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讼读音
狱讼的意思
词语解释:
讼事;讼案。
诉讼。
指诉讼者。
引证解释
⒈ 讼事;讼案。
引《周礼·地官·大司徒》:“凡万民之不服教而有狱讼者,与有地治者听而断之,其附于刑者归于士。”
郑玄注:“争罪曰狱,争财曰讼。”
贾公彦疏:“狱讼相对,故狱为争罪,讼为争财。若狱讼不相对,则争财亦为狱。”
《汉书·儿宽传》:“宽既治民。劝农业,缓刑罚,理狱讼,卑体下士,务在於得人心。”
宋苏舜钦《论五事》:“臣窃见州县之吏,多是狡恶之人……或狱讼未具,遂停鞫劾,赋税起纳,无人催驱。”
清方苞《<周官>辨伪二》:“每见甿庶之家,嫠者改适,猜衅丛生,变诈百出,由是而成狱讼者十四三焉。”
⒉ 诉讼。
引《史记·五帝本纪》:“诸侯朝覲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狱讼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謳歌者不謳歌丹朱而謳歌舜。”
晋刘琨《劝进表》:“謳歌者无不吟咏徽猷,狱讼者无不思于圣德。”
⒊ 指诉讼者。
引晋陆机《答贾长渊》诗:“狱讼违魏,謳歌适晋。”
金元好问《拟贺登宝位表》:“圣神文武,克享皇天之心,狱讼謳歌,皆曰吾君之子。”
国语词典
诉讼的案件。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狱讼
狱讼造句
- 此贼被识破,惊服!一件小案子,从中看出包拯断案的机智果断,也许他“善断狱讼”之名就是从这时流传开来。
- 进官,则非多财者不达也狱讼,则非厚货者不直也。
- 其广南小州,有试秩通判兼知州者,职掌倅贰郡政,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 又称当时市无二价,官无狱讼,邑无盗贼,野无饥民,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男女按礼分路而行,牛皮吹上了天。
- 当然,他也确实没有令圣上失望,正身勤民,惩恶擢贤,尽地利,恤狱讼,让人挑不出半分不是,更深得百姓拥护。
- 五月辛巳,齐献武王来朝,请令百官月一面敷政事,明扬仄陋,纳谏屏邪,亲理狱讼,褒黜勤怠;牧守有愆,节级相坐;椒掖之内,进御以序;后园鹰犬,悉皆放弃。
狱讼相关词语
- 1 狱吏
- 狱吏,[prison officer;jailer;warder] 旧时掌管讼案、刑狱的官吏。现在相当于狱警。狱吏是古代封建王朝权力在民众中的直接体现,历史上多出现酷吏之说,一般而言是带有畏惧的称谓。
- 2 狱掾
- 狱掾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yù yuàn,基本意思是狱曹的属吏。
- 3 狱市
- 意思是指狱讼以及市集交易。
- 4 狱具
- 狱具,汉语词汇,谓罪案已定,也指刑具。
- 5 狱卒
- 狱卒,中国古代的监狱警察。处于古代统治阶级的底层,社会地位不高,收入较低,影视作品中往往被塑造成反面人物,一般具有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嘴脸,既可以利用职务之便勒索受贿,草菅人命,同时也是命如草芥的小人物。他们在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中往往可以起到关键性作用。
- 6 狱货非宝
- 狱货非宝,是汉语词汇,拼音是yù huò fēi bǎo,是指法官断狱受贿赂,也难逃法网。
- 7 狱神祠
- 出处: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监禁》:“宜于犴狴门内分为四层,第一层,近狱神祠者为软监。”
- 8 狱规
- 监狱中要囚犯遵守的规定。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二二章:“这是狱规!没有裤带,吊死鬼就不会来找你。”
- 9 狱持
- 狱持即泥耳笼头,枷研楔毂,折胁签爪,悬发薰耳,卧邻秽溺;宿囚即昼禁食,夜禁寐,敲扑撼摇,使不得瞑。
- 10 狱案
- 《说郛》卷十九引 宋 曾三异 《因话录》:“ 岳武穆 狱案,今在 莆阳 陈鲁公 家。始者无狱辞也,但大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字。”
- 11 狱牢
- 《淮南子·说山训》:“执狱牢者无病,罪当死者肥泽。”
- 12 狱曹
- 清 顾炎武 《赠路光禄太平》诗序:“余既待讯,法当囚系,乃不之狱曹,而执诸豪奴之家。”
- 13 由狱
- 由狱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óu yù,是指断狱,审理和判处案件。
- 14 嚚讼
- 奸诈而好争讼。《书·尧典》:“吁!嚚讼,可乎?” 孔 传:“言不忠信为嚚。又好争讼可乎?” 宋 陆游 《夔州劝农文》:“继自今,不纵掊克,不长嚚讼,不伤尔力,不夺尔时。” 清 顾炎武 《生员论上》:“嚚讼逋顽,以病有司者,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