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正言顺读音
名正言顺的意思
词语解释:
名正言顺
(1) 只有名义正当,道理才说得通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谓名分或名义正当,说起话来便顺理,道理也讲得通。
引宋苏轼《太常少卿赵瞻可户部侍郎制》:“先王之论理财也,必继之以正辞,名正而言顺,则财可得而理,民可得而正。”
明郎瑛《七修类稿·辩证八·老杜许蜀不真》:“杜工部甫《咏怀》古诗云:‘ 蜀主窥吴幸三峡 ……’愚意欲以‘汉’字易‘蜀’,以‘帝’易‘主’,以‘征’易‘窥’,庶乎名正言顺。”
《西湖佳话·钱塘霸迹》:“朝廷命下,则将军名正言顺矣。”
⒉ 泛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参见“名不正,言不顺”。
引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待小生得官回来,谐两姓之好,却不名正言顺?”
《红楼梦》第四八回:“他既説的名正言顺,妈妈就打量着丢了一千、八百银子,竟交与他试一试。”
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两条战线的斗争》:“如今回去干救亡工作,该是如何名正言顺呀!”
国语词典
语本《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形容名义正当,言词顺适。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名正言顺 (汉语成语)
名正言顺造句
- 拾金不昧是名正言顺的事情。
- 要名正言顺,不论国内还是欧洲层面上都需要改革。
- 总算拿到了驾照,这下可以名正言顺地骑车去兜风了。
- 现在父母无条件供养你坐在教室里学习,冬有暖气夏有凉风,多惬意,学生时代多美好。等你步入社会,没有人再会供养你上学了。你要自食其力,你要承担责任。现在你可以名正言顺的享受父母提供给你的读书机会,多好啊。
- 你们应该先向校方申请场地,才可以名正言顺地举办活动。
- 对不正之风提出批评,这是名正言顺的事,你不要藏头露尾的。
- 小强的成绩在学校一直名列前茅,按学校的规定他可以名正言顺的得到全额的奖学金,但他却没有得到。
- 他是我班名正言顺的班长。
- 本来是件名正言顺的事,被你这样一搞,什麼立场都没有了。
- 同学们都说“:你是班长,代表全班上台领奖,当然是名正言顺。”。
名正言顺相关词语
- 1 只言片语
- 只言片语是汉语词汇,拼音zhī yán piàn yǔ,出自高阳《胭脂井》。
- 2 只字片言
- 指零星的文字和很短的话。形容提到的很少。
- 3 执言
- 执言是汉语词汇,解释为拿出主张。
- 4 执正
- 执正解释 1.主持公道。2.谓驳正,纠正。3.谓秉公处治。
- 5 指正
- 指正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zhǐ zhèng,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出错误或缺点,以便改正;二是谦逊用语,用于请人对自己的意见或作品加以批评修正。词语出自洪深 《跋》:“后方人们,尤其是女性们,盲目地恭维,不自觉地腐化他们……这两事是我们在戏里竭力想要指正的。”和刘绍棠 《西苑草》一:“初稿在三月底就写出来了,送到 萧先生 那里请他指正。”
- 6 巵言
- 巵言【拼音】zhī yán【注音】ㄓㄧ ㄧㄢˊ【解释】1.谓随和人意。2.用以谦称自己的著作。
- 7 卮言
- 卮言,亦作"巵言",古代一种盛酒器,圆形,容量四升,意思是自然随意之言或支离而无统绪或随人妄言,后人常用于对自己著作的谦词。
- 8 栀貌蜡言
- 栀貌蜡言是汉语词汇,出自《鞭贾》,它的意思是伪饰的面貌与言辞。
- 9 栀言蜡貌
- 指伪饰的面貌与言辞。
- 10 植言
- 植言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hí yán,是指立言。
- 11 大中至正
- 后有明·王守仁《传习录》上卷:“不知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域,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学生徐爱引言部分,意指先生经过三年静思、专研,豁然(粹然)明白博大、本质的正统学问。
- 12 众正
- (3).众多合于正道之事。《汉书·刘向传》:“杜闭羣枉之门,广开众正之路。”
- 13 明婚正配
- 指经过正式手续的婚姻,现指符合婚姻法规定的合法婚姻
- 14 明婚正娶
- 指经过正式手续的婚姻,现指符合婚姻法规定的合法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