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议读音
清议的意思
词语解释:
清议
(1) 公正的议论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对时政的议论;社会舆论。
引《艺文类聚》卷二二引三国魏曹羲《至公论》:“厉清议以督俗,明是非以宣教者,吾未见其功也。”
《晋书·傅玄传》:“其后纲维不摄,而虚无放诞之论盈於朝野,使天下无復清议。”
清顾炎武《日知录·清议》:“天下风俗最坏之地清议尚存,犹足以维持一二,至於清议亡,而干戈至矣。”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东汉后期,封建统治阶级越来越腐败,农民起义的浪潮此伏彼起,官僚和知识分子中间,也对当权的统治者不断地发出抗议,形成一种社会舆论,叫做‘清议’。”
国语词典
对时政或政治人物的批评议论。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清议
清议 (汉语词语)
清议造句
- 群谤丛集,曾氏愧悔无已,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外惭清议,内疚神明”。
- 处于“内疚神明,外惭清议”之中的曾国藩,对于容闳和丁日昌提出的教育计划,再三考虑,准备上奏朝廷。
- 自古秦人“慕经学、重处士、持清议”又“性刚好斗,负气健讼”,秦腔就是这种性格的表现方式,所以,演出这种负气诉讼的戏,别的剧种很难与秦腔相比。
- 凡仕而兼商者,亦尚畏清议而不敢公然为之,隐匿托名以避众谤。
- 他在“内疚神明,外惭清议”中度过生命中的最后两年。
- 曾国藩仍然无法从中解脱,自言“内疚神明,外惭清议”,整日神魂不安。
- 事后,曾国藩“外惭清议,内疚神明”《曾国藩家书》。
- 除了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外,在日本内阁大臣犬养毅家,梁启超结识了孙中山。
- 在日期间,梁启超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宣传改良。
- “两汉以来,犹循此制,乡举里选,必先考其生平,一玷清议,终身不齿。
清议相关词语
- 1 清尘
- 清尘,多义词,主要义项有:(1).拂除尘埃。 (2).车后扬起的尘埃。亦用作对尊贵者的敬称。清,敬词。(3).清轻的尘埃。 (4).比喻清静无为的境界;清高的遗风;高尚的品质。
- 2 清尘浊水
- 清尘浊水是一个成语,读音是qīng chén zhuó shuǐ,意思是比喻相隔很远,会面没有希望。
- 3 清愁
- 解释为凄凉的愁闷情绪。
- 4 清赏
- 清赏,读音为qīng shǎng,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清标可赏等,出自《晋书·王戎传》。
- 5 清晓
- 释义:是指天刚亮时。
- 6 清卓
- 清卓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qīng zhuó,是指清高不凡。
- 7 清都紫微
- 清都紫微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qīng dōu zǐ wēi,意思是神话传说中天帝所居之宫阙。出自:战国·郑·列御寇《列子·周穆王》。
- 8 清佳
- 优美;美好。《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丽人杂记》引宋·刘斧 《青琐集》:“ 治平中, 钱忠道过吴江 ,爱其风物清佳,留恋不能去。” 清·梅曾亮 《江亭消夏记》:“天色清佳,地旷人适。”
- 9 清减
- 清减,<书>形容词,婉辞,指人消瘦。
- 10 清课
- 原指佛教日修之课。后用以指清雅的功课。
- 11 清平调
- 唐大曲名,后用为词牌。相传唐开元中,李白供翰林,时宫中木芍药盛开,玄宗于月夜赏花,召杨贵妃侍酒,以金花笺赐李白,命进新辞《清平调》,白醉中乃成三章。二十八字,七言绝句,平仄不拘。宋词盖因旧曲名,另创新声。双调五十字,平韵。参阅唐李浚《松窗杂录》﹑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五。
- 12 清源
- 亦作“清原”。清理本源。谓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澈的水源。
- 13 深虑远议
- 虑:思考,考虑。深入细致的思考,从长远计议
- 14 海清河晏
- 比喻天下太平。同“河清海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