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翁之利读音
渔翁之利的意思
词语解释:
比喻双方争持不下,而使第三者获利。
引证解释
⒈ 犹言渔人之利。参见“渔人得利”。
引《老残游记》第十一回:“甲午为日本侵我东三省, 俄德出为调停,借收渔翁之利,大局又为之一变。”
茅盾《虹》八:“上海人所崇拜的就是利,而且是不用自己费力的渔翁之利。”
国语词典
比喻双方争持不下,而使第三者获利。参见「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条。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渔翁之利
渔翁之利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田父之获
渔翁之利造句
- 他准备隔岸观火,让双方恶斗下去,好坐收渔翁之利。
- 青芝之役后,南月趁虚而入,越东山,杀掳俱多,轩辕坐看两虎相斗,欲收渔翁之利。
- 到时候他们两家鹬蚌相争,自家与赵雷的清风寨正好坐收渔翁之利。
- 既然如此,一只妖兽断然不是这黑纹魔虎的对手,那就让这些妖兽一同出手,对付这黒纹魔虎,它们鹬蚌相争,他苏晨便坐收渔翁之利。
- 古月昊天挑战杀道地皇时都有人帮他说话,要是古月昊天真的拿去证据来对付茅山教,其他四派绝对会袖手傍观,坐收渔翁之利。
- 白人总想十亿印度人和十亿中国人打起来,自己坐山观虎斗,以收渔翁之利。
- 其中最绝的一招,是利用晋朝两路大军主将王浑、王濬的矛盾,派人故意给两家送去投降书,希望挑唆两家对掐,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好可怕的天尸派,它是想我们拼个你死我活,好坐收渔翁之利!
- 当时布托女士和谢里夫先生明枪暗箭的斗争几乎到了白热化,但却不慎让军方坐收渔翁之利。
- 鹬蚌相斗,必有一伤,我们现在便等着坐收渔翁之利!
渔翁之利相关词语
- 1 渔浦
- 释义:江河边打鱼的出入口处。
- 2 渔食
- (2).指觅食。 郭沫若 《山中杂记·菩提树下一》:“所养的鸡也并不多,至多不过四五只;我们除把些残菜剩饭给它们外,平常只听他们去自行渔食罢了。”
- 3 渔蓑
- 渔蓑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ú suō,是指渔人的蓑衣。
- 4 渔区
- 渔区:捕捞海域的区划单位。我国将其海洋水域按经纬度划分为若干个渔区,以经纬度各30分的范围为一个渔区。指在沿海国领海以外一定宽度内经该国宣布为渔业管理之目的划归其专属管辖的水域,或称专属渔区。
- 5 渔泺
-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三年》:“戊戌,弛 东京道 渔泺之禁。”
- 6 渔行
- 渔行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ú xínɡ,是指旧时专门经营水产买卖的行栈。
- 7 渔阳操
- 渔阳操,读音是yú yáng cāo,解释为《渔阳参挝》。
- 8 渔庄
- 渔庄所在地传为南宋范成大石湖别墅农圃堂(一说天镜阁)故址。近代书法家余觉(1868 1951)建于1932年至1934年,为一砖木混合结构庭院建筑,占地约1500平方米。现有厅堂两进,面阔均为五间,明间与次间为厅,梢间为书房、居室。前厅名"福寿堂"。前后厅之间两侧以廊贯通,廊腰各构方形半亭,左右相对,中间为一四合院式庭院。庄前滨湖另筑方亭,名"渔亭",遥对上方山楞伽寺塔和磨盘山范成大祠堂,风景殊胜。1985年起全面整修,次年秋竣工,并按名人故居陈设布置,成为石湖风景区景点之一。
- 9 渔父曲
- 渔父曲是汉语词汇,读音是yú fǔ qǔ。即渔父引。
- 10 渔查
- 渔查,读作yú chá,汉语词语,是指渔槎。
- 11 渔叉
- 渔叉是渔具的一种,也作鱼叉,一种从原始部落就开始使用的生产工具,用于捕鱼。由叉刺、叉柄两部分组成。叉刺铁质.一般有3个齿,也有多于3个齿的,齿长3—5厘米,打磨锋利。叉刺背中部有孔可安装手柄,柄长约1.5米,捕鱼时用手操纵叉柄,以叉齿刺向水中的鱼。
- 12 渔板
- 唱渔歌时的一种伴奏乐器。以绳串连的两块竹板。《梅磵诗话》卷中引 宋 陈起 《夜过西湖》诗:“鹊巢犹挂三更月,渔板惊回一片鸥。”《西游补》第十一回:“也有说一枝绣球树,每片叶上立一仙人,手执渔板,高声独唱。”
- 13 渔刻
- 渔刻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ú kè,是指侵夺,剥削。
- 14 渔具
- 渔具是直接用于捕捞和采收水域中经济动物的各种工具的总称。为提高捕捞效率而为渔具配置的仪器、仪表等辅助设备以及渔船和机械装备等不属于渔具的范围。早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利用天然的树枝钩刺和鹿角、猪齿、石头等制成原始渔具在河流、湖泊中捕食鱼贝。6000多年前,中国已出现骨制鱼叉、钓钩、枪头、鱼镖等。3000多年前已出现铜制钓钩。古代甲骨文中有用竿和网捕鱼的象形文字;《易经·系辞下》中有“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的记载。唐代陆龟蒙在《渔具诗序》中详细描述和区分了当时的渔具和渔法。当今盛行的渔具、渔法是近二三百年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如长带形的流刺网和围网、袋形的拖网和定置网、各种形式的钓渔具等,均已由小型、简单发展到大型、复杂,由沿岸作业延伸到深海大洋作业。渔具材料也被合成纤维及塑料等取代。自20世纪50年代起,世界渔具已渐趋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