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后现代风格?

2023-08-05 17:49:15
bikbok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一种概念,因为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成俗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其主义。而现在成了:一切都是凌乱的,没有中心。一些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是基督教世界的终结。

  从形式上讲,后现代主义是一股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的思潮,它与现代主义之间是一种既继承又反叛的关系;从内容上看,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源于工业文明、对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的思考与回答,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感觉丰富性的死板僵化、机械划一的整体性、中心、同一性等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立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从实质上说,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传统哲学和西方现代社会的纠正与反叛,是一种在批判与反叛中又未免会走向另一极端——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过正”的“矫枉”。

后现代风格用来描述现代主义内部发生的逆动,特别有一种现代主义纯理性的逆反心理,即为后现代风格。50年代美国在所谓现代主义衰落的情况下,也逐渐形成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受60年代兴起的大众艺术的影响,后现代风格是对现代风格中纯理性主义倾向的批判,后现代风格强调建筑及室内装潢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探索创新造型手法,讲究人情味,常在室内设置夸张、变形的柱式和断裂的拱券,或把古典构件的抽象形式以新的手法组合在一起,即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错位、裂变等手法和象征、隐喻等手段,以期创造一种溶感性与理性、集传统与现代、揉大众与行家于一体的即“亦此亦彼”的建筑形象与室内环境。对后现代风格不能仅仅以所看到的视觉形象来评价,需要我们透过形象从设计思想来分析。后现代

后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

后现代主义的名词解释  后现代主义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和感觉丰富性的整体性、中心性、同一性等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在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的理查德·罗蒂(1931-2007)、法国的雅克·德里达(1930--2004)和让-弗郎索瓦·利奥塔(1924-1998)。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被神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经常使用的一个词。起初出现于二、三十年代,用于表达“要有必要意识到思想和行动需超越启蒙时代范畴”。后现代主义认为对给定的一个文本、表征和符号有无限多层面的解释可能性。这样,字面意思和传统解释就要让位给作者意图和读者反映。  后现代主义的风格特点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现代主义风格引领设计潮流已近一个世纪。从威廉·莫里斯为“红屋”设计的家具、到麦金托什设计的直背餐椅、从赖特的“流水山庄”、到格罗皮斯的包豪斯校舍、勒·柯布西耶的萨沃伊别墅。都充分体现了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然而,现代主义在完成它特定的使命后走下了历史的神坛,后现代主义成为主流设计。究竟后现代主义有什么样的特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人性化、自由化  后现代主义作为现代主义内部的逆动,是对现代主义的纯理性及功能主义、尤其是国际风格的形式主义的反叛,后现代主义风格在设计中仍秉承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人在技术中的主导地位,突出人机工程在设计中的应用,注重设计的人性化、自由化。
2023-08-05 17:05:451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u2022后现代主义史20世纪70年代后被神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经常使用的一个词。起初实现于二、三十年代,用于表达思想和行动需超越启蒙时代的范畴。u2022后来扩展到建筑学、文学批评、心理分析学、法律学、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诸多领域,并提出了自成体系的论述。后现代主义各自都反对以特定方式来继承固有或者既定的概念。u2022由于后现代主义是由多种艺术职业融合而成的派别,因此要为后现代主义进行精辟且公式化的概念界定是无法完成的。u2022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回应,反对以各种约定俗成的形式,排斥“整体”的观念,强调异质性(标新立异)、特殊性(个性)和唯一性。
2023-08-05 17:05:522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解释通俗点.

后现代主意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思潮,涉及到美术、设计、文学、语言、历史、之争、伦理、哲学等观念形态的诸多领域,是一场反叛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潮和设计运动.这是对它的名词解释,说白了,就是一场思想和设计运动,基本上它是相对于现代主义而言的.现代主义追求工业社会的标准化、专业化、同步化和集中化等高效率、高技术的原则不同,后现代主义反对形式单一化,主张设计形式多样化,并且反对理性,关注任性,与现代主义的功能主义也是不同的.如果是要解释后现代主义这个词,前面一句话就够了!
2023-08-05 17:05:592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区别

后现代主义是相对于现代主义而言的。现代主义是现代工业发展、现代社会成熟的理论成果;后现代主义是后工业社会、后现代社会或曰信息社会发展形成的思想结晶。现代主义或现代派运动一词现在被固定作为一种国际倾向的综合名称,这种国际倾向出现于19世纪末期西方的诗歌、小说、戏剧、音乐、绘画、建筑和其他艺术领域,后来影响到20世纪大多数艺术的特征。一般认为这种倾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或战后不久达到了顶峰,至于它是否仍存在或者是否已经开始了一个随后的风格的时代,则仍不能肯定。因此,F·克莫德(FrankKermode)提出了“对现代主义两个阶段之间有益的粗略区分”,即古现代主义和新现代主义,前者是早期的发展,后者则是超现实主义的和后超现实主义的发展。其他一些人,特别是在美国,例如I·哈桑(IhabHassan),L·非德勒(LeslieFiedler)等,则主张有一种鲜明的区别,一种新的后现代主义的风格,一种合唱式的、综合的乡村艺术,即“后文化”时代的产物,在这里它强调从任意艺术、反艺术、反文学、自我破坏艺术和新小说等方面来论述艺术的发展。七十年代后期,兴起于欧洲思想界的利奥塔德——哈伯马斯(注*)之争使这场局限于北美文化艺术界的讨论带有了哲学思辩的色彩。 现代主义的生存土壤是商品生产为目的的工业社会,后现代主义则是把后工业化社会作为时代背景。  后工业社会是美国社会学家D·贝尔创造的名词,他在《后工业化社会的来临》中用以描述20世纪后半期工业化社会中所产生的新社会结构,他认为这种结构将导致美国、日本、苏联以及西欧在21世纪出现一种新的社会形式。
2023-08-05 17:06:184

请问什么是后现代主义风格

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设计是不一样的,百度百科定义是对现代主义的回应,排斥“整体”的观念,强调异质性、特殊性和唯一性。维基百科说: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一种概念,因为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俗成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其主义。目前,在建筑学、文学批评、心理分析学、法律学、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诸多领域,均就当下的后现代境况,提出了自成体系的论述。他们各自都反对以特定方式来继承固有或者既定的理念。由于它是由多重艺术主义融合而成的派别,因此要为后现代主义进行精辟且公式化的解说是无法完成的。若以单纯的历史发展角度来说,最早出现后现代主义的是哲学和建筑学。当中领先其他范畴的,尤其是六十年以来的建筑师,由于反对全球性风格(International Style)缺乏人文关注,引起不同建筑师的大胆创作,发展出既独特又多元化的后现代式建筑方案。而哲学界则先后出现不同学者就相类似的人文境况进行解说,其中能够为后现代主义大略性表述的哲学文本,可算是法国的解构主义了。排斥“整体”的观念,强调异质性、特殊性和唯一性。
2023-08-05 17:06:561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区别

后现代主义是相对于现代主义而言的,现代主义是现代工业发展,现代社会成熟,理论成果,后现代主义是后工业社会,现代社会货说信息社会发展形成的思想结晶
2023-08-05 17:07:058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什么意思?

现代主义是本世纪流行于欧美文坛的一种资产阶级的文艺思潮,也是当代西方世界社会危机、精神危机和艺术危机在文艺领域的反映。它语源于法语Moderne,具有最新的、现代的,先锋的含义。二十世纪初期,在欧洲的一些大国里,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相继出现了若干新奇的派别,例如绘画方面的抽象派,音乐中的反轩调主义,雕刻中的反现实主义,诗歌中的未来主义,小说中的意识流,戏剧里的表现主义等等。到了本世纪二十年代,逐渐汇合而成有社会景物现代主义思潮,或称现代派。它的主要特征是:反对古典的艺术传统,在题材上、技巧上力求新奇,标新立异,在精神上则带有歇斯底里的疯狂性质,作家们着力发掘的不是外在的客观世界,而是作者自己的贫乏而空虚的内心世界。他们排斥巴尔扎克式的批判现实主义,认为它呆板、单调、机械;他们崇拜奥地利的病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主张描写梦境和人的下意识领域,追求表现人们在一瞬间感受到的"神秘的抽象的王国"。西方学者就把这种鼓吹反现实主义的,主张作家任意妄为和疯狂自我表现的文艺思想,笼统地称之为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原则。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
2023-08-05 17:07:263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中出现的范围广泛的文学思潮,于20世纪70-80年代达到高潮。无论在文艺思想还是在创作技巧上,后现代主义文学都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延续和发展。主流学术界曾经不区分“现代”和“后现代”两个概念,但由于二战之后文学发展的特征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现代主义”所能涵盖的范围,因此将后现代主义文学看作一个独立的文学思潮,和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以及现代主义并举。 后现代文学是指吸纳了西方现代主义(包括后现代主义)的观念和技巧,通过新的价值取向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发生决裂,反映中国现代生活中的情感享受、物质追求和底层人们生活的合理性,先锋小说更趋向于人本主义的描写,追求人格平等。 和通常意义上的思潮、流派不同,后现代主义文学既不是指称一个具体的作家或批评家的群体,也不存在被广泛认同的纲领和宣言。不仅如此,后现代文化是一种没有中心的多元文化,宽容各种不同的标准,主张“持续开发各种差异并为维护差异性的声誉而努力”。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后现代主义文学内部分支流派众多,各种思潮杂芜,很多后现代作家和批评家的自我理论体系本身就存在矛盾之处。
2023-08-05 17:07:562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在于:定义不同、特点不同、发展情况不同。1、定义不同:现代主义起源于十九世纪末兴起至二十世纪中期,具有前卫特色并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各种文艺流派和思潮。后现代主义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和感觉丰富性的整体性、中心性、同一性等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解构。2、特点不同:现代主义主要特征是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流露出艺术家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后现代主义突出人机工程在设计中的应用,注重设计的人性化、自由化。3、发展情况不同:现代主义起初是以运动的姿态出现,目的在协助人忠于教会或回到教会怀抱,且在结构和思想上仍可赶上时代,并革除显然不合时宜的因素。后现代主义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出现的,具有反西方近现代体系哲学倾向的思潮,在理论上具有反传统倾向的哲学家在现代西方的各个哲学流派中都能找到。
2023-08-05 17:08:041

什么是后现代结构主义

解构主义这个字眼是从“结构主义(Construction广中演化出来的。结构主义理论是一种社会学方法,其目的在于给人们提供理解人类思维活动的手段,解构主义实质是对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解构主义是在现代主义面临危机,而后现代主义却又被某些设计家们厌恶,作为后现代主义时期的探索形式之一而产生的。解构方法所要解构的是社会模式和大众传媒中有关性别、地位的流行套路,是指对正统原则与正统标准的否定和批判,对待图像,解构方法企图揭示多层面的意义,按照解构主义理论,我们运用科学的符号学原理来分析图像,并且分别说明其视觉的、文化的以及语言的意义,这一分析过程被解构主义理论家称之为解码。后现代主义是指现代的后期,一种对现代表达方式甚至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的颠覆和反叛。随著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测不准定理及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出现,人类渐渐明白到科学也有其不确定性,且认为科学并非可以用以解决任何问题。现代主义的动摇,也就引起后现代主义渐渐的掘起。 所以,后现代结构主义你也就懂了吧
2023-08-05 17:08:202

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区别

.后现代主义则充分利用语言之外的符号,包括图画、摄影、行为艺术等等.达到更为巧妙的效果 可以这样说 如果说文学是要改变人 改造人的灵魂 思想的话 那么 现代主义比 现实主义的效果更好 后现代主义比现代主义又更进步! 它们与生活紧密相连
2023-08-05 17:09:044

简述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1、注重人性化和自由化,也许很多人不了解这种家居装饰风格,并没有太多接触。事实上,它与现代风格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它具有更大的人性化和自由化,它是现代主义的纯粹理性和功能。该学说的反叛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注重个性,表达自己,因此后现代风格在现代年轻人中非常流行。2、注重个性和文化内涵,作为一种流行的家居装饰风格,很多人在8090年后很久就欣赏它。与现代风格相比,它放弃了现代主义的消失,但却以浪漫和个人主义取代它,尊重自然和优雅。在生活品味中,重点放在人性的主导地位,突出了设计的文化内涵。3、多元化的单位,在这种家居装饰风格中,它具有更多的装饰物和各种装饰技术。随意混合和混合,使后现代化的多样化和复杂性取代了独特的现代简约设计。它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等手段营造出复杂而强大的氛围,而不是现代风格的统一和清晰的特征,更加多元化的艺术风格。因此,在后现代风格中,房间的整体外观看起来非常迷人。这就是大家喜欢该风格地主要原因吧。
2023-08-05 17:09:236

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区别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区别:(1)哲学上:现代主义是以理性主义、现实主义作为哲学基础,而后现代主义则是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为哲学基础。(2)思想上:现代主义强调对技术的崇拜,功能的合理性与逻辑性,后现代主义则推崇高技术,高情感,强调以人为本。(3)方法上:现代主义遵循物性的绝对作用,标准化,一体化,产业化和高效率、高技术。后现代主义则遵循人性经验的主导作用,时空的统一性与延续性,历史的互渗性及个性化、散漫化、自由化。(4)设计语言上:现代主义遵循功能决定形式,“少就是多”,“无用的装饰就是犯罪” (洛斯语);后现代主义遵循形式的多元化、模糊化、不规则化,非此非彼,亦此亦彼,此中有彼、彼中有此的双重译码,强调历史文脉、意象及隐喻主义和“少令人生厌”。(5)所遵循的功能主义上:功能主义反对装饰是因其以理性的逻辑的态度对待设计,而今,时代已不同于以前,人与世界的关系变得更复杂,人们的审美情趣,生活品位变得更高。因而,现代主义设计所遵循的功能主义、减少主义原则日渐受到挑战和质疑。(6)在形式问题上:后现代主义者搞的是新的折衷主义和手法主义,是表面的东西。因此,反对后现代主义的人认为现代主义是一次全面的建筑思想革命,而后现代主义不过是建筑中的一种流行款式,不可能长久,两者的社会历史意义不能相提并论。扩展资料后现代主义相关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主要包括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黑色幽默派”、魔幻现实主义文学。1、存在主义文学:加缪《局外人》、《鼠疫》。 西蒙娜《女房客》、《一代名流》。萨特《禁闭》。1、荒诞派戏剧:尤涅斯库《秃头歌女》贝克特《等待戈多》2、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马尔克斯《百年孤独》3、新小说派:西蒙《弗兰德公路》、萨洛特《怀疑的时代》4、黑色幽默派:冯尼戈特《第五号屠场》,约翰.巴斯《烟草经纪人》、品钦《万有引力之虹》5、垮掉的一代:金斯堡《嚎叫》、杰克·克鲁亚克《在路上》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后现代主义百度百科-现代主义
2023-08-05 17:10:3512

解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有什么区别?

后现代主义是很多思潮的汇集解构主义是其内核之一,主要由德里达提出
2023-08-05 17:11:333

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有什么不同?

