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邦问答 / 问答 / 问答详情

西欧中世纪的封建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2023-08-05 17:32:18
肖振

法兰克国家,面封建制度的成长四欧制度方面是在罗马奴隶社会崩溃的基础上产生的;另一方面是在各日耳曼部落的氏族制度瓦解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两个过程的相互作用,是通过推翻西罗马奴隶制帝国的革命运动和建立日耳曼封建王国来体现并完成的。在罗马帝国衰落的过程中,新的封建因素作为“中世农奴的前辈”的隶农,已经萌芽成长但是,奴隶主阶级统治阻碍新的生产关系的发展。当罗马奴隶制帝国垮台,封建制度在清除它前进的障碍后,可以迅速发展了。法兰克人,正如其他各支日耳曼人,在侵入罗马帝国前处在原始公社向阶级社会过渡的阶段。在不断的军事行动中,部落联盟和部落的军事首领及其扈从队,已逐渐成为新的特权集团—一贵族。贵族占有较多的土地、牲畜和奴隶。日耳曼人的奴隶,和罗马人的奴隶不同。一般日耳曼人的奴隶被安置在小块土地上,有自己的房屋和家庭。在法兰克人征服高卢后,由最高军事首领变成的国王,没收了罗马国家土地和奴隶主贵族的大庄园,占有了大片过去无人耕种的土地和森林。法兰克贵族从国王那里分得连同奴隶和隶农在内的大庄园。某些归附法兰克的罗马高卢地主,仍保留着他们的庄园地产。奴隶,在帝国晚年的起义中已大为减少,留在庄园内的奴隶已经不多了。而且,这些奴隶的地位与以前不同,他们和日耳曼人的奴隶一样,从主人手中领得份地耕种,向主人纳租赋、服劳役。

于是,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奴隶、隶农以及贫苦无地的自由农民,转化为农奴和依附农民,而法兰克贵族也同罗马高卢地主合流成为新的统治阶级—一封建主阶级在西欧封建社会里,除了国王、贵族外,基督教会上层是封建主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罗马帝国瓦解、崩溃过程中,西欧各地的基督教会不断扩张它的势力。教会上层和法兰克统治者相互结纳。法兰克国王不但让教会上层保持原来的田产,而且还以赠送或恩赐的方式给他们以成批的庄园。西欧各地区基督教会的首领是主教。罗马的主教,掌握对西欧教会的领导权,称为教皇。教皇还在各地办了修道院。6世纪时,修道院已在西欧普遍设立。教皇、主教、修道院院长等教会上层,都是拥有大片田产,许多庄园,也有很大的政治势力的大地主。他们又通过侵占、掠夺自由农民的土地,不断扩大地产。早在7世纪末,基督教会和修道院就占有法兰克全部土地的三分之一。在法兰克王国建立初期,人数众多的普通法兰克人还是自由农民。“介于罗马隶农和新的农奴之间的是自由的法兰克农民。”①国王以法兰克自由农民聚居的农村公社(日耳曼语叫马尔克)为单位分配土地。土地,最初是农村公社的公有财产,由村社作为份地分给成员世袭使用,不得买卖、转让。

村社成员只享有对宅旁土地的所有权。在法兰克王国建立后一个多世纪,村社的份地已逐渐变为可以自由转让或买卖的私有土地,称为“自主地”。拥有“自主地”的个体小农,不但无力抵抗自然灾害和疾病瘟疫的袭击,而且,在法兰克封建主的对外扩张和国内混战的长期战争中,农民负担着沉重的兵役、苛税和罚款,也受到贵族和教会的敲榨勒索、侵占兼并、诱骗欺诈。所有这一切,都使自由农民倾家荡产,被迫成为大地主的农奴和依附农民。定一切前封建关系向封建关系转化的过程,如自由农民丧失土地、丧失自由沦为农奴的过程,称为封建化过程。法兰克封建政权对法兰克社会的封建化,起了促进、加速的作用。(下8世纪上半期,掌握墨洛温王朝实权的大地主加洛林家的查理·马特(年在位),实行采邑制。采邑制改变过去国王无条件赏赐教会和世俗贵族土地的旧法,代之以新的有条件的采邑分封。受封人必须负担对封主的军事服役义务。采邑原则上由受封人终身使用;受封人如不履行军事义务,土地即被收回。查理·马特以后,采邑分封更加普遍。各级封建主也把土地层层分封。采邑和后来的封地不同。9世纪晚期流行的封地虽然仍以服军役为条件,但已变为受封者的世袭领地了。采邑以至领地,都是连同居住在土地上的农民一起分封的。这样,法兰克的封建政权,就规定采邑或领地上的农民都成为不能自由离开土地的农奴或依附农民。同时,为封主服兵役的既然都是领受采邑的地主,农民就被排除于封建军事力量之外,他们原来作为战士的某些权利也丧失了。采邑制在一定时期内对加强封建国家政权起了较显著的作用。查理·马特和他的儿子矮子丕平、孙子查理三代,依靠由采邑制建立起来的封建武装,对内镇压农民反抗斗争,对外扩充领土。丕平在教皇支持下,于公元752年推翻了墨洛温王朝,从此,法兰克开始了加洛林王朝的统治。

丕平打败了在意大利同罗马教皇为敌的伦巴德人,使伦巴德王国成为法兰克的附庸;他又把罗马一带意大利中部地区赠送给教皇管辖,从此罗马教皇不仅是西欧教会的首领,又是教皇国的君主。在丕平的继承人查理当政时期(公元768-814年),法兰克王国国势达到全盛时期。他灭亡了伦巴德王国,夺取了意大利北部中部,兼并了多瑙河上游的巴伐里亚,攻占了西班牙北部一部分土地,又经过三十多年的哉争,征服了东北边境的萨克森地区。在一系列的扩张征服战争后,法兰克国家的版图包括西欧极大部分的土地。公元800年,罗马教皇为查理举行皇帝加冕礼,把这个几乎终生都在进行侵略战争的查理,称之为“上帝加冕的虔诚的奥古斯都,伟大的、爱好和平的皇帝”。历史上称查理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法兰克王国成为“查理帝国”。但是,这个庞然大物的帝国,原来不过是一个“没有自己的经济基础,而是暂时的、不巩固的军事行政的联合”。随着社会封建化的进一步发展,它不久就分裂了。在查理以后,土地的集中和农奴、依附农民的增多,使大封建领主取得越来越大的权力。

封建领主在领地内独立行使行政、司法、军事、财政等权力,而这些权力都随同领地世代传袭。国王对这种既成事实,不得不予以法律承认,通过敕封形式,将国家对某一地区的统治权让给封建主,国家官吏不得进入领地。这就是所谓“特恩权”的词语。大领主凭借这种特权加速领地内农民的农奴化,并加强对中央政权的独立性。在这种日益滋长的离心倾向中,查理死后不过三十年,在公元843年,他的三个孙子把帝国分成三部分。以这三个部分为基础,形成三个王国:西法兰克,即法兰西王国;东法兰克,即德意志王国;意大利王国。法兰西和意大利,都在原来西罗马帝国的疆域内。自罗马帝国崩溃后,这一带先后建立封建国家,封建化开始早,进程快。在9世纪,迟至10世纪初,它们已基本完成封建化过程。在这两个国家里,封建领主各自为政,大封建领主,俨然是一个小国的国王。国王的实际权力不能越出自己直接的领地。德意志的领土,主要是查理新征服的地区。它的封建化过程基本上开始于查理统治时期。德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但一般讲,它在11至19世纪才完成封建化过程。德国在10世纪前叶才实行骑士制。当时德国的国王,以贵族、中小地主和部分富裕的自由农民为骑士,组成强大的武力,王权较强。国王奥托一世(公元936-973年在位),对内制服大封建诸侯,对外扩张领土。10世纪中叶,他侵入经济上富庶、政治上分裂的意大利北部。公元962年,由罗马教皇给他加冕,称为“罗马皇帝”,把德意志和北意大利都放在他的帝国的统治下面。这个称为“神圣罗马帝国”的政权,一开始就徒有其名,从未取得有效的统治。帝国辖下的封建诸侯,竭力企图独立。帝国的每个皇帝接位,都要从头做起,先在德国压平不服的诸侯,再出兵征服意大利,赶到罗马去接受教皇的加冕。加上皇帝和教皇、教会之间的矛盾冲突,使德国和意大利北部,不断发生战争。结果民穷财尽,德、意经济发展受到破坏和阻碍。

小菜G的建站之路

西欧的封建社会诞生于罗马帝国灭亡的废墟上,结束于文艺复兴,这漫长的1000多年历史堪称欧洲最黑暗的时代。我认为欧洲之所以不同于古代中国的君主集权制原因有三点:

一是欧洲迟迟没有出现一个强大的政权来统一各国,导致各王国、各公国各自为政,悠闲的过了1000多年。之所以这么说是参考了中国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就是封建社会,特别是三家分晋之后,大夫的权利达到极限,可以因为私人恩怨领着国家发动战争,比之欧洲的封建制不遑多让。可是强秦的出现终结了这一切,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甚至是禁锢思想的焚书坑儒,都把之前的封建制的血脉给割裂了。汉朝虽然跟秦朝不玩一套,又搞了分封,但是经过景帝武帝之后,分封在中国再无市场。所以欧洲并没有这样一种强有力的力量来推动集权,直到文艺复兴之后才有了路易十四法国这样集权国家的出现。

二是军事技术使然,欧洲自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进入石堡时代。大大小小的爵爷们都躲在城堡里,在没有火炮的年代,想要破城何其难。数倍的人数围攻要花费几年,考虑到这种代价就使得君主们权衡利弊,是不是让属下的权利更大一点儿来换取有限的好处要划得来呢?

