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坐读音
兀坐的意思
词语解释:
兀坐
(1) 危坐,端坐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独自端坐。
引唐戴叔伦《晖上人独坐亭》诗:“萧条心境外,兀坐独参禪。”
宋苏轼《客住假寐》诗:“謁入不得去,兀坐如枯株。”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林四娘》:“陈公宝钥,闽人,夜独坐,有女子搴幃入……笑云:‘清夜兀坐,得勿寂耶!’”
郁达夫《采石矶》:“他也有一个人关上了房门,在那学使衙门东北边的寿春园西室里兀坐的时候。”
国语词典
独自端坐不动。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兀坐
兀坐造句
-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 平淡无奇的树,树荫,人行横道小小的商店冥然兀坐。
- 一道虚幻的灵魂冥然兀坐,只见其身边悬浮着一七彩火瓶,“天元长老,为我护法。
- 艾儿西多便在这万重火焰中,冥然兀坐,沉寂无言。
- 身体微微一振,龙成便是冥然兀坐,摒除杂念,根据杀破天记载的法诀,开始引导杀戮之气进入经脉,以固定的路线循环。
- 越是在九死一生的境地,人越不会想自己会死,谁会在火灾突发时候想到自己必死而会冥然兀坐而亡的?没有。
兀坐相关词语
- 1 八坐
- 高级官员合称。东汉用以称尚书令、仆射、六曹尚书。魏晋至隋用以称尚书令、左右仆射、诸曹尚书,无论共有几人,皆沿其称。唐朝尚书令、左右仆射为宰相,故以左、右丞及六部尚书为八座。明、清用作对六部尚书的俗称; 清亦作为对总督、巡抚等高级官员的俗称。
- 2 公坐
- 公坐又称“公罪”。中国旧制指官吏因公事致罪而承担罪责。《唐律疏议》:“公罪,谓缘公事致罪而无私曲者”。即非出于个人私心而导致的犯罪。封建社会对于因执行公务而犯罪的官吏,处罚较私坐或私罪为轻。汉、魏、晋、梁、陈、隋均有这方面的规定。唐代规定,凡因公事失措,事未发露而自己觉察检举者,原宥其罪。
- 3 剥坐
- 革职治罪。《旧唐书·安禄山传》:“及长,解六蕃语,为互市牙郎。二十年, 张守珪 为 幽州 节度, 禄山 盗羊事觉, 守珪 剥坐,欲棒杀之。”
- 4 十家连坐
- 十家连坐,读音shí jiā lián zuò,汉语词语,指旧时的一项统治办法。以十家为一组,一家犯法,其余九家如不检举,就同罪。
- 5 十眠九坐
- 十眠九坐,读音shí mián jiǔ zuò,指时躺时坐。形容病体难支。
- 6 开坐
- 明 张居正《拟日讲仪注疏》:“臣等谨查照累朝事例,酌拟仪注,开坐上请,伏乞圣明裁定,勅下臣等遵行。”
- 7 危峰兀立
- 指山峰笔直地挺立,感觉很危险的样子,形容山势险峻。
- 8 参坐
- 参坐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ān zuò,是指三人同坐。
- 9 可兀的
- 可兀的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必定,一定。
- 10 台坐
- (1)基座、工作台或支架 英 block
- 11 合坐
- 1.见"合座"。
- 12 同坐
- 出处《汉书·爰盎传》。
- 13 兀兀
- 兀兀,汉语词汇,拼音为wù wù。出自《禅道》。
- 14 兀地
- 鹅的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