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傷读音
凍傷的意思
词语解释:
冻伤
(1) 有机体组织因低温而引起的损伤
英
引证解释
国语词典
病名。皮肤组织因温度过低所引起的伤害。轻微冻伤使皮肤红肿、灼痛或发痒,重则起水泡,甚至皮肤坏死。
词语翻译
英语
法语
网络解释
冻伤 科普中国
凍傷相关词语
- 1 凍害
- 冻害,是农业气象灾害的一种,即在0℃以下的低温使作物体内结冰,对作物造成的伤害。常发生的有越冬作物冻害、果树冻害和经济林木冻害等。冻害对农业威胁很大,在我国主要发生在西北、华北、华东、中南地区,主要的受害对象是冬小麦、油菜、蔬菜及葡萄、柑橘、油茶、茶树等经济果木。
- 2 副傷寒
- '副伤寒是由副伤寒甲、乙、丙三种沙门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副伤寒甲、乙的临床表现与伤寒相似,但病情更轻、病程较短,副伤寒丙的临床表现较为特殊,可表现为轻型伤寒、急性胃肠炎或脓毒血症。
- 3 毁傷
- 即指损坏;伤害。语出《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 4 顆凍
- 颗冻是一种药物,主治久咳不愈;痰嗽带血;口中疳疮等。
- 5 冷凍
- 冷冻,指降低温度,使物体凝固、冻结。也叫“制冷”,是应用热力学原理,用人工制造低温的方法,冰箱和空调都是采用制冷的原理。从化工的角度,一般都是采用一种临界点高的气体,加压液化,然后再使它汽化吸热,反复进行这个过程,液化时在其他地方放热,汽化时对需要的范围吸热。
- 6 破傷風
- 破伤风(tetanus)是破伤风梭菌经由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肌痉挛的一种特异性感染。破伤风毒素主要侵袭神经系统中的运动神经元,因此本病以牙关紧闭、阵发性痉挛、强直性痉挛的为临床特征,主要波及的肌群包括咬肌、背棘肌、腹肌、四肢肌等。破伤风潜伏期通常为7~8天,可短至24小时或长达数月、数年。潜伏期越短者,预后越差。约90%的患者在受伤后2周内发病,偶见患者在摘除体内存留多年的异物后出现破伤风症状。人群普遍易感,且各种类型和大小的创伤都可能被含有破伤风梭菌的土壤或污泥污染,但只有少数患者会发病。在户外活动多的温暖季节,受伤患病者更为常见。患病后无持久免疫力,故可再次感染。
- 7 傷心
- 伤心,心里非常痛苦,难过至极,近义词有悲痛,难过,哀痛。这是一种负面情绪,通常是受到外界伤害和刺激而产生。
- 8 傷害
- 伤害是汉语词汇,拼音shāng haì,是指试图用冷嘲热讽去伤害他人,不法损害他人的身心健康。根据中国古代刑法,伤害罪主要分斗伤和贼伤两种,其他戏、误或过失伤害人,则分别情况有减等、收赎等规定。出自《韩非子·五蠹》:“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肠胃,民多疾病。”。
- 9 傷寒
- 伤寒杆菌造成之伤寒病,在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患者有持续性高热(40~41℃)为时1~2周以上,并出现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低下,嗜酸性粒细胞消失,骨髓象中有伤寒细胞(戒指细胞),可临床诊断为伤寒。
- 10 傷口
- 伤口,指受伤破裂的地方。多指人或其他动物的皮肤、肌肉、黏膜等而言。出自《东方》。
- 11 傷熱
- 伤热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shāng rè,是指蔬菜或水果因受热而损坏。
- 12 霜凍
- 霜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通常出现在秋、冬、春三季。它与霜不同,霜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并且地面温度低于0℃,在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有霜冻时并不一定是霜。
- 13 損傷
- '损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因素作用所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所带来的局部和全身反应。
- 14 燙傷
- 烫伤(scald)是由无火焰的高温液体(沸水、热油、钢水)、高温固体(烧热的金属等)或高温蒸气等所致的组织损伤。常见低热烫伤,低热烫伤又可称为低温烫伤。是因为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而造成的烫伤。接触70℃的温度持续1分钟,皮肤可能就会被烫伤;而当皮肤接触近60℃的温度持续5分钟以上时,也有可能造成烫伤,这种烫伤就叫做低温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