后现代主义虽然有与现代主义背道而驰的一面,但细加考察,它们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理论、违反艺术规律的实践,从根本上来说,是和前期的思潮和流派是相通的,实质上是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人们已经熟知的观念重新加以选择和估价,使其一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发展。不同的是,从无所顾忌地表达个性,变成冷酷的无个性;而且把原型大大地改变和夸张了,以至抛弃了原先的内容。因此,应该说,后现代主义在本质上是现代主义的继续与发展。
2023-08-05 17:11:401

甚么是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是近现代资产阶级的社会实践在文化、意识领域内的表现。它的核心是人道主义和理性主义,他提倡人道,反对神道;提倡理性,主张用理性战胜一切、衡量一切。相信历史的进步和发展,相信人性和道德的不断改良和完善,相信人类将从压迫走向解放,而实现这一切的基础和力量就是理性。     从形式上讲,后现代主义是一股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的思潮,它与现代主义之间是一种既继承又反叛的关系;从内容上看,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源于工业文明、对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的思考与回答,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感觉丰富性的死板僵化、机械划一的整体性、中心、同一性等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在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从实质上说,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传统哲学和西方现代社会的纠正与反叛,是一种在批判与反叛中又未免会走向另一极端——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过正”的“矫枉”。   后现代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达到鼎盛,是西方学术界的热点和主流。它是对西方现代社会的批判与反思,也是对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批判和继承,是在批判和反省西方社会、哲学、科技和理性中形成的一股文化思潮,其著名的代表人物有德里达、利奥塔、福柯、罗蒂、詹姆逊、哈贝马斯等。    2008-11-08 12:24:25 补充: 要了解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建议先了解现代主义 因为两者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参考: baike.baidu/view/847 后现代主义拼弃历史前因,只探索现存状况和寻求未来发展。 例如:不再追查抢劫犯的成因和勋动机(贪念、贫困、贫富悬殊、缺教养、法纪不严…),只实行方案,减少和控制罪案的数目和损害程度。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 *** ) 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一种概念,因为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成俗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其主义。 目前,在建筑学、文学批评、心理分析学、法律学、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诸多领域,均就当下的后现代境况,提出了自成体系的论述。他们各自都反对以特定方式来继承固有或者既定的理念。 由于它是由多重艺术主义融合而成的派别, 因此要为后现代主义进行精辟且公式化的解说是无法完成的。 若以单纯的历史发展角度来说, 最早出现后现代主义的是哲学和建筑学。当中领先其他范畴的, 尤其是六十年以来的建筑师, 由于反对全球性风格(International Style)缺乏人文关注, 引起不同建筑师的大胆创作, 发展出既独特又多元化的后现代式建筑方案。 而哲学界则先后出现不同学者就相类似的人文境况进行解说, 其中能够为后现代主义大略性表述的哲学文本, 可算是法国的解构主义了。 2008-11-07 09:08:44 补充: zh. *** /wiki/%E5%90%8E%E7%8E%B0%E4%BB%A3%E4%B8%BB%E4%B9%89
2023-08-05 17:11:581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和感觉丰富性、整体性、中心性、同一性等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在场形而上学”等的批判与解构。 后现代主义起初出现于二三十年代,用于表达“要有必要意识到思想和行动需超越启蒙时代范畴”。后现代主义认为对给定的一个文本、表征和符号有无限多层面的解释可能性。这样,字面意思和传统解释就要让位给作者意图和读者反映。 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的理查德·罗蒂(1931-2007)、法国的雅克·德里达(1930--2004)和让·弗朗索瓦·利奥塔(1924-1998)。
2023-08-05 17:12:051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和感觉丰富性的整体性、中心性、同一性等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在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但是,因为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俗成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其主义,所以后现代主义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一种概念。解构文本、意义、表征和符号。后现代主义认为对给定的一个文本、表征和符号有无限多层面的解释可能性。由于后现代主义的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由此带来的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评判价值的标准不甚清楚或全然模糊,从而使人们的思想不再拘泥于社会理想、人生意义、前途、传统道德等等,从而使人的思想得到彻底的解放,也使人对于自我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后现代主义对真理、进步等价值的否定,导致了价值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和价值虚无主义的产生,从而使人们认识到价值的相对性和多元性。
2023-08-05 17:12:121

后现代主义是怎样界定的?

在界定后现代主义之前我们要先了解现代主义是什么。现代主义是近现代资产阶级的社会实践在文化和意识领域内的表现。它的核心就是人道主义与理性主义,它主张人道,反对神道;提倡理性,强调用理性战胜一切、衡量一切。相信历史的进步与发展,相信人性与道德的不断改良以及完善,相信人类会从压迫走向解放,并且还强调实现这一切的基础和力量就是理性。后现代主义的英文名称是Postmodemism,它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被神学家与社会学家经常使用的一个词。起初出现在二三十年代,用来表达要有必要意识到思想与行动需超越启蒙时代范畴。现在的意思是一切都是凌乱的,没有中心。后现代主义就是基督教世界的终结。从形式上来看,后现代主义是来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的思潮,它和现代主义之间是一种既继承又反叛的关系;从内容上说,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来自工业文明、对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的思考并做出的回答,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感觉丰富性的死板僵化以及机械划一的整体性、中心、同一性等的批判和解构,同时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立场”以及“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和解构;从实质上讲,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传统哲学以及西方现代社会的纠正和反叛,是一种在批判和反叛中又未免会走向另一极端——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过正”的“矫枉”。后现代主义产生在20世纪60年代,80年代达到全盛,是西方学术界的热点以及主流。它是对西方现代的批判和反思,也是对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批判与继承,是在批判与反省西方社会、哲学、科技以及理性中形成的一股文化思潮。科技和理性的极端发展使人沦落为理性与机器的奴隶;科技本来是为人造福的,理性本来是人高于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然而,社会历史与现实却让科技和理性走向了人的对立面;理性成了纯粹的工具理性和科技理性,成为部分人掠夺他人的御用工具;人道与人权也服从于工具理性,人从理性的主题与人道主义服务的中心对象的位置沦落到工具理性与机器的奴隶。这让人们用怀疑的眼光重新审视科技理性。后现代主义的理论特征有反逻各斯中心主义、反语言中心主义;反基础主义、反本质还原主义;否认整体性、同一性;反对中心,寻找差异性与不确定性;反对理性,消解现代性以及反对真理符合论,强调实用主义的真理观和知识的商品化。后现代主义的主要人物与基本主张有:罗蒂的“后哲学文化”;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利奥塔的知识合法化、危机与元话语、中心的被放逐以及哈贝马斯的现代性救助。
2023-08-05 17:12:213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解释通俗点.

后现代主意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思潮,涉及到美术、设计、文学、语言、历史、之争、伦理、哲学等观念形态的诸多领域,是一场反叛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潮和设计运动.这是对它的名词解释,说白了,就是一场思想和设计运动,基本上它是相对于现代主义而言的.现代主义追求工业社会的标准化、专业化、同步化和集中化等高效率、高技术的原则不同,后现代主义反对形式单一化,主张设计形式多样化,并且反对理性,关注任性,与现代主义的功能主义也是不同的.如果是要解释后现代主义这个词,前面一句话就够了!
2023-08-05 17:13:011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区别

1、定义不同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和感觉丰富性的整体性、中心性、同一性等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在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的理查德·罗蒂(1931-2007)、法国的雅克·德里达(1930--2004)和让-弗郎索瓦·利奥塔(1924-1998)。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思潮本身具有很复杂的背景,严格地说,现代主义不是一个什么流派。2、起源不同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出现的具有反西方近现代体系哲学倾向的思潮。然而,在理论上具有反传统倾向的哲学家在现代西方的各个哲学流派中都能找到。当代美国活跃的后现代主义者之一格里芬就说:“如果说后现代主义这一词汇在使用时可以从不同方面找到共同之处的话, 那就是,它指的是一种广泛的情绪,而不是一种共同的教条———即一种认为人类可以而且必须超越现代的情绪。”这样一来,不同时期具有这种反传统理论倾向的哲学理论流派都可归于后现代主义,如后结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等。现代主义:十九世纪末兴起至二十世纪中期,具有前卫特色并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各种文艺流派和思潮,又称现代派。这种流派的产生有它的历史和地域因素:现代工业的兴起,涌现出一批中产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冷漠,孤僻,社会变成了一种异己的力量,作为个体的人感到无比的孤独。两次世界大战,人类历史上出现了用人类发明的枪支弹药屠杀自己的同类,西方的自由、博爱、人道理想的观念被战争蹂躏得体无完肤,西方的文明被抛进了一场深刻的危机之中,现代主义就在这样的条件下诞生。3、特征不同后现代主义:人性化、自由化,后现代主义作为现代主义内部的逆动,是对现代主义的纯理性及功能主义、尤其是国际风格的形式主义的反叛,后现代主义风格在设计中仍秉承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人在技术中的主导地位,突出人机工程在设计中的应用,注重设计的人性化、自由化。体现个性和文化内涵,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设计思潮,反对现代主义的苍白平庸及千篇一律,并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作为哲学基础,推崇舒畅、自然、高雅的生活情趣,强调人性经验在设计中的主导作用,突出设计的文化内涵。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后现代主义主张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强调设计的历史文脉,在世纪末怀旧思潮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追求传统的典雅与现代的新颖相融合,创造出集传统与现代,融古典与时尚于一体的大众设计。矛盾性,复杂性和多元化,后现代主义以复杂性和矛盾性去洗刷现代主义的简洁性、单一性。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等设计手段,以模棱两可的紧张感取代陈直不误的清晰感,非此非彼,亦此亦彼的杂乱取代明确统一,在艺术风格上,主张多元化的统一。现代主义:既然现代主义美术是西方进入垄断时代以后产生的,是伴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它就不可避免地反映了这个时代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变革,反映了这个时代人们极其复杂、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极为深刻的哲学思考。不同于现实主义的是,现代主义的美术在对待社会、人、自然与自我的关系上失去了平衡,关系是扭曲的。这样,现代主义的美术家似乎是超脱社会、超脱自然的人,他们不直接描写社会和人生(少数艺术家例外),但他们的作品影射着社会和人生,采用的语言是荒诞的、寓意的或抽象的。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感觉到这些艺术家表现了现代人们(包括艺术家们自己)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感觉到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感觉到他们思想上强烈的虚无主义。正是现代主义美术作品的这些特征,使它们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历史的和审美的价值。因为它们正是西方现代社会和现代精神生活重要方面的写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后现代主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现代主义
2023-08-05 17:13:081

后现代主义的特征是什么?

  后现代主义是一股20世纪下半叶风靡世界的文化思潮,本文以法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经典之作《情人》为例,分析了后现代主义跨越真实与虚构的边界、文本的历史化与历史的文本化、消除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界限、主体的消亡与零散化的特征。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杜拉斯;情人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主要是80年代以来盛行于西方世界的一种泛文化思潮,也是对现代文化哲学和精神价值取向进行批判和解构的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和态度。这一反现代性思潮虽然孕育于30年代现代主义的母胎,但主要是后现代社会(又称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晚期资本主义)适应科学技术革命发展需要的产物,也是美国社会危机和精神异化的反映。一般认为,后现代主义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美国,以后扩展到欧洲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作家莱斯利?非德莱称:“今天几乎所有的读者和作家——从1995年起——都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正经历文学现代派的垂死挣扎和后现代主义分娩的阵痛。”如同现代主义与传统文化决裂的关系一样,后现代主义也被认为是与现代主义的决裂。  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女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便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品之一。杜拉斯从十几岁开始写作,《情人》出版于一九八四年,当年就荣获龚古尔文学奖,杜拉斯也因此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法语作家。一九九一年,《情人》拍成电影后,更使杜拉斯成为当今世界几乎家喻户晓的女作家之一。  一、跨越真实与虚构的边界  琳达·哈琴在《后现代主义诗学》中指出:“在后现代主义文学突破的种种边界中,最重要的,便是虚构与非虚构,进而言之,生活与艺术的边界”。跨越真实与虚构的边界,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情人》中,我们也看到了这一后现代主义的特色。杜拉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完成了这一跨越。在她的文本中没有所谓真实与虚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她不断地说着自相矛盾的话,让读者在真实与虚构之间陷入困惑,把读者引入一个亦真亦幻的小说世界中。  二、文本的历史化与历史的文本化  我们很难说清楚《情人》想表现的是什么,它的主题“决非一个法国少女与一个中国人的故事而已”。在《情人》中,我们无法清晰地分辨出现实世界和文本内容的界限在哪里,在反复的阅读中,文本的意义不断被扩散、被颠覆。在后现代主义中,所谓文本的终极意义,只是一个神话。文本的历史化与历史的文本化,其实就是文本与文本直接的关系。法国后结构主义思想家克莉斯蒂娃称这种关系为“互文性”。各个文本之间既相互引发、相互派生、又相互指涉、相互呼应。  三、消除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界限  在《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一书中,杰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首先表现出一种“美学民众主义”。现代主义文化追求的是高雅的文化,而在后现代主义阶段,文学已经消除了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的界限,纯文学正在慢慢的消失。法国思想家让?鲍德里亚宣称“玩弄碎片,就是后现代”。①后现代主义表现的是一个零散、破碎、多元化的世界。在《情人》中,杜拉斯毫不费力的塑造了这样的一个破碎的世界,使人乍一看,觉得这个人生都是在不断的碎裂的过程当中。  四、主体的消亡与零散化  美国理论批评家詹姆逊把“主体的死亡”看作是后现代主义的特征之一。主体性的的丧失,使后现代主义艺术“几乎是普遍性的被称作是拼凑的实践”。在杜拉斯的《情人》中,小说的叙述视角不断变换,不同的叙述声音在文本交织出现,使主体的零散化、亦真亦幻。杜拉斯运用种种不确定的、没有名称的、说不出名字的形象,制造出一种含混不清的状态。体现出后现代中心性、主体性、同一性消失的特点。
2023-08-05 17:13:361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运动

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原则。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处于不断变动的难以把握的概念,渗透到当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后现代主义不是一种意识形态而是一种“状态”。 后现代主义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和感觉丰富性的整体性、中心性、同一性等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在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的理查德·罗蒂、法国的雅克·德里达和让-弗郎索瓦·利奥塔。
2023-08-05 17:13:501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解释通俗点。大神们帮帮忙

后现代主意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思潮,涉及到美术、设计、文学、语言、历史、之争、伦理、哲学等观念形态的诸多领域,是一场反叛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潮和设计运动。这是对它的名词解释,说白了,就是一场思想和设计运动,基本上它是相对于现代主义而言的。现代主义追求工业社会的标准化、专业化、同步化和集中化等高效率、高技术的原则不同,后现代主义反对形式单一化,主张设计形式多样化,并且反对理性,关注任性,与现代主义的功能主义也是不同的。如果是要解释后现代主义这个词,前面一句话就够了!
2023-08-05 17:14:121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艺术?

后现代主义艺术是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一种艺术潮流,其核心思想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超越。它拒绝传统的艺术规范和价值观,强调个体主义、多元性和相对性。后现代主义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观念在艺术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特点之一是对大众文化和大众媒体的广泛应用。艺术家们通过融入电影、电视、广告等大众媒体元素,将艺术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这种媒体的应用使得艺术作品更加平民化,打破了传统艺术与大众之间的隔阂。另一个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特点是对语言和符号的玩弄。艺术家们通过将不同的符号和语言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令人费解和多义的作品。这种方式旨在挑战观众的认知和理解,引发思考。后现代主义艺术还强调多元性和相对性。艺术家们拒绝将艺术局限在特定的风格或形式中,而是倡导多样性和包容性。他们试图打破传统的艺术分类和界限,探索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后现代主义艺术是一种对传统观念和规范的反叛和超越。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观念在艺术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通过对大众文化的应用、语言和符号的玩弄以及多元性和相对性的强调,后现代主义艺术挑战了传统艺术的定义和界限,为艺术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2023-08-05 17:14:221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区别是什么?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都是在20世纪流行的两种文化、哲学和艺术的潮流,它们在某些方向上有所关联,但在其他方向上又存在很大的区别。现代主义是指从约1880年到20世纪60年代左右的一种文化和艺术潮流,强调创新、抒发个人感受和反叛传统的权威。现代主义拒绝过时的艺术样式和传统的价值观,鼓励艺术家创造新的表现形式和思维模式,以此来表达现代世界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现代主义注重形式和实验性,艺术作品追求简约、几何化、抽象性和理智性。而后现代主义则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的文化和哲学思想,主张对普遍真理、理性和权威进行无情的批判。后现代主义强调相对主义、多元性和后现代性,以此来质疑现代主义的信条和假设。后现代主义反对单一的、稳定的、有效的和普遍的价值观,它认为各种文化、知识和身份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尊重。后现代主义注重语言和意义的多义性、不确定性和混乱性,它鼓励艺术家用多样的艺术形式和叙述方式来揭示现实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总之,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都是文化和哲学思潮的转变,它们在发展历程、思想内涵和价值取向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2023-08-05 17:14:423

后现代主义是什么意思?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一种概念,因为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成俗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其主义。而现在成了:一切都是凌乱的,没有中心。一些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是基督教世界的终结。  从形式上讲,后现代主义是一股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的思潮,它与现代主义之间是一种既继承又反叛的关系;从内容上看,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源于工业文明、对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的思考与回答,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感觉丰富性的死板僵化、机械划一的整体性、中心、同一性等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立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从实质上说,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传统哲学和西方现代社会的纠正与反叛,是一种在批判与反叛中又未免会走向另一极端——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过正”的“矫枉”。
2023-08-05 17:14:541

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有什么样的主张?

60年代至80年代。后现代主义以批判的眼光看待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后现代主义主张包装设计要有地方性和人性化,反对现代主义设计语言的单调和冷漠。1.地方性:后现代主义设计提倡地方民族文化的特点,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中寻找设计元素,所以人们又称为“古典后现代主义”。2.人性化:强调包装设计要以人为本,包装要与消费者有情感的沟通。运用各种朴素、怀旧以及乡土的设计语言,能够从中体会到人情味、亲切感。
2023-08-05 17:15:052

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关系是什么?

