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啮读音
噬啮的意思
词语解释:
咬。
喻侵蚀。
喻迫害。
喻侵蚀。
喻迫害。
引证解释
⒈ 咬。
引唐柳宗元《憎王孙文》:“虽羣不相善也。食相噬啮,行无列,饮无序。”
宋苏洵《上韩枢密书》:“蝮蝎终日而不螫,则噬啮草木以致其毒。”
章炳麟《五无论》:“兽类无一夫一妇之事,两性相逐,天下为公,而以字尾之故,相噬啮犹众,何独于人类而能外是?”
《花城》1981年第1期:“老人眼里闪露出悲愤,嘴里含着痛苦,仿佛有什么在噬啮着他的心。”
⒉ 喻侵蚀。
引唐韩愈《孟东野失子》诗:“日月相噬啮,星辰踣而颠。”
⒊ 喻迫害。
引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坏人靠着冰山,恣行无忌,一旦失足,忽而乞怜,而曾经亲见,或亲受其噬啮的老实人,乃忽以‘落水狗’视之,不但不打,甚至于还有哀矜之意。”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噬啮
噬啮相关词语
- 1 噬脐
- 释义:指因遭受极大损失而后悔不及。
- 2 噬脐何及
- 噬脐何及是指像咬自己肚脐似的,够不着。比喻后悔也来不及。
- 3 噬脐莫及
- 噬脐何及,读音shì qí mò jí,汉语成语,麝被追猎时,不得已会把自己肚脐中的麝香咬下来(因为人多因为要取麝香而追杀它,这是一种自保行为);如果不咬肚脐而被抓住,这时想再咬肚脐以求自保,就晚了。比喻后悔已经来不及了,也说噬脐莫及。出自《唐阙史·卢相国指挥镇州事》。
- 4 噬脐无及
- 噬脐无及是一个汉语词语,亦作"噬脐莫及";也指自咬腹脐够不着。比喻后悔不及。
- 5 噬吞
- (2).喻侵占。《旧唐书·忠义传下·李源》:“ 天宝 之季,盗起 幽陵 ,振汤生灵,噬吞 河 洛 。”
- 6 噬狗
- 楚王向陈轸问道:“我对待士人是尽心尽意的了,但四方的贤士却不肯来为我效力,这是为什么呢?”陈轸说:“我少时曾经出游到燕国,在燕市想租赁旅馆,左右全是一排排的旅店,只有街东一家最好。帐卧起居,饮食器具,样样设备俱全,但客人到那里去住的,每天却不过一两个,有时竟终日没有一个客人到那里。问那是什么缘故,原来是他家有一只凶狗,一听见人的走动声它就出来咬,倘若没有他的下人先作关照,就没有人敢踏进他的门庭。如今大王的门庭没有人到,不是也有咬人的狗吗?这就是贤士忧虑而不肯到来的原因啊。”
- 7 噬攫
- 噬攫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shì jué,是指侵吞掠夺。
- 8 噬菌体
- 噬菌体(phage)是侵袭细菌的病毒,也是赋予宿主菌生物学性状的遗传物质。噬菌体必须在活菌内寄生,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其取决于噬菌体吸附器官和受体菌表面受体的分子结构和互补性。噬菌体是病毒中最为普遍和分布最广的群体。通常在一些充满细菌群落的地方,如:泥土、动物的肠道里,都可以找到噬菌体。
- 9 噬肤
- (2).比喻关系亲近。“﹝ 哀帝 ﹞遂册免 明 ( 丁明 )曰:‘……有司致法将军请狱治,朕惟噬肤之恩未忍。’” 颜师古 注:“噬肤者,言自啮其肌肤。诏云,为 明 是 恭后 之亲,有肌肤之爱,是以不忍加法。”
- 10 噬贤
- 噬贤是汉语词汇,读音是shìxián,出自《潜夫论·潜叹》。
- 11 噬犬
- 《楚辞·天问》:“兄有噬犬,弟何欲?易之以百两,卒无禄?” 王逸 注:“噬犬,啮犬也。” 明 刘基 《拟连珠》之三三:“百廛之市,不畜噬犬。”
- 12 噬指
- 噬指,shì zhǐ,ㄕㄧˋ ㄓㄧˇ,《后汉书·周磐传》
- 13 噬嗑
- 《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震下离上,其形为。谓颐中有物,啮而合之。象征以刑法治国。亦象征市集聚合天下货物以交易。
- 14 缺啮
- 出处:江淹《到功曹参军诣竟陵公子良笺》:“漏越之琴,窃庄文之价;缺啮之剑,盗顷襄之名。”陈陶《宿岛径夷山舍》诗:“缺啮心未理,寥寥夜猿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