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豆燃萁读音
煮豆燃萁的意思
词语解释:
煮豆燃萁
(1) 语本出自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一句。比喻兄弟间不顾亲情,自相残杀
英
引证解释
⒈ 后以“煮豆燃萁”比喻骨肉相残。
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 ( 曹丕 )尝令东阿王 ( 曹植 )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海国英雄记·投诚》:“上蔑王章,残百姓,煮豆燃萁,惹朝廷劳兵转餉。”
周亮《次石庵冬日感怀韵》之三:“煮豆燃萁成底事,拈兰证絮不胜情。”
陈毅《过临洮》诗:“煮豆燃萁伤往昔,而今圑结乐陶陶。”
国语词典
萁,大豆的茎。三国魏文帝曹丕妒嫉其弟曹植的才能而欲加害,命曹植在七步之内完成一首诗,曹植便作〈七步诗〉一首:「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后用煮豆燃萁比喻兄弟相迫,骨肉相残。《幼学琼林.卷四.花木类》:「煮豆燃萁,比兄残弟。」也作「燃萁煮豆」。
词语翻译
英语
网络解释
煮豆燃萁
煮豆燃萁造句
- 煮豆燃萁,只能令亲者痛,仇者快。
- 马家为富不仁,老父死后几个儿子便煮豆燃萁,互相残害,争夺家产。
- 我们内部你争我夺,煮豆燃萁,结果让别人得了好处,这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 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别是“盘根错节”和“煮豆燃萁”。
- 这算是煮豆燃萁,还是老顽童的左右互搏呢?道德经中最有用的一句话,就是道生一二三。
- 骨肉相残,煮豆燃萁;兄弟相爱,灼艾分痛。
- 为了钱,人们可以卖儿卖女;为了钱,人们可以丢弃良知;为了钱,人们可以抛弃道德;为了钱,人们可以骨肉相残、煮豆燃萁。
煮豆燃萁相关词语
- 1 煮雪
- 煮雪,读音zhǔ xuě,译为用雪水烹茶或造饭。
- 2 煮粥焚须
- 煮粥焚须是一个成语,读音是zhǔ zhōu fén xū,意思是为煮粥,自己的胡须也被火烧了。比喻手足情深,出自《新唐书·李勣(jì)传》。
- 3 煮盐
- “煮盐”是指用深腹容器煮沸取自海边滩涂下或盐井里的卤水并加凝固物来结晶成盐,商周已见。
- 4 煮石
- “煮石”乃超脱之人,放浪形骸之外,淡泊名利、摒弃喧嚣与浮华的行为。出自典故“吴让之刻过一方“逃禅煮石之间”的印,明清印人常以此句入印。所谓“逃禅”,是淡泊名利、摒弃喧嚣与浮华,较易理解。是古代文人和文士看破红尘,追求清净淡泊的生活,往往不拘于俗务,从禅定和禅悦中获得人生的自在和解脱。”
- 5 煮鹤烧琴
- 煮鹤烧琴,成语,比喻糟蹋美好事物因而大杀风景之事。用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出自唐·韦鹏翼《戏题盱眙壁》诗:“自从煮鹤烧琴后,背却青山卧月明。”
- 6 煮海金丹
- 一种红黄色的宝石。
- 7 煮炼
- 煮炼,读音zhǔ liàn,汉语词语,释义是煮熬提炼,出处是《魏书·官氏志》。
- 8 煮散
- 煮散,是将药物制成细粉或粗粉,分装或用时称取,加入水或引药煎煮,连同药沫一起或去渣服用的一种剂型。
- 9 煮面
- 面:面条起源于中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制作食用历史面条一种用谷物或豆类的面粉加水磨成面团,之后或者压或擀制或抻成片再切或压,或者使用搓、拉、捏等手段,制成条状(或窄或宽,或扁或圆)或小片状的食物,
- 10 煮练
- 煮练是利用烧碱和其他煮练助剂与果胶质、蜡状物质、含氮物质、棉籽壳发生化学降解反应或乳化作用、膨化作用等,经水洗后使杂质从织物上退除。
- 11 煮汤
- 熬药。《新唐书·方技传·许胤宗》:“﹝ 胤宗 ﹞以黄蓍、防风煮汤数十斛置牀下,气如雾,薰薄之。” 宋 范成大 《病中绝句》之三:“石鼎飕飕夜煮汤,乱拖芝术鬭温凉。”
- 12 煮海
- 煮海,一种古老的利用海水提炼海盐的方法。
- 13 煮白石
- 煮白石旧传神仙﹑方士烧煮白石为粮,后因借为道家修炼的典实。
- 14 煮鹤焚琴
- 煮鹤焚琴,成语,作谓语、宾语、定语,意思是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出自宋·胡仔《苕溪渔隐丛篆集》引《西清诗话》:“义山《杂纂》,品目数十,盖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花下晒裈,背山起楼,烧琴煮鹤。”
大家在问
燃 字的笔顺写法
燃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燃 ”字共有16画,笔顺写法是:点 撇 撇 点 撇 横撇/横钩 点 点 横 撇 捺 点 点 点 点 点
2、燃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