我从美学的角度来说. 首先你要明白,艺术发展大可分为三个阶段 :传统艺术阶段 现代主义阶段 后现代主义阶段 . 现代主义艺术是对传统艺术的一次重大突破,在许多方面偏离甚至抛弃了传统艺术的基本特征(希望你了解什么是传统主义)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全球造成重大影响.而后现代主义虽然没有传统艺术和现代主义影响那么深远,但已经作为一种时尚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和艺术的许多领域.“后现代主义”这个术语不像现代主义那么稳定和确定.最早出现的建筑领域,大约在20世纪60年代.此后逐渐扩展到文化和艺术领域.有人把它理解为一种文化现象或文化风格,也有人把它看作一个文学运动或流派,还有人把它作为一种艺术与美学的倾向或思潮.总之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因此,对于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关系,人们也存在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合乎逻辑的发展和继承,有人把后现代主义看成是一种独立的文艺潮流,还有人把它看作是现代主义的反驳与否定.二者均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类精神悲剧性的困境与危机,只不过是现代艺术大师们反现实、非理性的悲鸣已经脱变为后现代主义模仿者们的嬉戏了.把主义与现代主义进行对照,主要有三大差别:无自我性,不确定性和平淡化.这些文字可能有些抽象,美学是要你去亲身感受与领悟的.希望可以帮到你.
2023-08-05 17:15:181

后现代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有什么区别?

区别在于:定义不同、特点不同、发展情况不同。1、定义不同:现代主义起源于十九世纪末兴起至二十世纪中期,具有前卫特色并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各种文艺流派和思潮;后现代主义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和感觉丰富性的整体性、中心性、同一性等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解构。2、特点不同:现代主义主要特征是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流露出艺术家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后现代主义突出人机工程在设计中的应用,注重设计的人性化、自由化。3、发展情况不同:现代主义起初是以运动的姿态出现,目的在协助人忠于教会或回到教会怀抱,且在结构和思想上仍可赶上时代,并革除显然不合时宜的因素;后现代主义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出现的,具有反西方近现代体系哲学倾向的思潮,在理论上具有反传统倾向的哲学家在现代西方的各个哲学流派中都能找到。扩展资料后现代主义的特征:1、彻底的反传统。后现代主义文学不仅仅反“旧的”传统,对于现代主义文学试图建立的“新的”传统也彻底否定。在后现代主义者眼中,文学和艺术应该是建立在对现有秩序的解构基础之上的。后现代文学不依托任何死去的或活着的理论。在体裁上,对传统的小说、诗歌和戏剧等形式乃至“叙述”本身进行解构。因此,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破坏性”的文学,即某种意义上的“反文学”。2、摈弃所谓的“终极价值”。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一切传统意义上的崇高的事物和信念都是从话语中派生出来的短暂的产物,不值得“真诚”、“严肃”的对待。客观世界和人自身都被异化了,历史失去了方向和意义,社会体系不可改变。后现代主义作家不愿意对重大的社会、政治、道德、美学等问题进行严肃认真的思考,他们不仅无视对这些问题的关切,甚至无视这些问题本身。他们不再试图给世界以意义。3、后现代主义文学崇尚所谓“零度写作”,反对现代主义关于深度的“神话”,拒斥孤独感、焦灼感之类的深沉意识,将其平面化。在后现代文学中,写作消失了内容,而转向“写作”自身。作家仅仅把话语、语言结构当作自己为所欲为的领地。写作成为一种纯粹的表演、操作。例如,后现代主义作家往往蓄意让作品中各种成分互相分解、颠覆,让作品无终极意义可寻4、后现代文学蓄意打破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的界限,出现了明显的向大众文学和“亚文学”靠拢的倾向。有些作品干脆以大众的文化消费品形式出现,试图模糊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在文体上,惯用矛盾(文本中各种因素互相颠覆)、交替。不连贯性和任意性、极度(有意识的过度使用某种修辞手段以达到嘲弄它的目的)、短路(运用某些手段使对作品的阐释不得不中断)、反体裁(破坏体裁的公认特点和边界)、话语膨胀(把在文学创作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的话语纳入主流)等手段,使得读者对作品的解读困难重重。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后现代主义文学
2023-08-05 17:15:251

什么叫做后现代结构(解构)主义

  周星星 后现代艺术主义的代表!是:无理头,无规则的!  后现代是超越现代的意思.  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原则。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思想 然而由于世俗 由于现实 由于社会 由于命运 由于~~~``````` 人们的思想被禁锢 末测的思维成拉格式 全国都唱东方红 几亿人用一个思想  如果有任何一种 事物 或 意识 能让这几亿人发现原来还可以这样想 事竟可以这样做 东西原来可以长这样```````````````  这些人发现的就是后现代主义  我的认为理解 就算这理解是错的 我也要坚持致死 这同时也是后现代主义  楼上错在的是 后现代主义是主义而不是特指艺术 比如你不穿内衣把袜子当手套 我觉得就很后现代  更后现代主义的是 后现代实难定义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的广泛的应用改变了西方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从而进入了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后工业社会的时代。利奥塔在《后现代状况》中指出后现代社会是以计算机产业为基础的社会,知识作为生产力,体现为权利象征,谁掌握了知识谁就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这直接导致了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即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转变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这时的社会文化也发生了巨变,各种文化思潮风起云涌。随着文化广泛地渗透进商品的各个领域,出现了消费文化。这样就使精神产品从高尚的地位下降为普通商品的地位,精神生产成为了商品生产。为了适应商品的供求关系,这些文化产品就要不断地变换形式以满足大众消费的需要,那种消解中心、无确定性、无深度感、平面化的后现代艺术应运而生。后现代艺术有其深刻的理论背景,这就是后现代的理论主张。首先,后现代反对中心性、真理性的观念,坚持不确定性的主张。在现代主义那里把人看成主体,把社会看成客体,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认识自然的必然的逻辑过程。在后现代主义看来用逻辑来概括生活世界是错误的。在生活世界中,人的认识和人的活动一样,没有普遍运用的逻辑,不能把某一种有效的思维方法看成是普遍有效的。后现代主义认为没有永恒不变的和普遍价值的东西,放弃了对“终极真理”追求。真理是相对的,因为真理是建构而成的。所有的真理性的东西都是通过语言构成的,必须回到语言上去,因为语言具有塑造现实观念的作用。人不是语言的中心,不是我们控制语言,而是语言控制我们。如詹姆逊所说不是“我说语言,而是语言说我”。由于把语言问题作为文化的主题,这样社会关系主要是语言关系而不是物质利益的关系。德里达也认为要打碎原来的语法结构,重新建构语言。语言和表达的扭曲,导致了语言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的差异性。意义也是差异造成的,这样在意义中没有绝对真理。福柯认为理论的功能不再去探讨真理,只对现象进行批判并认为理论只是语言的游戏。在《物与词》中认为要创建新的语言,写那些别人看不懂的语言,这是一种没有规则的游戏。反对中心的结果必然导致“不确定性”的特征。哈桑认为“不确定性”是中心和本质消解后的产物。这种“不确定性”将一切现存的事物都纳入总体的怀疑之中,构成对一切事物的消解,也是对一切权威合法性的消解。其次,后现代批判“元话语”,反对“宏大叙事”。在后现代看来那些传统哲学中的基本范畴如理性、整体、财富的创造以及人的解放等都属于“元话语”、“宏大叙事”,都在消解之列,因为它们都是为与日常话语不同的科学活语寻找合理性而存在的。后现代体现为对“元话语”和“宏大叙事”的不信任,把对其消解作为自身的主要任务。利奥塔在《后现代状态》中不点名地批评了哈贝马斯的“整体论”,认为他的“元话语”和“宏大叙事”没有意义,并指出今天是消解“无话语”的时代。他认为有两种国家神话:一种是法国启蒙主义传统的政治式的关于人性解放的神话;另一种是在德国思辨传统的普遍性原则建构起来关于知识的统一性的神话。这两种神话都使用“元话语”使自身合法化。所以说现代性的危机就是“元话语”的危机。“为科学立法”是“元话语”的任务。科学理论存在的合理性为各种学说做合理的论证,建立了各种“元话语”。这样的任务一开始就存在着了危机。科学知识是话语系统,所有的先进科技都与语言有关。但是,在后现代那里“合法化”已经失效,具有单一话语权的“无话语”已经被瓦解,也就是说追求“宏大叙事”“合法性的神话已经消失。再次,后现代转换知识的功能和消解知识的权力。知识成为了商品,知识不是由心灵的训练而获得,而是通过复制来完成。知识也随着“电脑霸权”的确立而成为冷冰冰的外在化的符号。在知识领域由自由、公平和正义等“宏大叙事”转向了“微小叙事”——语言游戏。由语言游戏的异质性和否定性取代了思想的同一性。知识的功能发生了变化,由知识的启蒙变成为专家控制。启蒙以来西方的知识分子一直在追求普遍性,他们的理论也在追求普遍性的话语权,实际就是权力。因为在现代主义那里知识成了权力的象征。权力构成社会统治的基础,隐藏在各种文化形式和社会关系之中。福柯认为权利与知识结成了联盟,它利用知识来达到控制社会的目的,因此,知识也不再是客观和中立的。知识以真理为特征,实施为意识形态服务的功能。外表是知识,实际是权力。后现代的理论主张对当代艺术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在后现代艺术中,批量生产复制的图像充斥着现代社会的各个角落,人们已经习惯于这种单一格调的图像形式。这种在艺术上的复制丧失了艺术的权威性、本真性和独一无二性,从而也导致了美术的特性和功能的改变。复制技术可以使美术作品由一件繁衍为成千上万件。弗·詹姆逊认为:后现代时期的机器是“复制的机器而不是生产的机器。对于我们的美学再现的能力,它们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要求,不同于未来主义时期旧机器对模仿的崇拜。这里,我们涉及的不是动能,而是各种各样的新的复制过程;在后现代软弱无力的复制中,这种过程的美学体现往往倾向于更为舒适地滑回到内容的主题再现中——回到关于复制过程的叙述中去,包括电影、录像机、录音机以及生产和复制影像的整个技术。
2023-08-05 17:15:381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Modernism 20世纪初以后西方各个反传统的文学流派、思潮的统称。现代主义文学深受康德、尼采、威廉·詹姆斯、弗洛伊德、柏格森、荣格等人的哲学、心理学理论的影响。现代主义在思想内容方面的最大特征,是在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包括大自然、人性和物质世界)和人与自我4种关系上表现出来的尖锐矛盾和畸形脱节,以及由之产生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悲观绝望的情绪和虚无主义的思想。现代主义强调表现内心的生活、心理的真实或现实;认为艺术是表现,是创造,不是再现,更不是模仿;主张内容即是形式,形式即是内容,离开了形式无所谓内容。现代主义的重要创作手法之一是自由联想。在艺术风格上,广泛运用意象比喻、不同文体、标点符号甚至拼写方法和排列形式来暗示人物在某一瞬间的感觉、印象和精神状态;作品结构变化突兀、层次繁多;故事情节似有若无,怪诞荒谬;人物形象扑朔迷离,违背常情常理。许多西方学者认为,20世纪70年代以后,现代主义已经逐渐被后现代主义所取代。 现代主义主要包括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存在主义、法国新小说派等文学流派。后现代主义Post Modernism 20世纪50年代以后欧美各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又称后现代派。其含义无明确界定。后现代主义的艺术中心在美国纽约。抽象表现主义将超现实主义倡导的表现潜意识的创作理论加以发挥,并赋予画家的主体的行动,开辟了后现代主义的先河。之后出现的色面绘画、硬边抽象和后色彩性抽象的共同特征在于强调色彩作为独立艺术语言的美学价值。严格说来,真正的后现代主义始于波普艺术,它将象征消费文明和机械文明的废物、影像加以堆砌和集合,以示现代城市文明的种种性格、特征和内涵。法国的新具象主义也是一种,通过一定媒介和行为,对当代现实进行批评和反省,以及自我反省。新达达主义又是一种,它将达达主义对传统文明的挑战和戏弄的行为变为对这些行为的赞美。波普艺术以新奇、活泼、性感的手段来刺激大众的注意力,同时向实际生活渗透而产生综合艺术,最早的综合艺术制作者为R.劳申伯格和J.琼斯。与此同时又出现最少派艺术——注意标准化、规格化,毫无个性,其中雕塑抛弃台座,反叛传统风格。并排斥艺术的一切再现的特征,以单一几何形态或几个单一形体的连续来形成作品。60年代,环境艺术流行,旨在制造空间、支配空间,以整个环境作为作品,消灭平面与立体的差异,使可观与触摸、视觉与听觉的界限消失。与环境艺术几乎同时,产生了偶发艺术,类似戏剧的一种表演艺术。以后又出现适当处理大自然的大地艺术(或称地景艺术)。这些派别均对客观事物采取冷漠的态度。 概括说来,50年代以后出现的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如下:①企图突破审美范畴,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②从传统艺术、现代派艺术的形态学范畴转向方法论,用艺术来表达多种思维方式。③从强调主观感情到转向客观世界。④对个性和风格的漠视或敌视。⑤漠视作品的独特性,忽视原作的价值,注重作品的复数性和大量生产。⑥从对工业、机械社会的反感到与工业机械的结合。⑦主张艺术平民化,大量适用大众传播媒介。 后现代主义表面看来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艺术思潮和流派的否定,但细加研究,理论上则与前期的思潮、流派相通,故有人认为它们是将二战前人们所熟知的观念重新加以选择和估价,使其一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发展。
2023-08-05 17:15:451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起源是什么

尊敬的百度用户您好! 很高兴为您解答!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原则.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起源及发展   1977年,美国建筑评论家詹克斯(CharlesJencks )出版了一本书,书名是《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在这本书中,詹克斯宣称“现代主义建筑死了”.他说得有鼻子有眼:   “现代建筑于1972年7月15日下午3时32分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城死去……幸运的是,我们可以精确地认定现代主义建筑的死期,它是被猛烈一击后死去的.许多人不曾注意到这一事件,也无人为之出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突然死亡的说法失实.”   詹克斯这段阴阳怪气的话指的是,雅马萨奇早年设计的圣路易斯城黑人居住的高层公寓,在那一天被有计划地炸毁的事.那些公寓楼是因为常出现暴力事件,作为不安全的房屋而被清除.这本是社会治安的事,詹克斯却把它归之为现代主义建筑的错误.事实是在1951年,那些公寓的设计曾获美国建筑师学会的褒奖.   虽然如此,一时之间,现代主义建筑死亡说甚嚣尘上.在詹克斯出书的同一年,另一美国人布莱克出了一本自称是对现代主义建筑的“起诉书”的著作,书名为《形式跟从惨败——现代主义何以行不通》.   l979年美国《时代》杂志也掺和进来.1月9日那一期有篇专文说“七十年代是现代建筑死亡的年代.其基地就在美国,在这块好客的土地上,现代艺术与现代建筑先驱们的梦想被静静地埋葬了.”   在此之前,人们已经注意世界建筑领域中出现了与现代主义建筑不同的建筑倾向,有人称之为“非现代主义建筑”、“反现代主义建筑”,等等,但没有一个一致的名称,詹氏此书出来后,“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名称成为通行用语.   但是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解却非常分歧.美国建筑评论家赫克斯台布尔在《彷徨中的现代建筑》的讲演(1980年)中说:“在后现代的旗帜下聚集着一些不同的派别(相互之间不是没有摩擦)的人,其中包括将一切建筑都变成符号或象征的形式主义者,凌乱地接受所有历史和乡土元素的兼容主义者.这些不同流派之所以能联合起来,只是由于他们都认为现代主义是过时的东西……   意大利建筑理论家赛维说:“后现代主义其实是一个大杂烩.我看其中有两个相反的趋向.一个是‘新学院派",它抄袭古典主义,但这一派人并不去复兴真正的古典精神,不过摆弄而已……另一趋向是逃避一切规律,提倡‘爱怎样搞就怎样搞",把互相矛盾的东西杂在一起.”   上述两位评论家都反对说现代主义死了.赫克斯台布尔说:“我认为它还活着,并且活得很好.”赛维也说:“现代主义建筑没有死……根本在于美国人想要摆脱欧洲文化的影响.”   詹克斯后来承认他的现代建筑“死于1972年”的说法是为了“增添一点戏剧性”,但还是坚持“死了”.到1983年,他终于承认现代主义建筑死亡说不符合实际.   当然,形成于20世纪初期的现代主义建筑不会不变化.六、七十年过去了,世界的方方面面都有了大变,建筑方面自然也会与时俱变.不过,所谓后现代主义建筑作为创作趋向,不论其中的哪一流派,主要关心的是建筑形象、建筑艺术风格,基本不涉及建筑的功能、技术、经济方面的事项.   从历史的眼光看,所谓的后现代主义其实应该被看作是对现代主义建筑在美学上、形式上的一种扩展、一种修正、一个变种,或其中的一个流派,即“后现代主义流派”.不过为简便起见,我们仍沿用后现代主义建筑这个名称. 本解答由【谢小夫】友情提供!若有不足之处望谅解,望您给个【最佳答案】,在此表示谢谢!有缘下次再见! —————————————————————————————————————————— 亲,你还是一个人在百度知道里奋战么?猛击→ http://zhidao.baidu.com/team/view/%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9%A1%BE%E9%97%AE%E5%9B%A2 加入 【百度知道顾问团】你我并肩作战,赢取大量百度财富值!副团长、明星团员的位子等你来坐!
2023-08-05 17:15:551

后现代主义诞生于什么时候

起源发展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出现的具有反西方近现代体系哲学倾向的思潮。然而,在理论上具有反传统倾向的哲学家在现代西方的各个哲学流派中都能找到。当代美国活跃的后现代主义者之一格里芬就说:“如果说后现代主义这一词汇在使用时可以从不同方面找到共同之处的话, 那就是,它指的是一种广泛的情绪,而不是一种共同的教条———即一种认为人类可以而且必须超越现代的情绪。”这样一来,不同时期具有这种反传统理论倾向的哲学理论流派都可归于后现代主义,如后结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等。
2023-08-05 17:16:131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区别

现实一些的,华而不实为后现代吧
2023-08-05 17:16:212

什么是超现实主义和后现代?

