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洗读音
笔洗的意思
词语解释:
笔洗
(1) 供洗毛笔用的小盂
英
引证解释
⒈ 用陶瓷、石头等制成的洗涮笔的器皿。
引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卖花者顾媪,持一旧磁器求售,似笔洗而畧浅。”
闻一多《闻一多先生的书桌》:“笔洗说他分明是盛水的,怎么吃得惯臭辣的雪茄灰。”
《花城》1980年第7期:“傅抱石用一只很大的陶器笔洗盛着从瓦缝里滴下的雨。”
国语词典
用陶瓷、石器、贝壳等制成以供清洗毛笔的器具。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笔洗
笔洗造句
- 巴仲益也害怕老头万一真有个三长两短的,托着笔洗就要帮人家装起来,可偏偏好心不得好报。
- 这笔洗衣费看起来好象太多了。
- 其他小文玩,比如砚滴、压尺、香筒、笔筒、笔床、镇纸、水注、笔洗、水盂、臂搁等,也开始出现在拍卖市场上。
- 虽是小物件,难为设计的巧妙,其余翡翠镇纸、歙砚、笔洗等也颇为精致。
- 在翰墨飘香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笔、墨、纸、砚为公认的文房“四宝”,其他文具还有笔洗、笔舐、砚滴、镇尺、臂搁、笔床、笔船、笔格、笔挂等。
- 碧玉作底的笔洗重重跌落回书案,清脆的碰撞之音击碎夏末最后一丝烦闷,惊吓的书房外廊檐底下一溜的金丝雀纷飞不断,扑棱棱的拍打着镀金笼子,越发牵惹了秋愁气息。
- 老头儿如此说了,李墨白也不再推辞,便在老头儿的笔架上选了一只中锋鼠须湖笔,放在笔洗里泡上,等待笔毛泡开、泡软,同时也想了想要写的内容。
- 文房用具除四宝以外,还有笔筒、笔架、墨床、墨盒、臂搁、笔洗、书镇、水丞、水勺、砚滴、砚匣、印泥、印盒、裁刀、图章、卷筒等等,也都是书房中的必备之品。
- 在这个世界里,有专为儿童制作的学习文化用品,比如砚池,砚池旁有两个穿孔,专用于儿童插笔;又有趣味镇纸、笔洗、砚滴、笔舔等等。
- 桌上林林总总有十多件玩意儿,有陶罐、古玉、笔洗、砚台、铜炉、国画等等,看的人眼花缭乱,放佛就是袖珍展览。
笔洗相关词语
- 1 笔致
- 笔致,指诗文、书画等用笔的风格。语出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四:“思深意苦,笔致迥与人殊。”
- 2 笔扫千军
- 笔扫千军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 bǐ sǎo qiān jūn,意思是形容笔力雄健,如同有横扫千军万马的气势。
- 3 笔机
- 笔机,拼音bǐ jī,是一个汉语词语,指创作灵感;文思。
- 4 笔会
- 特指艺术家在约定的时间和场合同时进行创作并交流的活动。言外之意就是笔墨聚会的意思。
- 5 笔毫
- 毛笔虽然是实用工具,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需求,毛笔的制作及品种不断提高、增多,工艺改进,使毛笔日益完善和精美,逐渐也成为收藏、鉴赏珍玩的古物。毛笔不易保存,笔毫重实用易坏,所以毛笔的鉴赏可以从笔毫的形制,重要的还是着眼于装饰意味浓厚的、色彩艳丽、内容丰富的笔管上。 笔毫的形制是为书写、绘画的需要而改进提高的。古人以竹笋式制成笔毫,是我国传统品名,属于短锋羊毫、兼毫笔类。锋短而身短粗,形如笋状。锋腹粗状,落纸易于凝重厚实。除实用外,给人以鉴赏趣味。又如兰花式制成的笔毫,也是我国传统毛笔品类之一。笔头圆润,洁白纯净娇柔,似含苞欲放之玉兰,给人以秀美观赏之感、赏心悦目之快。古代还有一种品名,把笔毫做成葫芦式,兼毫圆润坚劲。
- 6 笔翰
- 笔翰是汉语词汇,解释为 毛笔。
- 7 笔分
- 笔分,拼音是bǐ fèn,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写作的天资秉赋。
- 8 笔生花
- 《笔生花》主要叙述了明代女子姜德华之父因遭奸臣追害,为救父而同意被选入宫中,在路途中以跳河之举来保护自己的贞洁,不料被胡仙所救。乔扮男装出走,后来历经磨难,赴京应试,得中状元,建功立业,终于与表兄文少霞结为夫妻的故事。它是一部描写封建社会妇女处于屈辱地位及其不幸遭遇的作品,反映了当时夫权至上与妇女被迫反抗的可贵的精神品质,但同时含有一定的封建糟粕思想。
- 9 笔铅
- 石墨原字出于希腊文,有“写”的意思,可做铅笔心,所以又叫笔铅。化学成分和金刚石一样,也是纯碳,化学式为c。它同金刚石在颜色、硬度、传导性和结晶习性完全不同。金刚石不导电,而石墨是很好的导电体。金刚石晶体发育完整,而石墨却很少成为晶体,或发育不完整。石墨最稳定,金刚石加热后可变成石墨。
- 10 笔墨官司
- 笔墨官司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ǐ mò guān sī,意思是指文字或文章。比喻用文字进行的辩论、争执。
- 11 笔脚
- 笔脚,拼音是bǐ jiǎo,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字迹,笔迹。
- 12 笔倦
- 谓倦怠于写字作画。《南史·王筠传》:“其《自序》云:‘余少好抄书,老而弥笃,虽偶见瞥观,皆即疏记……习与性成,不觉笔倦。’”
- 13 笔兴
- 笔兴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ǐ xīng,是指运笔写作时的兴味。
- 14 笔名
- 笔名是作者发表作品时,隐去真实姓名所署的别名。这种文学现象比较常见,鲁迅《花边文学·序言》:“我本也可以就此搁笔,但为了赌气,却还是改些作法,换些笔名,托人抄写了去投稿。”巴金《沉默集·序》:“但是我也用过别的笔名发表了几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