三是宗教的影响,中世纪时基督教的鼎盛时期,教皇可以让国王来亲吻自己的靴尖儿。中世纪虽然政权是分散的,但是神权是高度统一的,基督教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也不希望看到统一的集权国家出现。

四是欧洲的中世纪有明确系统的法理和继承规则,头衔该是谁的就是谁的,即使是外国人。只要按继承权轮到他,他就是我们的国王,这种明确的大家都知晓和遵守的规则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封建制的稳定性。

以上就是欧洲封建制存在的原因。

铁血嘟嘟

封建农奴制度的形成和沙皇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沙皇俄国是一个历史短暂的欧洲国家,它是由莫斯科大公国发展起来的。最初,莫斯科大公国的领土仅限于莫斯科城及其周围地区。后来通过对邻近各封建公国的兼并,到十五世纪末,才形成为近代统一的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1480年摆脱了蒙古金帐汗国的控制,实现了俄罗斯的独立。十六世纪下半叶,沙皇俄国开始越过鸟拉尔山,向西伯利亚扩张,十七世纪中叶,鲸吞了西伯利亚,兼并了乌克兰,成为庞大的殖民帝国。沙皇俄国是一个以农奴制度为基础的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俄国的农奴制度开始形成于十五世纪。沙皇为了扩充武力,要贵族们服兵役,因此,把大量土地作为军事采邑分封给他们。地主贵族为了加强对农民的压榨,竭力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使农民沦为农奴。

1649年,沙皇阿列克塞·米海伊洛维奇(年在位)颁布《会典》,在法律上全面确认了农奴制度。在农奴制度下,农民被强制固定在地主庄园里,依附于地主,没有人身自由,地主可以任意将他们买卖和转赠。农民从地主那里领取一小块份地,从事耕种以维持生活,同时必须为地主服劳役或缴代役租。十七世纪中叶,农奴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农奴按其依附对象主要分三类。在贵族地主、修道院、教会土地上的农奴称私有农奴(亦称“地主农民”),在国家土地上的农奴称“国家农民”,依附于沙皇宫廷王室的农奴称“采邑农民”(亦称“宫廷农民”)。十七世纪下半叶,俄国的农业生产方法仍十分落后,盛行三圃制,生产工具主要是木犁和木耙。但这个时期,俄国经济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农奴制手工工场开始建立,1632年,俄籍荷兰商人维纽斯经沙皇特许而建立的图拉水力炼铁工场是最早的一个工场。

随后,陆续兴建了铸铜、造纸、制革、玻璃等工场。与英法等国不同,在俄国手工工场中劳动的工人大部分是农奴,自由雇工很少。在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基础上,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全俄市场逐渐形成。由于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全俄市场的形成,新兴商人的势力和社会地位日益增强和提高。他们不仅经营国内外贸易,而且为沙皇政府代理财务,包收捐税,承包工程,供应军需,充当殖民活动的先锋。但在封建贵族占统治地位、农奴制不断强化的条件下,工商业的发展仍很级慢。在农奴制度形成和不断加强的基础上,俄国的统治阶级建立了最反动最野蛮的沙皇专制制度。1547年,伊凡四世(1533一1584年在位)开始称沙皇,由此俄国出现了沙皇专制制度。1613年,全俄缙绅会议推举罗曼诺夫家族的米海依尔·费多罗维奇(1613-1645年在位)为沙皇,从而开始了罗曼诺夫王朝在俄国的统治。到了十七世纪下半叶,沙皇专制制度更加强化。

沙皇是俄国统治阶级—一贵族地主阶级的总代表,具有无限权力沙皇的意志被宣扬为“上帝”的意志,被看作是国家的法律,全国人民必须绝对服从。以沙皇为首的专制制度对广大农民实行残暴的统治和压迫,激起了广大农民的猛烈反抗。斯切潘·拉辛领导的农民战争十七世纪下半叶,农民起义和城市平民斗争不断爆发,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哥萨克斯切潘·拉辛领导的农民战争。从十五世纪以来,俄国中部的农民为了挣脱农奴制的残酷剥削、压迫,纷纷逃到当时还是一片荒野的顿河和伏尔加河流域,形成了“哥萨克”。随后,少数人就变成哥萨克的富裕阶层,而大部分哥萨克仍少地缺粮,生活极其贫困。1667-1669年,拉辛领导一支哥萨克队伍在里海西南岸沿海地区活动打击贵族富商和哥萨克上层分子,深得群众拥护。1670年春,拉辛率五千哥萨克军队举行起义,并攻占里海北岸的阿斯特拉罕。他在公告中号召:“弟兄们,行动起来吧。现在向一直比土耳其人或异教徒更凶恶地奴役你们的暴君复仇吧。”伏尔加河下游的各族人民,闻风而起,竞相投奔拉辛,很快就汇成声势浩大的农民战争。起义军沿伏尔加河北上,接连占领萨拉托夫和萨马腊,9月,进抵辛比尔斯克(今乌里扬诺夫斯克)这时,农民起义的烈火已燃遍了伏尔加河和顿河间的广大地区。沙皇政府调集大批军队前往镇压。10月,拉辛领导的起义军被沙皇军队击败后便转向顿河流域。1671年4月,由于哥萨克上层分子的出卖,拉辛被捕,6月,在莫斯科英勇牺牲。此后,其余起义军也相继被打败。这次轰轰烈烈的农民战争被血腥地镇压下去了。

Ntou123

有保存下来封建制度的形成与经济发展5世纪中叶,来自中亚的哒人(白匈奴)侵入北印度。六世纪初,北印度成为呎哒国家统治下的一省。早趋衰落的笈多国家从此崩溃。未被唳哒人占领的北印其他地区,分裂成许多独立的小国。公元528年,北印度一些王公的联军大败明哒,明味在北印度的统治瓦解了。印度北部,经过了大半个世纪的小国间的相互斗争,在7世纪初,在德里北方的一个小国坦尼沙国王曷利沙·伐弹那统一了印度北部。曷利沙·伐弹那就是玄奘《大唐西域记》里所说的戒日王。他以曲女城(恒河上游)为都,称为羯若鞠阔国。戒日王在位近四十年(公元606-648年),死后各地纷纷驶立,北印度又陷入分裂割据状态。5—7世纪是印度封建制度形成的时期。玄奘周游印度的从《大唐西域记》和其他记载以及时候,正值戒日王在位些数量不多的铭文中,可以窥见当时印度封建制度的概况。在戒日王统治时期,国王仍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社会结构的基础仍是由古代继承下来的农村公社。有些村社已经废除了定期分配土地的制度,出现世袭的私人占有制。村社成员自然发生分化。有些富裕的占有较多土地的人把土地交给外来的人耕种,收取地租,也剥削本村社内的贫穷社员。村社农民向政府缴纳租赋,并服徭役。

国王除直接占有大量土地外,又把土地分封给臣属和侍卫。玄奘记载:“宰牧、辅臣、庶官、僚佐,各有分地,自食封邑。“王之侍卫左右,皆有供禄。”寺院也有国王布施的土地。臣属侍卫的封地,最初是终身占有的禄田,以后逐渐转化为世袭领地。从当时的铭文可见,国王往往把成批的村社赐给个人或寺庙。国王是把连同附着在土地上面的“百姓”,作为封地或布施地分给臣下或寺院的。“百姓”和他们的封建主关系,各有不同,有的限于缴纳租税贡赋,有的处于依附隶属地位。地租剥削形式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等而有差异。实物地租是主要封建剥削形式,另有徭役和其他各种附加的苛捐杂税。徭役如兴修灌溉工程、城堡、邸宅、寺庙、桥梁和道路,在封建主的田地里劳动,在封建主打猎时驱赶野兽等。杂税很多。从保存下来的6至12世纪的许多铭文中知道,封建主对于农民使用牲畜、榨油机等都要收费;封建主建筑房屋、举行婚礼和家庭婚丧大事,都要农民交税。此外,地方公共建筑、宗教庆典以及地方行政人员的供给开支,也得由农民负担。在封建制度形成的过程中,印度社会经济有了新的进展。

水利灌溉事业得到恢复和发展,耕地面积扩大,农产品种类和产量都有增多。销售农产品的村镇市场上有稻谷、胡椒、甘蔗、植物油等出售城市手工业者生产丝、棉织品,金银首饰,象牙制品以及武器等。不但国内商业贸易兴盛起来,印度和缅甸、爪哇、中国的贸易活动,也较前发展。阿拉伯商人也来到印度进行贸易。种姓制度的发展与印度教的兴起古代的瓦尔那制度依然存在,不过有了新的发展。在戒日王时期,婆罗门与刹帝利同样还是统治的瓦尔那,同属封建地主阶级。吠舍已变为只指商人、高利贷者和富裕的手工业者,而处于依附地位的农民及一般手工业者则下降为首陀罗。农民地位的下降,反映了封建化过程的发展与封建制的确立。此外,仍存在着备受压迫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以上情况,在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有明确的记述。自戒日帝国以后,随着社会分工的演变,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和社会结构中地位的世代相传,从吠舍和首陀罗中分化形成了许多不同职业的社会集团——阔提(西方译为“卡斯特”)。提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排他性和世袭性,实行集团内婚。不同阔提之间不但禁止通婚,还禁止共同饮食。后来,周提的数目愈演愈多,到近代达到3500个之多。婆罗门与刹帝利不存在劳动分工,仍各属一个等级。

