蚱蜢竹读音
蚱蜢竹的意思
词语解释:
竹的一种。
引证解释
⒈ 竹的一种。
引宋陶穀《清异录·蚱蜢竹》:“江湖间有一种野竹,其叶纠结如虫状,山民曰:‘此蚱蜢竹也。’”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蚱蜢竹相关词语
- 1 蚱虫
- 1.即蚱蜢。
- 2 蚱蝉
- 异名:鸣蜩、马蜩、蟧、鸣蝉、秋蝉、蜘蟟、蚱蟟和知了等等。黑蚱 ,雄虫体长而宽大,长4.4~4.8厘米,翅展12.5厘米,雌虫稍短;黑色,有光泽。头部横宽,中央向下凹陷,颜面顶端及侧缘淡黄褐色。复眼1对,大而横宽,呈淡黄褐色;单眼3个,位于复眼中央,排列呈三角形。触角短小,位于复眼前方。
- 3 蚱娘
- 方言。蝉。《中国谚语资料·农谚》:“蚱娘叫,割早稻,蚱娘哂,杀早鸡。”注:“蚱娘,蝉。”
- 4 杖竹
- 杖竹,读音zhàng zhú,汉语词语,意思是拄着竹杖。
- 5 虴蜢
- 1.见"虴蛨"。
- 6 贞竹
- 竹。竹经寒不凋,四季常青,故称。 宋 马令《南唐书·党与传·宋齐邱》:“贞竹无盛衰,媚柳先摇落。”
- 7 烛竹
- 竹名。可代烛用,故名。又名丞相竹。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草语·烛竹》:“烛竹多产 永安 天子嶂 ,土人采以代烛。昔 宋 丞相 文天祥 屯军 南岭 ,每生燃此竹,火光照人,今名丞相竹。”
- 8 朱竹
- 朱竹,北京师大二附中高三10班学生。
- 9 竹林七子
- 七子 : 1.指春秋郑国七大夫。 2.指周褒姒的七个亲党。 3.指汉景帝时同时起兵的吴楚等七诸侯国之王。 4.指汉末建安时期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七人,称建安七子。见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 5.明代弘治﹑正德年间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等七人,并以文章名世,称"前七子"。见《明史.李梦阳传》。又嘉靖﹑隆庆时期李攀龙﹑谢榛﹑梁有誉﹑宗臣﹑王世贞﹑徐中行﹑吴国伦等七人,亦以文章名世,称"后七子"。见《明史.李攀龙传》。 6.汉代宫中女官名。
- 10 竹子
- (名)一种常绿木本植物,茎圆柱形,中空,有节,可用来建筑房屋、制造器具等。嫩芽叫竹笋,可以吃。
- 11 竹蔑
- (1) 用来编制竹器的扁平竹条 英 sawali
- 12 竹林七贤
- 对此王晓毅先生在《竹林七贤考》(《历史研究》,2001年第5期)一文中,通过检索佛教经典《大正藏》的相关译名,认为“竹林”系东晋士人附会佛教经典的观点值得商榷。韩格平先生在《竹林七贤名义考辨》(《文学遗产》,2003年第2期)一文中也认为,“竹林七贤”的命名与僧徒解经的格义是完全不同的事物,“格义”之说不足为信。卫绍生在《竹林七贤若干问题考辨》(《中州学刊》,1999年第5期)一文中指出,“竹林”应该在七贤的中心人物嵇康的寓居地山阳县。而陈寅恪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第三篇清谈误国)中认为,先有“七贤”而后有“竹林”。“七贤”所取为《论语》“作者人”(《宪问》)之数,意义与东汉末年“三君”、“八俊”等同。西晋末年,比附内典、外书的“格义”风气盛行,东晋初,乃取天竺“竹林”之名,加於“七贤”之上,成为“竹林七贤”。“竹林”既非地名,也非真有什么“竹林”。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们一直受人们敬重。
- 13 蚱蜢
- 2018年7月,哥斯达黎加发现了一只少见的紫色蚱蜢。
- 14 越王竹
- 竹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