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读音
戚继光的意思
词语解释:
(1528-1587)明朝抗倭名将、军事家。字元敬,山东登州(今蓬莱)人。将门出身。嘉靖后期,被调至浙东防倭。他招募义乌农民矿工,训练出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强的军队,人称“戚家军”。在台州(今浙江临海)一带九战九捷,全歼倭寇。后又入福建、广东与抗倭名将俞大猷配合,消灭盘踞在福建的倭寇主力,解除东南沿海倭患。1567年奉调至蓟州,在镇十六年,修筑长城,加强战备。著有《纪效新书》等。
引证解释
国语词典
人名。(西元1528~1585?)明代定远人,一说蓬莱人。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历官浙江参将、福建总兵官等,平海盗,功最著,总理苏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节制严明,边备修饬,后改官广东,罢归,卒谥武毅。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记》、《止止堂集》等。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戚继光 (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
戚继光造句
- 新军在戚继光领导下,纪律严明,作战英勇,对百姓秋毫无犯,多次建立战功,战斗力非常强,被人们誉为“戚家军”。
- 胡宜春若是真降,他深知戚继光的军情,无疑可助我破敌;若是诈降,而又不被识破,那时我等将死无噍类矣!请大王务必反复斟酌而行。
- 戚家军抗倭,反映的是明朝末年我东南沿海居民自发组织起来,在民族英雄戚继光的带领下奋力反抗倭寇骚扰入侵的故事。
- 福建、浙江倭患平息后,戚继光又被调往北方的蓟门,担任京师防卫重任。
- 高手,助戚继光一举敉平了倭寇。
- 戚继光闻言一怔,当即从谏如流,不再固执己见。
- 戚继光在说到枪法与杨家枪的关系时曾经说“夫长枪之法始于杨氏,谓之曰杨家枪”。
- 他们头上戴着羊皮帽,身披雪花,背着背包,抬着帐篷,踏着积雪,来到景忠山下三屯营一带安营扎寨,决心在戚继光建立功勋的地方,创造当代军人的光辉业绩。
- 糟肉光饼大约流传于明嘉靖年间,戚继光由浙率部入闽抗倭之时。
- 作为一名见惯杀人放火、尸横遍野的军事将领,戚继光的心理承受能力是相当强的,但他依然被这次斗殴震惊了,因为这并非一次寻常的街头流氓打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次载入史册的斗殴,是一次改变了抗倭历史的斗殴,是一次光荣、成功、团结的斗殴。
戚继光相关词语
- 1 戚醮
- 戚醮是汉语词汇,读音是qī jiào,出自《庄子·盗跖》。
- 2 戚蕃
- 见“戚藩 ”。
- 3 戚宠
- 外戚亲贵。 唐 吕温 《诸葛武侯庙记》:“当 汉 道方休, 哀 平 无罪, 王莽 乃欲凭戚宠造符命,胁之以威,动之以神,使人忘 汉 ,终不可得也。”
- 4 戚串
- 亲戚。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龙门鲤》:“ 龙门鲤 , 洛阳 侠客,姓 朱 名 大祺 ……遁后,寄眷属於戚串家,赴省控诸抚辕。” 清 王韬 《淞滨琐话·药娘》:“二女子美丽异常,玉色双辉,珠光四照,思戚串中并无是人,当必有异。”
- 5 戚钺
- 斧和钺。《左传·昭公十五年》:“其后 襄 之二路,鏚钺、秬鬯、彤弓、虎贲, 文公 受之,以有 南阳 之田,抚征东夏,非分而何?” 杨伯峻 注:“ 杜 注:‘鏚,斧也;钺,金钺也……’赐鏚钺者,奉王命得专杀戮也。”参见“ 斧钺 ”。
- 6 戚裔
- 戚裔,读音qī yì,汉语词语,意思是近裔。
- 7 戚族
- 戚族,读音qī zú,汉语词语,亲族,外戚。
- 8 戚忧
- 忧愁。《左传·僖公十五年》:“ 晋 人戚忧以重我,天地以要我。”
- 9 戚藩
- 戚藩
- 10 戚家
- 3.亲戚
- 11 戚孽
- 外戚中的妖孽。
- 12 戚闬
- 戚闬,是汉语词汇,解释为戚里。贵戚居处。
- 13 戚速
- 戚速,是汉语词汇,拼音是qī sù,解释为疾速。
- 14 戚旧
- 戚旧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qī jiù,是指亲戚故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