种姓制度长期以来成为印度社会进步的障碍。英殖民统治者及国内反动统治阶级利用这种制度,破坏人民的团结。在印度封建社会初期,婆罗门教经过同佛教的长期渗透、融合过程,发展成为印度教。婆罗门教和佛教,在教义上本是有歧义的。但在印度阶级社会中,在层层的等级制度的条件下,宗教既然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两者就不免相互吸取对方的教义。佛教承认婆罗门教关于瓦尔那和罱提的划分。婆罗门教在形成为印度教过程中,吸取了佛教的不抵抗、禁欲以 Alt及作“业”获报等教义,并把释迦牟尼当作主神之一毗湿奴的化身,列入印度教诸神之内。印度教叫人相信:某人属于某种姓,是他前生行为的果报。印度教对不同社会地位的人,有着不同的要求。他们宣扬劳动人民的受剥削、受压迫是天神决定的,人民只能安分守己地做驯服的羔羊。所以,要求贫苦人民用守本分来表示虔诚。而对封建统治人物,则宣扬享受是人生目的之一,为他们纵欲享乐寻找宗教的理论依据。马克思指出,“这个宗教既是纵欲享乐的宗教,又是自我折磨的禁欲主义的宗教”①。这种宗教,符合印度封建主阶级统治人民的要求。在封建主阶级的支持下,印度教排挤了佛教。910世纪,印度教在全国获得优势,佛教衰落。

小白

古代的日本上公元前5000年,日本列岛的居民已能制造磨光石器和绳纹式陶器,过着氏族公社生活。公元前2世纪,日本经由朝鲜输入中国的金属冶炼和水稻种植等先选生产技术。日本劳动人民在实践中,先制造青铜器,稍后即开始冶铁和制造铁制工具。与此同时,日本早已萌芽的原始农业,有了迅速发展,稻谷种植逐步推广,农业渐次成为主要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有了剩余产品,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开产部门。始。根据中国史书记载,公元1世纪时,日本有一百多个小国。公元57年(东汉初),九州北部的倭奴国曾遣使向东汉进贡,汉光武帝赐给“汉倭奴国王”金印。公元107年(东汉中),九州北部伊都等国联合向东汉朝贡生口(奴隶)160人。这些所谓“国”,可能是原始公社末期的不同部落或部落联盟,不过在这些“国”内,阶级分化已经较为显著。元2世纪末至3世纪初,九州北部存在过一个邪马台国。邪马台国有“大人”、“下户”和奴隶的明确阶级区分与对立。有军队,有法律。对于违法的人,视其情节轻重,“轻者没其妻子,重者灭其门户及亲族”。邪马台女王卑弥呼“以婢千人自侍”;她所住宫殿已有了武装守卫。公元239年,卑弥呼女王遣使难升米向曹魏献奴隶十名和织锦、刀等贡物。魏授予“亲魏倭王”的封号及金印。据说,卑弥呼死后,其坟直径达百余步,殉葬奴婢有一百多人。这些记载,可能有夸张之处,但表明,阶级分化与阶级矛盾有了发展,雏形国家出现了。

公元3世纪,本州中部兴起一个大和国,不断扩张疆土,到5世纪统一了日本。大和贵族为了掠取奴隶和财富,从4世纪60年代起,侵犯朝鲜半岛南端的任那,逐渐向北蚕食。原来大和族的部落成员,分化成贵族和平民。这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天皇,惟尚未具有以后日本天皇那种绝对权力。大和国家是以皇室为中心的奴隶主贵族的联合统治。经过征服扩张,他们占有大量土地,分别组成“屯仓”(王室的农庄)和田庄(贵族的农庄),还掠得了不少奴隶。奴隶主要用于繁重的家内劳动。在大和国,从事生产的主要是为数众多的部民。部民基本上是集体被王室和贵族奴役的被征服的氏族部落成员,从事种田、春米等世袭性劳动。也有来自中国和朝鲜的移民,被编组成部,做手工业生产(纺织、缝纫、锻冶等)或书写记录工作。也有少数是本族人犯法而被罚为部民的。部民处于半奴隶地位,可以自立家庭,但贵族们有权把从属于自己的部民赠送给人或作贡纳。平民是自由人,他们在贵族压榨下,往往丧失自由,沦为奴隶或部民。大和国家的阶级矛盾和斗争非常尖锐复杂。部民、奴隶和平民不堪残酷剥削,有的“脱籍”逃亡,有的进行武装反抗,出现了“强盗窃贼并大起之,不可止”的局面。奴隶主贵族之间,不断发生争权夺利的内战,如6世纪初九州北部筑紫地方贵族磐井发动反对中央政权的武装叛乱;6世纪后期,苏我氏与物部氏火并,苏我氏得到中央豪族的支持而获胜。

苏我氏在消灭了物部氏之后,一手控制中央大权,社会矛盾进一步发展。日本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苏我氏专政时期,贵族飞扬跋扈,他们“各置己民,恣情驱使。又割国县山海林野池田,以为已财,争战不已。或者兼并数万顷田………修治宫殿,筑造园陵,各率己民,随事而作。”广大农民的土地被强占兼并,众多部民又遭随意驱使奴役,社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被剥削被奴役的劳动群众处境日益恶化,连年“五谷不登,百姓大饥”,“老者啖草根,而死于道途。幼者含乳,与母共死”。人民生活不下去了。而以苏我氏为首的贵族不断与皇室争夺土地和部政局混乱,政令不行,难以继续统治下去。公元645年,皇室联合部分贵族,用从中国回来的留学生为顾问,消灭苏我氏,仿中国建年号“大化”,迁都难波(今大阪)。大化二年(公元66年),按照“法制完备的上国”—中国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颁布改新诏书书。从此开始,进行了系列的改革。史称“大化改新”。(1)废除过去贵族私家占有土地和部民的制度。土地收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是归国有,成为公地。天皇成为全国土地最高所有者。部民归属国家,成为公民,其地位和原来的平民一致。过去的贵族,成为政府官吏。官吏从国家得到食封,以封户租赋的一部分(2)建立班田制。政府对六岁以上公民,每六年班给口作为俸禄。分田一次,男子二段(当时每段相当于11.9公亩),女子为其三分之二,私奴婢给良民的三分之一,死后归还国家。受田人须担负租庸调等赋税和劳役。(3)确立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确定中央和地方的行政制度。实行征兵制,军权归属中央。大化改新是在阶级斗争和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中产生与进行的,在大化改新后,旧贵族曾不止一次地反抗,经过半个世纪的斗争,大化改新才最后完成。大化改新对日本历史的影响是很大的。它使日本社会的主要劳动者—半奴隶的部民,变为农奴式的班田农民。它一度抑制了旧贵族的土地兼并,解除旧贵族对部民的奴役,一定程度上固定了班田农民的租税和徭役负担,承认了农民对宅地、园地的私有权和山林池沼的使用权,使农民在经济上获得一定独立性,从而相对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兴趣,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大化改新是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的开端。

天皇政权,成为当时日本封建主阶级利益的代表者。但是,改新是不彻底的,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经济势力,并未从根本上铲除,奴隶制的残余大量保存。部民中称为“杂色”的酒户、染户、乐户等,仍保持世袭职业,隶属于政府或私家,但不得买卖。“杂色”之下,仍有奴婢。至公元901年,才由法律规定禁止使用奴婢。经过大化改新,部民虽然从旧贵族的奴役下解脱出来,却又在班田制度下被紧紧束缚于土地,负担沉重的租、庸、调,成了整个地主阶级的代表天皇的农奴。班田制的实施,既是天皇和大贵族争权夺利的后果,又是天皇政府限制人民大量逃亡,制止人民暴动的一种手段。天皇政权作为封建主统治阶级的代表,必然为封建贵族官僚的利益服务。贵族官僚不论做官与否,只要有一个贵族的地位,就有“位田”;做了官,在政府里有官职的,有“职田”;有功劳的,另赐予“功田”—有的“功田”可永远世袭,有的可占有一、二世或三世;地方官吏有“公廨田”;寺院、神社有“寺田”、“神田”。

