 词语讲辩 拼音jiǎngbiàn 注音ㄐㄧㄤˇㄅㄧㄢˋ 引证解释讲论辩别。《淮南子·修务训》:“而不能闲居静思,鼓琴读书,追观上古及贤大夫学问讲辩,日以自娱。”高诱注:“讲论辩别然否,自娱乐。”
- 4 讲定
- 商定;谈妥。 宋 欧阳修 《言西边事宜第二札子》:“如臣等日所进呈,又皆常程公事,亦未尝聚首合谋,讲定大计。” 元 姚燧 《中书左丞姚文献公神道碑》:“诏赴中书议事,讲定条格。”《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打定了主意,就叫了收买旧货的人来,讲定了十来个钱一个,当堂点过。” 茅盾 《子夜》十九:“难道前天讲定了的十万块钱也落空么?”
- 5 讲诲
- 讲诲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jiǎng huì,意思是讲说训诲。
- 6 讲化
- 引用于《正法华经·妙吼菩萨品》:“为现 妙音菩萨 所行,不可限量变无数行,为诸众生宣布讲化《正法华经》。” 唐 道宣 《续高僧传·义解二·释僧密》:“ 密 不叙浊清,任其书罪,乃启摈 淮 南,学士随者三十馀人,相仍讲化。”
- 7 讲史
- 讲史,指宋元间“说话”的一科。讲说历代兴废和战争故事,据史传加以敷衍。亦称“平话”。记录时多用浅近文言,成为讲话本,是我国小说史上最早具有长篇规模的作品。后发展为演义。
- 8 讲室
- 9 讲榻
- 讲榻,读音为jiǎng tà ㄐㄧㄤˇ ㄊㄚˋ,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讲官的坐具。
- 10 讲诵
- 讲授诵读。出自《史记·儒林列传》:“ 董仲舒 , 广川人也。以治《春秋》, 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
- 11 讲颂
- 阙里不闻讲颂之声,四时不覩蒸尝之位。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
- 12 讲搜
- 讲搜,汉语词汇,拼音jiǎng sōu,指演习,阅军。
- 13 讲古
- 2008年6月7日,讲古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14 讲匠
- 此词语是佛教语。意思是指讲经僧人。引用于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五·法通》:“年未登立,便为讲匠,学徒云聚,千里必集。” 唐 道宣 《续高僧传·义解七·保恭》:“又听《成实》,谓有馀悟,反求所明,翻成疑阻,即以问诸讲匠,皆无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