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抵戏读音
角抵戏的意思
词语解释:
汉代对各种体育活动和乐舞杂技的总称。包括角力﹑扛鼎等杂技﹑幻术和装扮人物﹑动物的乐舞表演等。
引证解释
⒈ 汉代对各种体育活动和乐舞杂技的总称。包括角力、扛鼎等杂技、幻术和装扮人物、动物的乐舞表演等。
引《汉书·武帝纪》:“﹝元封﹞三年春,作角抵戏,三百里内皆观。”
颜师古注:“应劭曰:‘角者,角技也。抵者,相抵触也。’ 文颖曰:‘名此乐为角抵者,两两相当角力,角技艺射御,故名角抵,盖杂技乐也。巴俞戏、鱼龙蔓延之属也。’……抵者,当也。非谓抵触。 文説是也。”
《资治通鉴·汉武帝元封三年》引作“角牴戏”。 《后汉书·东夷传·夫馀国》:“顺帝永和元年,其王来朝京师,帝作黄门鼓吹、角抵戏以遣之。”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觝, 汉造角觝戏,盖其遗製也。”
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下:“《汉纪》云:武帝元封三年作角觝戏,以享外国朝献者,而三百里内皆观之。此角觝乃角胜也,盖始於戴角,遂有是名耳。”
清俞蛟《梦厂杂著·临清寇略》:“﹝乌三娘﹞其夫某,能为角觝戏,俗所称走马卖械者也。”
国语词典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角抵戏
角抵戏相关词语
- 1 角条
- 角条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iǎo tiáo,是指转角处的加装饰的凸圆线脚。
- 2 角抵
- 角抵一词来源于“以角抵人”,是一种类似现在摔跤、相扑一类的两两较力的活动。角抵最初是一种作战技能,后来成为训练兵士的方法,又演变为民间竞技,带有娱乐性质。
- 3 角距
- 角距,即角距离,也称为角分离、视距离、或视分离,在数学(特别是几何学和三角学)和自然科学(包括天文学、地质学等等),从不同于两个点物体的位置(即第三点)观察这两个物体,由观测者指向这两个物体的直线之间所夹角度的大小。角距离(或分离)与角度本身是同义的,但意义却是对两个天体(对恒星,是当从地球观测)之间线距离的建议(通常是很大或未知的)。
- 4 角立杰出
- 角立杰出,读音jiǎo lì jié chū,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指卓然特立,超过一般。
- 5 角膜
- 眼球壁外层前部的透明部分。呈圆形,占外层面积的六分之一,约1毫米厚,主要由无血管的结缔组织构成。前面微微突起,像球面一样弯曲,有折光作用。角膜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任何微小刺激、损伤或发炎皆能引起疼痛、流泪。如果用棉花轻触角膜,会引起眼裂闭合的保护性反应,称为角膜反射。角膜和巩膜的连接部分称作角膜缘。角膜缘的血管和眼球内的房水供给角膜营养。正常角膜各径线的曲度是一致的,因此折光率相同。如果曲度不均匀,就会引起折光异常,称为散光。
- 6 角樓
- 角楼是建在角台上的阁楼建筑,是城墙防御工程的重要组成设施,起瞭望和防御作用。
- 7 角声
- 角声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jiǎo shēng,指画角之声。
- 8 角宿
- 角宿:渡濑悠宇《不可思议游戏》中的角色
- 9 角巾私第
- 角巾私第,解释:穿常服而居私宅。出处《晋书·王濬传》范通曰:卿旋旆之日,角巾私第,口不言平吴之事。
- 10 角氐
- 同“ 角抵 ”。 《汉书·张骞传》:“大角氐,出奇戏诸怪物,多聚观者……及加其眩者之工,而角氐奇戏岁增变,其益兴,自此始。”
- 11 角门
- 明、清官署、邸宅大门内的第一重门为正门,第二重正门为仪门。角门与仪门在同一墙上,位于仪门的两侧,一般供非公职要员出处。 这些内容在明、清古本县志中都图注明。
- 12 角星
- 1.即角宿。
- 13 角黍
- 最早记载见西晋周处的《风土记》 :“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注云:端,始也,谓五月初五也。四仲为方伯。俗重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同 “鸭”),春孚雏,到夏至月,皆任啖也。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二节日所尚啖也。……裹黏米一名‘糉’,一名‘角黍’,盖取阴阳尚相苞裹未分散之象也。”
- 14 角度
- 角度,是一个数学名词,表示角的大小的量,通常用度或弧度来表示。 也可用来比喻看事情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