超现实主义既是一个文化运动,又是一种思想,一种梦幻。后现代主义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被神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经常使用的一个词。起初出现于二、三十年代,用于表达要有必要意识到思想和行动需超越启蒙时代范畴。
2023-08-05 17:16:282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运动

  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原则。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处于不断变动的难以把握的概念,渗透到当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后现代主义不是一种意识形态而是一种“状态”。   后现代主义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和感觉丰富性的整体性、中心性、同一性等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在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的理查德·罗蒂、法国的雅克·德里达和让-弗郎索瓦·利奥塔。
2023-08-05 17:16:351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出处是?

1977年,美国建筑评论家詹克斯(CharlesJencks )出版了一本书,书名是《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在这本书中,詹克斯宣称“现代主义建筑死了”。他说得有鼻子有眼: “现代建筑于1972年7月15日下午3时32分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城死去……幸运的是,我们可以精确地认定现代主义建筑的死期,它是被猛烈一击后死去的。许多人不曾注意到这一事件,也无人为之出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突然死亡的说法失实。” 詹克斯这段阴阳怪气的话指的是,雅马萨奇早年设计的圣路易斯城黑人居住的高层公寓,在那一天被有计划地炸毁的事。那些公寓楼是因为常出现暴力事件,作为不安全的房屋而被清除。这本是社会治安的事,詹克斯却把它归之为现代主义建筑的错误。事实是在1951年,那些公寓的设计曾获美国建筑师学会的褒奖。 虽然如此,一时之间,现代主义建筑死亡说甚嚣尘上。在詹克斯出书的同一年,另一美国人布莱克出了一本自称是对现代主义建筑的“起诉书”的著作,书名为《形式跟从惨败——现代主义何以行不通》。 l979年美国《时代》杂志也掺和进来。1月9日那一期有篇专文说“七十年代是现代建筑死亡的年代。其基地就在美国,在这块好客的土地上,现代艺术与现代建筑先驱们的梦想被静静地埋葬了。” 在此之前,人们已经注意世界建筑领域中出现了与现代主义建筑不同的建筑倾向,有人称之为“非现代主义建筑”、“反现代主义建筑”,等等,但没有一个一致的名称,詹氏此书出来后,“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名称成为通行用语。 但是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解却非常分歧。美国建筑评论家赫克斯台布尔在《彷徨中的现代建筑》的讲演(1980年)中说:“在后现代的旗帜下聚集着一些不同的派别(相互之间不是没有摩擦)的人,其中包括将一切建筑都变成符号或象征的形式主义者,凌乱地接受所有历史和乡土元素的兼容主义者。这些不同流派之所以能联合起来,只是由于他们都认为现代主义是过时的东西…… 意大利建筑理论家赛维说:“后现代主义其实是一个大杂烩。我看其中有两个相反的趋向。一个是‘新学院派",它抄袭古典主义,但这一派人并不去复兴真正的古典精神,不过摆弄而已……另一趋向是逃避一切规律,提倡‘爱怎样搞就怎样搞",把互相矛盾的东西杂在一起。” 上述两位评论家都反对说现代主义死了。赫克斯台布尔说:“我认为它还活着,并且活得很好。”赛维也说:“现代主义建筑没有死……根本在于美国人想要摆脱欧洲文化的影响。” 詹克斯后来承认他的现代建筑“死于1972年”的说法是为了“增添一点戏剧性”,但还是坚持“死了”。到1983年,他终于承认现代主义建筑死亡说不符合实际。 当然,形成于20世纪初期的现代主义建筑不会不变化。六、七十年过去了,世界的方方面面都有了大变,建筑方面自然也会与时俱变。不过,所谓后现代主义建筑作为创作趋向,不论其中的哪一流派,主要关心的是建筑形象、建筑艺术风格,基本不涉及建筑的功能、技术、经济方面的事项。 从历史的眼光看,所谓的后现代主义其实应该被看作是对现代主义建筑在美学上、形式上的一种扩展、一种修正、一个变种,或其中的一个流派,即“后现代主义流派”。不过为简便起见,我们仍沿用后现代主义建筑这个名称。 本书作者以为,詹克斯在壮大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声势这一方面很有贡献,可算是一位吹鼓手。而直正为后现代主义建筑打造理论的是文丘里。但是,文丘里异常谦逊,他从不承认自己做了这项贡献。文丘里说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想法早在l940年就由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位建筑学教授提出来了,他本人只因为写了两本书,才同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联系在一起。他说自己是搞设计的建筑师。那时因为设计任务少才写书,他不愿说自己是理论家。 1980年他在一次谈话中说现代主义在它产生的那个时期是了不起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是从现代主义建筑发展出来的。他说:“责怪那个时期的东西是很容易的,如今已经成了一种时髦。不应该为了搞一种运动就把另一个运动看得一钱不值……就某种意义而言,我想我们自己是现代主义的一部分,是从中发展出来的一部分。”现代主义的生存土壤是商品生产为目的的工业社会,后现代主义则是把后工业化社会作为时代背景。 后工业社会是美国社会学家D·贝尔创造的名词,他在《后工业化社会的来临》中用以描述20世纪后半期工业化社会中所产生的新社会结构,他认为这种结构将导致美国、日本、苏联以及西欧在21世纪出现一种新的社会形式。 那么,是否就可以断言后工业社会只存在于资本主义国家呢?让我们继续关注。 贝尔所谓后工业社会的“轴原理”是说“理论知识的中心地位是社会革新和政策形成的根源”。从经济方面来说其标志是由商品生产经济变为服务经济;从职业方面来说,专业和技术阶级处于优先地位;在决策方面,是创造新的“知识技术”。而这些,恰恰就是目前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几个重要特征。对此,也许我们可以解释:由于技术变革,而把马克思主义者赋予工人阶级的作为社会变革的历史代理人的作用取代了,而且这种取代正如历史发展一样是不可逆转的,后工业化必将来临。 后工业化社会是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宽大温床。伴随着历史剧变,人们难免对旧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产生厌倦、怀疑、甚至嘲笑,他们不再认为对社会的发展负有责任,宁愿将个人生活置于随心所欲、纷乱无序的状态中。中心变成多元,永恒成为变迁,绝对变成相对,整体成了碎片……后现代主义并非只是西方的文化现象,它对我们的冲击已无可避免。 面对扑面而来的“后现代”之风,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它的文化特征。 美国学者弗雷德里可·杰拇逊教授在《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中,概括了后现代主义文艺四个基本审美特征: 1.主体消失。在后现代文化氛围中,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等级制度被颠倒了,现代主义中的个性和风格被消除得一干二净,主体成了某种破碎的幻象。 2.深度消失。现代主义艺术总是以追求乌托邦的理想、表现终极真理为主题,而后现代主义艺术则放弃了作品本身的深度模式,不再具有思想,不再提供解释,拒绝挖掘任何意义,仅仅追求语言快感。 3.历史感消失。历史永远是记忆中的事物,而记忆永远带有记忆主体的感受和体验。现代主义艺术因追求深度而沉迷于历史意识,而后现代主义艺术中,历史仅仅意味着怀旧,它以一种迎合商业目的的形象出现。 4.距离消失。在现代主义艺术看来,距离既是艺术和生活的界线,也是创作主体与客体的界线,它是使读者对作品进行思考的一种有意识的控制手段。后现代艺术中,由于主体的消失,作品失去深度和历史感,仅仅具有作用于人感官的刺激性,而没有任何启发和激扬的功能,换言之,它强调的只是欲望本身。 应该看到,由于政治的和文化的原因,后现代主义对东方文化的影响更多地是理念上的启迪。 后现代文化在文学上,作为一种叙述话语和风格,表现为无选择技法、无中心意义、无完整结构,叙述的过程呈发散形,意义的中心被消解、发散到文本的边缘地带。 受它的影响,我们的身边既出现了孙甘露为代表的新写实小说,也产生了消费者文学及其代表“王朔现象”。 现在来看,现在断言后现代主义是否能成为东方文化的主流尚为时过早,但应看到,全然取消精神衡量指标和存在维度,消解历史意识已渐成为一种风尚。
2023-08-05 17:16:422

后现代主义和现代主义有什么区别?

后现代主义和现代主义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和思想潮流,它们在很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以下是它们的主要区别:1. 观念背景:现代主义起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现代时期,强调理性、科学、技术和进步的信念。而后现代主义则是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和批判,兴起于20世纪后半叶,对现代主义的理性主义、集中主义和普遍主义进行了质疑。2. 知识和真理观:现代主义相信通过理性思考和科学方法可以获得真理和普遍性知识。而后现代主义对于真理和知识的观念更加相对化和怀疑,认为知识是被历史、文化和权力关系塑造的,不存在绝对的真理。3. 现代性和社会结构:现代主义对于现代性的追求强调社会结构的规划、集中和统一,注重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发展。而后现代主义对于现代性的批判认为,现代社会是分散、多元和不稳定的,拒绝一切形式的集中主义和规划。4. 文化和艺术风格:现代主义在文化和艺术领域追求新颖、创新和超越传统的表现形式,追求个体的自由和创造性。后现代主义则对于统一和普遍的审美标准持怀疑态度,强调多样性、混杂和流动性,拒绝一切形式的规范和固定。5. 历史观:现代主义相信历史是线性的、进步的,认为社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向前发展。而后现代主义对于历史的观念更加复杂,认为历史是多重的、断裂的和相对的,不存在统一的历史进程。综上所述,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在知识观、现代性观、文化艺术风格以及历史观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后现代主义对于现代主义的理性主义和普遍主义进行了批判,强调多元性、相对性和怀疑精神,反对一切形式的集中主义和规划。
2023-08-05 17:16:491

后现代主义是什么?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当时影响最大的是建筑设计,所以这里我也用建筑论述我自己所理解的现代主义风格。我觉得现代主义最主要的内容是设计为大众;强调功能性;反装饰;理性主义;经济主义;批量标准生产。像在1910年,格罗佩斯就开始提出探用工业手段批量生产,价格低廉的,为大众的住宅,同时也提出构件的建筑方法的设想。还有一位现代主义大师,科布西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造公寓就是明显的功能主义的,六个面,反装饰的。科布西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的公寓。 后现代主义设计一种具有明确宗旨的设计风格,而是一种在形式上对现代主义进行修正的设计思潮与理念。首先提出的一整套关于建筑的思想体系和设计方法,决定了后现代主义风格首先表现在建筑设计上,而后再影响到其他领域。其方式一是后现代主义已成为一股发展的潮流和一种时尚的象征,而后现代主义建筑师则是这一时尚的代表,同时又跨越了设计领域的界线,成为其他设计领域的设计师。二是建筑师认为产品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部分,同样投入极大的热情,从而带动了其他设计领域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发展。 现代主义设计是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等欧洲国家,在二三十年代达到高峰,二战以后通过美国影响到全世界,六七十年代走向衰落的一场国际性运动。它主张设计要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运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设计,提出艺术与科技象相结合的“机——器美学”,反对因袭传统,厌恶附加装饰,强调功能主义,用科学的、客观的、理性的精神进行设计。希望通过现代设计来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表现出强烈的民主主义和理想主义精神。 工业革命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欧美等西方国家工业技术迅速发展,科技发明日新月异,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对原有的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从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到装饰艺术运动,都试图通过回避机器,甚至反对工业化来寻找新时代设计方法和风格,结果不仅没有挡住工业设计的发展,而且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不仅如此,现代都市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都市设计和市内的建筑设计没有一个可以依据的模式,高层建筑的设计更是问题丛生,新的商业海报、广告、书籍大量涌现,公共标志、公共传播媒介也与日俱增。新、旧问题交织在一起,迫使不少设计师在正视显示的前提下,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来为现代社会服务。现代主义设计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先发端于建筑设计,然后波及到艺术及设计领域。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在历经威廉·莫里斯倡导的工艺美术运动(Crafts and Arts Movement)之后,20世纪西方设计领域相继出现了两大流派:即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是功能主义,主张形式遵循功能(Forms Follow Function)。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大师D.拉姆斯阐述现代主义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简单优于复杂,平淡优于鲜艳夺目;单一色调优于五光十色;经久耐用优于追赶时髦,理性结构优于盲从时尚。”这种风格引领了世界范围内的设计主潮。以致战后被称为国际主义风格。1919年包豪斯(Buahus)的成立,奠定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它主张以理性主义为出发点,以人类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为前提,强调一种以客观的物性规律来决定和左右人的主观的人性的规律。许多现代主义者,从德国的贝伦斯、格罗佩斯到美国的米斯、赖特、法国的柯布西耶都以重视功能,造型简洁,反对多余装饰,奉行“少即多”的原则作为自己从事设计和创作的依据。 后现代主义首先出现在建筑领域,是发端于现代主义内部的逆动,特别是对现代主义理性的反叛。在20世纪50年代现代主义日渐衰落的情况下,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开始逐渐盛行。受60年代大众文化的影响,后现代主义表现出对现代主义风格中纯理性主义倾向的批判,后现代主义风格强调设计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探索创新造型手法,讲究人情味,追求个性化。在设计中常把夸张变形的,或是古典的元素与现代的符号以新的手法融合到一起,即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错位、裂变及象征、隐喻等手段,以期创造一种融感性与理性,集传统与现代,揉大众与行家于一体的即“亦此亦彼,非此非彼,此中有彼,彼中有此”双重译码的设计风格,重现历史文脉,文化内涵及对生活的隐喻。 “冰起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现代主义是起源于现代主义内部的一种逆动,是对现代主义纯理性的反叛,终日面对冷漠呆板的设计人们已感到厌倦,它表达了人们对于具有人性化,人情味产品需求的心声。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在风格上更是两个极端,但在诸多方面互有异同。例如哈桑在《后现代主义转向》中对二者的部分进行了如下比较: 哲学上:现代主义是以理性主义、现实主义作为哲学基础,而后现代主义则是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为哲学基础。 思想上:现代主义强调对技术的崇拜,功能的合理性与逻辑性,后现代主义则推崇高技术,高情感,强调以人为本。 方法上:现代主义遵循物性的绝对作用,标准化,一体化,产业化和高效率、高技术。后现代主义则遵循人性经验的主导作用,时空的统一性与延续性,历史的互渗性及个性化、散漫化、自由化。 设计语言上:现代主义遵循功能决定形式,“少就是多”,“无用的装饰就是犯罪” (洛斯语);后现代主义遵循形式的多元化、模糊化、不规则化,非此非彼,亦此亦彼,此中有彼、彼中有此的双重译码,强调历史文脉、意象及隐喻主义和“少令人生厌”(less is bore)。 被现代主义奉为经典的名言“功能决定形式”, “少就是多”的原则,忽视了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需求,达。卢齐说:“材料和装饰是组成产品的细胞”。 功能主义反对装饰是因其以理性的逻辑的态度对待设计,而今,时代已不同于以前,人与世界的关系变得更复杂,人们的审美情趣,生活品位变得更高。因而,现代主义设计所遵循的功能主义、减少主义原则日渐受到挑战和质疑。 在形式问题上,后现代主义者搞的是新的折衷主义和手法主义,是表面的东西。因此,反对后现代主义的人认为:现代主义是一次全面的建筑思想革命,而后现代主义不过是建筑中的一种流行款式,不可能长久 ,两者的社会历史意义不能相提论。
2023-08-05 17:17:021

后现代主义是什么意思??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一种概念,因为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成俗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其主义。而现在成了:一切都是凌乱的,没有中心。一些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是基督教世界的终结。  从形式上讲,后现代主义是一股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的思潮,它与现代主义之间是一种既继承又反叛的关系;从内容上看,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源于工业文明、对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的思考与回答,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感觉丰富性的死板僵化、机械划一的整体性、中心、同一性等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立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从实质上说,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传统哲学和西方现代社会的纠正与反叛,是一种在批判与反叛中又未免会走向另一极端——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过正”的“矫枉”。
2023-08-05 17:17:091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诗人

