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帖读音
禀帖的意思
词语解释:
禀帖
(1) 旧时老百姓向官府或官员向上司报告、请示的帖子
英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禀帖”。旧时民众或下级呈官府的文书。
引《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因把他这些话,又写了一个稟帖,稟按察使。”
《红楼梦》第一百回:“即写了禀帖,安慰了贾政。”
沈从文《泥涂》:“好把请愿禀帖送到区里去。”
梁斌《红旗谱》四十:“县长给省政府上了禀帖,说冯老兰 ‘玩忽国法,抗交税款’。”
国语词典
古代下对上所有请求或报告的文书。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禀帖
禀帖造句
- 邹巡简见是旧时本官相召,不敢迟慢,忙写了禀帖,来见朱景先。
- 两个人一上岸首先想到的不是回家,而是禀帖报到。
- 禀帖写完,他便冒冒失失交给藩台号房替他递了进去,自己坐在官厅上等传见。
- 意欲写一封禀帖,求老师顺便带去,未知可否?
- 且说智化头一天把禀帖搁下,第二天早早把晚饭吃完,饭钱店钱均已给了,看看快关城门,出店进了城,找了一座茶馆,进去吃茶,直坐到喊堂之时。
- 失守城池,要按军法;况又有禀帖到杨太守差我保守,我是你徒弟,开门揖盗,岂不是私通叛寇?
- 不足以告倒庄允城?且再找几处大逆不道的文字出来,明日再写一张禀帖,递进将军府去。
- 原来刚才方应物对着谭公道声称,要去向县尊递父亲留下的禀帖并求见,其实是一个诈术。
禀帖相关词语
- 1 禀谢
- 禀谢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ǐng xiè,是指向尊长道谢。
- 2 禀假
- 禀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bǐng jiǎ,谓俸给及借贷。
- 3 禀明
- 释义:向尊上说明情况。
- 4 禀体
- 禀体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ǐng tǐ ,亦作“禀体”。 指天赋的体质。
- 5 禀诉
-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续记奉天省抢米之大风潮》:“乡董 隋忠 ,知久必生变,日前遂先至县署禀诉。”
- 6 禀牍
- 亦作“禀牍”。 呈给上级的文书。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承事上司》:“或因要务,应修禀牍,更须悉白情事。” 清 薛福成 《序》:“曰详文,曰禀牍,皆以下官告其上官者也。” 姚琮 《史致谔的档案说明》:“内容为 史致谔 禀牍的底稿,可供研究 太平天囯 史者参考。”
- 7 禀度
- 禀度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ǐng dù ,是犹受教。
- 8 禀火
- 【词语】:禀火
- 9 禀奉
- 指俸禄。《南史·儒林传·严植之》:“ 植之 自疾后便不受禀奉,妻子困乏。”
- 10 禀问
- 1.向尊长询问事情。
- 11 禀令
- 禀令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bǐng lìng ,亦作“禀令”,受命。
- 12 禀施
- 出处:《论衡.幸偶》:“非天禀施有左右也,人物受性有厚薄也。”
- 13 禀筭
- 亦作“禀筭”。 《周书·达奚武侯莫陈顺等传论》:“虽禀筭於庙谟,实责成於将帅。”
- 14 禀见
- 释义:是谓晋谒在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