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诸名山读音
藏诸名山的意思
词语解释:
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着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原谓将著作藏于书府,传之后人。后谓著作极有价值,能传之后世。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藏之名山”。
引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僕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僕偿前辱之责。”
《孽海花》第三五回:“藏诸名山的史家,也都是借孝堂哭自己的造谎人。”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植益内不自安” 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虽未能藏之名山,将以传之同好。”
国语词典
古人以著作不便问世,只合收藏在大山之中。比喻著述极俱价值,能流传后世。参见「藏之名山」条。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藏诸名山
藏诸名山造句
- 既不能掘地为墓,也无法将遗体藏诸名山,自然还是要去殡仪馆,还是要有关部门开具证明,才能顺利涅升天。
- 那意思,有点像我们中国人的“藏诸名山,留之后世”。
- 更多的书籍原本就不打算“藏诸名山,传诸后世”,比如供旅途消遣的,目的地一到,一本书的寿命也随之完结。
- 正如司马迁形容《史记》,可藏诸名山五百年,等待后人的发现。
- 鲁迅常谓文人写作,固不在藏诸名山,此语甚当。
- 难道是因为那些教材真的全都是值得藏诸名山、传诸后世以致人们必得世代诵读的经典吗?显然都不是。
- 我认为这本书的学术价值是很高的,真是可以藏诸名山,传之后人。
藏诸名山相关词语
- 1 藏之名山
- 藏之名山是一个成语,读音是cáng zhī míng shān,意思是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形容著作极有价值。
- 2 长名榜
- 【释义】:唐代 裴行俭主管吏部所编官员替补名单,当时叫“ 长名牓 ”。
- 3 长名牓
- 见“长名榜 ”。
- 4 称名道姓
- 称名道姓是汉语词汇,拼音chēng míng dào xìng,出自《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
- 5 盛名难副
- 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 6 臭名昭著
- 臭名昭著是一个成语,读音是chòu míng zhāo zhù,意思是坏名声人人都知道。
- 7 臭名昭着
- 谓坏名声谁都知道。《<艾青诗选>自序三》:“国民党以臭名昭著的《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控告这一群手无寸铁的青年‘颠覆政府’。”
- 8 臭名昭彰
- 臭名昭彰形容坏名声尽人皆知。亦作“臭名昭著”。
- 9 大名鼎鼎
- 大名鼎鼎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dà míng dǐng dǐng,形容名气很大,极其有名。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四回。
- 10 大名难居
- 大名难居,读音是dà míng nán jū,是一个汉语成语,释义是指盛名之下不易自处。
- 11 提名道姓
- 王夫人、薛宝钗、林黛玉等在贾母房内聊天,有人报告史湘云来了,众人迎接,大观园内又多了一位金钗。贾宝玉跑来看史湘云,一见十分高兴,亲热的叫她的名字。王夫人要他不要提名道姓,她们在一起又玩个天昏地暗
- 12 高名大姓
- 用 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客气用语
- 13 不名一格
- 不名一格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bù míng yī gé,意思是指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出自《履园丛话·收藏·元》。
- 14 不名誉
- 结尾相同:以不 好不 进可替不 占不 则不 从不 胡不 险不 争不 敢不 几乎不 可不 已不 莫不 无不 非不 牙不 臧不
大家在问
藏 字的笔顺写法
藏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藏 ”字共有17画,笔顺写法是:横 竖 竖 横 撇 竖折/竖弯 横 撇 横 竖 横折 横 竖 竖折/竖弯 斜钩 撇 点
2、藏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