讷讷读音
讷讷的意思
词语解释:
讷讷
(1) 说话迟钝
英
引证解释
⒈ 说话迟钝谨慎貌。
引清侯方域《汤御史传》:“公为人孝谨和易,事父母常为孺子欢,与乡人言,訥訥不出口,尤不与公府事。”
清恽敬《后二仆传》:“敬束下素严, 夏清、柳芳皆布衣履,言语訥訥然,以此得久,然即死因也。”
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微笑着,经常是和蔼而沉默的。说起话来,有时讷讷然的,总是不肯多说的样子。”
⒉ 低语貌。
引李若水《在柴达木盆地》:“当他和我们一块看见了这座城堡,他的多纹的脸上出现了怎样惊讶的表情呵!他抬头凝望,嘴里讷讷着。”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讷讷
讷讷造句
- 他心里正觉得讷讷不能出口,他的双手在抽动。
- “当然啦,全怪托姆不在家,”帕森斯太太讷讷地说。
- 讷讷寡言者未必愚,喋喋利口者未必智。
- “我让你太受委屈了,”海丝特讷讷着说。
- 这个男孩在讷讷的背书中出了很多差错。
- 赵语蕊探手阻去,触摸到热柔的纯肤后,遂感觉手指如触电般一麻,顿慌忙地收回纤纤玉手,赧红满面,讷讷道不许死,不管怎样,一定要活着回来。
- 看他说话时讷讷的,写起文章来却是文采飞扬。
- 少年喊了句,可等锦绣真的停下来了,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讷讷的问道:“我还不知道你叫什么?”。
- 夫人好奇地追问毛头,毛头像是害羞,又像是拙嘴笨腮,讷讷一阵还是使人不得要领,大家也就不再追问,一笑了之,惟有山本难以掩饰两眼后面的疑虑和思考。
- 当我略施小计,人们奉我‘茶仙’,我虽口上讷讷,心里却悦悦。
讷讷相关词语
- 1 讷言敏行
- 讷言敏行是一个成语,拼音是nè yán mǐn xíng,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出自于《论语·里仁》。
- 2 讷言
- 讷言,读作nè yán ,汉语词语,意为说话谨慎,出自《论语·里仁》。
- 3 讷涩
- 亦作“ 讷譅 ”。。 汉 东方朔 《七谏·初放》:“ 平 生於国兮长於原 壄 ,言语讷譅兮又无彊辅。”《隋书·文学传·祖君彦》:“﹝ 君彦 ﹞容貌短小,言辞讷涩,有才学。” 唐 张说 《季春下旬诏宴薛王山池序》:“敢惮鄙词之讷涩,恐贻盛集之芜秽云尔。” 宋 宋祁 《益州谢两府启》:“班春方始,诣府未辰,荣感所丛,讷涩非叙。”
- 4 讷慎
- 言语谨慎、迟钝。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 惠施 以之辩给, 万石 以之讷慎。”
- 5 讷口
- 《史记·李将军列传》:“ 广 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后汉书·儒林传下·何休》:“ 休 为人质朴讷口,而雅有心思。”《晋书·朱伺传》:“ 伺 有武勇,而讷口,不知书。”
- 6 讷騃
- 迟钝笨拙。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余所禀讷騃,加之以天挺笃嬾,诸戏弄之事,弹棊博弈,皆所恶见。”
- 7 讷直
- 讷直是一个汉语词汇,谓言语迟钝,品格正直。
- 8 讷譅
- 1.见"讷涩"。
- 9 讷朴
- 讷朴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nè pǔ ,是指木讷朴实。
- 10 讷怍
- 讷怍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nè zuò,是谓羞于启齿。
- 11 讷钝
- 谓言语迟钝。《佛说济诸方等学经》:“某有辩才,某不辩才,某性便利,某性讷钝。” 宋 程大昌 《演繁露·仁者必有勇》:“其平时则质木而讷钝,遇事则刚果而猛毅。”
- 12 讷口少言
- 讷口少言是汉语词汇,拼音nè kǒu shǎo yán,作谓语、定语,指不善言谈,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 13 讷于言敏于行
- “广少与赵郡李謇齐名,为邢、魏之亚,而讷于言敏于行。” (《北齐书·文苑传·李广》)【注音】:nè yú yán,mǐn yú xíng。【释义】:讷,此处指迟钝的意思。【翻译】: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待人处事的表现。【同义】:敏行讷言。【示例】:“广少与赵郡李謇齐名,为邢、魏之亚,而讷于言敏于行。” (《北齐书·文苑传·李广》)
- 14 讷直守信
- 谓言语迟钝﹐品格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