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损读音
三损的意思
词语解释:
指具有便辟﹑善柔﹑便佞三种习性的人。与这三种人交友,有损无益,故称三损。语本《论语.季氏》:"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邢昺疏:"便辟,巧辟人之所忌以求容媚者也。善柔,谓面柔和颜悦色以诱人者也。便,辨也,谓佞而复辨。以此三种之人为友则有损于己也。"
引证解释
⒈ 指具有便辟、善柔、便佞三种习性的人。与这三种人交友,有损无益,故称三损。
引语本《论语·季氏》:“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邢昺疏:“便辟,巧辟人之所忌以求容媚者也。善柔,谓面柔和颜悦色以诱人者也。便,辨也,谓佞而復辨。以此三种之人为友则有损於己也。”
《后汉书·冯衍传下》:“臣自惟无三益之才,不敢处三损之地,固让而不受之。”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三损
三损相关词语
- 1 三停刀
- 曾使用者:关羽
- 2 三宿
- 三宿是汉语词汇,拼音sān xiǔ,出处《书·顾命》。
- 3 三五门
- 晋时部分地区实行五丁抽三的兵役制度,南北朝时因称必须服役的人家为"三五门"。
- 4 三十六郡
- 以后随着土地的扩大增至四十六郡,定咸阳(陕西咸阳市秦都区)为首都。中央政府最高的官僚是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亦称“三公”。地方郡的长官为守,县的长官为令。郡县制初步打破了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取代了周朝的封建制(分封制),官僚制则代替了贵族的世袭制。
- 5 三章
- 三章,典故名,典出《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原指三条法律,即汉高祖刘邦率兵进入咸阳时,与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2.泛指简单明确的法律或规章。
- 6 三雍宫
- 见“三雍 ”。
- 7 三年化碧
- 三年化碧 ,典故名,典出《庄子集释》卷九上〈杂篇·外物〉。周朝时期,刘文公的大夫苌弘一生忠于朝廷,不卑不亢,有浩然正气。他因为正直而得罪了朝中权贵,蒙冤被周人杀害,传说他被杀的当时,有人慕名收集他的血液藏在家里,三年后这些干血块全都化为碧玉。后遂以”三年化碧 “等指忠心不泯。
- 8 三七分开
- 见“三七开 ”。
- 9 三礼
- 2、仪礼、周礼、礼记。三礼者,《周礼》、《仪礼》、《礼记》是也。昔人谓《周礼》、《仪礼》均系周公所作,《礼记》则系汉戴德(人称大戴)、戴圣(人称小戴)叔侄所删记也。按汉何休疑《周礼》作于六国之时,宋儒亦多疑之。惟刘歆、郑玄信为周公致太平之书,但亦有谓为刘歆伪造者。清方苞《周官义》已开其端,近人康有为为《新学伪经考》,则亦言为歆伪造无疑也。
- 10 三品
- 三种,三类。三等,即上、中、下三等。中国画术语。指品评书画艺术的三个等级,即神品、妙品、能品。唐代张怀瓘《书断》评历代书法家,立神、妙、能三品,源于南朝梁庾肩吾《书品》的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分上、中、下,共为九例)
- 11 三冗
- “三冗”为林大钦指出。嘉靖十一年(1532年)二月林大钦赴京参加会试,被录为第十二名进士,是年三月参加廷试。
- 12 三失
- 当今社会,由于时代的进步,和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一部人出现了种种问题,也失去很多东西。管他们失去的东西统称为三失,如三失青年,三失老人。在《书·五子之歌》:“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孔传:“三失,过辈一也。”古以远游丧亲、臣节不遂、厚交离绝为三失。汉刘向《说苑·敬慎》:“吾少好学问,周遍天下,还后吾亲丧,一失也。事君奢骄,谏不遂,是二失也。厚交友而后绝,三失也。”都是说三失的问题。
- 13 三寿
- 三寿是汉语词汇,拼音sān shòu,出处《彩在羊头上》。《诗·鲁颂·閟宫》:“三寿作朋,如冈如陵。
- 14 三世佛
- 三世佛,是大乘佛教的主要崇敬对象,俗称“三宝佛”。根据印度哲学,时间和空间是混淆的,因此三世佛分为以空间计算的“横三世佛”与以时间计算的“纵三世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