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秋读音
大秋的意思
词语解释:
大秋
(1) 九、十月份收割高粱、玉米等作物的时节
英
(2) 大秋作物的简称
英
引证解释
⒈ 指秋收季节。
引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十回:“大水的病慢慢的好起来,大秋以后,伤也好得差不多了。”
峻青《壮志录》:“大秋已过,地了场光。”
⒉ 指大秋作物或大秋的收成。
引王安友《协作》:“全社正在进行大秋追肥,白天忙活没有空。”
孙犁《风云初记》三:“大秋都扔了,正南巴北的钱粮还拿不起,那里的这些外快。”
⒊ 唐代刑部尚书的别称。
引宋洪迈《容斋四笔·官称别名》:“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兵部为大戎,刑部为大秋。”
国语词典
秋收的季节。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大秋
大秋造句
- 他们收割了大秋作物。
- 如咸康元年冀州郡遭受冰雹袭击,大秋作物受到极大损害,石虎一面下书自责,一面派御史发水边粮仓的麦子给农民作种子。
- 农民们正忙着收获大秋作物。
- 虽然到了大秋作物的收获期,玉米田依然郁郁葱葱地绿,大片的谷子则现出一片金黄,一忽儿又见一群鸟儿从水库边腾起,飞向远处的山腰。
- 在伯尔尼神甫祭过的那两株栗树间,系着一个大秋千网,他们使劲荡了一回。
- 要过年了。工作轻松了一些,就画了几个小人,结果大秋喜欢的不行。贴上来给大家看看。
- 一个卖艺人能在绳子上跳舞,荡大秋鞑、大斛斗等。
- 农产品种植结构得到改善,早稻、棉花、烤烟面积减少,大秋作物面积增加。
- 监测显示,目前山西大部墒情适宜,对大秋作物后期生长发育较为有利,但是连续的低温阴雨天气可能造成作物贪青晚熟,同时不利于棉花裂铃吐絮。
- 以后,守城明军又苦苦支撑了两个多月,就在快撑不住的时候,黄河涨了大秋汛,到了九月十五日,黄河从六月底所掘之口决出,水势迅速扩大,波涛汹涌、势不可挡。
大秋相关词语
- 1 大犬
- 星座名。其中最亮的一颗古名天狼。
- 2 大搉
- 亦作“ 大榷 ”。大略。《后汉书·律历志上》:“其可以相传者,唯大搉常数及候气而已。”《新唐书·陈子昂传》:“ 子昂 乃奏八科……其大榷谓:今百度已备,但刑急罔密,非为政之要。”
- 3 大赛
- 大赛,也叫比赛,是一种竞技评比的形式,从古到今皆有。通常把规模比较大,参与范围广,影响力大的比赛称为大赛,而把一些小型的活动成为比赛。
- 4 大嫂子
- 长兄之妻。称年长于己的朋友之妻。对已婚妇女或年纪跟自己相仿的妇女的尊称。参见“大嫂 ”。
- 5 大商
- 《大商》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策划的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该片是继央视《徽商》、《晋商》之后的又一部反映中国商文化的力作。该片的脚本由原商丘文联主席、商丘旅游局局长尚起兴创作。
- 6 大上
- 大上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最上,最高。
- 7 大舌头
- 大舌头是口语病的一种,医学上称为言语不清,又叫吐字不清,俗称“大舌头”。原因在于发音器官生理异常或发音气流方向排出异常,就会出现各种形式的发音不准。也有因方言形成的发音不准,也被称呼为“大舌头”。形成因素:1. 遗传因素,如父母,近亲里有大舌头;2. 先天性生理发育不良,有各种畸型,如先天性腭裂;3. 发音器官有疾病、生理有缺陷,如舌头过大、过小、过扁宽、过厚、舌系带过短;4. 发音器官出现器质性病变;5. 舌系带强直、声带痉挛、咬肌痉挛;6. 发音位置不准确;7. 发音方式、方法错误;8. 方言形成了语音的结构定型。
- 8 大容
- 传说中的人名﹐为黄帝乐师。
- 9 大牲畜
- 大牲畜指,大家畜。体型较大﹐须饲养2-3年以上才发育成熟的牲畜。如马﹑牛﹑驴﹑骡﹑骆驼等。
- 10 大姒
- 太姒,有莘氏之女,周文王妻,武王母。也称文母。
- 11 大翁
- 对海船上舵手的尊称。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长年》:“吾乡称舟人之老者曰长老……《古今诗话》谓 川峡 以篙手为三老,乃推一船之最尊者言之耳。因思海舶中以司柁曰大翁,是亦长老、三老之意。”
- 12 大喜若狂
- 大喜若狂,是汉语词汇,解释为高兴得几乎发狂。
- 13 大前天
- 当天以前的第三天。
- 14 大迁
- 1.指迁都。 2.日至于女纪之称。古人认为日出于旸谷﹐入于虞渊﹐中经昆吾﹐是谓正中;至于鸟次﹐是谓小迁;至于女纪﹐是谓大迁。见《淮南子.天文训》。今本《淮南子》作"小还"﹑"大还"﹐《初学纪》卷一引作"小迁""大迁"。王念孙《读书杂志.淮南三》:"小还﹑大还﹐当为小迁﹑大迁﹐字之误也。迁之为言西也。日至昆吾谓之正中;至鸟次则小西矣﹐故谓之小迁;至女纪则大西矣﹐故谓之大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