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读音
龙泉的意思
词语解释:
宝剑名。即龙渊。
泛指剑。
常泛指僧院、佛门。
喻行事果断。
佛寺名。
喷泉。
引证解释
⒈ 宝剑名。即龙渊。
引汉王充《论衡·率性》:“棠谿鱼肠之属,龙泉太阿之辈,其本鋌山中之恒铁也。”
⒉ 泛指剑。
引唐李白《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诗:“寧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
王琦注:“龙泉即龙渊也, 唐人避高祖讳,改称龙渊曰龙泉。”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张珙如愚,酬志了三尺龙泉万卷书; 鶯鶯有福,稳请了五花官誥七香车。”
清宋玉叔《<述哀>题后》诗:“我有父兄千载恨,对君霑血拂龙泉。”
⒊ 喻行事果断。
引唐杨炯《益州温江县令任晃神道碑》:“於是乎龙泉独断,龟旐旁求;品命千名,封疆万户。”
唐常衮《授京兆尹魏少游加御史大夫制》:“有玉壶之清澄,兼龙泉之断割。”
⒋ 佛寺名。
引北周庾信《送灵法师葬》诗:“龙泉今日掩,石洞即时封。”
倪璠注:“《法苑》云:庐山西有龙泉精舍,慧远沙门之所立也。”
⒌ 常泛指僧院、佛门。
引唐陈子昂《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诗序:“来从许下,月旦出於龙泉;言入蜀中,星文见於牛斗。”
唐贾岛《送僧归太白山》诗:“夜禪临虎穴,寒漱撇龙泉。”
⒍ 喷泉。
引南朝梁江淹《游黄蘖山》诗:“阳岫照鸞采,阴谿喷龙泉。”
国语词典
宝剑。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龙泉造句
- 他设暗计,定奇谋,巧救紫霄;他擎龙泉,斩妖魔,扬威天下;他甘受辱,后奋进,诛杀万剑;他进南疆,夺异宝,大战巫魔;他入鬼谷,求圣药,挑战鬼王……
- 梅子青是南宋龙泉窑创制的杰出青釉品种。
- 有记载说以前龙泉教曾经挥军向骨原中心,最后却铩羽而归,还未进入就遇到恐怖的东西,最后退走。
- 在对乌龙泉石灰石矿原始缓边坡进行整形爆破处理的过程中,采用深孔药壶爆破技术。
- 逍遥子带着熊一路披星戴月,日夜兼程的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赶到处州府的龙泉县。
- 从来夸有龙泉剑,试割相思得断无?
-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 龙泉物业员工褚文慧在比赛中拔得头筹。
- 公园内有罕见的大型梅园,位于公园的上观古建筑北面,东临三清殿,西至龙泉路,南接桂花园,北抵杜鹃谷。
- 龙泉市分南北两个城区,中间被一条金水河隔开,北边是新城区,热闹繁华,南边是旧城区,鱼龙混杂。
龙泉相关词语
- 1 龙图阁
- 《宋史·包拯传》:“除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故民间戏曲小说中以“包龙图”称包拯。
- 2 龙鹏
- 龙与鹏。喻贤俊之士。 唐 白居易 《反鲍明远白头吟》:“譬如蜩鷃徒,啾啾啅龙鹏。”
- 3 龙户
- 龙户(lóng hù)旧时南方的水上居民,也称蜑户、蛋户。
- 4 龙华树
- 树干高大,似铁刀木,平滑而直立;叶呈长椭圆形,厚且具有光滑,先端尖而下垂;花瓣有四,呈纯白色,具有香气;果实大如胡桃,呈橙色,内藏有种子。或谓其花枝如龙头,树枝如宝龙,子出龙宫,故名龙华树。弥勒菩萨现居于兜率天,自兜率天下生于人间,于龙华树下成道,为众生三度说法。此说法之会座即称龙华会。
- 5 龙蛟
- 蛟:古代传说中一种能发洪水的龙:蛟龙得水。 指鼍、鳄之类的动物。
- 6 龙湫
- 龙湫,拼音Lóngqiū,意思是雁荡山著名的大瀑布。
- 7 龙凤团茶
- “龙凤团茶”是北宋的贡茶。在北宋初期的太平兴国三年(978),宋太宗遣使至建安北苑(今福建省建瓯市东峰镇),监督制造一种皇家专用的茶,因茶饼上印有龙凤形的纹饰,就叫“龙凤团茶”。皇帝用的龙凤茶,茶饼表面的花纹用纯金镂刻而成。随着饮茶方法的变化,龙凤团茶逐渐被散茶代替。
- 8 龙德
- 龙德(越南语:Long Đức1732年—1735年)是大越国(Đại Việt quốc)后黎朝(Nhà Hậu Lê)纯宗简皇帝(Thuần Tông Giản hoàng đế )黎维祥(Lê Duy Tường)的年号,共计4年。
- 9 龙轩
- 《龙轩》是一个汉语词汇,基本意思是指帝王车驾。
- 10 龙珠
- 龙珠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lóng zhū,意思为珍贵的宝珠。传说得自龙颔下或龙口中,故名。也称夜明珠。出自《庄子集释》。
- 11 龙驭
- 龙驭系列软件是北京中科辅龙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信息化领域的产品之一。
- 12 龙文
- 《龙文》,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开心学国学主题曲,原由谭晶、小虫、小柯联袂演唱,后在201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另有同名人物与地名龙文区。龙文区是1996年5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于1997年7月正式成立,位于漳州市区东部,现辖4个镇、41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和1个镇办农场。土地面积126平方公里,总人口12万。
- 13 龙兴
- 释义:龙飞腾上天;王者兴起等词义。
- 14 龙蟠虎踞
- 龙蟠虎踞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lóng pán hǔ jù,意思是像龙盘着,像虎蹲着。形容地势雄伟险要。特指南京。出自:晋·吴勃《吴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