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叉读音
音叉的意思
词语解释:
音叉
(1) 不受一般温差影响的,有两个叉头的金属器具,敲击后发出几乎不受谐音影响的持续的固定音,可用于乐器的调音和确定标准音高
英
引证解释
⒈ 用钢材制成的发声仪器。形状像叉子,用小木槌敲打发出声音。音叉的长短厚薄不同,能产生各种音高的声音,可以用来调整乐器和帮助歌唱者定出音高。
国语词典
一种用钢材制成的测音仪器。形状像叉子,敲之,即发明确固定频率之音。用于乐器音调的校正或声学实验中。
词语翻译
英语
德语
法语
网络解释
音叉 (敲击乐器)
音叉造句
- 还有不会损坏植球的音叉测试座用来作最终测试。
- 如果我站在这里,你们不移动,我移动这些音叉,那么你们会听到不同,频率,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多普勒效应。
- 这个工作透过主要的共振想像敲击调整音叉。
- 根据本征频率计算了石英音叉的动态等效电路参数,计算值在实测值的离散范围内。
- 它在音叉的两个臂上连接了梳齿电容结构,用来驱动音叉臂在硅片平面内侧向、反相振动,同时检测音叉的振动频率。
- 应用体硅微机械加工技术,制作了一种双端固定音叉式谐振器。
- 对于音叉的考查可以使我们清楚地理解声波波动的本质。
- 音叉振动镜快速引入背景条纹的动态全息图两次曝光法,适用于一次泵浦的双脉冲全息干涉计量术。
- 圣经字母表的吟唱激活了音叉。
- 本文对用音叉作为空间频率调制器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音叉相关词语
- 1 音翰
- 音翰是汉语词汇,读音yīnhàn,出自《文选·陆机<答贾长渊>诗》。
- 2 音监
- 音监是汉语词汇,读音是yīnjiān,指古时监督乐人的官员。
- 3 音华
- (2).指人的音容仪态。 南朝 梁 江淹 《伤友人赋》:“惟音华与诗酒,伊 楚 越 兮南北。”
- 4 音谣
- 《魏书·李彪传》:“直绳之官,人所忌疾,风谤之际,易生音谣。”
- 5 音奏
- 音律节奏。
- 6 音準
- 歌唱及弦乐器、管乐器的音准,当有钢琴伴奏时,都以平均律为准则;但由于平均律的许多音程听起来并不严格协和,所以在独唱、独奏、重唱、重奏时,常常需要偏离平均律而趋近纯律或五度相生律,才算达到音准要求。
- 7 音问两绝
- 音问两绝,是汉语词汇,拼音是yīn wèn liǎng jué,是指书信与消息都断绝。亦作“音问杳然”。
- 8 音变
- 音变是指在于六种,连着念的音素、音节或声调因为前后互相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这里谈的音变是共时的语流音变,主要是连读音变。
- 9 音势
- 声音的大小。由声波振幅的大小决定。也叫音势。
- 10 音片
- 唱片。 续范亭 《五百字诗》序:“饭后花下漫谈,音片自奏。”
- 11 音气
- 音气,yīn qìㄧㄣ ㄑㄧˋ,是指指古代以律管测定的节气。
- 12 音强
- 声音的强度是一个客观的物理量,其常用单位为“分贝(db)”。比如闹市区约为70分贝,一般的住宅内约为40分贝等。但这还不是人耳对声音强度反映的主观量。人耳对声音强度反映的主观量称之为“响度”,其单位为“宋”。由于它的主观感受强度受“频率”和“音强”两方面的因素所影响,所以一“宋”被定义为40db1000Hz纯音所引起的响度。
- 13 音书
- 音书,读音为yīn shū,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音讯,书信。
- 14 音声子
- 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