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手读音
散手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称"散手仗"。 2.隋唐时朝会仪卫之一。
引证解释
⒈ 亦称“散手仗”。 隋唐时朝会仪卫之一。
引《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世充大怒,令散手执君度、玄恕,批其耳数十。”
胡三省注:“散手者,散手仗也。凡朝会之仗,三卫番上,分为五仗。一曰供奉仗,以左、右卫为之。二曰亲仗,以亲卫为之。三曰勋仗,以勋卫为之。四曰翊仗,以翊卫为之。皆服鶡冠緋衫裌。五曰散手仗,以亲、勋、翊卫为之,服緋絁裲襠。绣野马,列坐于东西廊下, 唐谓之衙内五卫。 唐盖因隋制, 世充亦因隋制也。”
国语词典
闲空著手,泛指空闲的人。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散手
散手造句
- 再说了,子乌县的侯文明自身难保,而宋铁山又不会分散手中的实力,凭眼下苍龙帮的势头,就算我们退出莲花县和永平县,谁又敢趁机站出来摇旗?
- 散手比赛则是对抗赛,分为不同重量级别比赛,以运动员的拳法、腿法等技术项目评分。
- 虽是用脚,却是剑招中的一记散手,唤作豹尾脚。
- 这路逍遥散手的主旨,乃是仿效天地,意蕴逍遥,并且招式中都有花语花意,使将出来如花盛开,落英纷华。
- 行走江湖岳家散手、百鸟朝凤枪、弹指神功技惊武林,绝世武学龙胆决傲视群雄!英雄豪情,江湖侠义,儿女情长,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神经外科医生比尼立即疏散手术室和走廊的非相关人员,并和麻醉师伦格尔留在手术室着手手术。
- 作为一个武林中人,你莫非不知,姬隆峰于终南山中得《武穆遗书》之事?子母拳是岳家散手的前身,岳家散手经姬隆峰整理又成了形意拳,这些都不晓得?
- 自然门实战博击与其散手一样,讲究的也是内实丹田、外示神勇、不抱打势、自然而来。
- 胡风散手人寰,可谓是铁佛伤心,石人落泪。
- 此次叛乱声势过大,宫室及京师内乱成一团,贼人又是全数在禁宫附近被悉数捕拿,交由这些散手仗卫来施刑处置,再也合适不过。
散手相关词语
- 1 散射
- 散射是被投射波照射的物体表面曲率较大甚至不光滑时,其二次辐射波在角域上按一定的规律作扩散分布的现象。它是分子或原子相互接近时,由于双方具有很强的相互斥力,迫使它们在接触前就偏离了原来的运动方向而分开,这通常称为“散射”。散射是指由传播介质的不均匀性引起的光线向四周射去的现象。如一束光通过稀释后的牛奶后为粉红色,而从侧面和上面看,却是浅蓝色的。
- 2 散播
- 可能在邪恶的心灵中散播一些危险的猜测
- 3 散策
- 散策,拼音为sàn cè,汉语词语,是指拄杖散步。
- 4 散寒
- 中医学名词。指散除寒邪的一种治法。如表寒症见头痛﹑发热﹑恶寒﹑无汗,可采取辛温发汗,以散表寒;里寒症见腹痛喜按﹑大便清稀﹑四肢逆冷,可采取辛热温中,以除里寒。
- 5 散件
- [spare parts]∶指尚未组装成整机的零部件。加工组装生产产品所需的部分零配件,习惯上称为散件。与“整机”相对
- 6 散阶
- 散阶指表示官员品级的称号。 授予官职时同时授予的虚衔,像今天军衔。一称散官或阶官,指获有散阶的官员。明初沿元制。洪武九年(1376)定文、武官员散阶。文官自特进光禄大夫至将仕佐郎,共四十二阶;武官自特进光禄大夫至忠显校尉,共三十阶。每一品级分为初授、升授和加授。分别由吏部验封司和兵部武选司给授。宦官不从此例,洪武四年定,自中正大夫至司直郎,共十阶。钦天监监官,洪武四年设有正仪大夫至分朔大夫,共七阶。洪武十四年改从文官给授。洪武十年定,出身宦官从内官散阶给授。
- 7 散笔
- 即散卓笔。
- 8 散福
- 释义:1、布福。2、旧时祭祀后,把祭祀食品分给大家吃,叫“散福”。
- 9 散伤丑害
- 【出处】《鬼谷子·中经》:“是以声散伤丑害者,言必逆于耳也。”陶弘景注:“散伤丑害,不知之音,音气不和必与彼乖,故言其必逆于耳。”
- 10 散散落落
- 散散落落(sǎn sǎn luò luò),汉语成语,形容稀疏的样子。
- 11 散气
- 散气,读音sàn qì,汉语词语,释义有(1).从某种原质中放散出来的气体。(2).出气,发泄怨愤之气。
- 12 散齐
- 亦作“ 散斋 ”。 1.古礼于祭祀父母前七日不御不乐不吊,谓之“散斋”。齐,后多作“斋”。《礼记·祭义》:“致齐於内,散齐於外。
- 13 散言碎语
- 【释义】犹言闲言碎语。唠叨些与正事无关的话。
- 14 散行
- 散行指随意闲走。出自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抹脸儿术》:“其人衣服言语,与人无异,或数十人同入城市,或数人散行郊野,时隐时现,去来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