毽子读音
毽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毽子
(1) 见“毽”
例
英
引证解释
国语词典
一种游戏用具。以皮或布包裹铜钱,并在钱孔中装上羽毛或纸穗等制成。游戏时,用脚连续踢它,使毽子上下起落,不坠于地。同时还可变化出各式各样的踢法。
词语翻译
英语
德语
法语
网络解释
毽子
毽子造句
- 妍妍把毽子轻轻地往空中一扔,等毽子落到离地面半米多高时,她才抬起脚踢了起来。
- 早晨我去公园晨练,有的人在跑步,有的人在做健身操,有的人在舞剑,有的人在踢毽子,还有的人在玩空竹。
- 毽子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在姗姗的身前身后蹦来蹦去,姗姗时而转向这边,时而转向那边,紧紧地跟着毽子,眼睛始终随着毽子灵活地转动着。
- 比赛项目包括夹弹子、套银圈、踢毽子、跳绳,这些趣味十足的比赛项目不但丰富了社区退休人员的生活,更让他们回味了童年的记忆。
- 此次“亲子游园活动”开设了踢毽子、送西瓜、跑跑接球、企鹅漫步、巧吃豆豆等游戏项目,每个项目都有专门的社工和义工协作负责。
-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正值年少的我,和许多孩子一样,喜欢做各种各样的游戏,如跳绳、踢毽子、官兵捉强盗等。
- 只见那些运动员们像一只只轻盈的燕子,熟练的在场内踢着毽子,并得意得摆出各种各样的姿势,真是千姿百态,无所不有。只见我们班的戴敏,把毽子高高地踢向上方,又落下来,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真让人心惊胆颤。
- 踢毽子、跳房子、看小人书、打玻璃弹珠是小孩子们常玩的游戏。
- 欢迎各方人士前来咨询、洽谈、购买及订做各种毽子、毽球,我们提供加工!
- 学生踢毽子,一会儿老师数数,学生来踢,一会儿学生数数,老师来踢,老师们与学生一决高低。
毽子相关词语
- 1 毽儿
- 1.见"毽子"。
- 2 毽登子
- 你别成天很欠,不该管的事瞎管。。
- 3 讲盘子
- 清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货财》:“《梦笔生花》: 杭州 俗语杂对:讲盘子,卖瓢儿。按,讲盘子,谓论价多寡也。”《官场现形记》第六回:“另外又去找大人带来的厨子,同他讲盘子。”《老残游记》第十四回:“你老早起一喊,倘若被他们知道这个意思,他一定把 环妹妹 藏到乡下去,再讲盘子,那就受他的拿揑了。”
- 4 蒋子龙
- 蒋子龙,男,汉族,1941年8月生,河北沧县人,1958年8月参加工作,1972年3月入党,中专学历,编审。
- 5 弜头虎子
- 弜头虎子,读音为jiàng tóu hǔ zǐ,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中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板楯蛮的别称。
- 6 姜子牙
- 相传姜子牙72岁时在渭水之滨的磻溪垂钓,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师”(武官名),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智囊、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等诸子百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 7 江城子
- 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村意远”“江神子”“水晶帘”。兴起于晚唐,来源于唐著词曲调,由文人韦庄最早依调创作,此后所作均为单调,直至北宋苏轼时始变单调为双调。有单调四体,字数有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三种;双调一体,七十字,上下片各七句,五平韵。格律多为平韵格,双调体偶有填仄韵者。代表作有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
- 8 江南七子
- 清 王昶 、 王鸣盛 、 吴泰来 、 钱大昕 、 赵文哲 、 曹仁虎 、 黄文莲 七人, 乾隆 间以诗文著称,因皆 江苏 人,时称“江南七子”。也称“吴中七子”。
- 9 江湖骗子
- 江湖骗子是指靠卖假药、算命等骗人谋生的异类人群。
- 10 江湖子弟
- 《江湖子弟》讲述涉世未深的刘大江(刘永)与结拜兄弟四人行,劫得一批金饰,但有人挑拨离间,致互相残杀,只得刘生还;後刘被掠去财物,为生计打劫赌档,却开罪了欧阳帮,但其帮主欣赏刘胆色,交上朋友来。帮主女保镖金燕(李丽丽)对刘有好感,协助杀了劫刘财物的人;死者为黑旗门主之女婿,但遣孀张玫瑰(胡锦)有感丈夫死有馀辜,也因对刘有好感,遂网开一面......
- 11 缰子
- 即缰绳。
- 12 浆子
- 浆子,读音是jiāng zǐ,是汉语词汇,解释是浆子即浆糊。
- 13 煎附子法
- 是一味药。
- 14 煎饼馃子
- 天津著名的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