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面读音
墨面的意思
词语解释:
①面目黑瘦:万家墨面没蒿莱。②古代的一种刑罚,在面额上刺字,染成黑色:髡首墨面以毁其容。
引证解释
⒈ 脏黑的面容。
引《淮南子·览冥训》:“美人挐首,墨面而不容;曼声吞炭,内闭而不歌。”
⒉ 犹墨刑。在面额上刺字后涂以墨。
引《三国志·魏志·袁绍传》“﹝绍﹞忧死” 裴松之注引《典论》:“刘氏性酷妒, 绍死,僵尸未殯,宠妾五人, 刘尽杀之;以为死者有知,当復见绍於地下,乃髠头墨面以毁其形。”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墨面
墨面相关词语
- 1 墨水
- 墨水是一种含有色素或染料的液体,墨水被用于书写或绘画。最早的墨水有使用金属、胡桃壳或种子制作的染料或使用鱼、章鱼等水生动物的墨汁。中国的墨是碳墨。
- 2 墨台
- 墨台氏,复姓。商朝孤竹国君之后。亦作墨胎。
- 3 墨仙
- 潘谷精于制墨,醉饮郊外,跌死枯井中。世称"墨仙"。见宋何薳《春渚纪闻.潘谷墨仙揣囊知墨》。
- 4 墨者
- 墨者原指战国时期及稍后一段时期内创造和追随墨家思想的人,多出身下层农民和小手工业者,他们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对人类社会有着深厚的、难以为平常人所理解的爱。当今墨者是杀毒软件、游戏门派、转笔专用笔的名称。
- 5 墨君
- 墨君,汉语词语,读作“mò jūn”,是墨竹的雅称。
- 6 墨池
- 墨池,中国民间传说故事,流传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相传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笔砚处。曾巩饮慕王羲之的盛名,于庆历八年(1048)九月,专程来临川凭吊墨池遗迹。州学教授(官名)王盛请他为"晋王右军墨池"作记,于是曾巩根据王羲之的轶事,写下了这篇著名散文《墨池记》。名为《墨池记》,着眼点却不在"池“,而在于阐释成就并非天成,要靠刻苦学习的道理,以此勉励学者勤奋学习。文章以论为纲,以记为目,记议交错,纲目统一,写法新颖别致,见解精警,确是难得之佳作。
- 7 墨缞从戎
- 古时在家居丧着白色丧服,如遇战争或其它重大事故不能守丧,则以黑色麻衣代丧服。
- 8 墨吏
- 即贪官污吏。由于墨是黑色的,所以人们就用来比喻那些贪官污吏的心肠也必然是黑色亦即是墨色的,于是就用较为雅致的词汇“墨吏”来比拟那些贪腐人员了。
- 9 墨花
- 墨花是古代汉语常用词汇,指砚石上的墨渍花纹,也指水墨花卉画。
- 10 墨魚
- 墨鱼:漫画《星海镖师》中的角色
- 11 墨庄
- 墨庄:洪江古商城保存完好的窨子屋
- 12 墨刑
- 墨刑对犯人的身体状况实际影响不大,但脸上的刺青会令犯人失去尊严。既是刻人肌肤的具体刑,又是使受刑人蒙受耻辱、使之区别于常人的一种耻辱刑。墨刑是奴隶制五刑中最轻的一种刑罚。
- 13 墨痴
- 墨痴是一个汉语词汇,出处是《清暑笔谈》,含义是谓不善于使墨的书画家。
- 14 墨池记
- 《墨池记》是北宋文学家曾巩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从传说中王羲之墨池遗迹入笔,巧妙机智地借题发挥,撇下“墨池”之真假不着一言,而是重点论及王羲之本人,说明王羲之的成功取决于其后天的不懈努力,顺理成章的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全文通过记叙、议论的交替出现,显示出不断起伏的层层波澜,突出主题, 实为一篇文情并茂而又议论风生、结构谨严而又笔法活脱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