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炙读音
铜炙的意思
词语解释:
铜制的烤炙食物的炊具。
引证解释
⒈ 铜制的烤炙食物的炊具。
引曹禺《王昭君》第三幕:“匈奴的卫士、奴隶在毡幕后面抬着整羊整牛,扛着盛酒的皮囊、铜炙、铜锅,络绎走过。”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铜炙
铜炙相关词语
- 1 铜鱼使
- 指刺史。 唐 柳宗元 《铜鱼使赴都寄亲友》诗:“附庸唯有铜鱼使,此后无因寄远书。” 韩醇 注:“ 唐 武德 初,改太守为刺史,加号为使持节。而实无节,但颁铜鱼符而已。”
- 2 铜盆帽
- 现代帽类名称,旧时的一种帽子品种,开始由国外传入,用毡制作,圆形平顶式,帽墙很低,下端四周有凸出的帽沿,将帽子翻过来安放,极似我国旧时使用的铜盆,故名。后来铜盆帽式样改成目前呢帽的式样,已经不象铜盆,但习惯上还是称它为铜盆帽。
- 3 铜签
- 铜签(tóng qiān),指古代报时示警时用的铜制更筹;指戈矛之类。
- 4 铜墙
- 铜墙,读音为tóng qiángㄊㄨㄙˊ ㄑㄧㄤˊ,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神话中所谓铜制的墙。
- 5 铜雀瓦
- 代指砚台。铜雀台 的瓦。后人取而制为砚
- 6 铜四开
- 方言。旧时称面值为一分之铜币。 徐珂 《清稗类钞·方言·上海方言》:“铜四开,铜元也,犹 杭州 人谓之铜板, 江 北人谓之铜角子,北方谓之铜子也。”
- 7 铜头
- 铜头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tóng tóu,意思是指蝼蛄。
- 8 铜駞
- 1.铜铸的骆驼。多置于宫门寝殿之前。 2.即铜駞街。 3.借指京城,宫廷。
- 9 铜驼市
- 借指 洛阳 。 唐 李端 《妾薄命》诗之二:“玉垒城边争走马,铜驼市里共乘舟。”
- 10 铜丝
- 铜丝(tong si,copper wire)指的是由热轧铜棒不退火(但尺寸较小的丝可能要求中间退火)拉制而成的丝,可用于织网、电缆、铜刷过滤网等。
- 11 铜生斯
- 铜生斯,拼音是tónɡ shēnɡ sī,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铜四开。
- 12 铜史
- (1).指 汉 张衡 所制漏刻仪上的铜制仙人像。《文选·陆倕》:“铜史司刻,金徒抱箭。” 李善 注:“ 张衡 《漏水转浑天仪制》曰:盖上又铸金铜仙人,居左壶;为胥徒,居右壶:皆以左手抱箭,右手指刻,以别天时早晚。” 清 钮琇 《觚賸·景龙观钟铭》:“悬玉京而荐福,侣铜史而司辰。”
- 13 铜甎
- 铜甎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tóng zhuān,是指砖形铜块。
- 14 铜字
- 铜字:就是用“黄铜”材质制作的广告字,在户外牌匾广告中,铜字的应用非常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