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藏读音
五藏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中医术语。也称“五脏”。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合称。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精神意识活动也分属于五藏。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五臧”。即五脏。指心、肝、脾、肺、肾。中医谓“五脏”有藏精气而不泻的功能,故名。
引《素问·五脏别论》:“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写也。”
《管子·水地》:“五味者何?曰五藏。酸主脾,咸主肺,辛主肾,苦主肝,甘主心。”
《汉书·王吉传》“吸新吐故以练臧” 唐颜师古注:“臧,五臧也。”
宋苏轼《石菖蒲赞》:“开心补五藏,通九窍,明耳目。”
⒉ 佛教的五类经典。按,佛教“五藏”尚有其他分类法,而前三类为经、律、论三藏则同。参阅《分别功德论》等。
引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凡圣咸会,贤智毕萃,復集《素呾缆藏》《毘奈耶藏》《阿毘达磨藏》《杂集藏》《禁咒藏》别为五藏。”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五藏
五藏相关词语
- 1 五湖心
- 五湖心,典故名,典出《国语》卷二十一〈越语下·范蠡乘轻舟以浮于五湖〉。 范蠡在帮助越王灭吴之后,认为越王是个“可与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的人”,因此改姓易名,乘舟载西施泛五湖而去。后遂用“五湖心,五湖客,范蠡扁舟”等写功成心退,避祸远难;或写悠闲泛舟,归隐江湖。
- 2 五陵豪气
- 指高门贵族的豪迈气概。
- 3 五柳心
- 五柳心,拼音wǔ liǔ xīn,释义:谓归隐之心。
- 4 五里云雾
- 示例:这让我如堕~之中。
- 5 五脊六兽
- 五脊六兽是中国宫殿式建筑,有上脊五条,四角各有兽头六枚。五脊,指大脊(正脊)及四条垂脊。正脊两端有龙吻,又叫吞兽。四条垂脊排列着五个蹲兽。统称“五脊六兽”。这是镇脊之神兽:祁吉祥、装饰美和保护建筑的三重功能。古代中国建筑为木结构,以兽镇脊,避火消灾。于两坡瓦垅交汇点,以吞兽严密封固,防止雨水渗漏,既收装饰美,又收护脊之实效。五个蹲兽分别是:狻猊、斗牛、獬豸、凤、狎鱼。
- 6 五家七宗
- 我国南宗禅各派的总称,又称五派七流。即临济宗、曹洞宗、沩仰宗、云门宗、法眼宗等五家,加上由临济宗分出的黄龙派和杨岐派,合称为七宗。禅宗自初祖菩提达摩,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之后,分为六祖惠能的南宗禅及神秀的北宗禅。此中,北宗禅主张渐悟,不久即衰落;南宗禅主张顿悟,在中唐以后渐兴,成为禅宗主流,而传衍出五家七宗诸派。
- 7 五短身材
- 五短身材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wǔ duǎn shēn cái,意思是指人的身材矮小。 出于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二回:“这个好汉祖贯两淮人氏,姓王名英。为他五短身材,江湖上叫他做矮脚虎。
- 8 五虫
- 人类、蚯蚓、青蛙等裸露无毛无鳞的生物被称为“蠃虫”,以圣人为首领。
- 9 五臟
- 脏是指胸腹腔内之组织充实致密,并能贮存、分泌或制造精气的脏器。《素问·五脏别论》:“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写也,故满而不能实。”《灵枢·本脏》:“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根据脏象学说,五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精神意识活动分属于五脏,加上六腑的配合,把人体表里的组织器官联系起来,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 10 五云车
- 五云车是汉语词汇,拼音是wǔ yún chē,释义是仙人所乘的云车。
- 11 五显公
- 五显公: wǔ xiǎn gōng ㄨˇ ㄒㄧㄢˇ ㄍㄨㄙ即五通神。宋 洪迈 《夷坚支志戊·故十承务》:“一客起曰:‘君勿用他疑,我辈非世间人,盖所谓五显公者也。’”
- 12 五星聚
- “五星聚”是指“天人合一”思想体系中的五大行星(木、火、金、土、水)密集聚合在一起的一种罕见天象,一种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星象,一种表达“天意”(即民意)的星象,它将导致的最严重后果是“王更纪”,或“改朝换代”。“五星聚”将导致改朝换代后果的理论依据来自远古的“天人合一”观念,即天体和人体有着对应关系(“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以及人类居住的土地与天星有着对应关系(即“星土”对应关系,包括一个恒星群与某一方土地的对应关系和五大行星与五方土地的对应关系。这种星土对应关系是由史前人类历史决定的)。
- 13 五铢钱
- 五铢钱是中国古铜币名。钱上有“五铢”二篆字,故名。汉武帝于元鼎四年 (前113年) 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将铸币大权收归中央。中央政府成立专门的铸币机构,即由水衡都尉的属官 (钟官、辨铜、技巧三官) 负责铸钱。钟官负责铸造,辨铜负责审查铜的质量成色,技巧负责刻范。面文“五铢”二字的钱最初铸于汉武帝元狩五年 (公元前118年),重如其文,被称为五铢钱。
- 14 五夜
- 一夜分为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也可指戊夜,即第五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