后现代主义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和感觉丰富性、整体性、中心性、同一性等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在场形而上学”等的批判与解构。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的理查德·罗蒂(1931-2007)、法国的雅克·德里达(1930--2004)和让·弗朗索瓦·利奥塔(1924-1998)。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被神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经常使用的一个词。起初出现于二三十年代,用于表达“要有必要意识到思想和行动需超越启蒙时代范畴”。后现代主义认为对给定的一个文本、表征和符号有无限多层面的解释可能性。这样,字面意思和传统解释就要让位给作者意图和读者反映。后现代主义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和感觉丰富性、整体性、中心性、同一性等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在场形而上学”等的批判与解构。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的理查德·罗蒂(1931-2007)、法国的雅克·德里达(1930--2004)和让·弗朗索瓦·利奥塔(1924-1998)。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被神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经常使用的一个词。起初出现于二三十年代,用于表达“要有必要意识到思想和行动需超越启蒙时代范畴”。后现代主义认为对给定的一个文本、表征和符号有无限多层面的解释可能性。这样,字面意思和传统解释就要让位给作者意图和读者反映。中文名后现代主义外文名Postmodernism类 别现象起 源20世纪60年代起源发展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出现的具有反西方近现代体系哲学倾向的思潮。然而,在理论上具有反传统倾向的哲学家在现代西方的各个哲学流派中都能找到。当代美国活跃的后现代主义者之一格里芬就说:“如果说后现代主义这一词汇在使用时可以从不同方面找到共同之处的话, 那就是,它指的是一种广泛的情绪,而不是一种共同的教条———即一种认为人类可以而且必须超越现代的情绪。”这样一来,不同时期具有这种反传统理论倾向的哲学理论流派都可归于后现代主义,如后结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等。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一种概念,因为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俗成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其主义。由于后现代主义的反本质主义,根本不考虑艺术的本质,而是竭力抹杀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甚至断言“艺术已经死亡”。在建筑学、文学批评、心理分析学、法律学、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均就当下的后现代境况,提出了自成体系的论述。他们各自都反对以特定方式来继承固有或者既定的理念。由于它是由多重艺术主义融合而成的派别,因此要为后现代主义进行精辟且公式化的解说是无法完成的。若以单纯的历史发展角度来说,最早出现后现代主义的是哲学和建筑学。当中领先其他范畴的,尤其是六十年以来的建筑师,由于反对全球性风格(International Style)缺乏人文关注,引起不同建筑师的大胆创作,发展出既独特又多元化的后现代式建筑方案。而哲学界则先后出现不同学者就相类似的人文境况进行解说,其中能够为后现代主义大略性表述的哲学文本,可算是法国的解构主义了。 设定相对主义。不是不讲道德,而是反统一道德;不是否认真理,而是设定有许多真理的可能性,从个人的角度、情境的、文化的、政治的、甚至是性的角度。后现代主义反对连贯的、权威的、确定的解释(包括对圣经,和其它信仰宣告)。个人的经验、背景、意愿和喜好在知识、生活、文化和性上占优先地位。解构文本、意义、表征和符号。后现代主义认为对给定的一个文本、表征和符号有无限多层面的解释可能性。这样,字面意思和传统解释就要让位给作者意图和读者反映。这样,男性传统的解释就被女权主义者和被边缘化了的解释者解构了。批评权利和信仰的系统。认为政治党派联盟是基于短期利益,而非长期忠诚;信仰的好坏基于对其的个人体验。在西方,后现代主义与无政治信仰相联系;在灵命生活里,它是折衷主义(全凭在平安、安全、价值和目的方面是否有舒服的感觉)。后现代主义的反“元解释”和“文本意义”也为其本身带来了巨大的力量。由于后现代主义的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由此带来的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评判价值的标准不甚清楚或全然模糊,从而使人们的思想不再拘泥于社会理想、人生意义、国家前途、传统道德等等,从而使人的思想得到彻底的解放,也使人对于自我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后现代主义对真理、进步等价值的否定,导致了价值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和价值虚无主义的产生,从而使人们认识到价值的相对性和多元性。若论者接受现代主义是战后社会的处境:人类以刻苦自强精神来重建文明,建立自工业革命以来最大的社会发展运动,当中又结合美国的清教精神,和冷战时代的美苏二元对立政治方式,那么我们就可了解到为何后现代主义衍生的文化信念会是反对主流方案、反对单一以理性为中心、反对二元对立,更反对功能主义和实用主义为主的美式文化生活。相反的,对于现代主义以前的旧式社会生活方式,人们却充满了怀念之情。建筑师对都市文明和乡间生活的反思,引发我们对现代工业社会和资本主义对人类正面和负面影响的思考。当然由于我们已经没有办法脱离现代生活方式的制约,而各种现代主义所带来的恶果,并不足以完全否定现代文明的生活。思想家和各种艺术家就以各自的方式,解开我们对现代文明生活的迷思。 为当下人类这种情结提供最深刻解说,且为解开迷思提供方法论基础和实则演练的,是法国的解构主义。必需注意的是解构主义并不是毁灭主义。因为解构主义对于任何形式透过语言传达的思想都进行解构,令我们知道思想的不稳定性,知识的无常,对任何思想进行系统化、集体性的统一解说都是谬误的。不过,这说法并不是极端的反智论,或者虚无主义,因为德里达反对的并不是思想或者知识本身,而是对思想成为体系,或者集结成为政治力量(例如各种意识形态)的反动,德里达为所有我们认为是经典的核心理念,进行原教旨式的辩式,用类似中国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分析方法,令其意义向外扩散。论者认为解构主义是以诠释学(Hermeneutics)的一种变现,而且是极端原教旨主义的一种操作。由于语言成为哲学论说的必然方式,解构语言(包括内容及形式的交差指涉)进行极端细微的close reading,就能够策略上解读文字所包裹着的理念。其实后现代主义所使用的解读文字方法,并不是德里达所独创的。于七十年代当解构主义传到美国之后,在耶鲁大学的几位学者之中,就有Harold Bloom有关犹太神秘解经学Kabala的研究,成为一种独特的解读语言方式。这些也是后现代理论中最为神秘的部份。解构主义的思想根源有现象学、海德格尔和东方哲学。其中海德格尔晚期哲学亦深具东方(庄子)色彩。对东方哲学有理解的,应不难在解构主义中找到东方哲学的脉络。[1]
2023-08-05 17:17:271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区别有哪些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有何不同

1、定义不同: 现代主义起源于十九世纪末兴起至二十世纪中期,具有前卫特色并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各种文艺流派和思潮; 后现代主义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和感觉丰富性的整体性、中心性、同一性等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解构。 2、特点不同: 现代主义主要特征是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流露出艺术家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 后现代主义突出人机工程在设计中的应用,注重设计的人性化、自由化。 3、发展情况不同: 现代主义起初是以运动的姿态出现,目的在协助人忠于教会或回到教会怀抱,且在结构和思想上仍可赶上时代,并革除显然不合时宜的因素; 后现代主义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出现的,具有反西方近现代体系哲学倾向的思潮,在理论上具有反传统倾向的哲学家在现代西方的各个哲学流派中都能找到。
2023-08-05 17:17:341

后现代主义有什么特征?

主要特征(1)彻底的反传统。后现代主义文学不仅仅反“旧的”传统,对于现代主义文学试图建立的“新的”传统也彻底否定。在后现代主义者眼中,文学和艺术应该是建立在对现有秩序的解构基础之上的。后现代文学不依托任何死去的或活着的理论。在体裁上,对传统的小说、诗歌和戏剧等形式乃至“叙述”本身进行解构。因此,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破坏性”的文学,即某种意义上的“反文学”。(2)摈弃所谓的“终极价值”。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一切传统意义上的崇高的事物和信念都是从话语中派生出来的短暂的产物,不值得“真诚”、“严肃”的对待。客观世界和人自身都被异化了,历史失去了方向和意义,社会体系不可改变。后现代主义作家不愿意对重大的社会、政治、道德、美学等问题进行严肃认真的思考,他们不仅无视对这些问题的关切,甚至无视这些问题本身。他们不再试图给世界以意义。(3)后现代主义文学崇尚所谓“零度写作”,反对现代主义关于深度的“神话”,拒斥孤独感、焦灼感之类的深沉意识,将其平面化。在后现代文学中,写作消失了内容,而转向“写作”自身。作家仅仅把话语、语言结构当作自己为所欲为的领地,写作成为一种纯粹的表演、操作。例如,后现代主义作家往往蓄意让作品中各种成分互相分解、颠覆,让作品无终极意义可寻。(4)后现代文学蓄意打破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的界限,出现了明显的向大众文学和“亚文学”靠拢的倾向。有些作品干脆以大众的文化消费品形式出现,试图模糊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在文体上,惯用矛盾(文本中各种因素互相颠覆)、交替(在文本中,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可能性的叙述交替出现)、不连贯性和任意性、极度(有意识的过度使用某种修辞手段以达到嘲弄它的目的)、短路(运用某些手段使对作品的阐释不得不中断)、反体裁(破坏体裁的公认特点和边界)、话语膨胀(把在文学创作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的话语纳入主流)等手段,使得读者对作品的解读困难重重。后现代主义文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中出现的范围广泛的文学思潮,于20世纪70-80年代达到高潮。无论在文艺思想还是在创作技巧上,后现代主义文学都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延续和发展。主流学术界曾经不区分“现代”和“后现代”两个概念,但由于二战之后文学发展的特征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现代主义”所能涵盖的范围,因此将后现代主义文学看作一个独立的文学思潮,和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以及现代主义并举。
2023-08-05 17:17:411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区别是什么?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区别是:1、哲学上现代主义是以理性主义、现实主义作为哲学基础,而后现代主义则是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为哲学基础。2、思想上现代主义强调对技术的崇拜,功能的合理性与逻辑性,后现代主义则推崇高技术,高情感,强调以人为本。3、方法上现代主义遵循物性的绝对作用,标准化,一体化,产业化和高效率、高技术。后现代主义则遵循人性经验的主导作用,时空的统一性与延续性,历史的互渗性及个性化、散漫化、自由化。4、设计语言上现代主义遵循功能决定形式,“少就是多”,“无用的装饰就是犯罪” (洛斯语);后现代主义遵循形式的多元化、模糊化、不规则化,非此非彼,亦此亦彼,此中有彼、彼中有此的双重译码,强调历史文脉、意象及隐喻主义和“少令人生厌”(less is bore)。后现代主义风格特点“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现代主义风格引领设计潮流已近一个世纪。从威廉·莫里斯为“红屋”设计的家具、到麦金托什设计的直背餐椅、从赖特的“流水山庄”、到格罗皮斯的包豪斯校舍、勒·柯布西耶的萨沃伊别墅。都充分体现了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然而,现代主义在完成它特定的使命后走下了历史的神坛,后现代主义成为主流设计。究竟后现代主义有什么样的特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人性化、自由化后现代主义作为现代主义内部的逆动,是对现代主义的纯理性及功能主义、尤其是国际风格的形式主义的反叛,后现代主义风格在设计中仍秉承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人在技术中的主导地位,突出人机工程在设计中的应用,注重设计的人性化、自由化。2、体现个性和文化内涵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设计思潮,反对现代主义的苍白平庸及千篇一律,并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作为哲学基础,推崇舒畅、自然、高雅的生活情趣,强调人性经验在设计中的主导作用,突出设计的文化内涵。3、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后现代主义主张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强调设计的历史文脉,在世纪末怀旧思潮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追求传统的典雅与现代的新颖相融合,创造出集传统与现代,融古典与时尚于一体的大众设计。4、矛盾性,复杂性和多元化后现代主义以复杂性和矛盾性去洗刷现代主义的简洁性、单一性。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等设计手段,以模棱两可的紧张感取代陈直不误的清晰感,非此非彼,亦此亦彼的杂乱取代明确统一,在艺术风格上,主张多元化的统一。
2023-08-05 17:17:531

