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议读音
谏议的意思
词语解释:
官名。谏议大夫。
谏诤。
指谏诤论议的文字。
谏诤。
指谏诤论议的文字。
引证解释
⒈ 官名。谏议大夫。
引《汉书·王莽传下》:“又置师友祭酒及侍中、諫议、六经祭酒各一人。”
唐韩愈《感春》诗之三:“蔡州纳节旧将死,起居諫议联翩来。”
太平天囯洪仁玕《资政新篇》:“或更立一无情面之諫议在侧,以辅圣聪不逮。”
⒉ 谏诤。
引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子胥力於战伐,死於諫议。”
⒊ 指谏诤论议的文字。
引刘师培《<文章学史>序》:“如房玄龄深识机宜, 马周长於机变, 魏徵少学纵横,然房长於书檄, 马长於敷奏, 魏长於諫议。”
国语词典
直言规谏论议。
如:「若君上有过,忠直之臣必犯颜谏议。」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谏议
谏议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劝谏
谏议造句
- 春,正月,辛巳,睿宗祀南郊,初用谏议大夫贾曾议合祭天地。
- 他手下的谏议大夫魏征就是一个敢于犯颜直谏的耿介之士。
- 拜统父议郎,迁谏议大夫,诸葛亮亲为之拜。
- 严子陵名严光,字子陵,是东汉著名高士,汉光武帝刘秀登基做了皇帝后,曾多次征召其为谏议大臣,都被严子陵婉拒,并隐居富春江一带。
- 原来二将先曾使人入长安,结连侍中马宇、谏议大夫种邵、左中郎将刘范三人为内应,共谋贼党。
- 在董卓当朝之时,更是不畏残暴,上疏谏议,几被董卓加害,最后辞官归隐。
- 一日,家乡故交黄子申上门拜见,望提携一二,行健慨然应诺,上疏荐为谏议大夫,没二天,皇上谕旨下达,擢用黄子申为谏议大夫。
- 于是,宋神宗遂擢用王安石为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遂开始了北宋时期有名的轰轰轰烈烈地“安石变法”。
- 王邦直,字子鱼,号东溟,山东即墨人,系西汉宣帝时谏议大夫王吉的后裔,为我国历史上著名音乐理论家。
- 谏议大夫徐越本是朝堂之上少有的忠良之臣,看到新君如此骄奢淫逸,便进宫面见梁祚帝,冒死进谏,道陛下刚登大位,功德未立。
谏议相关词语
- 1 谏果
- 谏果,拼音jiàn guǒ,是指橄榄的别名。
- 2 谏阻
- 谏阻,读音为jiàn zǔ,汉语词语,意思是指直言劝阻。
- 3 谏训
- 【出处】《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 徐爷在徐家生长,已熟知这班凶徒杀人刦财,非止一事,不消拷问。只有徐用平昔多曾谏训,且苏爷夫妇都受他活命之恩,叮嘱儿子要出脱他。”
- 4 谏喻
- 谏喻,jiàn yù,汉语词语,亦作“ 谏喻 ”。 劝谏讽喻;劝谏晓喻。
- 5 谏垣
- 意思是指谏官官署,即专职进谏官吏的办公场所。
- 6 谏切
- 谏切,拼音是jiàn qiè,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恳切进谏。
- 7 谏草
- 谏草,读音jiàn cǎo,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谏书的草稿。
- 8 谏臣
- 所谓谏臣一般都是忠君报国,刚正不阿之士。如唐朝之魏征、房玄龄、杜如晦、明朝之杨继盛、袁可立、春秋之介子推等。
- 9 谏当
- 劝阻。当,阻挡。 元 朱凯 《黄鹤楼》第一折:“若主公不听 赵云 谏当呵![唱:]知他是甚风儿吹过 汉阳江 。”
- 10 谏书
- 释义:指臣下向帝王进谏的奏章。
- 11 谏疏
- 谏疏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iàn shū,是指直言劝谏的奏章。
- 12 谏鼓
- 谏鼓指我国古代供民众直言进谏之鼓。相传尧帝在庭外设置一鼓,供民众击鼓进谏。此后古代统治者为听取臣民的谏议之言或冤抑之情,特地在朝堂外悬鼓,让臣民击鼓上闻,称为“登闻鼓”。宋代有登闻鼓院,简称鼓院。是统治者了解民情、体察民隐的一种方式,也是民众向统治者表达心意或申诉冤屈的一种渠道。19世纪末,我国第一批新闻学论文的作者将古代的谏鼓视为现代大众传播的古代形态。
- 13 谏争
- 解释为谏诤,直言规劝。
- 14 谏诤
- 谏诤(诤,其本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