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读音
胎教的意思
词语解释:
胎教
(1) 孕妇谨言慎行,心情舒畅,给胎儿以良好教育,谓之“胎教”
英
引证解释
⒈ 孕妇谨言慎行,心情舒畅,给胎儿以良好影响,谓之“胎教”。
引《大戴礼记·保傅》:“胎教之道,书之玉板,藏之金匱,置之宗庙,以为后世戒。”
《韩诗外传》卷九:“吾怀姙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
汉贾谊《新书·胎教》:“周妃后姙成王於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諠,独处不倨,虽怒不駡,胎教之谓也。”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
《天雨花》第七回:“胎教须当循古礼,生子聪明胜过人。”
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一章:“盖生人之始本於胎教,成於母训为多。”
国语词典
在婴儿未出生以前,孕妇谨言慎行,心情愉悦,给胎儿良好的影响。
词语翻译
英语
法语
网络解释
胎教
胎教造句
- 因此,父母喜欢给初生的婴儿观看录像和闪卡,或把磁带贴在孕妇的肚子上对孩子进行“胎教”。
- 我就是从四个月开始进行胎教的。
- 老式胎教主张吃好,保持情绪的平衡,最大限度地接触到“高雅文化”,如艺术,并维持一个和平的环境。
- 旧胎教提倡吃得好,保持情绪平衡,最大限度地接触像艺术这样的“高文化”,并维持一个和平的环境。
- 这篇文章讨论了胎教的多个方面。
- 老式的胎教提倡吃得好,保持心态平衡,尽可能接触高雅艺术,比如画画,呆在一个平稳的环境下。
- 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
- 了解胎教音乐刺激对婴幼儿发育商的影响。
- 新的胎教是要求母亲不仅要在漂亮的花园里,而且要口头地描述花和树给胎儿听以便促进早期语言的学习。
- 而且尽管有蓬勃发展的胎教、早教、学习辅助玩具和提高班,天才的数量并没有增长。
胎教相关词语
- 1 胎骨
- 胎骨,读音tāi gǔ,汉语词语,指坯子或骨架;人的骨骼。
- 2 胎孕
- 胎孕,是汉语词汇,解释为身孕。
- 3 胎字
- 南朝 梁 徐勉 《始兴忠武王萧憺碑》:“帝曰钦哉,胎字南服。”
- 4 胎仙
- 道教神名。《黄庭内景经·上清章》:“琴心三叠儛 胎仙 。” 务成子 注:“ 胎仙 即 胎灵大神 ,亦曰 胎真 ,居明堂中。”
- 5 胎记
- 新生儿的胎记发生率约为10%,可以说是非常普遍,大部分的胎记只是影响美观,不需要特别处理。但是有些胎记会合并身体器官的异常,甚至有恶性变化的可能,必须积极治疗。例如有些海绵样的血管瘤增生过快,会造成肢体残缺、功能障碍,甚至血管瘤扩张速度太快时,会形成组织坏死,过度消耗血小板而使凝血功能低下、出血不止。有些长了毛的兽皮样黑痣,可能日后发生恶性黑色素瘤的癌变,癌细胞转移后导致死亡。
- 6 胎甲
- 胎甲 ,生理学名词。妊娠的别称。《隋书·经籍志》有《六甲贯胎书》。后世习称妊娠为“身怀六甲”。
- 7 胎蚌
- 怀珠之蚌。
- 8 胎儿
- 胎儿,是指妊娠8周以后的胎体。妊娠4~8周娩出的胎体为胚胎。胚胎期重要器官逐渐形成,在胎儿期各器官进一步发育成熟。胎儿在妊娠28周以前娩出的现象称为流产;孕28~37周前娩出的现象称为早产,孕37周至不满42足周娩出的现象称为足月产。妊娠全程共280天即40周。
- 9 胎养谷
- 汉 代奖励生育发给孕妇的谷物。《后汉书·章帝纪》:“今诸怀姙者,赐胎养谷人三斛。”
- 10 胎袭
- “胎袭”是一个汉语词汇,指胎息,朱自清 《陶诗的深度》有所记载。
- 11 胎食
- 胎食,通称咽津,即吞咽口津。出自《后汉书·方术列传》。
- 12 胎禽
- 鹤的别称。 南朝 梁 陶弘景 《瘗鹤铭》:“相此胎禽, 浮丘 著经。” 宋 吴世延 《十二峰·聚鹤峰》诗:“方怜病羽困樊笼,仰见胎禽唳远空。”
- 13 胎毒
- 胎毒,是产后急性过敏重症的俗称,主要表现为各种皮肤变态反应,如疮疖、疥癣、痘疹等。《幼科概论》记载:“凡初生婴儿,数月或周岁及两岁以内,头面环唇等处,忽生疮结,细如粟米粒,白脓头破裂即连成片,热胀痛痒不安,时时流出淡黄腥脓水。附近的好皮肤,一经流出的黄脓水浸染,旋复成疮,初起在皮肤外间溃烂红肿,若不治渐渐即漫延至肌肉表层,亦发淡红肿而溃烂。治不得法,日久能由头面漫延遍身,此即所谓胎毒也。”《幼幼集成》有云:“凡胎毒之发,如虫疥、流丹、湿疮、痈疖、结核、重舌木舌、鹅口口疮,与夫胎热、胎寒、胎搐、胎黄是也。”本病主要由于孕产妇恣食辛热、肥甘厚味,或生活调摄失宜,或郁怒悲思、情志不遂等因素,遗毒于胎所致。
- 14 胎息
- 胎息。语见《抱朴子·释滞》:“得胎息者,能不以口鼻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就是说不用口和鼻子呼吸,如在孕胎之中,即是胎息。口鼻只是呼吸之门户,丹田为气之本源,圣人下手之处,收藏真一所居,故曰胎息。”实际上是说通过意念诱导的一种高度柔和的腹式呼吸方法。《云笈七签》曰:“人能依婴儿在母腹中,自服内气,握固守一,是名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