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读音
司马迁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司马迁
(1) (公元前145/前135—?)中国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早年游历各地,遍访民间风俗,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父任太史令,得读国家藏书。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与唐都等人改定太初历。汉将李陵与匈奴作战失败,率军投降。司马迁因为之申辩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是中国最早的记传体通史。其书传记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对后世史学和文学均有深远影响
英
引证解释
国语词典
人名。(西元前145~前86)字子长,西汉人。生于龙门,年轻时游历宇内,后以四十二岁之龄继承父亲司马谈为太史令,并承遗命著述。后因李陵降匈奴事,迁为之辩护,触怒武帝下狱,受腐刑。后为中书令,以刑后余生完成太史公书(后称《史记》),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言,为纪传体之祖,亦为通史之祖。因具良史之才,所作史记又为正史之宗,故后世称司马迁为「史迁」。又《汉书艺文志》载有所著之赋八篇,今仅见悲士不遇赋。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司马迁造句
- 春秋时,没伍子胥掘墓鞭尸的说法;战国时,有了鞭坟的故事;到西汉司马迁时,变成了掘坟鞭尸。
- 司马迁理所当然是中国楚辞学和中国赋学研究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 除此之外,参加今年民祭活动的嘉宾还将在司马迁祠下共植“司马林”。
- 汉武帝询问司马迁的意见时,司马迁直抒己见,认为李陵转战千里,英勇奋战,实在是因为敌强我弱,后无援兵,不得已才暂时降敌,相信他会寻找机会再立一份与其失败相当的功劳来报效朝廷。
- 比干明知纣王强暴,直谏有杀身之祸,仍旧强谏,以“杀身成仁”的方式宣告自己的坚守;司马迁受腐刑以免死,忍受耻辱,为的是成古今之辩、万世之言。
- 司马迁受腐刑背后的秘密太穷交不起赎罪银减刑。
-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开始称《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
- 司马迁亲眼目睹了李广三代蒙冤的现实,而自己也因李陵事件遭刑,对谗言的破坏力有着切身的体味。
- 司马迁赞扬了孔子一生与时世不苟合取容的精神。
- 这一唯物主义的生死观,充分体现了司马迁超越生死的价值观念,生死本身只是必然的现象,而生死的意义却有天壤之别,重于泰山则虽死犹生,轻于鸿毛则死不足惜。
司马迁相关词语
- 1 司马青衫
- 司马青衫,读音是sī mǎ qīng shān,是一个汉语词语,释义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同情另一个人的处境而不禁想到自己的处境,便落下眼泪。在句子成分中作主语、宾语、定语。
- 2 司阍
- 司阍是汉语词汇,拼音sī hūn,解释为看门的人。
- 3 司理
- 司理参军的简称。宋初各州有马步院,以军人为判官,掌狱讼,太祖开宝六年(973)改各州马步院为司寇院,以文臣为司寇参军,后改司寇为司理。
- 4 司隶
- 古代地名,古时指长安、洛阳,各朝各代为不同地域。亦是周代、汉代官名,至唐代被废除。
- 5 司正
- 司正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古代行乡饮酒礼或宾主宴会时的监礼者,称谓主要以宫廷皇家为起源。
- 6 司牧
- 释义:1、为管理,统治。2、君主;官吏。3、主管畜牧的官员。
- 7 司马门
- 司马门,古代重要的城门、军门。
- 8 司业
- 司业,司业国子监一种官衔。
- 9 司马昭之心
- 司马昭之心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sī mǎ zhāo zhī xīn,意思是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 10 司令
- 司令是指负责指挥所属军队的长官,一般是师级以上的编制才称司令,如军区司令、集团军司令、空军司令、纵队司令和方面军司令以及警备区和军分区司令等。担任司令的军衔视所属部队的规模而有所不同,但至少是上校以上。
- 11 司李
- 清康熙六年罢置推官,此后理刑厅亦别称司李。
- 12 司农
- 司农,古代官名。上古时代是负责教民稼穑的农官。在汉朝是九卿之一,掌钱谷之事,又称大司农。相当于今天的财政部长。
- 13 司南
- 司南,指我国古代辨别方向用的一种仪器,据《古矿录》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磁山一带。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杓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是现在所用指南针的始祖。
- 14 司马牛之叹
- 司马牛之叹是一个汉语词汇,基本意思是比喻对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