8世纪,在政府颁布私田开发令,允许垦田永得私有之后,豪族、官僚、寺院凭借权势,役使奴婢和失田公民,大开荒地;同时,霸占农民垦田,进而兼并公民的公田,不断扩大封建大地产。天皇本身也以“敕旨田”名义开垦或占有大量土地,如9世纪初叶天皇的“敕旨田”达三千町以上(每町相当于99.18公亩)。封建主私有地产,形成庄园。最初这些土地仍需向政府纳税,从9世纪中叶起,豪门贵族和寺院利用其势力取得了不纳赋税的权力,称为“不输”。到11世纪,封建主更取得了各级政府官吏及法令不能干涉庄园的特权,称为“不入”。庄园取得了“不输不入”的权利,就成为不受政府支配的地区,成了农民不断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抗。逃租抗赋是经常的现象武装起义也在日本各地出现。公元720和724年本州东北的虾夷人和被迫移居开垦土地的农民联合举行起义,杀死政府派去的地方官。公元744年虾夷人又举行起义,几次击退政府军队。接着又在这一带发生俘囚领导的起义,英勇斗争达十余年之久。公元878年,本州东北出羽俘囚起义。公元1051年,在陆奥出羽一带又发生起义,斗争持续了十一年。南部的九州岛也是起义的重要地区。公元702年、公元713年、公元720年,相继发生人民起义。在本州和四国、九州之间的沿海一带,起义群众常以海洋为根据地和封建主作斗争。在封建势力相当强大的关东(今东京附近地区)也时常发生起义。如在9世纪中叶后,下总、上野两国(“国”为地方行政单位)的囚人起义,武藏国各地的人民起义。就是在首都奈良、平安附近,史料也常有所谓“群盗横行”的记载。

拌三丝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子一直都是一个可悲的身份,丫鬟就是其中之一,而通房丫鬟更是悲之及极,所谓通房丫鬟就是指陪女主人嫁到男方家的陪嫁丫鬟,杝们需要随时侍奉在主人左右,就算在夜里也是身不离影的,卧室都是女主人相通的,更有甚者直接在女主人房内搭一张床,她们多半会与男主人发生性关系,而发生性关系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男主人的泄欲,一种是女主人担心男主人出去找别的女人,就让丫鬟与男主人同房,以留住男主人的一种方式,尊严与人格就别提了。

还有一种婚前通房的丫鬟更惨,他们则是大户人家用来教诲少爷用的工具,少爷们招之即来,丫鬟们则是无选择的顺从,也只是一种工具而己,当少爷们成亲时,丫鬟便会被斥逐、丢弃。琼瑶在小说《还珠格格》中描写的金锁便是其中一例,还有影视剧《汉武大帝》中随公主远嫁大漠的婢女,就是真实真实写照。

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一语击破,吃人的封建礼教,不是虚构而是有真实的社会原形的。

西欧封建制度是怎样形成的?当时有哪几个主要的封建国家?

主要是因为当时的人们有非常深的等级制度。他们把人分为三六九等。当时有澳大利亚,法国,美国英国。
2023-08-05 03:18:413

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

西欧封建社会的特征主要有封建等级严苛、庄园经济主导、发展相对缓慢、宗教占绝对统治地位等。总体来说,西欧封建社会发展极不平衡,政治发展曲折艰难,国家长期四分五裂,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很晚才出现。1西欧封建社会的具体特点1、以土地分封为基础形成了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制度。最高统治者是国王,下面是大大小小的封建主,处在社会最底层的是农奴和其他劳动人民。2、以封建主为核心的庄园经济占主导地位。土地是当时最重要的财富。3、发展缓慢。封建等级制度暂时加强了王权,但也潜藏着一种离心力。那就是原来的封地渐渐变成了大大小小的封建主的世袭领地,地方割据势力越来越强大,致使王权削弱,争夺土地的战争接连不断,社会专动荡不安,所以整个欧洲封建社会发展进程十分缓慢。4、基督教会在西欧封建社会占有统治地位。教会占有大量的地产,是欧洲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教会还长期垄断西欧封建社会的文化与教育,对人民进行精神统治,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
2023-08-05 03:19:121

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封建等级制度、庄园经济和农奴制度。其中,封建等级制度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它是指各个封建主:国王、大贵族、中小贵族之间,按照血缘关系、政治关系、宗教关系等而建立起来的等级制度。庄园经济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它是指封建主在一块独立的土地上,占有一切生产和生活资源,实行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农奴制度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人身依附制度,农奴制度在中世纪早期普遍存在。
2023-08-05 03:19:182

西方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开始和结束时间

奴隶社会:西罗马。大约公元前100年封建社会开始是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到1640年英国工业革命的出现结束
2023-08-05 03:19:483

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

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有:庄园经济主导、宗教占绝对统治地位、封建等级严苛、发展相对缓慢等。总的来说,西欧封建社会政治发展曲折艰难,发展极其不平衡,导致国家长期四分四分五裂。 扩展资料 西欧封建社会的具体特点:1.发展缓慢,原来的封地逐渐变成了各大封建主的世袭领地,导致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所以整个发展进程十分缓慢;2.以封建主为核心的庄园经济占主导地位;3.以土地分封为基础形成了金字塔的.等级制度,最低的农奴和其他劳动人民,最高是国王,中间是各大封建主;4.教会占大量地产,是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2023-08-05 03:20:041

西欧封建社会后期经济结构和封建生产关系有怎样的变化?

14、15世纪,西欧封建社会进入了后期阶段。在这一阶段,触发了其自封建制度确立以来的第一次经济结构大调整,以农奴制、庄园制为基础的封建生产关系也随之发生重大变革。日耳曼人的土地制度和社会组织也开始发生了变化,社会结构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日耳曼人的君主、贵族和罗马天主教会势力日益合流,共同形成了西欧封建统治阶级。农民被剥夺了土地所有权和人身自由,成为农奴,受封建主的剥削和奴役,成为欧洲封建社会的主要被统治阶级。扩展资料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以土地关系为纽带,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协调和维护封建主内部的利益,更有效地统治下层人民,其基本特征是封主和与附庸的臣属关系的建立。由于土地是层层分封的,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封主,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则没有臣属关系。所以,在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这种情形使封建等级制度复杂而混乱。如封建主甲可以是乙的封主,而乙的封臣又可以是甲的封君,往往一个封建主有多个封臣,从而加剧了封建主之间的争夺和冲突,出现割据混战局面。
2023-08-05 03:20:381

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基础是封君封臣制。根据查阅相关资料,封君封臣制是西欧封建社会最重要和最具特点的制度之一,构成了西欧封建社会政治生活的基础。在中世纪的西欧,封君封臣制是主从关系最为典型的结构方式,也是制度化的形式。封君封臣关系结成后,双方就应该承担相应的义务及享受应得的权利。封臣履行的义务即封君的权利,封君履行的义务即封臣的权利。
2023-08-05 03:20:531

西欧封建社会制度与中国封建社会制度有什么不同?

1、时间不同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指政治制度,经济上的土地私有制要开始于战国时期,结束于土地改革。)正式开始于公元前221年,结束于公元1911年。也就是自秦朝建立开始,至清朝灭亡结束。西欧封建社会制度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被西方史学家称为“中世纪”,其中从十世纪开始到十四世纪为止约四百年被看作是严格意义上的封建社会。它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一段过渡式的历史。2、原因不同追究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根源,则包括了三个主要的因素:罗马文明、日尔曼传统以及基督教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制度封君封臣,农奴制,庄园采邑制,封建主垄断土地,不允许土地买卖,与人身依附并存的领主和附庸间的契约关系等。3、特点不同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有通过契约租赁、缴纳地租、但其本质依然是一种压迫关系,不会改变封建制度作为一个阶层社会的本质。西欧的封建制度是一种政治、经济合一的制度。封建领主在其封土内首先明确拥有的是土地的所有权,进而在王权衰落后,又逐步取得了王权在地方的权力并将其转化为同封土一并世袭的私人权力。扩展资料:封建制度的形成方式:在封建制度,土地所有者统治其他阶层的根本即为封建土地所有制。在西方,所有土地属于国王,国王把土地封给贵族、功臣,贵族又把自己土地的一部分封给亲信,如此下去。而在中国,自从商鞅变法起就实行土地私有制,地主对辖内土地拥有绝对支配权,可以任意买卖。封建主通过掌握土地这一生产要素,对使用土地的农民或奴隶通过地租、高利贷等手段压迫其他阶层。同时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有通过契约租赁、缴纳地租、但其本质依然是一种压迫关系,不会改变封建制度作为一个阶层社会的本质。在中国封建制度时期,封建领主占有土地,并管理封地内的农民和奴隶,也可蓄养自己的亲信家臣。封地内的自由民自行开发与耕种,而封建主也可以在自己的领地内向他们收取地租。在西方封建制度时期,封建领主不仅占有农田,还把原来生息在这片领地上的农民也囊括入自己的帐簿,使大批农民沦为农奴。中国封建制度里,农民们名义上有独立的人身,但实际由于各种原因,农民根本没有自由。在西方,农奴则被视为领主财产的一部分,与奴隶类似,但农奴只可使用不可买卖。并且,西方封建主和中国封建主都拥有很大权利,可以制约国王。每一个大的封建主在自己辖内都拥有军队,俨然一个“国中国”。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封建制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欧封建社会
2023-08-05 03:21:011

