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发踔厉读音
奋发踔厉的意思
词语解释:
奋发有为﹐意气昂扬。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奋发蹈厉”。
引语本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清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二:“既无始皇奋发踔厉之才,而当众叛亲离之日,谓足以全首领而保宗庙,无论谁人,俱不能为扶苏信也。”
邹韬奋《萍踪寄语》八三:“工人所以肯奋发蹈厉……这固由工会的倡导,但也要工人们自己知道这是共同努力于社会主义的建设。”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奋发踔厉
奋发踔厉造句
- 大凡英雄豪杰之行其自己也,确立伟志,发其动力,奋发踔厉,摧陷廓清,一往无前。
- 队友赵俊淇则栽在“奋发踔厉”上。
- 所以,边城的修士们,根据古国第一修案,皇权诸侯世家无权限制修士的自由,冀望各位豪杰发其动力,奋发踔厉,一往无前,催陷廓清,打倒傅佐良,还边城一片净土。
- 转变方式,布局谋篇,开中华振兴新元;缵承远祖,奋发踔厉,建神州福祚绵延。
- 造于斯,兴于斯,膺中原崛起之宏任,奏民族复兴之乐章,自是奋发踔厉,朝不逮露。
奋发踔厉相关词语
- 1 奋发有为
- 奋发有为,读音fèn fā yǒu wéi,是一个成语,指精神振作,有所作为。出自王充《论衡·初禀篇》。
- 2 奋戈
- 【示例】:孙中山《致黄兴书》:“ 中国 当此外患侵逼、内政紊乱之秋,正我辈奋戈饮弹、碎肉喋血之时。”
- 3 奋张
- 奋张,含义为有力地伸展、张开;振奋,奋扬。
- 4 奋臂
- 释义:振臂而起。常指举大事。
- 5 奋逸
- 腾起,奔放。《文选·嵇康》:“闼尔奋逸,风骇云乱。” 张铣 注:“奋逸,腾起也。”
- 6 奋裾
- 奋裾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fèn jū,是犹奋臂,即振臂而起。
- 7 奋亢
- 兴奋。 萧乾 《草原即景》:“车上人人都奋亢起来。想想看,每个人在脑子里都翻腾了许多日子,费了多少周折,才到达这个起点。”
- 8 奋恚
- 奋恚,拼音是fèn huì,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震怒。
- 9 奋厉
- 释义:(1).激励;振奋。(2).激愤貌。
- 10 奋疾
- 【出处】《礼记·乐记》:“奋疾而不拔,极幽而不隐。” 郑玄注:“奋疾谓舞者。” 孔颖达疏:“拔,疾也。谓舞者奋迅疾速,而不至大疾也。”
- 11 奋末
- 谓舞动四肢。《礼记·乐记》:“粗厉、猛起、奋末、广贲之音作,而民刚毅。” 郑玄注:“奋末,动使四支也。” 孔颖达疏:“奋末,谓奋动手足。”一说谓乐终时声音疾速。 孙希旦集解:“猛起,谓乐之始刚猛;奋末,谓乐之终奋迅。”
- 12 奋权
- 奋权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行施君权。
- 13 奋争
- 奋斗;奋力争取。
- 14 奋越
- 【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大辽水》:“《博物志》曰:‘ 魏武於马上逢狮子,使格之,杀伤甚众,王乃自率常从健儿数百人击之,狮子吼呼奋越,左右咸惊。’”按,今本《博物志》卷三作“奋起”,《太平广记》卷四四一引作“奋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