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凡读音
荆凡的意思
词语解释:
西周时代的荆国
楚国
和凡国。荆国初建于今湖北省西部荆山一带;凡国故址在今河南省辉县西南。《庄子.田子方》:'楚王与凡君坐。少焉﹐楚王左右曰凡亡者三。凡君曰:'凡之亡也﹐不足以丧吾存。夫凡之亡不足以丧吾存﹐则楚之存不足以存存。由是观之﹐则凡未始亡而楚未始存也。''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云:'凡﹐国名﹐在汲郡共县。'后以'荆凡'比喻存亡无定。
楚国
和凡国。荆国初建于今湖北省西部荆山一带;凡国故址在今河南省辉县西南。《庄子.田子方》:'楚王与凡君坐。少焉﹐楚王左右曰凡亡者三。凡君曰:'凡之亡也﹐不足以丧吾存。夫凡之亡不足以丧吾存﹐则楚之存不足以存存。由是观之﹐则凡未始亡而楚未始存也。''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云:'凡﹐国名﹐在汲郡共县。'后以'荆凡'比喻存亡无定。
引证解释
⒈ 西周时代的荆国 ( 楚国 )和凡国。荆国初建于今湖北省西部荆山一带; 凡国故址在今河南省辉县西南。 《庄子·田子方》:“楚王与凡君坐。少焉, 楚王左右曰凡亡者三。参阅《庄子·达生》。
引凡君曰:‘ 凡之亡也,不足以丧吾存。夫凡之亡不足以丧吾存,则楚之存不足以存存。由是观之,则凡未始亡而楚未始存也。’”
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云:“凡,国名,在汲郡共县。”
后以“荆凡”比喻存亡无定。 宋苏轼《王中甫哀辞》:“已知毅豹为均死,未识荆凡定孰存?”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荆凡
荆凡相关词语
- 1 荆革
- 荆革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īng gé,是指荆条皮鞭。
- 2 荆阮
- 荆阮,是指楚国早期建筑的以圆形为主的楚方城寨。
- 3 荆台
- 荆台是古 楚国 著名高台。故址在今 湖北省 监利县 北。
- 4 荆蓝
- 唐杨炯《益州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荆蓝灼烁,邓杞扶疏。”
- 5 荆魏
- 荆魏,读音为jīnɡ wèi,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战国时楚国与魏国的并称。
- 6 荆薪
- 柴草。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五:“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唐 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诗:“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 7 荆南
- 荆州一带。亦泛指南方。五代时十国之一。公元 年高季兴任后梁荆南节度使, 年受后唐封为南平王,世称荆南或南平。 年为北宋所灭。
- 8 荆牛
- 荆牛是汉语词汇,拼音是jīnɡ niú,出自《太平御览》。
- 9 荆高
- 战国末期注明刺客荆轲和高渐离的并称。后泛指任侠行义的人。
- 10 荆柴
- 荆柴是汉语词汇,读音是jīng chái,解释为贫者之居。
- 11 荆鸡
- 荆鸡,指比喻矮小。
- 12 荆姬
- 指 楚 地的美女。亦用以喻名花。 三国 魏 锺会 《菊花赋》:“芳菊始荣,纷葩晔晔,或黄或青;乃有 毛嫱 、 西施 、 荆 姬、 秦 嬴,妍姿妖艳,一顾倾城。” 南朝 宋 鲍照 《芙蓉赋》:“泛明彩於宵波,飞澄华於晓月;陋 荆 姬之朱颜,笑 夏 女之光发。”
- 13 荆关
- 荆关,机构名。清代工部税关之一,设于湖北省荆州。下辖郝关、郝支关、徐关,征收竹木及盆桶税。
- 14 荆三棱
- 荆三棱,中药名。为莎草科植物荆三棱Scirpus yagaraOhwi的块茎。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西南及陕西、甘肃、青海、新疆、河南、湖北等地。具有祛瘀通经,破血消症,行气消积之功效。常用于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跌打瘀肿,腹中包块,食积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