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卷读音
书卷的意思
词语解释:
书卷
(1) 书籍,因古时书籍多为卷轴形,所以叫书卷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书籍。古代书本多作卷轴,故称为“书卷”。
引《南史·臧严传》:“孤贫勤学,行止书卷不离手。”
宋周孚《赠萧光祖》诗:“田园一蚊睫,书卷百牛腰。”
清孙枝蔚《读兵书》诗:“床头足书卷,近始爱《阴符》。”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自唐五代已还,名作如林,那有天然好语,留待我辈驱遣。必欲得之,其道有二。曰性灵流露,曰书卷醖酿。性灵关天分,书卷关学力。”
⒉ 犹墨迹。
引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或谓靖康之变,二王书卷流落民间,后经蒐罗得之,遂以勒石。”
国语词典
书籍。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书卷
书卷造句
- 你是窗户,通过你,我领略到风景的奇异;你是雨滴,透过你,我欣赏到彩虹的美丽;你是书卷,读懂你,我感受到爱情的绵意;情人节,我将你祝福并回忆!
- 著书卷,立学说,想来至少不使后来者多费猜度。
- 敬亭、柏视、水西、龙须四山峰峦叠翠;青戈江、水阳江两水相依……火车晃晃悠悠地穿行在山间,到了宣城,书卷味儿也就越发浓烈了。
- 那么,从珍贵的书卷中选一首诗歌来呤诵,用你美妙的声音增添诗人的情韵。
- 随着赤红的浩然之气越来越强,一尊高冠博带,手持书卷的儒者形象在魏迟的身后呈现。书卷造句。
- 增强全民读书意识,让社会多一些书卷气息,少一些浮躁情绪;多一些高雅文明,少一些低俗文化。多一些人生信仰,少一些不良行为。
- 捧书卷,朝夕诵,口不绝吟勤劳俭;有志者,事竟成,攻坚克难争向上;同学时,正少年,知礼明孝敬师长;正气扬,齐修身,文明大义铭心间!
- 一周的忙忙碌碌,暂时告一段落,翻翻闲置的书卷,走访久违的朋友,相守家里的温馨,以及我淡淡的问候:周末又到,好好休息!
- 成长是一札无字书卷,在素色的纸张上,我将一点点历史写下,一点一点文化写下,一点一点成熟写下。当书卷成华章时,我知道,这便是智慧。
- 一个黄衣少女笑吟吟的站在门口,肤光胜雪,双目犹似一泓清水,在各人脸上转了几转。这少女容貌秀丽之极,当真如明珠生晕,美玉莹光,眉目间隐然有一股书卷的清气。
书卷相关词语
- 1 书空咄咄
- 书空咄咄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shū kōng duō duō,意思是为叹息、愤慨、惊诧的的典实。
- 2 书卷气
- 读书人儒雅,那没话说,他就理应如此,因为这是他的本分,也是他与众不同的身份特征。潇洒飘逸、“斗酒诗百篇”的李太白,才高八斗、出口成章的曹子建,才思敏捷、风流倜傥的苏东坡……都让人们无限神往。读万卷书,就是读书人风度儒雅的雄厚基础;当然,也有读书读傻的书呆子,那毕竟是少数。
- 3 书蠹
- 书蠹(dù )也称蠹鱼、银鱼、衣鱼、书鱼。《尔雅》里说的覃(蟫,音银)鱼,即衣鱼,有银子般的颜色。俗称“书虫”。
- 4 书口
- 书口也称版口,就是前边所说的版心。就书版而言,它是版心;就印纸折叠装订成册,尤其是包背装、线装而言,就成了书的可以翻阅的开口,所以称为书口。
- 5 书田
- 书田,是一个汉语词语。注音shū tián。意思是以耕田比喻读书。或者旧时巨族大姓以公置田产中的地租所得,作为族中子弟读书的补贴。
- 6 书香世家
- 书香世家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shū xiāng shì jiā,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
- 7 书传
- 书传shū zhuàn,汉语词语,释义为著作;典籍。有关《尚书》经义的传述解释。
- 8 书丹
- 碑刻术语。即刻石(又包括碑,摩崖,造像,墓志等类型)必须经过的三道工序之一:撰文,书丹,勒石。指用朱砂直接将文字书写在碑石上。
- 9 书幌
- 书幌,指书斋中的帷幔窗帘,亦指书房。 出自南朝 梁 刘孝绰 《<昭明太子集>序。
- 10 书具
- (1) 书写工具,指笔、墨、纸、砚等 英 writing materials;stationary
- 11 书牍
- 释义:简牍书信之类的总称。
- 12 书不尽言
- 书不尽言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shū bù jìn yán,意思是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 13 书淫
- 书淫旧时称嗜书成癖,好学不倦的人。
- 14 书佐
- 历代沿设。唐武德时改名为“参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