西欧社会制度的演变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feudal hierarchy)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feudal hierarchy),一般指西欧封建主之间依据土地占有和人身依附关系而形成的一种等级关系。由于我们从社会形态的角度来理解封建制度,其上下限与中世纪大致相同,因此,封建等级制度又称为中世纪等级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等级的划分及其之间的关系首先以一种人身的依附关系为依托,这种人身依附关系,在西欧典型地表现为封君封臣制度。  形成  一般说来,西欧的封建制度是从6世纪开始,到11世纪前后基本确立的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西欧封建制度,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两个不同的社会历史交叉,两种社会历史因素相互综合的结果。公元3世纪以来,罗马帝国境内盛行的隶奴制中已经孕育着新的封建关系萌芽,这种制度在实质上看就是封建生产关系的萌芽。这是因为占有主要生产资料的大地产者,已经不能完全占有劳动者本身及其劳动(奴隶只是一种会说话的工具),在经营方式上,大土地所有制同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经营相结合,剥削形式主要通过地租,这已经同封建的生产方式非常接近。另一方面随着日耳曼征服者的足迹所至,日耳曼人的土地制度和社会组织也开始发生了变化,社会结构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日耳曼人的君主、贵族和罗马天主教会势力日益合流,共同形成了西欧封建统治阶级。农民被剥夺了土地所有权和人身自由,成为农奴,受封建主的剥削和奴役,成为欧洲封建社会的主要被统治阶级。  特点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以土地关系为纽带,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协调和维护封建主内部的利益,更有效地统治下层人民,其基本特征是封主和与附庸的臣属关系的建立。由于土地是层层分封的,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封主,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则没有臣属关系。所以,在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这种情形使封建等级制度复杂而混乱。如封建主甲可以是乙的封主,而乙的封臣又可以是甲的封君,往往一个封建主有多个封臣,从而加剧了封建主之间的争夺和冲突,出现割据混战局面。  邑制制   中央把土地作为采邑封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再把它封给自己的臣下为采邑,层层分封,层层结成主从关系,形成像阶梯似的等级制。这是西欧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本特征。封主有责任保护封臣,封臣必须忠于封主,封建主阶级内部的联系加强了。其次,封臣得到采邑时同时获得领地上农民的管辖权,对劳动者的控制加强了。采邑改革后,骑兵逐渐代替步兵,奠定西欧骑士制度的基础,也为日后加洛林朝的强盛创造了条件。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中的等级划分  爵位,它最早出现于中世纪,在近代的一些国家中仍然继续沿用。一般以占有土地的多少来确定分封爵衔之高低,主要可分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这五等。  公爵:在贵族中,公爵是第一等级,地位最高。这个爵名的由来有三:一是欧洲氏族社会解体时期,日耳曼部落的军事首长;二是古代罗马部落的军事首长;三是古罗马时代的边省将领,后指地方军政长官,其拉丁文原意为"统帅"。随着封建关系的发展,王权的日益强化,公爵成了统治阶级中的上层人物。在英国,公爵最初是由十四世纪的英王爱德华三世分封的,被封这公爵的全是王室成员。十五世纪后才打破这惯例,少数非王室人员也被封为公爵。  侯爵:侯爵是贵族的第二等级。查理大帝在位时它是指具有特别全权的边区长官,相当于藩侯,查理曼帝国分裂后,变成了独立的大封建领主。封建王权加强后,侯爵成为公爵与伯爵之间的爵衔,其地位与其他伯爵相等,十到十四世纪后,才确认侯爵的地位在伯上之上。   伯爵:在罗马帝国时,伯爵是皇帝的侍从,掌管军、民、财政大权,有时也出任地方官吏,封建制度强化后,伯爵可割据一方,成为世袭的大封建领主。后来,其地位渐次低落,介于侯爵与子爵之间,为贵族的第三等级。在英国,伯爵之衔历史最久,在一二三七年黑王子爱德华被封为公爵之前,它是英国最高的爵位。这一爵名,来源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丹麦。   子爵:子爵原系法兰克王国的国家官吏名,最早是由国王查理曼于八世纪时封的,后来传到欧洲其他大陆国家。起初,子爵是伯爵的副手,后来独立存在,也可世袭。子爵爵位到十五世纪才传入英国,博蒙德·约翰于一四四○年第一个被封为英国子爵,其地位在男爵之上。   男爵:男爵是贵族爵位中最低的一级。在十一至十二世纪时,它是欧洲君主国国王或大封建主的直接附庸。在英语中,男爵(baron)一词,是诺曼人在征服欧洲大陆时引进来的,本义为"只不过是普通的人",后来演变为"强有力的人"。当时,英国的那些直接从国王那儿得到土地的大佃主,概可称为男爵,但这并非由国王分封。到了一三八七年理查二世约翰·比彻姆为男爵后,男爵才成为英国贵族的正式爵位。  在上述的这五个贵族爵位中,又根据其能否传给后代,分为世袭贵族和终身贵族两类。世袭贵族死后可由长子继承,终身贵族仅限本人活着时担任,死后其子不能承袭。英国的诗人拜伦的伯父是世袭贵族,他去世后,侄子拜伦获得了世袭的爵位。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反应的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谁和谁的矛盾?  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和封建统治者之间的矛盾。  比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就是应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的制约,所以逐渐壮大的资产阶级为了扫清发展的障碍开始了革命。  在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几乎都是各国的封建统治制约了本国资产阶级的发展。
2023-08-05 03:21:081

关于西欧的封建时代

是的,西罗马帝国晚期和灭亡的那段时间。1.就阶级革命史 的观点,(范围:中国,以及西方接受辩证唯物论的历史学家。)认为是属于【奴隶制时代】2.就哲学史而言,希腊罗马是哲学发展的初期,罗马帝国时期叫希腊化时期。
2023-08-05 03:21:282

谁能帮助我归纳一下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以及其形成的原因,谢了。

章 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 公元476 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是西欧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重要 标志,至公元11 世纪,西欧的封建化过程才基本上完成。在这长达数百年的 过程中,一方面是日耳曼农村公社的瓦解与依附农民的形成;另一方面是封 建生产关系的逐步建立。这是西欧封建化过程中,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构 成早期西欧封建社会确立的主要线索。和东方一些文明国家相比较,西欧封 建社会初期相当落后,因为从古代世界遗留下来的是基督教和一些破烂不堪 的城市。生产不发达,商品流通微弱,闭塞的农奴庄园是当时主要的经济细 胞和基层的政治组织。封建割据、王权衰落、整个精神文化领域为僧侣阶层 所垄断,以及劳动群众反农奴化的斗争持续不断,这些都是早期西欧封建社 会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 西罗马帝国的衰亡与日耳曼诸王国的建立 西罗马帝国奴隶制的危机与封建关系的萌芽 3 世纪至5 世纪,是西 罗马帝国奴隶制危机总暴露的时期,同时也是封建因素在帝国母体内孕育成 长的时期。席卷高卢和西班牙的巴高达运动,震撼北非的阿哥尼斯特奴隶大 起义,都发生在这一时期。这些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奴隶主阶级的反动统治。 田园荒芜,城市凋零,大规模掠夺奴隶的战争被迫停止。奴隶来源枯竭,价 格腾贵。公元3 世纪,一个健壮的奴隶,售价300 银币至500 银币。大规模 使用奴隶劳动不仅无利可图,而且极端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把庄园土地分 成小块,租给隶农耕种,是当时唯一有利的耕作形式。 隶农,早在罗马共和国末期已经存在,但最初是指自由租佃者,他们除 交纳一定的地租外,经济上是独立的,法律上是自由人。但至公元1 世纪, 由于奴隶制危机的加深,隶农制也有所发展。公元98 年,小普林尼在给罗马 皇帝图拉真的信中,曾谈到他在伊达拉里亚的提菲林领地,每年总收入是80 万塞斯退斯①,其中一半来自隶农交纳的地租,另一半来自奴隶劳动所得的收 入。由此可以看出,隶农在奴隶主庄园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这时, 隶农的构成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除自由租佃者以外,罗马奴隶主还把土地 分给奴隶耕种,这种授产奴隶,可以获得一部分收获物,他们在法律上虽不 是隶农,但其经济地位已和隶农接近。在帝国边区,罗马奴隶主将土地租给 蛮族移民耕种,后来,这些移民也逐渐变成隶农。还有大批自由小农,因战 乱和重税,无以为生,被迫寻求大庄园主的“庇护”,这也是隶农的重要来 源。 公元3 世纪,意大利各行省已有很多世袭隶农,而且数目日见增长。但 根据一些文献资料,这时期的隶农和土地所有者的关系,仍保持平等的契约 关系。259 年,皇帝瓦列里安及其子加利因努斯在答复叶弗罗西尼的请求时 曾指出:“如果土地出租者把你从领地上赶走,你可以根据契约起诉,并可 以要求赔偿u22efu22ef”。 从公元4 世纪起,隶农的境遇恶化了,帝国通过一系列法令,剥夺隶农 的自由。332 年10 月30 日,皇帝君士坦丁发布敕令:“任何人,不但应把 ① 古罗马银币,帝国时期为铜币。
2023-08-05 03:21:352

欧洲封建社会从什么时间开始的?

公元476年。
2023-08-05 03:21:579

西周与西欧封建社会制度有何不同?

西周封建远远早于欧洲封建,西周封建始于公元前1046年,欧洲封建始于公元476年,两者相差约1500年。发展的路径不同,西周的封建是夏商松散国家形式的升级,而欧洲封建则是罗马帝国解构的结果。西周的封建有一个权力的核心,即周天子,其与诸侯之间有君臣之别,可以调解各诸侯之间的矛盾,不需要借助宗教的力量,属于世俗政权。而欧洲各王国之间没有权力核心,只能以宗教来居中调解矛盾,从而形成王权与神权共治的局面。西周的封建只有三级,从天子到诸侯到卿大夫,形成天下-国-家的概念。再往下为士,虽有贵族头衔但无分封的领地。欧洲封建则很复杂纷乱,随意性较大,除国王外,还有公侯伯子男,领地也非常零碎,最小的领地就是一个村庄而已。
2023-08-05 03:22:132

西欧封建社会发展概况及特点

http://www.doc88.com/p-563065312.html
2023-08-05 03:22:302

西欧封建制度是怎么盛行起来的,什么时候达到顶峰?

