徊徨读音
徊徨的意思
词语解释:
徘徊彷徨。形容惊悸不安或心神不定。
引证解释
⒈ 徘徊彷徨。形容惊悸不安或心神不定。
引蔡邕《琴操》卷下引汉王嫱《怨旷思惟歌》:“虽得餧食,心有徊徨。”
《旧唐书·刘仁轨传》:“怪望既多,徊徨失据。”
元揭傒斯《得程翰林扬州消息》诗:“晷景倐易流,悲来但徊徨。”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生徊徨终夜,危不自安。”
国语词典
徘徊。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徊徨
徊徨相关词语
- 1 徊肠伤气
- 用法:作分句;指悲伤
- 2 徊集
- 迂回而至。
- 3 徨徨
- 徨徨,读音huáng huáng,汉语词语,形容心惊不宁貌。
- 4 回徨
- 徘徊疑惑。
- 5 徕徊
- 徕徊,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徘徊。
- 6 俳徊歧路
- 在岔路上徘徊,比喻犹豫不决。
- 7 俳徊
- 徘徊。
- 8 徘徊
- 出自《荀子·礼论》:“今夫大鸟兽则失亡其羣匹,越月逾时,则必反铅;过故乡,则必徘徊焉,鸣号焉,踯躅焉,踟蹰焉,然后能去之也。”
- 9 徘徊不定
- 徘徊不定,汉语成语,喻在难于接受的或同样紧迫的两者之间作出抉择时为难犹豫。
- 10 徘徊菊
- 菊花的一种。淡白,瓣黄,心色带微绿。初开时,先于一边吐瓣三、四片,开至旬日,方及周遍,花头乃团圆,故名。参阅《广群芳谱·花谱二七·菊花一》。
- 11 徘徊花
- 1.玫瑰花的别称。
- 12 徘徊舆
- 徘徊舆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pái huái yú,是指装有机关可以转动的车。
- 13 徘徊歧路
- 唐朝时期,武则天控制政权后,改国号周,自己当女皇。大将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他为扩大影响,号召天下人们起来推翻武则天,请当时文学家骆宾王写《为徐敬业讨武瞾檄》:“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
- 14 徊翔
- 徊翔,汉语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