后现代主义思潮到底是什么?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是西方理性主义文化传统的反动,它孕育于西方现代文化的母胎中,是秉有西方传统文化基因又在后工业化语境中变异而产生的“文化幽灵”对当代文化、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思潮本身并没有整齐清晰的模式和思想体系,在后现代主义的大旗下汇集着形形色色的流派、理论和假说。可以说,它是西方后工业社会中全面反叛性的思潮,它一反传统文化的一元性、整体性、中心性、纵深性、必然性、明晰性、稳定性、超越性,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标举多元性、碎片性、边缘性、平面性、随机性、模糊性、差异性和世俗性,彻底否认了传统文艺的美学追求、文化信念和叙事规则,典型的后现代主义作品呈现出构理性、消解中小躲避崇高、零度叙事、表象拼贴、与大众文化和流的鲜明特点。后现代主义虽然其风行的范围主要是在文学界、艺术界、文艺理论界,但影响很大。按照学术界比较认同的说法,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后现代主义变体出现在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在八十年代后半期,后现代主义是与先在的中国现代主义交织为一体而悄然出场的。在当时,人们还未对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区别形成清晰、明确的认识,大多将之与现代主义混为一谈,等量齐观。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后现代主义思潮进一步渗入了大众传媒和日常文艺消费,激起了众声“喧哗”。由于后现代主义的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山此带来的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评判艺术价值的标准不甚清楚或全然模糊,艺术精品的存在受到了消费者的挑战,出现了高科技操作下的复制的艺术,甚至拼凑的艺术,无深度。平面化。增殖、拼贴、碎片等均成为后现代艺术的特征。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漫画《论语》,大话《西游》,戏说乾隆,“搞笑”诺贝尔奖金,“交配”鲁迅小说中的人物,以及王朔的“痞子文学”和“无知无畏”的文学批判等等。尤其是孔子和他的思想,在古典社会被作为“万世师表”的“圣人”而顶礼膜拜,只有少数精英分于才对它有解释权;至现代社会,则被作为“孔老二”、“孔家店”而打倒,较多的“准精英”开始对它说三道四地进行批判;进而到了后现代的今天,竞成为大众调侃的“漫画”对象。这种现象,来自于现代艺术家杜尚的给《蒙娜丽莎》加上胡子并将小便池搬到展览会上作为艺术品展出,但不再具有杜尚的“先锋”、“前卫”意义,而是代之以大众时尚调侃的意义。结构主义漫谈陈君慧【摘 要】 结构注意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既有其内在合理性也有其内在不足,通过对结构主 义的哲学思考和对其诗性原则、图腾观和“基本模式”的透视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结构主义的 两面性。 【关键词】 结构主义;主题移心化;隐喻 结构主义思潮是本世纪60年代涌现的一股取代存在主义而占据战后法国主导地位、轰动欧美各国的社会思潮,其在俄国“形式主义”和“布拉格结构主义”的基础上对其成果作了重要的推进。本世纪以来,文学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折,结构主义是实现这一革命转变的重要主力军,并且对艺术、文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人文学科发生了意义深远的变化。但结构主义把文学研究的重心转入作品本身时忽视甚至排斥了作者和社会环境在文学研究中的作用,并以语言模式去建立文学研究的普遍模式,甚至当作研究万事万物的普遍模式,这是其存在的问题,由于结构主义流派众多,其理论分析风格也各有不同,故本文选取四个层面即对结构主义的哲学思考、诗性原则、图腾观及“基本模式”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揭示结构主义的内在合理性及内在困境。 一、 关于结构主义的哲学思考 结构主义认为如果一种真理只对某一主体有价值,对他物无价值,这种真理就是一种偏见,在其看来“要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就必须摧毁‘我",代之以‘有",这就是‘主题移心化"”[1]。此观点是与萨特的存在主义与胡塞尔的现象学相对立的: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有二,其一是以人的存在为出发点,个人主观意识既创造了主体,又创造了客体,并赋予客观世界意义予价值;其二是“存在先于本质”和“”自由选择”:人之初空无所有,不具有自己的本质,后来的本质完全由人自己的自由选择和行动决定,其强调个体自由创造性。现象学的基本观点是“先验的自我”唯我论,通过现象学方法追溯到“自我”,“‘自我"是世界的本原,世界是自我所‘构造"的对象,自我创造非我”[2],存在主义与现象学的核心是“主体中心化”,而结构主义强调个体的制约性,个体既受其他个体的制约,又受某一有关的整体系统的制约,这是从横的方向平面度来制约,同时个人意识界受非个人的无意识界机制的制约,这是纵向即深层结构制约,故结构主义认为既不存在胡塞尔所谓的先验的认识主体,也不存在存在主义所谓的进行自由选择的行动主体,“人的尊严价值只不过是主体中心化产生的谬见,科学的价值观应当把人与万物视为等价的功能成分”[3]。与结构主义相对立的另一种观点是以休谟为代表的经验主义,休谟强调一切知识都来自于经验规律只不过是人的经验的习惯联想,至于世界本身是否有规律存在是不可知的,休谟认为:“假如一个人除了没见过X色度的兰色, 而对其它色度了然于心,当他把见过的色度从最深 排列到最浅,显然他会感知到因缺少这一色度而造成的空白,并能在观念上把这一色度添补出来。”[4]而结构主义认为色彩色度的分布和排列有不以人的主观感受为转移的内在结构,结构主义的本质就是把休谟从头到脚颠倒过来了。 结构主义与尼采认识论的虚无主义有一定程度的联系,尼采宣称上帝之死也开始了新的语言时代,由于删除了所指物,记号就成为空虚的,它不在关涉任何方面,只关涉其本身,因而这是虚无主义最极端的形式。尼采说:“人们往往受诱惑去取代已死之身的位置,用人性的绝对物去取代神性的绝对物,这样人就仍然面对着‘不完全的虚无主义",而人若继续把自己看成是‘主体"就会削弱上帝之死的效果,所以最后也应消除‘人"这个绝 对化所指,结构主义借此表示对传统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以及自然科学精神的怀疑。”[5] 二、 关于结构主义的“诗性原则” 雅各布森(R.O.Jakobson,又译雅克布逊)的诗性原则把对等原则从选择轴引向组合轴。提出了隐喻与转喻。雅各布森认为:“与选择相关的是相似性,他暗含了某种替换的可能,选择的过程产生了隐喻,隐喻根植于相似性的替换:与组合相关的是邻近性,它暗含了某种延伸的可能组合的过程产生产生转喻,转喻是根植于邻近性的修辞和思想手段。”[6]两个对等关系的词,如根据语法的法则组织在一起,它们就构成了分析性即转喻关系,如能通过对等原则而隐含地联系起来,它们就构成了隐喻性关系,雅布各森认为隐喻是了解人类行为的普遍模式,但如果忽略了文化、 历史、习俗、语境等外部因素,即存在对等原则也未必构成隐喻,就此可结合中国诗作一些阐述:《诗经》有诗云:“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可说盛开的桃花与容光灿烂的新嫁娘之间存在相似性,二者构成了隐喻关系,但也可说盛开的桃花与容光灿烂的新嫁娘之间存在着物理上的邻近性,或许新娘在归家的路上就是桃花片片,春意盎然。杜甫《江汉》诗中的“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也有三种解读方式:心如落日,但它仍然强壮如初,病如秋风,但它会很快康复;心不象落日,它仍然强壮如初,病不象秋风,它会很快康复;在落日中,心仍然强壮,在秋风中病依然会康复。前两者属于隐喻关系,后者属分析性关系,前两者强调语法的灵活性、语义的相似相异, 而后者强化语义的连接和时空的修饰。 “人类头脑中存在着隐喻式的思维和神话式的思维这样的活动,这种思维是借助隐喻的手段借助诗歌的叙述与描写的手段来进行的”,[7]隐喻并非只是修辞学上的隐喻,而是还有文化意义上的隐喻 ——人对世界得体认,人类的思维特性、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在中国隐喻作为诗性存在和诗性显现的方式它的深层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的宇宙统一论”:[8]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理解此类事物,而天人合一的观念基本特征是把 人类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进行类比性联想,以人自身的认识模式投射到自然万物并赋予其情感、意义 等,然后在倒过来从自然万物变化中体验人道的酸甜苦辣,由此卡西尔也称“天人合一是中国根本的隐喻”,[9]根本隐喻开始于中国的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周易》,逻辑起点是“一”和“- -”,据郭沫若解释,这两种爻直观表现了男女两性的差异,并 以这种差异作为理解宇宙万物的框架,男女交合生人,阴阳结合产物,人有悲欢离合,万物有悲欢离 合,二者本质上是印证、比拟、对应性关系。 三、 结构主义的图腾观 AB、BC、AC 三个弧度的面积表示在图腾艺术中所占比重的大小。三角形边长的长短意味着张力的大小,在图腾艺术生命感受的需要中,生存欲求与审美情绪意向的表达往往由“现在”指向“未来”,因而具有“历史性”,崇仰意向的表达不仅有规范的周期性的图腾仪式,而且与图腾禁忌的惯例相伴而生,因此它的表达具有“共时性”。由此可见结构主义的“共时性”和“历史性”在图腾中也有明确的表现。图(二)中审美情绪的张力却得到强化,并呈现“分化”的态势,图腾艺术日益走 向抽象化、图象化就反映了这一点,关于这一点李泽厚在《美的历程》第一章龙飞凤舞中言图腾由动物写实而逐渐变为抽象化符后化是由于“积淀”,而对结构主义来说则是在系统中由崇仰意向、生存欲求两种成分的变化而引起审美情绪成分的变化。 结构主义图腾观的另一典型代表是列维-斯特劳斯的图腾观,其包括三个方面:图腾思维的特性:列维-斯特劳斯对图腾思维特性的理解受制于它 对“野性思维”和“文明思维”亦即原始思维与科学思维之间的关系,在二者之间不具有历史性关系,前者不是后者的原型阶段,后者不是前者的高层发展,彼此是共时性关系,在同一理智平面互为存活;分类原则:列维-斯特劳斯认为“原始人发明图腾时有独特的逻辑思维能力即‘修补术"(根据 自然物种和原始人类之间直接或间接的类似性来阐释图腾,并力图证明原始人是通过对图腾植物的命 名或者编码来象征人类社会的分类系统)”;[10]功能取向:图腾式思维同时进行分析综合在对立的两极之间进行调解,使人类与自然、社会在彼此区别的同时,又保持着作为同一整体各部分间的相似性,促进一种无界域人类观念的形成,以完整的形 式把握现实两方面连续和冲突,调和时间的绵延和停滞的瞬间对立,从而把握共时性的世界和人生的永恒。 四、 结构主义建立的“普遍模式”的不足 温儒敏在论述中西比较美学时引用了这样一则寓言:一青蛙和鱼在水里,有一天青蛙跳出水面, 在陆地上看到了许多新鲜事物,于是它对鱼说陆地上有人,身穿衣服,头戴帽子,手握拐杖,脚登鞋子,此时鱼的脑子里便出现一条鱼头戴帽子,身穿衣服,鱼翅挟手杖,鞋子掉在鱼尾上,青蛙又说有鸟,鱼的脑子里便出现了一条腾空展翅的飞鱼…… 从上寓言可知,鱼没见过人,必须以它本身的模子去构思人,无法从人的模子去想象人,故鱼得到得人的印象是歪曲的,甲模子不一定适用于乙模子, 既然如此结构主义所追求的“共性”即抓住一个基本模子及其结构行为要素而放之四海皆准的可能性有多大?其一、“基本的模子”怎样建才合理?结构主义采用的方法是确立元素后在确立模子和法则,但问题在于文学是异常复杂的系统,元素的确立极其困难,导致了模子和法则确立的困难。其二、文化 (文学)其含义中有人为结构行为的意思,因此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其三、结构主义取共相元素建立深层结构对于某些现象如中文超脱时态变化、印地安语中不同时间意念以及某些语言中无单复数之别视为例外搁置一边。其四、雅各布森的语言行为选择与组合有合理性,但不同的文化决定了不同选择组合方式,如西方诗歌中非常核心的隐喻结构在中国诗歌中尤其是在后期山水诗中占次要地位,这与中国文化“以物观物”、“目击道存”的体悟方式有关,这一现象是不容忽略的。
2023-08-05 17:18:061

