衲帛读音
衲帛的意思
词语解释:
绣织上花纹的绸缎。
引证解释
⒈ 绣织上花纹的绸缎。
引《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王匠大喜,随即到了市上,买了一身衲帛衣服,粉底皂靴,绒袜,瓦楞帽子,青丝绦,真川扇,皮箱骡马,办得齐整。”
国语词典
绣花的绸子。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衲帛
衲帛相关词语
- 1 衲僧
- 和尚,僧人。 唐 黄滔 《上李补阙》诗:“谏草封山药,朝衣施衲僧。” 元 萨都剌 《江城玩雪》诗:“舟子迷归寒浦外,衲僧疑在白云间。”《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况自此再三十年, 京 已寿登耄耋,更削发披缁坐此洞中为衲僧耶?”
- 2 衲衫
- 衲衫是汉语词汇,读音nàshān,意思是宋代武士所穿的一种衫子。
- 3 衲被
- 衲被,读音nà bèi,汉语词语,指补缀过的被子。
- 4 衲徒
- 衲徒是汉语词汇,读音是nàtú,指僧人,僧众。
- 5 衲布
- 又称“纳布”,汉语词语。
- 6 劈竹裂帛
- 帛,丝织物的总称。形容声音尖锐高亢,入耳难受。
- 7 披帛
- 披帛,隋代壁画中已有披帛,唐代广泛流行。用银花或金银粉绘花的薄纱罗制作,一端固定在半臂的胸带上,再披搭肩上,旋绕于手臂间。披帛分两种:一种横幅较宽,长度较短,多为已婚妇女所用;另一种长度可达两米以上,多为未婚女子所用。
- 8 披衲
- 披衲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pī nà ,是指披僧衣。谓出家为僧。
- 9 篇帛
- 谓编织成幅的丝织品。
- 10 贫衲
- 贫衲是汉语词汇,拼音为pín nà ,意思是僧尼自称的谦辞。
- 11 蒲帛
- 1.蒲车与束帛。古代作为征召贤者之礼。 2.借指征聘;征召。
- 12 千补百衲
- 千补百衲,读音qiān bǔ bǎi nà,是一个成语,形容衣服很破,补了又补。出自无名氏《醉太平·叹子弟》。
- 13 衲叶
- 衲叶是汉语词汇,读音为nà yè,意思是指佛经。
- 14 衲线
- 衲线,读音为nà xiàn,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缝缀用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