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读音
文学的意思
词语解释:
文学
(1) 用语言文字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
(2)学问
引证解释
⒈ 文章博学。 孔门四科之一。参见“四科”。
引《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刑昺疏:“若文章博学,则有子游、子夏二人也。”
朱熹集注:“弟子因孔子之言,记此十人,而并目其所长,分为四科。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於此可见。”
⒉ 指儒家学说。
引《韩非子·六反》:“学道立方,离法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文学之士。”
《史记·李斯列传》:“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
⒊ 泛指文章经籍。
引《吕氏春秋·荡兵》:“今世之以偃兵疾説者,终身用兵而不自知悖,故説虽彊,谈虽辨,文学虽博,犹不见听。”
唐韩愈《上兵部李侍郎书》:“性本好文学,因困厄悲愁,无所告语,遂得究於经传史记百家之説。”
清刘大櫆《赠张絅儒序》:“余贫且贱,既一意专攻文学,而又以其餘旁及秦汉以来大小之篆章。”
⒋ 儒生。亦泛指有学问的人。
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自献帝播迁,文学蓬转。”
《明史·隐逸传序》:“明太祖兴礼儒士,聘文学,搜求巖穴。”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五篇:“始皇既壮,絀不韦 ;又渐并兼列国,虽亦召文学,置博士,而终则焚烧《诗》《书》,杀诸生甚众。”
⒌ 学校,习儒之所。
引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南岸道东,有文学。始文翁为蜀守,立讲堂作石室于南城……后州夺郡,学移夷星桥南岸道东。”
⒍ 文才;才学。
引《北史·魏收传》:“收从叔季景有文学,歷官著名,并在收前。”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三》:“德裕虽丞相子,文学过人。”
元武汉臣《玉壶春》楔子:“据此人文学,还在小官之上。”
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四》:“姚峴有文学,而好滑稽,遇机即发。”
⒎ 特指有关狱讼的文书、文件。
引《史记·蒙恬列传》:“恬尝书狱典文学。”
司马贞索隐:“谓恬尝学狱法,遂作狱官文学。”
⒏ 南朝宋东观设置的四门学科之一。参见“四科”。
引《宋书·隐逸传·雷次宗》:“时国子学未立,上留心蓺术,使丹阳尹何尚之立玄学,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学,司徒参军谢元立文学,凡四学并建。”
⒐ 官名。 汉代于州郡及王国置文学,或称文学掾,或称文学史,为后世教官所由来。 三国魏武帝置太子文学, 魏晋以后有文学从事。 唐初于州县置经学博士, 德宗时改称文学, 宋以后废之。 晋及隋唐时,太子与诸王下亦置文学。 明清废。
⒑ 以语言塑造形象来反映现实的艺术。
引鲁迅《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文学不借人,也无以表示‘性’,一用人,而且还在阶级社会里,即断不能免掉所属的阶级性。”
郭沫若《谈文学翻译工作》:“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国语词典
广义泛指一切思想的表现,而以文字记述的著作;狭义则专指以艺术的手法,表现思想、情感或想像的作品。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文学 (一种语言艺术形式)
文学 (哲学名词)
文学造句
- 李白和杜甫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位置。
- 鲁迅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家,有谁不知呢?
- 爷爷是民间文学作家,经常下乡采集民间故事和民间歌谣。
- 李清照的诗词,为我国古典文学园地增添了瑰丽的花朵。
- 张老师酷爱文学,读了很多中外名著。
- 文学作品最忌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 坚持贯彻“双百”方针,繁荣文学艺术创作。
- 他和文学批评结下了不解之缘。
- 苏轼是个学富五车的大文学家。
- 对站在面前的文学巨匠,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文学相关词语
- 1 文化馆
- 〖culturalcentre〗文化活动中心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并给群众文娱活动提供场所的机构。
- 2 文艺批评
- 文艺批评是根据一定的批评标准,对以文艺作品为中心的一切文艺现象进行分析、评价的科学活动。文艺批评离不开文艺欣赏,以文艺欣赏为基础,但两者又有严格区别,文艺欣赏带有更多的感性活动特点,文艺批评则是以理性活动为基本内容的科学分析活动。文艺欣赏的对象只是文艺作品,而文艺批评除对具体文艺家文艺作品研究外,还要研究文艺流派、文艺思潮和文艺运动。文艺批评和文艺理论之间也类似这种关系,文艺批评着重于对文艺现象的分析、评论,文艺理论则注重探讨、总结文艺发展中带规律性的东西,建立一定的理论体系。文艺批评受文艺理论的指导,是文艺理论的具体运用和实践,反过来,它又不断总结文艺创作经验,发现规律,丰富和发展文艺理论。文艺批评和文艺创作是文艺事业的两翼,文艺批评以文艺创作为基础,同时又对文艺创作起积极指导作用。文艺批评是文艺斗争的重要方法之一,它不仅帮助文艺家理解和掌握文艺的性质、特点,还反馈信息,促使文艺家更关心自己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效果,不仅帮助确定文艺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还帮助欣赏者欣赏、理解、把握作品,使对象与欣赏主体结合发挥社会作用。
- 3 文字狱
- 自西汉杨恽因《报孙会宗书》中之文字触怒汉宣帝而遭腰斩以后,文字狱在历朝时有发生,以清朝最为严重,其中又以乾隆年间尤烈,中国史学家顾颉刚认为:“清代三百年,文献不存,文字狱祸尚有可以考见者乎?曰:有之,然其严酷莫甚于清初。”嘉庆帝亲政后改变了乾隆朝的文字狱政策,着手平反,此后古代文字狱基本结束。
- 4 文化
- 文化(culture)是非常广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简单来说文化就是地区人类的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给文化下一个准确或精确的定义,的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对文化这个概念的解读,人类也一直众说不一。但东西方的辞书或百科中却有一个较为共同的解释和理解: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
- 5 文工团
- 文工团全称“文艺团体”,是运用歌、舞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的以文艺为工具的团。
- 6 文化宫
- 文化宫是作为群众文化和娱乐活动之用的公共建筑,小型的称文化馆。
- 7 文牍主义
- 文牍主义是宣传工作中官僚主义的一种表现,指满足于坐机关批阅公文、依靠文书表格指导工作的领导作风。其特点是不深入基层、不调查研究、脱离实际、不负责任、凭主观想象,滥发文件,互相扯皮,搞公文旅行,诿过饰非,把生动活泼的工作淹没在文山会海之中。因此,要改善和提高国家机关以及团体单位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必须脱离文牍主义的窠臼,制定文牍工作规范,完善文牍处理办法。
- 8 文教区
- 以文化教育、科研为主的城市功能区。
- 9 文化衫
- 文化衫起源于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一次赛车比赛中,运动员的圆领衫都印上图案和各种文字,成为文化衫。
- 10 文澜河
- 文澜河又名文澜水、临江。
- 11 文驺驺
- 指说话不口语化,有文化的样子。现在多带贬义,形容一个人故意卖弄文采。
- 12 文昌寺
- 位于四川省安岳县周礼镇,座东向西,距县城四十五公里,距内江四十公里,初名文昌宫,供奉文昌帝君,为学子祈祷膜拜之所。
- 13 文献
- 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运用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记录在一定载体的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所谓文献,文,是文本记载,献,就是口头相传的。文献的基本要素是:1.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2.一定的载体;3.一定的方法和手段;4.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人们通常所理解文献是指图书、期刊、典章所记录知识的总和。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
- 14 文选
- 文选是一个汉语汉字,读音为wén xuǎn,多指文章的选集;也指文章的选录,多用作书名。《宋史·选举志四》等均有相关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