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敕读音
口敕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口勑"。亦作"口勅"。 2.口宣诏敕。 3.帝王口头的诏令。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口勅”。
⒉ 口宣诏敕。
引《南齐书·垣崇祖传》:“崇祖去后,上復遣荀伯玉口敕,以边事受旨夜发,不得辞东宫。”
唐李绰《尚书故实》:“﹝河东公﹞镇并州,上问有何事第言之。奏曰:‘臣有弟嘉祐远牧方州,手足支离,常繫念虑。’上因口勑张嘉祐可忻州刺史。”
⒊ 帝王口头的诏令。
引《北史·王劭传》:“劭在著作,将二十年,专典国史,撰《隋书》八十卷。多録口敕。”
唐白居易《缭绫》诗:“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六日》:“楼上时传口勅,特令放罪。”
国语词典
天子口授诏令。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口敕
口敕相关词语
- 1 口册
- 口册是汉语词汇,读音kǒucè,出自《太平天囯·贼营各条》。
- 2 口辅
- 口辅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kǒu fǔ,是指近口角处。
- 3 口剌
- 口剌,汉语词语,拼音是kǒu là,释义是嘴上不服。
- 4 口啍
- 《荀子·哀公》:“ 鲁哀公 问於 孔子 曰:‘请问取人。’ 孔子 对曰:‘……无取口啍。’” 杨倞 注:“啍与谆同。口谆,谓口教诲,心无诚实者。
- 5 口稳
-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红娘 ,早是你口稳哩;若别人知呵,甚么模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一回:“怎么拿婊子比起我哥哥来!再不口稳些,也不该说这么一句话
- 6 口札
- 口札,拼音是kǒu zhá,犹口占。 汉语词汇,语出明·冯梦龙《古今谭概·儇弄》。
- 7 口题
- 口题是指木版书在版口中刻的书名、卷次、页数或刻工姓名等。
- 8 口写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寄生》:“﹝媪﹞遂以 五可 之容颜发肤,神情态度,口写而手状之。”
- 9 口利
- 言语敏捷。《鹖冠子·道端》:“口利辞巧,足以知辩。”
- 10 口耳并重
- 口耳并重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kǒu ěr bìng zhòng,意思是对说和听的训练同等重视。出自鲁迅《彷徨·肥皂》。
- 11 口教
- 《韩非子·奸劫弑臣》:“夫是以人主虽不口教百官,不目索奸衺,而国已治矣
- 12 口头文学
- 口头文学是口口相传的文学作品,是民间文学的主要流传方式,其内容可以包括诗歌、故事等。在民间口头文学中,打油诗、民间歌谣、民间故事是数量最多的三类。例如,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等就是由口头文学慢慢成型的。口头文学中也有数量较多的黄色故事和鬼故事。
- 13 口辨
- 1.亦作"口辨"。 2.能言善辩之才。 3.口才好;巧言善辩。 4.指争辩。
- 14 口病
- 谓好用挑剔﹑指摘的言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