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资读音
诊资的意思
词语解释:
即诊金。
引证解释
⒈ 即诊金。参见“诊金”。
引周作人《知堂回想录·父亲的病(下)》:“名医出诊的医例是‘洋四百’,便是大洋一元四角,一元钱是诊资,四百文是给那三班的轿夫的。”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诊资
诊资相关词语
- 1 诊候
- 诊候是一个汉语词汇,意为察病候脉,诊断病情。
- 2 诊断
- 从医学角度对人们的精神和体质状态作出的判断。对正常人的健康状态、劳动能力和某一特定的生理过程的判断;司法部门判定血缘关系和伤害性质也属诊断。用来认识疾病的诊断最广泛,是治疗、预后、预防的前提。
- 3 诊疗所
- 供人们看病和接受治疗的地方。
- 4 贞资
- 贞资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hēn zī,是指贞洁的资质。
- 5 整合资源
- 优化资源配置,就是要有进有退、有取有舍,就是要获得整体的最优。?
- 6 节制资本
- 节制资本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基本纲领之一,资产阶级民生主义的资本纲领。早在1905年孙中山就有了“节制资本”的思想萌芽,提出中国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又要“避免其种种弊端”(《孙中山全集》 第一卷272—273页)。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大力提倡大企业国有,并于1921年提出民生主义就是要解决“土地”与“资本”两个问题。1924年国共合作时,他又进而正式提出“节制资本”,并把它与“平均地权”并列为民生主义的两大基本纲领。“节制资本”的基本内容是发达国家资本和节制私人资本,把“不能委诸个人及有独占性质”(《实业计划》) 的企业收归国家经营,对私人资本则采取既保护、鼓励又加以限制的政策,防止其操纵国计民生。孙中山认为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有善果,也有恶果”(《孙中山全集》第一卷327页),实行节制资本,就可以取其“善果”,避其“恶果”,做到既振兴实业,开发富源,又防止资本主义发展的流弊。并且认为,在国为“民国”的条件下,实行企业国有就是实行社会主义。但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所要建立的“民国”是资产阶级的共和国,所以实行企业国有并不是实行社会主义。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提出民国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并明确规定在应收归国有的企业中,包括外国在华企业以及制定劳工法,改善劳工生活条件等,使“节制资本”有了新的内容,但其性质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 7 国家资本主义
- 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国家资本主义在中国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要之路”。现阶段,我国和外国资本家合作经营的企业也属于国家资本主义。
- 8 诸资
- 诸资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hū zī,是指传说中的水名。
- 9 装资
- 装资,是汉语词汇,解释为置办嫁妆的费用。衣装和资值。指生活费用。
- 10 资质
- 2、建筑企业从事建筑投标、施工的资格证明,代表企业在某个建筑领域的等级及可以承揽工程的范围。
- 11 资本
- 资本是人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各种社会经济资源的总称。资本可以分为制度或社会生产关系资本,它的提升或增值由社会政治思想等变革来实现。
- 12 资历
- 资历,指资履和阅历。如:资历深。
- 13 诊病
- 诊病,亦称辨病,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综合分析四诊资料,对疾病的病种作出判断,得出病名诊断的思维过程。
- 14 诊法
- 介绍如下:医生运用视、听、嗅、触等感觉功能以及与病人或知情者交谈,全面了解系统掌握疾病各种相关信息,以探求致病原因、病变部位、病势转归和病证特点,从而指导临床治疗的中医方法。诊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4种方法,称为四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