什么叫“后现代”主义?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作者:沈语冰 让我们从一开始就排除几个不可能的后现代主义定义。第一,后现代主义不是一个风格概念。那种认为后现代主义是一种风格的观念,之所以不能成立,乃是因为,不管以什么样的风格术语来界定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人们发现两者其实难于区分,或者,后者只不过是前者早已拥有的某些风格的强化或变调而已。人们早已指出哈桑关于后现代主义的那些区别性特征(如“不确定性”、“内在性”等等),根本不能成立。以风格或语言来界定后现代主义,还会导致某个作品的某些部分是现代主义,另一些部分则是后现代主义的荒谬结论(例如认为《尤利西斯》的意识流部分是现代主义,而其戏拟或滑稽模仿部分则是后现代主义,又比如认为埃森曼的建筑语言是现代主义的,但其空间却是后现代的,等等)。正如查博特(C. B. Chabot)所说:“我们对现代主义缺乏一个充分的、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理解,使得许多为后现代主义所作的论辩变得似是而非,许多被冠以后现代之名的东西,都直接来自早先的〔现代主义〕作家。”1) 第二,后现代主义也不是一个时期概念或一个艺术运动的概念。因为,其一,它首先错误地将现代主义视为一个有时间性的艺术运动(比如从1860年到1960年),这种错误会产生将“所有”1960年以后的艺术都视为后现代主义的荒唐结论;其二,它不是建立在一种庸俗的社会决定论之上(比如在詹明信那里),就是建立在某些断言“我们已经进入后现代”的启示录式的独断论之上(比如博德里亚,以及大多数低级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又如查博特所说,“人们甚至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后现代的社会。一定数量的人们显然相信,文化在某个时刻的断裂已经出现,其标志可以从我们文化活动的整个范围内被察觉到。然而,似乎很少人在其根本性质与假设中的断裂的时间达成共识,更少人在如何最充分在刻画它对于我们的文化产品的影响的问题上有相同的意见。”2)这种独断论不仅不能成立,而且以其先知般的口吻为人所恶。桑托尔(F. F. Centore)就指出:“后现代主义事实上已经成为一种非官方的国教,一种新的救世神话,具有普世的有效性,每一个好公民都必须遵守。事实上,不追随这一自由共识的人犯下了叛逆罪。以诸如激进的解释学、解构主义、新实用主义或后现代主义为名,当下的正统教义教导人们现代世界(1600-1945),已随着上帝的分崩离析与客观科学一道,永远地过去了。应该代之以一种更具流动性的不定形的过程的世界,因此它呼吁一种更加激进的解释模式。它坚持每一种东西只是现实的一个隐喻或象征,而现实并不存在。每一种事物都是历史的功能;所有的文化与宗教都只是时间性的、暂时的与神话的。创世的不是上帝的言,而是解释学——中途与终结当然也不例外。”3) 第三,后现代主义不是西方当代艺术的现实,它只是、并且始终只是一种观念形式,一个批评概念或美学概念。这一点特别值得一提。某些天真的后现代主义者相信,我们“已经进入”某个划时代的时期,在这儿,一切皆“后现代”了。而在中国,由于一些更加天真的后现代主义学者的似是而非、似懂非懂的介绍,以及自始就乱轰轰的“后现代理论研究”,以至于在日常意识中,人们产生了“西方已经进入后现代,我们该怎么办?”式的无端焦虑,或是“我们应该绕过现代直接进入后现代”式的乌托邦狂想。事实上,后现代主义绝非西方一种社会现实,甚至不是一种思想现实。说它不是社会现实,是因为,正如贝格尔一针见血地指出的那样:“尽管与19世纪下半叶相比,经济、技术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占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仍然保持一样:私人资本对集体生产的剩余价值的剥削。西欧的社会民主制已经充分地认识到,尽管政府干涉经济事务的意义不断增长,追求最大利润仍是社会生产的驱动力。因此,我们在解释当下变化时务须小心谨慎,不能幼稚地把它们估价为划时代的转变的迹象。”4)说后现代主义甚至不是一种思想事实,是因为: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后现代主义就一直处于西方有识之士的批评与反驳之中。换句话说,后现代主义一天也没有作为一种“思想现实”存在过,而是始终作为一个“问题”存在着。正如查博特所说:“他们〔后现代主义者〕假设我们事实上正在目睹某种真正的后现代文化的出现,而我想质疑这个假设。在我看来,某些被称作后现代主义的东西事实上是现代主义本身内部的一种晚近的发展或衍变,这种说法至少具有同样的有似真性。我已经提出了一些论据来支持我的论点:(1)还没有令人满意的与普遍接受的后现代主义解释存在;(2)被称作后现代的许多东西其实直接来自现代主义;(3)对它的存在的大多数论辩主要都是通过对现代主义的枯竭的概括,特别是通过一种忽视了其作为第二级别的概念的性质的概括,来获得其最初的似真性的。”5) 最后,后现代主义也不是一个媒介概念或艺术样式的概念。因此,比方说,我们不能说架上绘画是现代主义的,而装置艺术(installation)、视像艺术(video art)等等,却是后现代主义的。因为,从根本上说,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分野不是媒介或材料,或具体样式的分别,而是观念的分别。这个问题有些复杂。我们得稍微绕一个弯。 我们已经说过,对“我们已经进入后现代”,以及“我们正在见证一种新的文化的出现”的断言,往往伴以对现代主义的死亡宣告。某些更为中立的作者,似乎更愿意提出“现代主义已经失败了吗?”这样的问题。例如加布利克。他在同名著作的开篇就问:“现代主义——这个一直被用来描述过去数百年的艺术与文化的术语——似乎正在走向终点。只要我们愿意认为一切皆得为艺术,创新似乎已不可能,或者甚至已不可取。我们在我们背后留下了一个成功与引起共鸣的创造性的阶段,还是一个贫乏与衰落的年代?现代主义已经取得成功了,还是已经失败了?既然多元主义已处于狂暴的境地,那么后现代主义为自由提供了一个更广泛的空间,还是它只是黑格尔称之为坏的无限性的东西——它断言理解了一切,事实上却只是一种掩盖其意义的匮乏的虚假的复杂性而已?”6) 加布里克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争概括为如下问题:“为艺术而艺术,还是为社会而艺术?”他说:“任何一个试图面对现代主义的全部现实的人,即使到现在,仍然会陷于它的赞美者(那些捍卫抽象与为艺术而艺术的人)与它的诽谤者(那些相信艺术必须为一个目的服务或相信艺术必须有用于社会的人)之间的交叉火力之中。”7) 加布里克解释说,在20世纪初到30年代的高度现代主义阶段,艺术为了拯救其本质,非常有意识地割断了与其社会停泊处的联系,并撤退到自己的阵地。在这个世纪的最初几十年里发生的艺术的“解人性化”,更多的是对艺术家在资本主义与极权主义社会中的精神痛苦的一种回应。正如康定斯基所说,“‘为艺术而艺术"这一短语事实上是一个唯物主义(materialism)时代所能维持的最好的理想,因为它是对唯物主义以及对一切都应该有用和实用价值的要求的无意识的抗议。”为了反对唯物主义价值观,而且也由于随着现代社会的宗教的崩溃而来的精神崩溃,早期现代主义者转向内部,转而离开世界,从而将注意力集中于自我及其内心生活。既然有价值的意义不再可能从社会世界中找到,他们就转向他们自己来寻找这种意义。在20世纪早期的艺术家的思想中,一件艺术品就是一个独立的纯粹创造的世界,它拥有自身的精神本质。 然而,在20世纪60年代与70年代,晚期现代主义开始吐弃不断增长的自我指涉的形式主义的例子,这种形式主义否认抽象艺术在社会框架中有任何持不同政见者的功能或意义。在经过了一个大多数前卫艺术家激烈地从社会主题或效果中脱离出来阶段后,许多艺术家开始对明星体制与狭隘的形式“运动”感到厌恶。“他们开始问自己一些大问题。当他们从他们的画布与钢铁材料上抬起头来的时候,他们看到了政治、自然、历史和神话。”(Lucy Lippard,美国马克思主义与女权主义批评家)许多艺术家开始寻找绘画与雕塑的替代物,因为两者都可能为市场体制的机会主义与无情提供操练的对象。他们发展出了新的模式,诸如概念艺术、反形式艺术、大地艺术、过程艺术、身体艺术与行为艺术等等。非物质性与非恒久性是被用来化解艺术的物质化的主要策略,这样它们就不再是“珍贵的东西”,也不再是吸引市场的东西了。8) 显然,我们已经来到了当代艺术理论中的一个关键问题:这些一方面旨在摧毁现代主义(如格林伯格)的狭隘性,另一方面又试图保持现代主义的批判性的当代艺术(即概念艺术、反形式艺术、大地艺术、过程艺术、身体艺术与行为艺术等),究竟属于现代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取决于我们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所下的定义。我们已经在本书“导论”中界定了现代主义。在那里,我们回答了现代主义不是一个以媒介为转移,而是一个以观念为旨归的概念。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当代艺术中这些批判性的艺术样式,仍然属于现代主义的范畴,惟当这些艺术符合这样的条件:即当它们坚持艺术作为一种分化了的文化领域的自主,同时,坚持形式限定(或视觉质量)的概念与党派性的时候。而当它们放弃这些概念的时候,它们就不再是现代主义。因此,当代艺术中的这些新样式(还要包括装置艺术与视像艺术)属于现代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的问题,不可一概而论。 当人们放弃那些现代主义的前提之时,人们就必然会提出接下来的问题:那么,它们是后现代主义吗?马丁·杰伊(Martin Jay)在总结阿多诺、贝格尔与哈贝马斯关于当代艺术的思想时曾经指出,假如我们更近一点来观察当代艺术状况的审美维度,我们将会看到同样的反分化(antidifferentiating)冲动在起作用。当代艺术中的大量概念艺术、反形式艺术与行为艺术,使我们感到焦虑,因为“它背离了我们对于边界的感觉;在公共事件与私人事件之间,现实情感与审美情感之间,艺术与自我之间不再具有分别。”在这个意义上,后现代主义可以被部分地看作是对于彼得·贝格尔所说的历史前卫艺术的一种非乌托邦的突降法。这一后现代主义背离边界的强烈倾向的最典型的例子是在高级与低级艺术之间,文化与垃圾之间,以及博物馆的神圣空间与世俗的世界之间的差异的崩溃。特别是在建筑中(一直被广泛地认为是后现代主义的攻击力最尖锐的领域),查尔斯·詹克斯所说的“激进的折衷主义”意味着不同风格之间长期以来形成的差异的中断,同样也是“严肃的”建筑一直来优越于一种更为大众化的与粗俗的地方性的建筑(诸如那些罗伯特·文丘利在为拉斯·维加斯的辩护中大为赞美的建筑)的等级制的崩溃。9) 至此,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差别位于何处。但这仍然不是界定后现代主义的恰当时候。只有等到我们听一听那些以“后现代”自命的人的说法后,我们才能弄清楚,他们所说的后现代主义是什么。然后,我们才有望给后现代主义下一个较为贴切的定义。 尽管公开的后现代主义者蔑视理论或只是不屑于理论,但是一些人的思想,例如罗伯特·文丘利论建筑的思想直接针对现代主义与前卫艺术理论,因此对于解开这一新变化的基本踪迹是有帮助的。詹克斯以相似的方式并且更广泛地涉足理论领域。另一个领军人物是奥利瓦(Oliwa),他是80年代初在欧洲、90年代初在中国颇有号召力的“超前卫”(trans-avant-garde)理论的鼓吹者。还有许多自我评论与接受采访的艺术家,如谢尔曼(Sherman)、杰夫·孔斯(Koons)、史坦巴哈(Steinbach)等等,都公开声称后现代主义立场。如果人们留意他们所说的话,如果人们能检验一下所有这些领域中的艺术活动的多样性,人们当能说明他们所说的后现代主义究竟为何物。莫拉夫斯基(Stefan Morawski)指出了后现代主义的以下两个基本特征。 首先,毫无疑问的是反前卫。后现代主义对关于艺术地位的沉思极其漠视,即使说不是抱有敌意的话。在这一点上,说后现代主义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anti-rationalism)不会有误,或者甚至是反智的。后现代主义经常自嘘最提倡宽容;但它绝不能容忍任何意识形态的贡献或末世论(乌托邦或解放的蓝图)。它质疑不断创新的追求,瓦解最好的艺术骑士乃媒介、表现手段与图像学等等的英雄的信念。相反,它同意艺术不是一种志业而是许多职业当中的一种。其合法性位于生产卖得特别好的商品。它不会等待反叛或超越。它坚持与社会的平均成员的最近距离的接触。审美的维度必须得到重述,要么以一种使人眼花缭乱的赝品的形式出现(令我们想到由市场提出要求的风格化了的设计艺术),要么以一种艺术家的自发表现的形式出现(这些艺术家使用颜色、声音、言词,否认完美的可能性,只想提呈一种似曾相识的对现实的模仿)。在一个没有中轴的世界上,在一个价值的真空中,根本的目标就是要为了快乐的原因而自由地“创造”。模仿画与戏拟成了见证当下文化垃圾的最合适的手段。而其来宾卡则是不知羞耻的折衷主义。10) 其次,后现代实践是高级文化的堕落,但却是一种有意的堕落,有意将自己下降到低级文化的水平。它想要找到一种回家的感觉,因为它使得它更具消费性,因此它利用叙事、熟悉符号与简单形式的种种好处。它的主要形式是态度与价值的多元化,人们可以任意地加以选择。社会现实在各个层面上都被当作异质的、片断的与偶然的东西加以肯定。后现代主义者坚持认为,今天已经没有东西可以拥有法官的权力,因此艺术已经没有任何使命,而只是某种消遣。前卫艺术的所有原则都遭到质疑。绘画只意味着指向某种转瞬即逝的东西,而不作能否被记住的断言。图像学通常是陈腐的东西或只与人类的施虐受虐狂者的噩梦相关,它没有指称框架,因此也无法记住任何东西。观众对图画的需求要么以无视审美质量的匆促的爆发来适应,要么以模仿古典前辈的大师手法来满足。直截了当的折衷主义导致了对艺术尊严感的不信任和这样一种信念:一切都不过是商业化了的展出。R·朗哥(R. Longo)的图像经常借自杂志、报纸与电影剧照。绘画应该始终是一种使用适当手艺的操作,以便使画家与对任何严肃思想漠不关心的幼稚的受众联合起来。它应该像一件礼品一样好懂,并且应该,正如奥利瓦所说,欢呼“快乐的虚无主义”。谢丽·莱文妮(Sherrie Levine)不断自我重复的照片复制,马克·科斯塔比(Mark Kostabi)不断重做莱热(Leger)的操作,孔斯对所有市场图标的复制,王子(Prince)的时髦的风格化了的图像,等等,都属于这一类。并不是说这些艺术家之间没有不同之处。但是,所有这些作品都是由乱轰轰的现成品寄生性地加以复制而成的。11) 在建筑领域,平均趣味则深深地植根于地区的(民族的)传统之中,因此很容易将后现代主义误认为复活主义。但是,后现代主义的产品可以由以下事实得到鉴别:不同风格,无论是新的还是旧的,被加以折衷主义地并置在一起,并通过现代主义的技术与最新的材料得到强化。立柱、柱廊、拱门重新复活了,空间里填满了树木花草与小喷泉,断断续续的线条受到欢迎,色彩被邀请跟形状相合作。建筑亦须有叙事:它采用过去的象征性符号,试图变得有趣而又热烈,这样就能皆大欢喜地受到观众的喜爱。在这一光谱的一极有C·摩尔(C. Moore)与他那些对遥远习语(比方说长廊)的俗丽的重塑,或是S·蒂格曼(S. Tigerman)的“雏菊之家”,一幢模仿阳具与阴道的大楼;另一极则是明显精致的建筑〔如P·埃森曼(P. Eisenman)、H·霍莱恩(H. Hollein)与J·斯特林(J. Stiring)〕。他们激进地复活了现代范式,但却并不完全任其发展。他们的策略是一种“双重代码”,但是他们也赞赏有意识的手工制作,并嫁接以异质性、多样性,并通过小心界定的语义学(semantics),使高技术臣服于与大众接受者的情感联系。 莫拉夫斯基尖锐地指出,艺术的骆驼很难穿过这一针眼,假如成为一个艺术家的主要条件就是要成为一个遵奉者与受欢迎的人(比方说适应平均需求与趣味)的话。他怀疑科斯塔比、比得罗(Bidlo)、莱希(Lersch)与其他一些人——他们寄生于各种各样微观或宏观的引语中,不断生产悖论与仿作,对他们作品的空洞丝毫也不感到脸红——是否是一些吹破牛皮的艺术家。他的怀疑在一本名为《了结》(Endgame, 1986)的书中终于得到了证实。波士顿当代艺术研究所出版了此书,它评论了布莱克纳(Bleckner)与哈莱(Halley)的画,还有所谓的综合媒介雕塑家孔斯、奥特森(Otterson)与史坦巴哈,清楚地表明了,这些艺术家虽然清晰地意识到他们身处其中的文明的与文化的语境,却赞成普遍存在的商业主义拜物教。他们清楚地知道并且乐意屈服于商业街的需要与再生产工业。快活地处理成品成了外在的催促与艺术游戏的主要动机。购物,正如史坦巴哈公开承认的那样,是当今最好的旅游与窥淫方式。孔斯的真空吸尘器可以被解释学一种文化真空的象征。对这些艺术家来说,他们制造这些商品,既没有任何忧郁,也没有任何愤怒或讽刺,他们只是普遍的商品化的一种符号而已,因此非常接近最广义的客户的期待与欲望。12) 莫拉夫斯基对后现代主义艺术及其实践者的典型姿态,以及对他们所培育的肯定性与无差异性,当然持坚定的批判立场。后现代主义艺术被指控为抛弃了现代主义与前卫艺术的雄心,它对审美价值的顽强的追求,它对文化与社会影响负责的良心,以及它的解放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现代主义与前卫艺术的作品,并鞭策它达到最高的艺术成就。莫拉夫斯基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批判既是艺术的批判,也是政治的批判。那样一种宣称崇高的无差异性并从艺术家的工作室与画廓以外的任何事物都隔离出来为主体原则的文化,只能产生平庸与无关紧要的艺术——同时却强化了商业主义精神。因此,莫拉夫斯基论证道,后现代主义在压抑人类对于生存的富有悲剧色彩的复杂性的敏感方面,在消灭人类对于超验与改善的追求方面,在把快乐主义的工具性提高到最高的、事实上是唯一的价值的立场方面,犯下了罪孽。 莫拉夫斯基的第二条战线瞄准的是后现代主义哲学激进的反基础主义,以及对现代传统的所有方面所抱有的敌意。莫拉夫斯基不允许被拒绝的现代遗产的一个部分,就是对于揭示并把握现实的深切需要;正是这种现实奠定了插曲般的与碎片般的东西的基础并赋它们以意义。还有就是现代主义对于奠定人类价值与伦理原则的同样深深的关切。莫拉夫斯基怀疑后现代哲学家的方案的真诚性,特别是其可行性。他坚持认为后现代哲学家无法说明他们的假设;有意无意地,他们使他们的景观“绝对化”并偷偷地贩运他们自身的“绝对价值”的私货。现代哲学通常有意识地并公开地从事的工作,并因此也是向论辩与批判性质疑开放的工作,后现代哲学却偷偷摸摸地和迂回曲折地做了,并阻挡了自我批评与自我纠正的机会。 这就是后现代主义的基本景观。莫拉夫斯基的刻画不一定是后现代主义的全貌,但的确抓住了要害。总结我们在各章中提到过的对后现代主义的描述与批判,我们可以给后现代主义下一个定义: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原则。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
2023-08-05 17:18:143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现代主义Modernism 20世纪初以后西方各个反传统的文学流派、思潮的统称。现代主义文学深受康德、尼采、威廉·詹姆斯、弗洛伊德、柏格森、荣格等人的哲学、心理学理论的影响。现代主义在思想内容方面的最大特征,是在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包括大自然、人性和物质世界)和人与自我4种关系上表现出来的尖锐矛盾和畸形脱节,以及由之产生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悲观绝望的情绪和虚无主义的思想。现代主义强调表现内心的生活、心理的真实或现实;认为艺术是表现,是创造,不是再现,更不是模仿;主张内容即是形式,形式即是内容,离开了形式无所谓内容。现代主义的重要创作手法之一是自由联想。在艺术风格上,广泛运用意象比喻、不同文体、标点符号甚至拼写方法和排列形式来暗示人物在某一瞬间的感觉、印象和精神状态;作品结构变化突兀、层次繁多;故事情节似有若无,怪诞荒谬;人物形象扑朔迷离,违背常情常理。许多西方学者认为,20世纪70年代以后,现代主义已经逐渐被后现代主义所取代。 现代主义主要包括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存在主义、法国新小说派等文学流派。后现代主义Post Modernism 20世纪50年代以后欧美各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又称后现代派。其含义无明确界定。后现代主义的艺术中心在美国纽约。抽象表现主义将超现实主义倡导的表现潜意识的创作理论加以发挥,并赋予画家的主体的行动,开辟了后现代主义的先河。之后出现的色面绘画、硬边抽象和后色彩性抽象的共同特征在于强调色彩作为独立艺术语言的美学价值。严格说来,真正的后现代主义始于波普艺术,它将象征消费文明和机械文明的废物、影像加以堆砌和集合,以示现代城市文明的种种性格、特征和内涵。法国的新具象主义也是一种,通过一定媒介和行为,对当代现实进行批评和反省,以及自我反省。新达达主义又是一种,它将达达主义对传统文明的挑战和戏弄的行为变为对这些行为的赞美。波普艺术以新奇、活泼、性感的手段来刺激大众的注意力,同时向实际生活渗透而产生综合艺术,最早的综合艺术制作者为R.劳申伯格和J.琼斯。与此同时又出现最少派艺术——注意标准化、规格化,毫无个性,其中雕塑抛弃台座,反叛传统风格。并排斥艺术的一切再现的特征,以单一几何形态或几个单一形体的连续来形成作品。60年代,环境艺术流行,旨在制造空间、支配空间,以整个环境作为作品,消灭平面与立体的差异,使可观与触摸、视觉与听觉的界限消失。与环境艺术几乎同时,产生了偶发艺术,类似戏剧的一种表演艺术。以后又出现适当处理大自然的大地艺术(或称地景艺术)。这些派别均对客观事物采取冷漠的态度。 概括说来,50年代以后出现的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如下:①企图突破审美范畴,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②从传统艺术、现代派艺术的形态学范畴转向方法论,用艺术来表达多种思维方式。③从强调主观感情到转向客观世界。④对个性和风格的漠视或敌视。⑤漠视作品的独特性,忽视原作的价值,注重作品的复数性和大量生产。⑥从对工业、机械社会的反感到与工业机械的结合。⑦主张艺术平民化,大量适用大众传播媒介。 后现代主义表面看来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艺术思潮和流派的否定,但细加研究,理论上则与前期的思潮、流派相通,故有人认为它们是将二战前人们所熟知的观念重新加以选择和估价,使其一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发展。
2023-08-05 17:18:321

后现代主义的起源和发展各是怎么样的

  后现代主义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原则。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起源及发展  1977年,美国建筑评论家詹克斯(CharlesJencks )出版了一本书,书名是《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在这本书中,詹克斯宣称“现代主义建筑死了”。他说得有鼻子有眼:  “现代建筑于1972年7月15日下午3时32分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城死去……幸运的是,我们可以精确地认定现代主义建筑的死期,它是被猛烈一击后死去的。许多人不曾注意到这一事件,也无人为之出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突然死亡的说法失实。”  詹克斯这段阴阳怪气的话指的是,雅马萨奇早年设计的圣路易斯城黑人居住的高层公寓,在那一天被有计划地炸毁的事。那些公寓楼是因为常出现暴力事件,作为不安全的房屋而被清除。这本是社会治安的事,詹克斯却把它归之为现代主义建筑的错误。事实是在1951年,那些公寓的设计曾获美国建筑师学会的褒奖。  虽然如此,一时之间,现代主义建筑死亡说甚嚣尘上。在詹克斯出书的同一年,另一美国人布莱克出了一本自称是对现代主义建筑的“起诉书”的著作,书名为《形式跟从惨败——现代主义何以行不通》。  l979年美国《时代》杂志也掺和进来。1月9日那一期有篇专文说“七十年代是现代建筑死亡的年代。其基地就在美国,在这块好客的土地上,现代艺术与现代建筑先驱们的梦想被静静地埋葬了。”  在此之前,人们已经注意世界建筑领域中出现了与现代主义建筑不同的建筑倾向,有人称之为“非现代主义建筑”、“反现代主义建筑”,等等,但没有一个一致的名称,詹氏此书出来后,“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名称成为通行用语。  但是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解却非常分歧。美国建筑评论家赫克斯台布尔在《彷徨中的现代建筑》的讲演(1980年)中说:“在后现代的旗帜下聚集着一些不同的派别(相互之间不是没有摩擦)的人,其中包括将一切建筑都变成符号或象征的形式主义者,凌乱地接受所有历史和乡土元素的兼容主义者。这些不同流派之所以能联合起来,只是由于他们都认为现代主义是过时的东西……  意大利建筑理论家赛维说:“后现代主义其实是一个大杂烩。我看其中有两个相反的趋向。一个是‘新学院派",它抄袭古典主义,但这一派人并不去复兴真正的古典精神,不过摆弄而已……另一趋向是逃避一切规律,提倡‘爱怎样搞就怎样搞",把互相矛盾的东西杂在一起。”  上述两位评论家都反对说现代主义死了。赫克斯台布尔说:“我认为它还活着,并且活得很好。”赛维也说:“现代主义建筑没有死……根本在于美国人想要摆脱欧洲文化的影响。”  詹克斯后来承认他的现代建筑“死于1972年”的说法是为了“增添一点戏剧性”,但还是坚持“死了”。到1983年,他终于承认现代主义建筑死亡说不符合实际。  当然,形成于20世纪初期的现代主义建筑不会不变化。六、七十年过去了,世界的方方面面都有了大变,建筑方面自然也会与时俱变。不过,所谓后现代主义建筑作为创作趋向,不论其中的哪一流派,主要关心的是建筑形象、建筑艺术风格,基本不涉及建筑的功能、技术、经济方面的事项。  从历史的眼光看,所谓的后现代主义其实应该被看作是对现代主义建筑在美学上、形式上的一种扩展、一种修正、一个变种,或其中的一个流派,即“后现代主义流派”。不过为简便起见,我们仍沿用后现代主义建筑这个名称。
2023-08-05 17:18:401

后现代(主义)指的是那段时代 ??