737年法兰克国王查理马特即位后为了管理国家,颁布了采邑改革从此开始了西欧封建,在15世纪资本主义慢慢兴起的时候,生产力大幅发展到达了顶峰,西欧封建主义也在这时候慢慢从顶峰走向衰落。
2023-08-05 03:22:383

西欧封建社会的封建制度是怎样的,等级又是怎样划分的?

教士 贵族 骑士 商人 农民
2023-08-05 03:23:045

西欧封建社会的宗教性体现在哪里?

西欧封建社会一大特征即浓厚的宗教性。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在意识形态上,几乎全为基督教所控制。起初日尔曼人在西欧建立的小王国需要教会的帮助,加强自身的地位。罗马教会也需要依靠一个强大的政治势力来巩固自己,于是教权与王权开始结合。例如,法兰克人克洛维(公元481年~公元511年)曾率三千亲兵接受洗礼,同时强迫被征服的居民信仰基督教,使教会在法兰克人中的威信大为提高。同时克洛维的统治和扩张也受到教会的支持。公元752年,矮子丕平利用教会的支持,篡夺法兰克王位后,把夺来的土地送给教皇,即历史上有名的“丕平献土”,由此奠定了教皇辖地的疆域。国王与教皇建立了相互支援的关系。公元799年罗马教皇被罗马贵族驱逐,求救于查理曼,查理曼便进军罗马,恢复教皇权位,教皇为报答查理曼,于公元800年圣诞节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查理曼加冕,尊其为“罗马人皇帝”。基督教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宗教。查理曼为使基督教更好地为其服务,曾从哲学思想体系上对基督教进行改造。他把宗教的统一(“惟一的上帝”)与封建国家的君主专制相结合,把基督教的神权等级观与封建社会的封建等级观结合起来。这样,基督教就演变为封建社会的世界观了。在西欧,基督教不仅在思想意识上居统治地位,它还有一套完整的组织机构——教会组织,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教阶制,有自己的经济实力——教会领地。这一切使基督教在西欧居于“国上之国”的地位。基督教为了控制人们的思想,紧紧抓住了文化和教育,因此中世纪的教育便带有浓厚的宗教性,使西欧的学校几乎是清一色的教会学校。
2023-08-05 03:23:211

西欧封建地区情况

西欧的封建制度并不统一,尤其是德国和法国之间的区别更多。以下主要概括几点德国封建制度的特点。第一,从政教关系角度而言,德国的王权与教权之间的关系呈现拉锯状态,越到晚期,教权凌驾于王权的现象越明显。在中世纪早期,亦即德意志王国初立之时,王权与教权基本上处于平等状态,有时甚至表现出完全凌驾于教权的状态。奥托一世借助罗马主教加冕而成为西方世界的领袖,并进而建立帝国教会体制,而罗马主教则借助德意志国王压制罗马贵族与其他地区教会领袖,这是一种相互利用的关系。在奥托三世时期,皇帝废立教皇之事发生过多起,也多少表现出王权高于教权。然而随着克吕尼运动的兴起,教会内部的独立思想可以追求同王权剥离,并试探着超越王权。德意志历史上最有名的便是主教续任制之争,这主要表现在格利高利七世与亨利四世之间,教皇与皇帝之间各有胜负,最后终结为1122年的《沃尔姆斯协定》,教会获得了胜利。此后虽然也发生了弗里德里希二世与与英若森四世之间的斗争,然而最终仍然是教会占据上峰。教会不仅摆脱了国家的控制,夺回了任命神职人员的权力,还促使科隆、美因兹与特里尔三位主教成为选侯,控制了皇帝的人选。第二,从中央与地方关系而言,尽管中央控制地方的尝试一直存在,但是最终地方分离倾向却越来越严重。德意志王国的产生事实上来源于部落联盟之间的推选行动,其目标则是为了抵御德意志人活动区域周围的异族入侵。这种从部落联盟中产生国家的历史进程有别于从酋邦形式中脱胎而出的国家,从好的地方而言,民主性很强,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则是埋下了地方分离主义的祸根。俗语说,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就是德国的情况。整个德意志地区一直可以分为萨克森、巴伐利亚、士瓦本和法兰克尼亚四个地区,其中萨克森人占据德意志王国国王的时间比较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权在同教权的斗争中开始走下坡,而其内部遭遇到的地方反抗能量也就越来越大。这种趋势最终演变成为查理四世颁布的《金玺诏书》,承认7名选侯具有选举皇帝的权力。尽管此后也有皇帝力图通过贿赂等手段改变选举制,建立世袭制,但却始终没有成功。这种分离倾向一直困扰着德意志民族直到近代民族主义的诞生。第三,从经济角度而言,从早期到中晚期,德意志地区出现过农奴制的反复。关于这一点十分复杂,可以参考王亚平的相应文章。
2023-08-05 03:23:321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对西欧封建社会有怎样的影响

