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像读音
外像的意思
词语解释:
1.谓外治之法。 2.佛教语。指显露﹑表现在外表上的善恶美丑和言语行动。
引证解释
⒈ 谓外治之法。象,一本作“像”。
引《文选·江淹<杂体诗·许徵君>》:“张子闇内机, 单生蔽外象;一时排冥筌,泠然空中赏。”
吕向注:“象,法也…… 单豹是不明外治之法。”
⒉ 佛教语。指显露、表现在外表上的善恶美丑和言语行动。
引《西游记》第二回:“祖师復登寳座,与众説法。谈的是公案比语,説的是外像包皮。”
国语词典
佛教用语。指表现在外可为人察知的言语、行为、善、恶、美、丑。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外像
外像相关词语
- 1 外曾祖
- 对称:曾外孙。(孙女之子)
- 2 外因
- 事物变化、发展的外在原因,即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只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即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而毛泽东 《矛盾论》认为:“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 3 外应
- 释义:指外部接应。
- 4 外瀛
- 外瀛,读音为 wài yíng,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海外之地,出自《南齐书·乐志》。
- 5 外域
- 外域,指本国以外的地区或国家。
- 6 外欲
- 影片讲述了一个年轻的少妇,因厌倦于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但无法摆脱宿命,只好将生活的情趣与无尽的遐想寄托在对窗一个俊朗男人身上的故事。
- 7 外缘
- 外缘是一个佛教语。谓眼、耳、舌等感觉,缘起于色、声、味等外物。遂泛指使人与外界发生关系的各种因素。
- 8 外质
- 外质,读音wài zhì,汉语词语,外表,外貌。出自《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
- 9 外谪
- 外谪,拼音是wài zhé,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由京师贬谪外省或边远地区。
- 10 外相
- 谓在地方上主政者。 指人显露于外的状貌。
- 11 外厢
- 外面。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一折:“呀!忘了 仲略 兄弟在外厢了。”《水浒传》第六九回:“ 史进 在牢里,不敢轻出。外厢的人,又不敢进去。”《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离此一望之地,便是学生庄舍,就请尊眷同老丈至彼安顿。学生也到彼外厢书房中宿歇。” 清 洪升 《长生殿·埋玉》:“万岁爷,外厢军士已把驿亭围了。”
- 12 外县
- (1) 省内本地以外的县份 英 counties other than where one lives
- 13 外綫
- 5、安装在室外的电气线路。
- 14 外胎
- 外胎,充气轮胎的环状外壳体,其作用是承受车辆负荷,防止内胎充气后鼓胀,限定轮胎外缘尺寸,保护内胎免受机械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