就是反现代主义,不要告诉别人阿~~理论界一般认为:它是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文化思潮,但是现在后现代主义已经算是死了,恩下面开始喷:1977年,美国建筑评论家詹克斯(CharlesJencks )出版了一本书,书名是《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在这本书中,詹克斯宣称“现代主义建筑死了”。他说得有鼻子有眼:“现代建筑于1972年7月15日下午3时32分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城死去……幸运的是,我们可以精确地认定现代主义建筑的死期,它是被猛烈一击后死去的。许多人不曾注意到这一事件,也无人为之出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突然死亡的说法失实。”詹克斯这段阴阳怪气的话指的是,雅马萨奇早年设计的圣路易斯城黑人居住的高层公寓,在那一天被有计划地炸毁的事。那些公寓楼是因为常出现暴力事件,作为不安全的房屋而被清除。这本是社会治安的事,詹克斯却把它归之为现代主义建筑的错误。事实是在1951年,那些公寓的设计曾获美国建筑师学会的褒奖。虽然如此,一时之间,现代主义建筑死亡说甚嚣尘上。在詹克斯出书的同一年,另一美国人布莱克出了一本自称是对现代主义建筑的“起诉书”的著作,书名为《形式跟从惨败——现代主义何以行不通》。l979年美国《时代》杂志也掺和进来。1月9日那一期有篇专文说“七十年代是现代建筑死亡的年代。其基地就在美国,在这块好客的土地上,现代艺术与现代建筑先驱们的梦想被静静地埋葬了。”在此之前,人们已经注意世界建筑领域中出现了与现代主义建筑不同的建筑倾向,有人称之为“非现代主义建筑”、“反现代主义建筑”,等等,但没有一个一致的名称,詹氏此书出来后,“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名称成为通行用语。但是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解却非常分歧。美国建筑评论家赫克斯台布尔在《彷徨中的现代建筑》的讲演(1980年)中说:“在后现代的旗帜下聚集着一些不同的派别(相互之间不是没有摩擦)的人,其中包括将一切建筑都变成符号或象征的形式主义者,凌乱地接受所有历史和乡土元素的兼容主义者。这些不同流派之所以能联合起来,只是由于他们都认为现代主义是过时的东西……意大利建筑理论家赛维说:“后现代主义其实是一个大杂烩。我看其中有两个相反的趋向。一个是‘新学院派",它抄袭古典主义,但这一派人并不去复兴真正的古典精神,不过摆弄而已……另一趋向是逃避一切规律,提倡‘爱怎样搞就怎样搞",把互相矛盾的东西杂在一起。”上述两位评论家都反对说现代主义死了。赫克斯台布尔说:“我认为它还活着,并且活得很好。”赛维也说:“现代主义建筑没有死……根本在于美国人想要摆脱欧洲文化的影响。”詹克斯后来承认他的现代建筑“死于1972年”的说法是为了“增添一点戏剧性”,但还是坚持“死了”。到1983年,他终于承认现代主义建筑死亡说不符合实际。当然,形成于20世纪初期的现代主义建筑不会不变化。六、七十年过去了,世界的方方面面都有了大变,建筑方面自然也会与时俱变。不过,所谓后现代主义建筑作为创作趋向,不论其中的哪一流派,主要关心的是建筑形象、建筑艺术风格,基本不涉及建筑的功能、技术、经济方面的事项。从历史的眼光看,所谓的后现代主义其实应该被看作是对现代主义建筑在美学上、形式上的一种扩展、一种修正、一个变种,或其中的一个流派,即“后现代主义流派”。不过为简便起见,我们仍沿用后现代主义建筑这个名称。本书作者以为,詹克斯在壮大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声势这一方面很有贡献,可算是一位吹鼓手。而直正为后现代主义建筑打造理论的是文丘里。但是,文丘里异常谦逊,他从不承认自己做了这项贡献。文丘里说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想法早在l940年就由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位建筑学教授提出来了,他本人只因为写了两本书,才同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联系在一起。他说自己是搞设计的建筑师。那时因为设计任务少才写书,他不愿说自己是理论家。1980年他在一次谈话中说现代主义在它产生的那个时期是了不起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是从现代主义建筑发展出来的。他说:“责怪那个时期的东西是很容易的,如今已经成了一种时髦。不应该为了搞一种运动就把另一个运动看得一钱不值……就某种意义而言,我想我们自己是现代主义的一部分,是从中发展出来的一部分。”现代主义的生存土壤是商品生产为目的的工业社会,后现代主义则是把后工业化社会作为时代背景。后工业社会是美国社会学家D·贝尔创造的名词,他在《后工业化社会的来临》中用以描述20世纪后半期工业化社会中所产生的新社会结构,他认为这种结构将导致美国、日本、苏联以及西欧在21世纪出现一种新的社会形式。那么,是否就可以断言后工业社会只存在于资本主义国家呢?让我们继续关注。贝尔所谓后工业社会的“轴原理”是说“理论知识的中心地位是社会革新和政策形成的根源”。从经济方面来说其标志是由商品生产经济变为服务经济;从职业方面来说,专业和技术阶级处于优先地位;在决策方面,是创造新的“知识技术”。而这些,恰恰就是目前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几个重要特征。对此,也许我们可以解释:由于技术变革,而把马克思主义者赋予工人阶级的作为社会变革的历史代理人的作用取代了,而且这种取代正如历史发展一样是不可逆转的,后工业化必将来临。后工业化社会是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宽大温床。伴随着历史剧变,人们难免对旧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产生厌倦、怀疑、甚至嘲笑,他们不再认为对社会的发展负有责任,宁愿将个人生活置于随心所欲、纷乱无序的状态中。中心变成多元,永恒成为变迁,绝对变成相对,整体成了碎片……后现代主义并非只是西方的文化现象,它对我们的冲击已无可避免。面对扑面而来的“后现代”之风,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它的文化特征。美国学者弗雷德里可·杰拇逊教授在《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中,概括了后现代主义文艺四个基本审美特征:1.主体消失。在后现代文化氛围中,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等级制度被颠倒了,现代主义中的个性和风格被消除得一干二净,主体成了某种破碎的幻象。2.深度消失。现代主义艺术总是以追求乌托邦的理想、表现终极真理为主题,而后现代主义艺术则放弃了作品本身的深度模式,不再具有思想,不再提供解释,拒绝挖掘任何意义,仅仅追求语言快感。3.历史感消失。历史永远是记忆中的事物,而记忆永远带有记忆主体的感受和体验。现代主义艺术因追求深度而沉迷于历史意识,而后现代主义艺术中,历史仅仅意味着怀旧,它以一种迎合商业目的的形象出现。4.距离消失。在现代主义艺术看来,距离既是艺术和生活的界线,也是创作主体与客体的界线,它是使读者对作品进行思考的一种有意识的控制手段。后现代艺术中,由于主体的消失,作品失去深度和历史感,仅仅具有作用于人感官的刺激性,而没有任何启发和激扬的功能,换言之,它强调的只是欲望本身。应该看到,由于政治的和文化的原因,后现代主义对东方文化的影响更多地是理念上的启迪。后现代文化在文学上,作为一种叙述话语和风格,表现为无选择技法、无中心意义、无完整结构,叙述的过程呈发散形,意义的中心被消解、发散到文本的边缘地带。受它的影响,我们的身边既出现了孙甘露为代表的新写实小说,也产生了消费者文学及其代表“王朔现象”。现在来看,现在断言后现代主义是否能成为东方文化的主流尚为时过早,但应看到,全然取消精神衡量指标和存在维度,消解历史意识已渐成为一种风尚。===========================================================================================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艺四个基本审美特征:1.主体消失。在后现代文化氛围中,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等级制度被颠倒了,现代主义中的个性和风格被消除得一干二净,主体成了某种破碎的幻象。2.深度消失。现代主义艺术总是以追求乌托邦的理想、表现终极真理为主题,而后现代主义艺术则放弃了作品本身的深度模式,不再具有思想,不再提供解释,拒绝挖掘任何意义,仅仅追求语言快感。3.历史感消失。历史永远是记忆中的事物,而记忆永远带有记忆主体的感受和体验。现代主义艺术因追求深度而沉迷于历史意识,而后现代主义艺术中,历史仅仅意味着怀旧,它以一种迎合商业目的的形象出现。4.距离消失。在现代主义艺术看来,距离既是艺术和生活的界线,也是创作主体与客体的界线,它是使读者对作品进行思考的一种有意识的控制手段。后现代艺术中,由于主体的消失,作品失去深度和历史感,仅仅具有作用于人感官的刺激性,而没有任何启发和激扬的功能,换言之,它强调的只是欲望本身。应该看到,由于政治的和文化的原因,后现代主义对东方文化的影响更多地是理念上的启迪。后现代文化在文学上,作为一种叙述话语和风格,表现为无选择技法、无中心意义、无完整结构,叙述的过程呈发散形,意义的中心被消解、发散到文本的边缘地带。受它的影响,我们的身边既出现了孙甘露为代表的新写实小说,也产生了消费者文学及其代表“王朔现象”。现在来看,现在断言后现代主义是否能成为东方文化的主流尚为时过早,但应看到,全然取消精神衡量指标和存在维度,消解历史意识已渐成为一种风尚。排除几个不可能的后现代主义定义。第一,后现代主义不是一个风格概念。那种认为后现代主义是一种风格的观念,之所以不能成立,乃是因为,不管以什么样的风格术语来界定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人们发现两者其实难于区分,或者,后者只不过是前者早已拥有的某些风格的强化或变调而已。人们早已指出哈桑关于后现代主义的那些区别性特征(如“不确定性”、“内在性”等等),根本不能成立。以风格或语言来界定后现代主义,还会导致某个作品的某些部分是现代主义,另一些部分则是后现代主义的荒谬结论(例如认为《尤利西斯》的意识流部分是现代主义,而其戏拟或滑稽模仿部分则是后现代主义,又比如认为埃森曼的建筑语言是现代主义的,但其空间却是后现代的,等等)。正如查博特(C. B. Chabot)所说:“我们对现代主义缺乏一个充分的、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理解,使得许多为后现代主义所作的论辩变得似是而非,许多被冠以后现代之名的东西,都直接来自早先的〔现代主义〕作家。”1)第二,后现代主义也不是一个时期概念或一个艺术运动的概念。因为,其一,它首先错误地将现代主义视为一个有时间性的艺术运动(比如从1860年到1960年),这种错误会产生将“所有”1960年以后的艺术都视为后现代主义的荒唐结论;其二,它不是建立在一种庸俗的社会决定论之上(比如在詹明信那里),就是建立在某些断言“我们已经进入后现代”的启示录式的独断论之上(比如博德里亚,以及大多数低级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又如查博特所说,“人们甚至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后现代的社会。一定数量的人们显然相信,文化在某个时刻的断裂已经出现,其标志可以从我们文化活动的整个范围内被察觉到。然而,似乎很少人在其根本性质与假设中的断裂的时间达成共识,更少人在如何最充分在刻画它对于我们的文化产品的影响的问题上有相同的意见。”2)这种独断论不仅不能成立,而且以其先知般的口吻为人所恶。桑托尔(F. F. Centore)就指出:“后现代主义事实上已经成为一种非官方的国教,一种新的救世神话,具有普世的有效性,每一个好公民都必须遵守。事实上,不追随这一自由共识的人犯下了叛逆罪。以诸如激进的解释学、解构主义、新实用主义或后现代主义为名,当下的正统教义教导人们现代世界(1600-1945),已随着上帝的分崩离析与客观科学一道,永远地过去了。应该代之以一种更具流动性的不定形的过程的世界,因此它呼吁一种更加激进的解释模式。它坚持每一种东西只是现实的一个隐喻或象征,而现实并不存在。每一种事物都是历史的功能;所有的文化与宗教都只是时间性的、暂时的与神话的。创世的不是上帝的言,而是解释学——中途与终结当然也不例外。”3)第三,后现代主义不是西方当代艺术的现实,它只是、并且始终只是一种观念形式,一个批评概念或美学概念。这一点特别值得一提。某些天真的后现代主义者相信,我们“已经进入”某个划时代的时期,在这儿,一切皆“后现代”了。而在中国,由于一些更加天真的后现代主义学者的似是而非、似懂非懂的介绍,以及自始就乱轰轰的“后现代理论研究”,以至于在日常意识中,人们产生了“西方已经进入后现代,我们该怎么办?”式的无端焦虑,或是“我们应该绕过现代直接进入后现代”式的乌托邦狂想。事实上,后现代主义绝非西方一种社会现实,甚至不是一种思想现实。说它不是社会现实,是因为,正如贝格尔一针见血地指出的那样:“尽管与19世纪下半叶相比,经济、技术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占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仍然保持一样:私人资本对集体生产的剩余价值的剥削。西欧的社会民主制已经充分地认识到,尽管政府干涉经济事务的意义不断增长,追求最大利润仍是社会生产的驱动力。因此,我们在解释当下变化时务须小心谨慎,不能幼稚地把它们估价为划时代的转变的迹象。”4)说后现代主义甚至不是一种思想事实,是因为: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后现代主义就一直处于西方有识之士的批评与反驳之中。换句话说,后现代主义一天也没有作为一种“思想现实”存在过,而是始终作为一个“问题”存在着。正如查博特所说:“他们〔后现代主义者〕假设我们事实上正在目睹某种真正的后现代文化的出现,而我想质疑这个假设。在我看来,某些被称作后现代主义的东西事实上是现代主义本身内部的一种晚近的发展或衍变,这种说法至少具有同样的有似真性。我已经提出了一些论据来支持我的论点:(1)还没有令人满意的与普遍接受的后现代主义解释存在;(2)被称作后现代的许多东西其实直接来自现代主义;(3)对它的存在的大多数论辩主要都是通过对现代主义的枯竭的概括,特别是通过一种忽视了其作为第二级别的概念的性质的概括,来获得其最初的似真性的。”5)最后,后现代主义也不是一个媒介概念或艺术样式的概念。因此,比方说,我们不能说架上绘画是现代主义的,而装置艺术(installation)、视像艺术(video art)等等,却是后现代主义的。因为,从根本上说,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分野不是媒介或材料,或具体样式的分别,而是观念的分别。这个问题有些复杂。我们得稍微绕一个弯。============================================================================================================================================================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是本世纪流行于欧美文坛的一种资产阶级的文艺思潮,也是当代西方世界社会危机、精神危机和艺术危机在文艺领域的反映。它语源于法语Moderne,具有最新的、现代的,先锋的含义。二十世纪初期,在欧洲的一些大国里,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相继出现了若干新奇的派别,例如绘画方面的抽象派,音乐中的反轩调主义,雕刻中的反现实主义,诗歌中的未来主义,小说中的意识流,戏剧里的表现主义等等。到了本世纪二十年代,逐渐汇合而成有社会景物 现代主义思潮,或称现代派。它的主要特征是:反对古典的艺术传统,在题材上、技巧上力求新奇,标新立异,在精神上则带有歇斯底里的疯狂性质,作家们着力发掘的不是外在的客观世界,而是作者自己的贫乏而空虚的内心世界。他们排斥巴尔扎克式的批判现实主义,认为它呆板、单调、机械;他们崇拜奥地利的病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主张描写梦境和人的下意识领域,追求表现人们在一瞬间感受到的"神秘的抽象的王国"。西方学者就把这种鼓吹反现实主义的,主张作家任意妄为和疯狂自我表现的文艺思想,笼统地称之为现代主义思潮。现代主义主要包括本世纪二十年代兴起的以德国为中心的表现主义,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未来主义,以法国为中心的超实现主义,以英国为中心的意识流文学;也包括三十至六十年代兴起的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垮掉的一代"和"黑色幽默"等等。一般认为,英国的乔伊斯,法国的普鲁斯特和用德语写作的奥地利犹太作家卡夫卡,是欧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西方的现代主义是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的产物,也是各种非理性主义哲学和社会思潮影响下的产物。19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各种与传统异然有别的文学艺术思潮的统称,旨在表现对20世纪所发生的深刻变化而作出的精神反映;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天主教会内部出现的一股旨在用现代哲学重新诠释天主教教义的神学思潮========================================================================================================现代主义的生存土壤是商品生产为目的的工业社会,后现代主义则是把后工业化社会作为时代背景。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是功能主义,主张形式遵循功能.后现代主义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原则。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
2023-08-05 17:18: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