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説读音
陳説的意思
词语解释:
陈说
(1) 用词句表达出来
英
(2) 讲清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陈述叙说。
引三国魏刘劭《人物志·材理》:“若乃性不精畅,则流有七似,有漫谈陈説,似有流行者。”
宋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二书》:“此事屑屑不足为长者言,然辱爱幸之深,不敢自外於门下,故復陈説。”
《明史·南陵王睦楧传》:“其后诸藩遂稍稍陈説利弊,尚书李春芳集而上焉。”
沙汀《在祠堂里》:“但当他正在陈说一种自以为高明的假定的时候,那个老年的主人,突然地掀起没有胡子的下巴,大声地苦笑了。”
⒉ 陈旧之言。
引明汪道昆《高唐梦》:“姑射山色嵸巃,神人绰约,云是肌肤冰雪。想这神女,果如大夫所言呵,絶代无双,不数庄生陈説。”
国语词典
陈述。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陳説相关词语
- 1 脞説
- 犹杂录。亦用作书名。如清·孙志祖著有《读书脞录》。
- 2 赌説
- 斗嘴,争辩。《醒世姻缘传》第八三回:“ 狄希陈 道:‘且别赌説,我见人上轿都是脸朝外,倒退着进去;我没见有回头朝里钻进去,转磨磨的。’”
- 3 讽説
- 犹传说;道听途说。《庄子·外物》:“已而后世輇才讽説之徒,皆惊而相告也。”
- 4 诡説
- 1. 辩说之辞。 《史记·太史公自序》:“能设诡説解患於围城,轻爵禄,乐肆志。作《鲁仲连邹阳列传》。” 2. 虚妄之辞。 宋苏舜钦 《上集贤文相书》:“始者,御史府与 杜少师 、 范南阳 有语言之隙,其势相轧,内不自平,遂煽造诡説,上惑天听。”《清史稿·选举志三》:“时文徒空言,不适於用,墨卷房行,辗转抄袭,肤词诡説,蔓衍支离,苟可以取科第而止。”
- 5 谎説
- 1. 说假话。《水浒传》第四六回:“兄弟何必説得!你身上清洁,我已知了,都是那妇人谎説。” 2. 谎话。 鲁迅 《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之二》:“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 6 讲是説非
- 犹言说三道四。明 柯丹丘《荆钗记·受钗》:“这财礼虽是轻微,你为何讲是説非?”
- 7 镌説
- 告诫,劝说。 《汉书·薛宣传》“故使掾 平 鐫令” 颜师古 注引 晋晋灼 曰:“ 王常 为 光武 鐫説其将帅。”《新唐书·忠义传下·高沐》:“ 师道 叛, 沐 率其僚 郭昈 、 郭航 、 李公度 引古人成败,前后鐫説,不能入。”
- 8 論説
- 9 缕説
- 犹缕言。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西汉不是奴隶社会》:“但我只想讨论 西汉 , 西汉 以后,可无须乎缕说。”
- 10 駡説
- 责骂数说。《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十四回:“天师大怒,駡説道:‘你这和尚家,这等意大,你们终不然不服朝廷管罢。’”
- 11 贸説
- 谓擅长辞令。三国魏刘劭 《人物志·材理》:“夺能易予,谓之贸説之材。”
- 12 颇説
- 邪说。《豆棚闲话·陈斋长论地谈天》 紫髯狂客 总评:“凡读之者,无论其善与不善也,目之有以得乎目,耳之有以得乎耳,无一邪词,无一颇説。”
- 13 谴责小説
- 中国 旧体小说的一种,指 清 末戊戌变法维新运动失败后大量出现的暴露社会黑暗、指摘政治腐败的小说。代表作家、作品有 李伯元 的《官场现形记》、 吴趼人 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八篇:“其在小説,则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虽命意在于匡世,似与讽刺小説同伦,而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甚且过甚其辞,以合时人嗜好,则其度量技术之相去亦远矣,故别谓之谴责小説。” 郑振铎 《文学杂论·谴责小说》:“大家之所以看不起小说家,对小说家起这种误会,其责任的一大部分,应该由近数十年来在那里做流行一时的‘谴责小说’的人担负。”
- 14 劝説
- 劝人从事某事或使其对某事表示同意。《汉书·疏广传》:“宜从丈人所,劝説君买田宅。” 宋吴淑 《江淮异人录·司马郊》:“ 郊 怒以物击小儿,中面流血。巡人执 郊 送於虞侯。虞侯素知其名,方善劝説之。”冰心 《寂寞》:“婶婶只懒懒的,禁不住妹妹和 小小 的撺掇劝说,只得随同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