蜇虫读音
蜇虫的意思
词语解释:
药材基源:为鳖镰科动物地鳖或冀的雄虫全体。采收和储藏:野生者在夏、秋季捕捉,人工饲养者可随时捕捉。捕到后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
引证解释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蜇虫相关词语
- 1 蜚虫
- 飞虫。《神异经·南荒经》:“南方蚊翼下有小蜚虫焉……此虫既细且小,因曰细蠛。”
- 2 蜚廉虫
- 即蜚蠊。《神农本草经》卷二:“﹝蜚廉﹞ 吴普 曰:‘蜚廉虫, 神农黄帝 云治妇人寒热。’”参见“ 蜚蠊 ”。
- 3 蜡虫
- 白蜡虫,俗称蜡虫,白蜡(也称虫白蜡)实即白蜡虫的分泌物,为中国特产。中国放养蜡虫,始於九世纪前,宋、元间已有正确详实的文献记载,至明时大盛,川滇、湖广、江浙均有养殖。为昆虫中的一种介壳虫,雌雄异形。雌虫发育成熟后营固定生活;雄虫有一对翅,但生命短促,在野外不易发现,分泌蜡主要靠白蜡虫幼虫,一龄雌幼虫全不泌蜡;二龄雌幼虫能分泌微量蜡粉。一龄雄幼虫能分泌微量蜡丝;白蜡虫产蜡以来自二龄雄幼虫为主
- 4 蝨虫
- 虱子的成虫和若虫终生在寄主体上吸血。寄主主要为陆生哺乳类动物,少数为海栖哺乳类,人类也常被寄生。虱子不仅吸血危害,而且使寄主奇痒不安,并能传染很多重要的人畜疾病。
- 5 蝮虫
- 蝮虫又被称为蝮蛇。在古代传说中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怪物,屈原在《离骚·大招》的招魂词中,就呼唤灵魂不要去南方,因为南方有千里炎火、蝮蛇和其他一些可怕的动物蔓延。
- 6 螫虫
- 螫虫,读音是shì chóng,是一个汉语词汇,解释为尾部有毒针可刺人的虫。
- 7 蟫虫
- 蟫鱼。
- 8 血滴虫
- (1) 蛰尤介属的吸血虫 英 blooddrop
- 9 血吸虫病
- 血吸虫病是由裂体吸虫属血吸虫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亚、非、拉美的73个国家,患病人数约2亿。
- 10 血吸虫
- 血吸虫也称裂体吸虫(schistosoma)。血吸虫寄生于多数脊椎动物,卵穿过静脉壁进入膀胱,随尿排出。幼虫在中间宿主螺类(主要为Bulinus属和Physopsis属)体内发育。成熟幼虫通过皮肤或口进入终宿主体内。曼森氏裂体吸虫(S. mansoni, 即曼氏血吸虫)在大、小肠静脉中,主要分布于非洲和南美洲北部。卵随粪便排出。幼虫进入螺体,再通过皮肤回到终宿主体内。日本裂体吸虫(S. japonicum, 即日本血吸虫)主要见于中国大陆、日本、台湾、东印度群岛和菲律宾,除人外,还侵袭其他脊椎动物,如家畜和大鼠等。
- 11 行虫
- 汉 陆贾 《新语·道基》:“ 神农 以为行虫走兽,难以养民,乃求可食之物,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谷。”
- 12 角虫
- 指有角的兽类。
- 13 蜇伏
- 蜇伏应为蛰伏,本义指动物冬眠,藏起来不吃不动。也比喻人或者事物、事件隐藏不露面,比如蛰伏乡间。
- 14 蜇人
- 形容蜂、蝎子等用毒刺刺人或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