封建等级制度影响了欧洲经济的发展,他把劳动力都禁锢在城堡后庄园里,人民没有人身自由其基础来自三个方面:①古希腊、罗马的遗产,②基督教的传统,③日耳曼人的社会模式.换句话说,西欧封建制度是由罗马封建因素,日耳曼因素,通过基督教会对二者的不断结合而形成的. ⒈罗马封建因素 随着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中止,帝国的经济在公元三世纪已发生严重危机:人口锐减,城市败落,一些大土地所有者便退居乡村,建立了以隶农为主要生产者的、实行租佃分散经营的田庄制,形成自然经济,政治上则形成独立王国.如此在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的奴隶制商品经济已经过渡到隶农制自然经济.另外,罗马很早以来就存在一种保护关系,一些人因败落而寻求富有的庇护人的保护,成为他们保护下的平民或附庸,帝国衰落后,这种保护关系更为扩大,成为日后西欧封建制度的起源之一. ⒉基督教会 与经济的变化相适应,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发生变化,原来的罗马古典文化开始让位于普通人民群众的大众文化,这就是基督教文化.在危机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从崇奉奥林匹斯诸神:朱庇特,宙斯,阿波罗,转奉能解脱个人罪恶,能使个人得到拯救的基督教.因为前者虽然气势磅礴,给人力量,但却不能给人安慰;人是伟大的,但人不能总是显示伟大,人还需要安慰,尤其是在危机时代,人们需要一种神秘主义的哲学体系.在公元三世纪的罗马帝国,这就是新柏拉图主义.经过百般曲折,四世纪以后罗马终于成为基督教国家,教会组织普遍建立,受罗马制度的影响,教会的法律、制度,组织结构都建立起来.正是基督教会,在日益加深的混乱状态中起到了维护秩序的稳定性作用,并且成为日后教化日耳曼蛮族,把罗马古典文化和日耳曼文化结合起来的承担者. 另外,教会所建立的修道院制度,也对中世纪早期的西欧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修士最初一般都是西欧最优秀的农民,他们开垦荒地,排干沼泽,改良土壤,推广三圃制,对恢复和发展西欧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还保存了罗马人的一些建筑技能,发展了木刻、金属制造,纺织、玻璃、酿酒等工艺. ⒊日耳曼因素 日耳曼人刚从原始社会走出,为陷如绝境的西欧社会带来了活力和生机. 与罗马法律相比,耳耳曼法律是习惯法,粗犷、迷信、采用神裁法,但对日后西欧封建政治仍有重大影响.日耳曼法律产生于人类古老的习俗,而不是统治者的意志,所以法律超越王权,没有一个国王可绝对专制,这种王权有限制度是中世纪西欧政治发展的一个特点.所以有人说,民主起源于日耳曼丛林之中. 日耳曼人的亲兵队制度,建立了首领和亲兵相互间契约关系的观念,直接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日耳曼人还带来了农村公社制度(其特点之一是自治),它对西欧城市的形成、行会制度、以至于议会制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日耳曼因素对西欧社会影响之大,以至于全球通史的作者认为:正是日耳曼人的到来,毁灭了西欧的古典文明,从而为西欧新文明的开端,扫清了道路.在中国,在印度,昔日的文明传统一直没有中断,并得以保存,但这仅是旧生命的延续.而西方,在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却出现了一个新的开端.他并且认为,这是西方历史的独特性之所在. 西方史学界在西欧封建制度形成问题上主要分为两派,日耳曼派和罗马派,以后又形成综合派.· (二)、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过程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具有两条相辅相成的线索,一是封主封臣制和封土制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一是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过程,我们把这两个过程称之为封建化过程. ⒈西欧封建化过程的起点——萨利克法典 法兰克人五世纪时分为两支,一支迁莱茵河中游,称河滨一里普阿尔人,一支进入北高卢,称海滨一萨利克人,即克洛维为王的那一支. 萨利克法典是萨利克人的习惯法汇编,形成于六世纪初,511年前后.它反映了五、六世纪法兰克人在进入高卢以后的社会生活状况,既包含了日耳曼人的社会因素,也反映了一些高卢一罗马人的社会因素.西欧社会的封建化过程,就以此为出发点. 克洛维进入高卢后,把所占领的无人居住的土地交给法兰克人的农村公社,他自己占有罗马皇室的土地,并把一部分赏赐给贵族和亲兵,形成日耳曼大土地所有制,对高卢一罗马地主和教会的大地产,则很少侵犯.所以法典反映的土地所有制就有三种:农村公社土地所有制,王室土地所有制,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 一般认为,农村公社是从氏族公社发展而来的自由农民的社会组织,特点是土地公有私耕,行政自治.但也有人认为,它是在中世纪地主庄园内重新形成的. ⒉自由农民的农奴化 最初,法兰克自由农民都是公社成员,有权利和义务参加战争,分取占利品,使用公社土地,参加社员大会.到六世纪下半叶,国王希尔伯利克(561~584年)颁布一道修改萨利克法典的敕令,规定死者如无子嗣,土地由其女儿继承,而不再交还公社.这样,公社的耕地逐渐变为可以买卖的自主地.这时的公社称作马尔克.公社农民内部的经济分化加剧. 但是,法兰克农民农奴化的主要原由,并不是经济分化的结果,因为当时系自然经济,经济分化缓慢,而主要是外部暴力所造成.外部暴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教俗贵族地主利用特权强力兼并公社农民的自主地,失去土地的农民被迫投靠大地主,逐渐变成农奴.二是6~10世纪战争兵役频繁,对外扩张,外族入侵,社会不安定,豪强官吏勒索,这一切使自由农民无法进行正常的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军事制度也有变化,从原来的步兵或轻装骑兵发展成为重装骑兵,战斗力加强,但费用开支也大大增加.据估计,当时四家小农方能装备一名骑兵.这种状况,使许多农民干脆就近寻找一教俗贵族保护,把土地交给贵族而由自己耕种,只向此贵族一人纳税服役,既避免了官府沉重的军役、捐税,也避免了他人的勒索和盗匪的抢劫,此称为“委身式”,也叫“投托”.久之,这些农民就变成了农奴.他们在法国被称为“维兰”. 在法国,还有一些农奴称为“塞尔夫”(serf),他们大多是奴隶的子孙,地位比维兰更低.维兰实际是永久性佃农,份地世袭,劳役有一定传统标准.塞尔夫则由主人任意剥削,并可随土地一并买卖.一般来说,维兰比自由农、佃农的境遇往往要好. 八世纪前半期查理·马特采邑制改革以后,法兰克农民农奴化进程加速. 847年,西法兰克国王秃头查理的墨尔森法令规定,“任何自由人都必须选择一主人,或是国王,或是国王的臣属”. 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过程一直延续到11世纪. ⒊封主封臣制与封土制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阶段:墨洛温王朝时期,六、七世纪,国王采取赐地封土的办法给其官员,封地与公职相联系,这种土地分封是无条件的,久而久之,大贵族势力上升,国王军事经济实力削弱. 第二阶段:到八世纪查理·马特任宫相时,进行采邑制改革,将封地与附庸制度结合起来,从而向西欧封建制度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采邑制改革的另一契机是军事制度发生变化.西欧在与阿拉伯人的接触中,学会了使用马蹬,马蹬的出现,使骑兵从轻装发展为重装,铠甲及贵族族徽都随之出现.更重要的,是由此需要专职作战的骑士,普通法兰克农民既难以负担,也无此技艺,而骑士则需要土地和农民来养活.这样,马蹬→军制改革→社会制度(采邑制)改革. 中国明末时传教士铸造的西洋火炮为何不能引起中国社会制度的变革?顾准这样提出了问题. 马特没收了叛乱贵族和教会的大量地产,分封给他的附庸骑士.受封者,即封臣则以服骑兵役为条件,并向封主宣誓效忠,这种军事封地称为采邑.受封者若不能履行封臣的职责,封主有权收回采邑.这种权利和义务是双方的,是一种契约关系,封主也要保护封臣,不能欺侮他的妻女,若违反,封臣也可另找封主.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就是它的相互性,在封建制度下,没有人是权力无限的统治者.若上面对下面的权力是绝对的,不可反抗的,那就不是西欧封建制度,而是绝对君主制了.这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中国封建制度的概念大不相同. 查理·马特的采邑制改革,到加洛林王朝的矮子丕平和查理曼时继续实行,因为即使查理曼当时也无足够财力搞职业军队.而各级领主,也有自己的附庸骑士,形成层层分封.打仗时,这些附庸的附庸在王室军队中参加其直接领主指挥的军队,并且只是单线联系,形成“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采邑制的广泛推行,导致以下后果:①加速了封建化进程,大小封建主竟相争夺劳动力,把自由农民变成农奴;②巩固了中小封建主的地位,奠定了骑士制度的基础,排除了农民当兵的权利;③形成了金字塔式的、依次互为主从的封建等级制度. 每一骑士都靠自己采邑的农民的赋税和劳役生活,这一骑士对自己的采邑拥有行政、司法、税收等管理权.国王有时还把一些豁免权赐给一些大领主和教会贵族,豁免权也叫特恩权,指这些领主的领地可不受国王代理人或官员管辖.这样一来,就使采邑领地具有独立王国的趋势. 第三阶段:采邑原本是终身的,封臣死亡,采邑交还封主,不得世袭.封臣的继承者若要继续从前的关系,要重搞受封仪式.到九世纪,采邑逐渐变成了世袭领地.877年西法兰克的秃头查理颁布克尔西敕令,承认采邑和特权世袭. 查理曼死后,王权的分散,无休止的内战,外族的入侵,使原本有序的金字塔式的等级统治走向混乱.原来的封疆大吏一一伯爵,以自己的附庸为后盾,从王室官员演变为独立的地方王公。从本质上说,政治分裂是封建制度最正常、最普遍的社会状态。对王权而言,封建制度的兴盛正是王权的阴暗时代。
2023-08-05 03:23:412

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1 、西欧封建制社会 是社会制度的正常过度,也是奴隶制通向资本主义制度的桥梁。萌发一大批早起资本家完成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2 、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为追求迷信开拓疆土的执行者。开辟了大航海时代。我认为呢 加强了世界的联系。通过航海联系了北美,缩短了世界的距离。 宗教加强了西欧 文化的传播,为日后宗教普及奠定了基础。 3、西方的君主立宪制 分权等制度都是在封建社会弊端的背景下产生的。为世界各国的 法律健全 制度健全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2023-08-05 03:23:591

西欧封建社会制度与中国封建社会制度有什么不同?

中国是多民族开放融合性的大汉民族,西欧是吗?。。。中国封建社会商业发达,西欧的商业何时才发展起来的?。。。中国由秦至清有两种形式的封建历史,西欧只有一种形式的封建历史。。。。中国的封建剥削制是赋税摇役,西欧的封建剥削是地租。。。中国由秦至清的封建社会,始终存在着两大阶层关系问题,即封建官僚阶层的统治,与农民阶层的被统治。。。等等。。。。实际上中国与西欧的水土不同,人的禀性也是不同,人的行为也就不同,说教理论也是不同
2023-08-05 03:24:094

西欧的封建制度与中国的封建制度有什么区别?

中国的封建制度是君主的绝对专制,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的命令可以达到帝国统治的任何一个地方。而西欧所谓封建制度其实就是一种封君封臣的制度,但是封君只可以向自己的封臣发号施令,在法国的中世纪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我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也就是说西欧的封君的权力远没有中国皇帝的权力大,当然西欧不同国家也会有些区别,但是大体上都是这样。 政治制度上看中国是统一的封建制度的国家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以土地关系为纽带,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协调和维护封建主内部的利益,更有效地统治下层人民,其基本特征是封主和与附庸的臣属关系的建立。由于土地是层层分封的,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封主,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则没有臣属关系。所以,在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这种情形使封建等级制度复杂而混乱。如封建主甲可以是乙的封主,而乙的封臣又可以是甲的封君,往往一个封建主有多个封臣,从而加剧了封建主之间的争夺和冲突,出现割据混战局面。 西欧封建制度: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经历过一个演变过程。罗马时期,奴隶制度曾经达到高度发展。奴隶数量之多,价格之低,在古代世界是空前的。到中世纪,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而在西欧占有统治地位。从历史分期来说,我国史学界以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作为世界古代史的结束。而从一种剥削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来说,则有一个逐渐演变和发展的过程。从历史上看,一种剥削制度取代另一种剥削制度,新的生产关系总是在旧社会的内部产生的。西欧的封建生产关系也是在罗马奴隶社会内部萌芽的。西欧封建制度是在罗马封建因素产生和日耳曼人氏族制度解体的基础上形成的。 区别在与:1、两种制度不同。西欧所谓封建制度其实就是一种封君封臣的制度封建因素已经存在,这就是隶农制。而封建等级制度是一种层层分封制。 2、统治目标不同。封建等级制度针对统治下人民,而封建制度则针对奴隶。 3、形成关系不同。等级制度是以土地关系,封建制度是在罗马封建因素产生和日耳曼人氏族制度解体的基础上形成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
2023-08-05 03:24:492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实质是什么请简洁明了

