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器读音
泽器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润泽光滑的器皿。
引证解释
⒈ 润泽光滑的器皿。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泽器相关词语
- 1 泽吻磨牙
- 泽吻磨牙,成语,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出自《新唐书·酷吏传序》:“于是索元礼、来俊臣之徒,揣后密旨,纷纷并兴,泽吻磨牙,噬绅缨若狗豚然。”
- 2 泽泻
- 泽泻(学名:Alisma plantago-aquaticaLinn. ),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全株有毒,地下块茎毒性较大。块茎直径1-3.5厘米,或更大。花药长约1毫米,椭圆形,黄色,或淡绿色;瘦果椭圆形,或近矩圆形,种子紫褐色,具凸起。产黑龙江、吉林等省区。生于湖泊、河湾、溪流、水塘的浅水带,沼泽、沟渠及低洼湿地亦有生长。花较大,花期较长,可用于花卉观赏。亦可入药,主治肾炎水肿、肾盂肾炎、肠炎泄泻、小便不利等症。
- 3 泽物
- 【出处】明·宋濂《溧水端氏家牒序》:“ 安生邦远,字国用,幼孤,能自振其家。每以泽物为务,借贷而不偿者焚其券,如古之宽厚长者。”
- 4 泽狗
- 泽狗,读音zé gǒu,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水鸟名。
- 5 泽骨
- 恩泽施及死去的人。形容恩情深厚。
- 6 泽浊
- 泽浊,读作zé zhuó ,汉语词语,是指污浊。
- 7 泽枯
- 泽枯,恩泽施及死去的人,形容恩情深厚,谓仁政。《隋书·炀帝纪下》:“恩加泉壤,庶弭穷魂之寃;泽及枯骨,用弘仁者之惠。”亦省作“泽骨”、“泽枯”。 明沈榜 《宛署杂记·宫庄》:“其生也有乞怜之仁,其没也有泽骨之惠。” 明陈子龙 《请假葬亲疏》:“恳乞皇上弘锡类之仁,布泽枯之惠。” 清冯桂芬 《苏太义园记》:“未尝不叹国家深仁厚泽被遐迩而浃幽明,与周文王泽枯相辉映也。”
- 8 障泽
- 障泽,是一个汉语词汇,指陂塘。 唐 张仲素 《涨昆明池赋》。
- 9 沼泽
- 地表及地表下层土壤经常过度湿润,地表生长着湿性植物和沼泽植物,有泥炭累积或虽无泥炭累积但有潜育层存在的土地。其形成主要取决于地貌条件和水热状况。根据发展阶段可分为低位、中位和高位沼泽,即富营养、中营养和贫营养沼泽。按地貌条件可分为山地沼泽、高原沼泽和平原沼泽。根据有无泥炭可分为泥炭沼泽和潜育沼泽。[1]世界沼泽面积约268.3万平方公里,中国的沼泽面积11万平方公里,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沼泽最多,青藏高原次之,余为零散分布。
- 10 沼泽地
- 沼泽地指长期受积水浸泡,水草茂密的泥泞地区。土壤剖面上部为腐泥沼泽土或泥炭沼泽土,下部为潜育层。有机质含量高,持水性强,透水性弱,干燥时体积收缩。经排水疏干,土壤通气良好,有机物得以分解,可增加肥分。
- 11 沼泽土
- 沼泽土(bog soil) 地表长期积水、生长喜湿性植被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分布在排水不畅的平原洼地,湖沼边缘、江河滞洪洼地以及山间沟谷,以中国东北的三江平原、川西北高原的若尔盖地区分布面积较大。土体上部含大量有机质或泥炭,下部为潜育层,中间有的具锈色过渡层,是有机质积累及还原作用强烈的土壤。母质主要为河湖沉积物,质地较黏,温暖季节植被生长繁茂,冬季寒冷,有机质分解程度低,表层为黑色的腐泥层或泥炭,有机质含量高达10%-25%,C/N比14- 20;潜育层呈青灰色或蓝色,还原性物质总量为10 cmol/kg,Eh在250 mV以下。土壤多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干旱区为碱性。重点改良措施是排除积水,加速土壤有机质分解。
- 12 沼泽化
- 存在泥炭化的土地长期过湿,在湿生作物作用或厌氧条件下进行的有机质的生物积累和矿质元素还原的过程。
- 13 泽命
- 泽命是一个词语,读音是zé mìng,意思是解散。
- 14 泽车
- 即下泽车。一种便于沼泽地行驶的短毂轻便车。 明 张佳胤 《乌蛮滩》诗:“铜柱功名倘难就,泽车款段任吾之。”参见“ 下2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