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创读音
惩创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惩戒;警戒。 2.惩罚;惩治。
引证解释
⒈ 惩戒;警戒。
引唐韩愈《读东方朔杂事》诗:“方朔不惩创,挟恩更矜夸。”
宋陆游《条对状》:“盖封王始於汉初……后世惩创其失, 魏、晋、隋、唐,皆起草昧,有天下,岂无功臣,止於公侯而已。”
《金史·雷渊传》:“渊为人躯干雄伟……遇不平则疾恶之气见于颜间,或嚼齿大駡不休,虽痛自惩创,然亦不能变也。”
明方孝孺《与赵伯钦书》之二:“每观古人道德事功之盛,慙悔攻中,若无所自容。以是深自惩创,不敢有所作。”
⒉ 惩罚;惩治。
引宋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然庸僧猾商,敢擅招诱外夷,邀求厚利,为国生事,其渐不可长,宜痛加惩创。”
《元典章·圣政二·明政刑》:“贺伯颜轻侮詔书,殊乖臣礼,不加惩创,曷示等威!”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七回:“这种人也应该惩创惩创他才好。”
郭沫若《盲肠炎·为“五卅”惨案怒吼》:“我们有唯一的惩创他们的武器,便是实际和他们经济绝交。”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惩创
惩创造句
- 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
- 若和平无望,敌来犯时,予以一极大惩创,然后别作良图。
- 谍报闸北等处,敌方已调陆军接防,若和平无望,敌来犯时,予以一极大惩创,然后别作良图。
- 倘有同志友军,国中义士继起奋斗,俾国贼迅膺惩创,大局早庆澄清,则永祥退作平民,与有光宠矣,临电悚惶,伏希亮察。
- 藉此一番惩创,士子无不踊跃称快,典试却被视为畏途。
- 人的感情是很复杂的,哀矜惩创的现象时而有之。
惩创相关词语
- 1 惩戒
- 惩戒就是惩治过错,警戒将来,旨在制止和预防行政人员和管理相对人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
- 2 惩前毖后
- 惩前毖后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chéng qián bì hòu,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出自《诗经·周讼(颂)·小毖》。
- 3 惩处
- 惩处,汉语词语,意思是惩办遭受禁闭惩处的学员。
- 4 惩治
- 释义:惩办。
- 5 惩艾
- 释义:.亦作"惩乂"。亦作"惩刈"。1、.惩治。2.戒惧。3.谓吸取过去教训,以前失为戒。
- 6 惩忿窒欲
- 克制住愤怒,此为《周易》提倡的,这个词充分表明其中。
- 7 惩一儆百
- 【故事】:西汉时期,河东太守田延年巡视霍光的家乡平阳发现市场吏尹翁归是个难得的人才,于是奏请皇上任命他为东海太守。东海是一个强盗横行的地方,尹翁归决定采取杀一儆百的办法,逮捕处决当地豪强许仲孙,于是东海变得安定起来
- 8 惩办
- 基本意思是惩治。
- 9 惩恶劝善
- 惩恶劝善是一个成语,读音是chéng è quàn shàn,意思是指惩罚恶人,劝他向善,出自《左传·成公十四年》。
- 10 惩膺
- 惩膺是汉语词汇,是讨伐的意思,出自《诗·鲁颂·閟宫》。
- 11 惩毖
- 以从前的过失为教训,戒慎不再犯错。
- 12 惩劝
- 惩劝是汉语词语,拼音chéng quàn,释义为惩罚邪恶,劝勉向善。
- 13 惩罚
- 惩罚,具有动词和名词词义,表示惩戒、责罚;处罚。或者施加鞭鞑或体罚使之服贴、受辱或以苦行赎罪。出处《魏书·西域传·于阗》:“其刑法,杀人者死,馀罪各随轻重惩罚。”同时有许多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流行歌曲用此命名,如电视剧《惩罚》,羽泉、张信哲的歌曲《惩罚》等。
- 14 唱创人
- 歌手是以演唱歌词曲目为业的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