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与读音
孰与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与谁。
犹言何如。意谓还不如,常用于反诘语气。
比对方怎么样,表示疑问语气。用于比照。
引证解释
⒈ 与谁。
引《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
《史记·孟尝君列传》:“齐无秦,则天下集齐,亲弗必走,则齐王孰与为其国也!”
《新唐书·韩翃传》:“时有两韩翃,其一为刺史,宰相请孰与, 德宗曰:‘与诗人韩翃。’”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
⒉ 犹言何如。意谓还不如,常用于反诘语气。
引《荀子·天论》:“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汉班固《东都赋》:“且夫僻界西戎,险阻四塞,脩其防御,孰与处乎土中。”
《周书·杜杲传》:“若使齐寇乘之,则彼此危矣。孰与心忿悔祸,迁虑改图。”
⒊ 比对方怎么样,表示疑问语气。用于比照。
引《墨子·耕柱》:“巫马子谓子墨子曰:‘鬼神孰与圣人明智?’”
《战国策·齐策一》:“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功彰万里之外,声名光辉传於千世,君孰与商君、吴起 、大夫种 ?”
宋王安石《酬王濬贤良松泉二诗·松》:“试问苍官值岁寒,戴白孰与苍然好?”
明徐渭《自为墓志铭》:“不知古文士以入幕操洁而死者众矣,乃渭则自死,孰与人死之?”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孰与
孰与造句
- 浮云未敢凌其上,天下名山孰与其。
- 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
- 寒蝉凄切,长亭谁诉伤离别,骤雨初歇,兰舟独饮孰与归。
- 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於反掌。
-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 第一,他从汉贼不两立,到蜀魏不两存,到有魏则无蜀,到“王业不偏安,惟坐以待亡,孰与伐之?”。
- 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斧质,妻子为戮乎?
- 王业不偏安,惟坐以待亡,孰与伐之?
- 忠不背国,勇不逃死,百世门户,宜思后计,孰与仰药自全,则身名俱泰,睿请先驱蝼蚁。
- 岁时伏腊犹祠庙,麟阁勋名孰与班?”。
孰与相关词语
- 1 孰知
- 释义:岂知,未知,哪曾想,未曾料到,不曾想到。容易与熟知混淆,熟知的意思是深刻的知道。
- 2 孰若
- 孰若犹何如,(孰:谁,若:比)怎么比得上。表示反诘语气。
- 3 孰湖
- 马身鸟翼,人面蛇尾(与英招类似)。喜欢载人(应该很适合作坐骑)。《山海经》所记载的蛮荒古兽。
- 4 孰谁
- 孰谁,读音为shú shuí,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犹何人。
- 5 孰何
- (2).犹奈何。对付或处置。 宋 岳珂 《桯史·义騟传》:“始命鞍,踶鸣人立,左右驤拒,不可制,易十数健卒,莫能孰何。”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秦桧待金使》:“左右相顾,莫敢孰何。”
- 6 孰论
- 谓仔细辨析。《庄子·盗跖》:“此六子者,世之所高也。孰论之,皆以利惑其真,而强反其情性。”
- 7 孰复
- 孰复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shú fù,意思是精熟反复,深思熟虑的意思。
- 8 孰视
- 孰视的拼音是shú shì:释义1程度深。2注目细看。
- 9 孰悉
- 孰悉:词语,基本意思为熟悉,非常了解。
- 10 孰察
- 《汉书·邹阳传》:“臣闻 比干 剖心, 子胥 鸱夷,臣始不信,乃今知之。愿大王孰察,少加怜焉!”
- 11 孰计
- 孰计指周密的考虑。宋 岳珂 《桯史·吴畏斋谢贽启》:“决策和亲,姑谓奉春之孰计;卧薪自厉,谁为勾践之盛心。”
- 12 孰谏
- 谓尽力规劝。《礼记·内则》:“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与其得罪於乡党州闾,宁孰谏。” 孔颖达 疏:“孰谏谓纯熟殷勤而谏,若物之成孰然。”
- 13 授与
- 授与拼音是shòu yǔ,注音是ㄕㄡˋ ㄧㄩˇ
- 14 施与
- 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威尼斯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