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省读音
秘书省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官署名。东汉始置秘书监一官,典司图籍。南北朝以后始设秘书省。其主官称秘书监,监以下有少监﹑丞及秘书郎﹑校书郎﹑正字等官,领国史﹑著作二局。唐代改称兰台﹑麟台。明以后其职务并入翰林院。
引证解释
⒈ 官署名。 东汉始置秘书监一官,典司图籍。 南北朝以后始设秘书省。其主官称秘书监,监以下有少监、丞及秘书郎、校书郎、正字等官,领国史、著作二局。 唐代改称兰台、麟台。 明以后其职务并入翰林院。
国语词典
古代掌理图籍的官署。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秘书省
秘书省相关词语
- 1 秘书郎
- 官名。三国魏始置,属秘书省,掌管图书经籍,或称“秘书郎中”。南朝士族子弟以为出身之官。唐代一度改称“兰台郎”。后魏后各代另置校书郎校雠典籍,订正讹误,以秘书郎专管图书收藏及校写。
- 2 秘书外监
- 秘书外监是汉语词汇,拼音是mì shū wài jiān,指唐诗人贺知章的自称,出自《旧唐书·文苑传中·贺知章》。
- 3 秘书院
- 清代内三院之一。有撰写书札,摘录衙门疏状,传布帝王命令及草拟祭文等作用。
- 4 沈书浦
- 沈书浦,ㄕㄣˇ ㄕㄨ ㄆㄨˇ,shěn shū pǔ,出处《晋书·殷浩传》。
- 5 传书鸽
- 《传书鸽》是1934年军用图书社出版的图书,由训练总监部军学编译处译。
- 6 大书特书
- 大书特书,成语,读作dà shū tè shū,意思是对意义重大的事情特别郑重地加以记载。
- 7 调书袋
- 调书袋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diào shū dài,意思是卖弄才学。
- 8 调书带
- 犹言调书袋。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二折:“[旦云]男女七岁不可同席。[夫人笑科云]哥哥根前调书带儿。”
- 9 东方图书馆
- 东方图书馆又名上海东方图书馆,是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图书馆。1924年建立于上海。以1909年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设立的图书资料室涵芬楼为基础,广事搜购中外图书,藏书达四十六万余册。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被焚毁。东方图书馆是从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资料室发展、演变而成的民营公共图书馆。馆址宝山路商务印书馆对面(今宝山路584号上海幼儿师范专科学校),规模之大,设施之新。藏书之丰,珍本之多,管理之善,影响之广,时为国内之最。曾享有“东亚闻名文化宝库”、“亚洲第一图书馆”之美誉。东方图书馆又名上海东方图书馆,是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图书馆。
- 10 东林书院
- 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是当时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弟、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后废。明朝万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兴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东林书院成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之区和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
- 11 东坡书院
- 东坡书院:海南儋州东坡书院
- 12 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 记忆,对于积累知识是重要的,但是不能依赖记忆。列宁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他却勤动笔,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要求自己: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记下重要的知识如有不懂可以再看一下。
- 13 秘书丞
- 秘书丞释义:古代掌文籍等事之官。
- 14 秘书监
- 词条标签: 古代职业 官职 社会 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