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火读音
武火的意思
词语解释:
武火
(1) 烹调上指旺盛的火
英
引证解释
⒈ 指烧菜煮饭等时所用的猛烈的火。与“文火”相对而言。
引宋沉与求《钱塘赋水母》诗:“絳矾收涎体紆縈,飞刀鏤切武火烹。”
周立波《湘江一夜》:“﹝董千﹞亲自往灶口添了一块干柴,说道:‘烧鱼要武火。’”
国语词典
烧菜煮饭时所用焚烧力很强的火。相对于文火而言。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武火
武火相关词语
- 1 武科
- 武科是指科举制度中专为选拔武官而设的科目。唐代武则天于长安二年(702) 始置武科举,历代相因,与文士考试的文科举并为两大科。明成化四年(1478),设武科乡、会试。崇祯四年(1631)增殿试。清代又增童生试。考试条例悉同文科举。童生试由提督学政主持,乡试以总督、巡抚为考官, 会试以大学士、都统、兵部侍郎等为考官,殿试由皇帝亲试。考试分内、外场。外场考马射、步箭、开弓、舞刀、掇石,内场默写《孙子》、《吴子》、《司马法》、《三略》、《六韬》等武经书。童生、生员、举人、进士、状元等名目与文科举同,上冠以“武”字,以示区别。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 废。参见“武举”。
- 2 武丑
- 武丑:金光布袋戏虚拟人物
- 3 武称
- 武称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wǔ chēng,是指勇武的声名。
- 4 武殿试
- 科举时代,皇帝对武科会试录取的武举,在殿廷亲自进行的考试。《续文献通考·选举六》:“ 愍帝 崇祯 四年始举行武殿试。”《清会典事例·兵部·武科》:“﹝ 嘉庆 十九年谕﹞本科武殿试,朕於十月十八日御 紫光阁 阅视马步箭。十九日在 景运门 外 御箭亭 阅视弓刀石,回宫后带领引见。二十日升殿传胪。”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武科殿试》:“ 孝宗 ( 宋 孝宗 )时,又命武举廷试依文举例,给黄牒榜首武举及第,馀并赐武举出身,是 宋 时原有武科及武殿试之例。盖至 元 时已废,迨 明 成化 始复武举, 崇祯 中又复殿试之例耳。”
- 5 武馆
- 武馆,英文名称为MartialClub,别名InstructorsofDeath,释义为武术培训场所,以健身自卫为宗旨,起源于隋唐时期,是面向全世界从事武术、搏击、散打、培训推广的专门机构。弘扬中华武术精神,传播中华武魂,展示武术绝技。
- 6 武功爵
- 武功爵设于中国西汉,是汉武帝时为筹集军费,令民买爵而设。《史记·卷三十·平准书第八》:有司曰“请置赏官,命曰武功爵。”瓒曰:“茂陵中书有武功爵:一级曰造士,二级曰闲舆卫,三级曰良士,四级曰元戎士,五级曰官首,六级曰秉铎,七级曰千夫,八级曰乐卿,九级曰执戎,十级曰政戾庶长,十一级曰军卫。此武帝所制以宠军功。
- 7 武吏
- 指军职官员。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薛能》:“﹝ 薛能 ﹞资於傲忽,又多佻轻忤世。及为藩镇,每易武吏。”
- 8 武阶
- 武阶是武职的官阶,起源于宋朝。宋朝区分文武以阶官为准,而不以差遣为准。武阶官依其官阶可分为横班、诸司使、使臣三等;横班正使、诸司正使、横班副使、诸司副使、大使臣、小使臣、无品尉勇七级60阶;太尉是武官最高阶官。
- 9 武节
- 武节wǔ jié,古代将帅凭以专制军事的符节。
- 10 武略
- 释义:军事谋略。指在行军打仗,指挥作战方面的才能。
- 11 武满
- 《管子·霸言》:“兵威而不正,命曰武满。”
- 12 武两榜
- 武两榜出自《儒林外史》。
- 13 武将
- 纵观中国历史,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勇都只是武将的一个标准——不管是文人还是所谓的武夫。
- 14 武经七书
- 它是中国古代兵书的精华,是中国军事理论殿堂里的瑰宝。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它奠定了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基础,对中国和世界发展近代、现代军事科学起了积极的作用。校定、颁行《武经七书》,是北宋朝廷在军事理论建设上的一个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