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莱读音
草莱的意思
词语解释:
1.荒地的杂草。
2.指荒芜之地。
3.乡野;民间。
4.未出仕为官者。
2.指荒芜之地。
3.乡野;民间。
4.未出仕为官者。
引证解释
⒈ 犹草莽。杂生的草。
引《南史·孔珪传》:“门庭之内,草莱不翦。”
宋叶适《代人上书》:“夺农人牛具,犁伐之地,草莱随长。”
清周亮工《介寿以胡彦远见慰札子相示却寄》诗:“一亩田中尽草莱,旅堂经岁不曾开。”
⒉ 指荒芜之地。
引《管子·七臣七主》:“主好本,则民好垦草莱。”
章炳麟《訄书·定版籍》:“凡草莱,初闢而为露田园池者,多连阡陌,虽不躬耕,得特专利五十年,期尽而鬻之,程以十年。”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五四章:“只要两三年内宛洛稍得安定,人民来归,草莱渐开,人怀保家之心,士无饥馁之忧,则中原大局可定, 宛洛一带也就固若金汤了。”
⒊ 犹草野。乡野;民间。
引《汉书·蔡义传》:“臣山东草莱之人,行能亡所比,容貌不及众。”
宋范仲淹《举张问孙复状》:“右臣伏覩赦书节文,应天下怀材抱器,或淹下位,或滞草莱,委逐处具事闻奏。”
清李渔《风筝误·议婚》:“苍天不负奇才,拔英雄自草莱。”
⒋ 布衣。平民。
引《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草莱乐业,守屏称事。”
张铣注:“草莱谓山野採樵之人也,守屏谓州牧也。”
唐李商隐《漫成》诗之四:“不妨常日饶轻薄,且喜临戎用草莱。”
清孙枝蔚《览古》诗之六:“用人限资格,何以服草莱?”
国语词典
荒地的杂草。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草莱
草莱造句
- 太公封齐之初,营丘一带原是一片荒凉的草莱之地,虽然齐无膏壤千里,但也有自己的优势。
- 其景也,荒蔓凋零困教人于草莱,不足寄兴,不足陶情,实为一写真而一无画处之趣存乎?
- 当时会稽还是荒凉而没有开发的地方,越王便"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
- 宋齐丘,先帝布衣之交,今弃之草莱,不厌众心。
草莱相关词语
- 1 草甸子
- 草甸子是联产承包责任制前中国东北大平原对未开发的荒地,草场的统称,主要用于当时生产队放牧和村民自用的柴草。 近年由于农业机器化的普及,绝大部分草甸子已经被开发,在东北大平原已经很难看到以前草甸子的优美风景。
- 2 草蛇灰线
- 草蛇:一条蛇从草丛穿过,不会留下脚印,但蛇有体重,还是会留下一些不明显却仍存在的痕迹。灰线:拿一条缝衣服的线,在烧柴后的炉灰里拖一下,由于线特别轻,留下的痕迹也是很恍惚的。
- 3 草满囹圄
- 监狱里长满了草。比喻政治清明,犯罪的人极少。
- 4 草莓
- (概述图片参考: )
- 5 草签
- 1969年5月23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的外交会议所通过的《维也纳条约法公约》是对条约法最系统、全面的编纂。共85条,其中大部分是现有国际习惯规则的条文化,但也含有不少新的内容。公约于1980年1月27日生效。公约的许多规定是针对正式的、完全形式的条约而制订的,对于简易形式的条约不完全适用。
- 6 草昧
- 释义:1.天地初开时的混沌状态;蒙昧;2.犹创始;草创;3.形容时世混乱黑暗;4.草野;民间。
- 7 草创
- 《汉书·律历志上》:“汉兴,方纲纪大基,庶事草创,袭秦正朔。”
- 8 草木
- 3、比喻卑贱。多用作自谦之词。
- 9 草原
- 中国是世界上草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草原总面积将近4亿公顷,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0%,为现有耕地面积的3倍。
- 10 草拟
- 草拟,是起草;初步拟出的意思。出自郭沫若《屈原》的第二幕等。
- 11 草菅
- 草菅,指草茅。比喻微贱。语出汉 贾谊 《新书·保傅》:“故今日即位,明日射人,忠谏者谓之诽谤,深为之计者谓之妖言,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
- 12 草野
- 释义:1、野草丛生的地方;荒凉的原野。2、乡野;民间。3、指平民百姓。4、粗俗鄙陋。
- 13 草草
- 语出《魏书·外戚传上·贺泥》:“太祖崩,京师草草。
- 14 草头
- 茎通常直立,近无毛,高30-100厘米。复叶有3小叶,小叶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1-2厘米,宽约0.5厘米,顶端圆,中肋稍凸出,上半部叶有锯齿,基部狭楔形;托叶狭披针形,全缘。总状花序腋生,花8-25。荚果螺旋形,无刺,顶端有尖曝咀;在江浙两省生产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