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罗回读音
簸罗回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簸逻回"。 2.乐器名。即大角。 3.北魏歌曲名。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簸逻迴”。
⒉ 乐器名。即大角。
引《旧唐书·音乐志二》:“按今大角,此即后魏世所谓簸罗迴者是也,其曲亦多可汗之辞。”
清厉荃《事物异名录·音乐·号筒》:“《事物紺珠》,大角名簸逻迴。”
⒊ 北魏歌曲名。
引《隋书·音乐志中》:“天兴初,吏部郎邓彦海,奏上庙乐,创制宫悬,而钟管不备,乐章既闕,杂以《簸逻迴歌》。”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宋郭茂倩题解:“后魏之世,有《簸逻迴歌》,其曲多可汗之辞,皆燕魏之际鲜卑歌,歌辞虏音,不可晓解,盖大角曲也。”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簸罗回
簸罗回相关词语
- 1 簸扬糠秕
- 糠秕:谷皮和瘪谷,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形容自己不如别人,无才而居前列。
- 2 簸籭
- 【释义】:是用以除去谷中杂物的竹器。
- 3 簸腾
-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一》:“物之猛者,不能相下。如龙潜水中,以虎头投之,则必惊怒簸腾,淘出之,乃已。”
- 4 簸采
- 清 龚自珍 《西域置行省议》:“戈壁无水草处,地方官踏看,有可簸采金屑之地,酌立条规奏闻。”
- 5 簸箩
- 簸箩,读音是bǒ luó,是一种藤编的盛物器具,白色,密实而匀称者佳,一般大小从直径六尺到七寸不等。
- 6 簸萁
- 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器具,三面有边沿,一面敞口,用来簸粮食等。也有用铁皮、塑料制成的,多用来清除垃圾;簸箕形的指纹。
- 7 跛罗盖
- 【跛罗盖】<名>膝盖。胶辽官话。山东胶县。1928年《胶澳志》:“~,膝盖之谓。跛读波。”
- 8 补特伽罗
- 补特伽罗为梵语 pudgala,的音译,意译为数取趣、人、众生,指轮回转生的主体而言。数取趣,意为数度往返五趣轮回者。乃外道十六知见之一。即“我”的异名。佛教主张无我说,故不承认有生死主体的真实补特伽罗(胜义之补特伽罗),但为解说方便起见,而将人假名为补特伽罗(世俗的补特伽罗)。
- 9 层罗
- 南朝 齐 王融 《克责身心篇颂》:“层罗一举,空念高翔。”
- 10 缠回
- 缠回为自有清至民国中期维吾尔族的汉译名称。维吾尔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关于该民族的汉译族称,历代有不同的译写形式。见诸史册有回纥、回鹘等称。元、明以来,关于维吾尔的族称史籍又多以近音译称。除了“回纥”、“回鹘”外,《元史》又写作“畏吾”、“畏兀儿”、“畏兀”和“辉和儿”。
- 11 缠头回
- (1) 指古代艺人把锦帛缠在头上作装饰 英 decorating brocade round the head in ancient actors(2) 演毕,客人赠艺人的锦帛;后作为送给艺人礼物的通称 例 五陵少年争缠头回。——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英 present actors with brocade(3) 回族人以白布包头 英 white cloth round the head in Hui nationality
- 12 蝉翼罗
- 蝉翼罗,汉语词语,读音是chán yì luó,意思是一种轻而薄的丝织物。
- 13 簸蝩
- 《汉书·文帝纪》“夏四月,大旱,蝗” 唐 颜师古 注:“蝗即螽也,食苗为灾,今俗呼为簸蝩。”
- 14 簸恶
- 谦词。犹献丑。 宋 周必大 《青衣道人罗尚简论予命宜退不宜进甚契鄙心连日求诗为赋一首》:“岂有虚名望 苏子 ,谩令簸恶似 韩公 。”
大家在问
簸 字的笔顺写法
簸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簸 ”字共有19画,笔顺写法是:撇 横 点 撇 横 点 横 竖 竖 横 横 横 撇 点 横撇/横钩 撇 竖 横撇/横钩 捺
2、簸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