憸士读音
憸士的意思
词语解释:
奸邪的人。
引证解释
⒈ 奸邪的人。
引清方宗诚《<古文简要>序》:“圣君贤臣平地成天之绩,良将循吏拨乱反正之功,暴君污吏、小人憸士惑世诬民之事……苟非有文以纪之,则又何以昭法戒,而使后之人多识多闻以畜其德?”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憸士
憸士相关词语
- 1 憸险
- 亦作“ 憸嶮 ”。奸邪险恶。《旧唐书·熊望传》:“ 熊望 者,登进士第。粗有文词,而性憸险。” 宋 苏轼 《缴词头奏状六首·沉起》:“ 起 人材猥下,素行憸嶮。”《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元年》:“ 惟演 憸险,尝与 丁谓 为婚姻,缘此大用;后揣知 谓 奸状已萌,惧牵连得祸,因出力攻 谓 。”
- 2 憸崄
- 1.亦作"憸崄"。 2.奸邪险恶。
- 3 憸薄
- 憸薄是汉语词汇,读音是xiān báo,意思是奸邪浮薄。
- 4 憸奸
- 奸邪。
- 5 贤士
- 释义:志行高洁、才能杰出的人。
- 6 显士
- 显士,读音xiǎn shì ,汉语词语,意为名士、名流。
- 7 乡进士
- “乡进士”是举人的别称。明清科举由乡试产生举人,考试地点在省城,主考官为布政使司。乡试的第二年,在京城进行会试,举人有资格参加会试,会试产生贡士。贡士有资格参加科举最高级考试----殿试。殿试在皇宫中举行,由皇帝亲自主考。殿试产生进士,第一、二、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举人与进士相差甚远,将举人冠之以乡进士,可能是好听一些吧。
- 8 庠士
- 庠士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xiáng shì,指在学生员。
- 9 飨士
- 基本意思为以酒食款待士兵;犒劳士卒。
- 10 飨士卒
- 用酒食慰劳。
- 11 大小学士
- 大小学士,读音dà xiǎo xué shì,汉语词语,为明代官称同官翰林,时号“大小学士”。见《明史·文苑传二·沉度》。
- 12 虓士
- 1.勇士。
- 13 憸言
- 憸言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xiān yán,是指邪说。
- 14 憸子
- 奸邪的小人。 明 方孝孺 《题万间室》诗:“老翁哀痛实为此,熟视鄙夫憸子辟之犬鼠加冠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