实质是经济上封建庄园制、农奴制的广泛推行;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政治上封君封臣制,国王权力相对弱小,基督教会、地方领主权力相对强大。西欧封建等级制度(feudal hierarchy),一般指西欧封建主之间依据土地占有和人身依附关系而形成的一种等级关系。由于我们从社会形态的角度来理解封建制度,其上下限与中世纪大致相同,因此,封建等级制度又称为中世纪等级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等级的划分及其之间的关系首先以一种人身的依附关系为依托,这种人身依附关系,在西欧典型地表现为封君封臣制度。
2023-08-05 03:24:591

西欧封建社会与同时期的中国有哪些异同

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一、中国自秦始皇开始实行郡县制,在经历唐宋的发展,中央政权强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地方上没有能威胁到中央的贵族。而西欧的封建制则是庄园制,庄园内的贵族领主拥有司法、军事、经济权利,因此西欧王国的国王的影响力从来没能超出自己的直属领地,国内都是诸侯贵族割据一方,因此西欧无法形成一个像中国一样的统一大帝国。二、西欧的封建社会在经济上时庄园制,大领主之下是小领主,层层分割,各庄园之间又相互独立,生产规模有限导致无法形成大生产。中国则是大土地所有制,大地主的耕地可以上千上万亩,有利于将有限的土地资源做最大限度的利用。因此中国在封建时代的发展远远超过了封建时代的西欧。三、在宗教方面,西欧更是一度是天主教的教皇的教权凌驾于各国国王的王权,王国登基要得到教皇的加冕才算合法。这不但令西欧的证据混乱,更使教会的教会文化垄断了当时的西欧教育。当东欧蛮族迁徙灭了西罗马之后,古罗马、古雅典文化遭受毁灭性打击,整个西欧封建时代西欧的人民之接触到教会文化,只学习上帝万岁,导致西欧的科技文化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因此被后世称为“黑暗时代”。而中国在汉朝确定改良后的儒家文化的统治地位后,学术、科学发展兴盛,四大发明威震天下。而且在南北朝时经历了大规模的灭佛后避免了宗教乱政的弊端,让科学文化发展能不像欧洲那样受到教会的粗暴干涉甚至破坏。
2023-08-05 03:25:071

西欧封建制度确立于几世纪

法兰克人占领了罗马奴隶主的地产后,克洛维将其或据为己有,或分赐给亲兵、贵族、教会。此外,也允许各地仍保留着的罗马大土地占有者存在,允许罗马旧日的隶农和奴隶用租佃方式,独立经营农庄上的小块土地。而法兰克农民则过着农村公社生活,公社成员享有宅旁土地的个人所有权,在公有地内耕种一定的份地,并共同使用森林、牧场和水源。6世纪末,法兰克社会急剧变化,土地变成私有财产,因此,一些农民破产,耕地便集中于另一些成员之手,他们也成为大土地占有者。破产的农民,投靠教俗大土地所有者,受其奴役。尚未破产的农民,也因不堪勒索、掠夺和军役,被迫把自己的土地交托给邻近的教俗贵族,请求保护,再从保护人处领取份地耕种,担负一定的租税和劳役,也失去了土地所有权和人身自由,沦为农奴。这样,法兰克国王、贵族、教会、亲兵、农村公社分化出的富有者和保留下来的罗马大土地占有者,就都占有着越来越多的大地产,而法兰克农村公社中破产的和尚未破产的农民、残存的奴隶以及罗马大农庄上保留着的隶农、少数奴隶、贫苦的自由农民,就大量向农奴转化。8世纪中期,法兰克宫相查理·马特为使国家长治久安而采取的采邑制,又推进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9世纪,封建制度在法兰克境内确立,后来其他西欧国家也先后建立起封建制度。因此,一般把9世纪作为西欧封建制确立的开始。一、西欧封建庄园与农业的发展 ⒈西欧封建庄园 庄园是西欧封建制度在经济上的表现形式.贵族的采邑领地可能是一个庄园,也可能是十几个、几十个.一个庄园包括一个或几个村庄.庄园的耕地分两类,一类是贵族直领地(自营地),一类是农奴份地.在 11 世纪,采邑的多数居民是农奴.他们被束缚在土地上,未经领主许可不得离开采邑.其实当村外的世界还非常陌生、充满危险并且到处都是同样的采邑时,打算离开的人是很少的.因为采邑的村庄提供更多的安全、更多的家族联系,并且使人们能更方便地找到铁匠和神甫.村民们轮流到领主的地里去劳动,向领主交上一部分他们自己生产的农产品.此外,还有人头税、年贡、磨坊使用费等. 按耕作制度,耕地分三部分:春耕地,秋耕地,休耕地,年年轮换,此为三圃制.每个农奴在每种地上都有一块,一般是长长的一条.耕作时需 4 ~ 8 头牛牵引沉重的耕犁,故需相互合作;由于每家都是狭窄的长条地,种什么和什么时候种,也需要相互协调,因此农村公社在庄园内也往往存在.庄园内还有森林、牧场、水源,由农民共同使用. 至于领主这方面,他不能剥夺农民的财产,也不准把农民赶出他的份地,这是一条公认的封建法律. 与西欧封建庄园不同,中国封建庄园是地主式经济,而不是领主式经济;中国地主的土地所有权与政治统治权相分离,没有西欧领主在庄园内的行政、司法等特权;中国庄园多搞代役租;佃户、客户也没有西欧那样强的人身依附关系. ⒉农业的发展 西欧农业的发展得利于农业技术的进步.其一是三圃制广泛推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百分之十五以上;其二是重型轮式犁取代了过去的扒犁,扒犁只能翻耕贫瘠的砂土,而轮式重犁则可翻耕草地和肥沃的洼地,扩大了耕地面积和耕地质量;其三是把马力用于农业生产,罗马人向来只是把挽具套在马颈上,拖拉重物时用牛可以,用马则极易窒息而死,十世纪发明了胸带挽具,套在马肩上,不但拖力提高 4 ~ 5 倍,而且速度更快;最后是水车和风车的广泛使用,尤其在北欧作用甚大,它可排干低地、沼泽的水,还能带动水磨,英国 1086 年搞土地调查册时,有 5000 盘水磨,平均每 50 户一盘. 不但耕地扩大,农作物单位产量也增加了. 8 ~ 9 世纪英国主要农作物大麦、小麦、燕麦等,种子与收获量比例是 1 : 2 , 1200 ~ 1249 年为 1 : 3 · 7 , 1250 ~ 1499 年为 1 : 4 · 7 ,一般认为,有高出播种量三倍的收成,农夫就有余粮可卖. 这些技术上的进步,使西欧的农业生产率大大提高,人口迅速增长.公元 600 年左右,欧洲人口降至二千万,到 1200 年突破六千万, 1250 年接近七千万, 1300 年约七千三百万,达到欧洲中世纪人口最高峰. 农业生产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为城市和商业的兴起,提供了前提. 二、城市的兴起 ⒈城市的兴起 城市是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中世纪西欧城市的起源,西方有多种理论:罗马城市论,马尔克起源论,市场起源论,庄园起源论,堡垒起源论,各有可取之处.最古老的城市当然是罗马时代留下来的,但多为政治、宗教中心,史家往往称其为主教城市,经济意义不大. 西欧新兴的城市首先在意大利发展起来,如威尼斯,热那亚,米兰,佛罗伦萨.威尼斯原是拜占廷的属国 ,九世纪独立,在以农业为主的欧洲,它是第一个依赖商业贸易生存的国家.威尼斯与君士但丁堡和穆斯林北非之间开展了兴旺的三角贸易,贩运来自东方的货物.接着热那亚、比萨、那不勒斯等口岸也相继仿效,并进而促进意大利内陆城市米兰、佛罗伦萨的发展. 但是西欧城市的大量涌现,还是从 11 世纪到 13 世纪这二、三百年间.佛兰德尔地区的城镇布鲁日、根特从英国进口羊毛,形成北欧的工业中心.在莱茵河、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也出现了汉堡、不来梅、卢卑克等城市.在内地的商路上则出现定期大集市,其中以香槟伯爵领地的集市最为有名. 中世纪西欧城不大,人不多.最大的城市多在南欧,西西里岛的城市巴勒莫盛期据说有三十万人,但这主要是穆斯林奠定的基础.意大利其它有名的城市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人口一般都是十万或更多一些.巴黎 13 世纪人口二十四万,伦敦 12 世纪人口三万, 13 世纪有四万五千人.用今天的标准衡量,那时的伦敦城狭小肮脏,是一个臭气熏天、极易发生火灾的废物堆:木结构的房屋,没有铺垫的街道,有英国唯一的下水道系统,公厕仅有一处.但 12 世纪的伦敦市民却以伦敦为骄傲,认为它光芒四射. ⒉西欧城市的地位和特点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一般都兴起于国王或教俗封建主的领地上,他们象对待自己的庄园那样对待城市,行使其领主权.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本意良好的封建领主也不会管理商人的事务,因为封建法律和习惯法并不了解商业问题.何况封建领主极可能借口提供保护而进行勒索.商人们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他们自己的商业习惯法,以处理货币与货币交换、债务与破产、契约等事务,所以他们希望有自己的法律、法庭,即希望自己管理他们的城市.由此产生城市与封建主的矛盾和斗争. 这种斗争有时非常尖锐,甚至发展到武装冲突,如法国的琅城.但一般多是通过经济赎买的办法,从国王或封建主那里取得特许状,从而拥有自治权.每个城市都是一个集体,市民并不拥有个人的权利.这些特许权大致包括人身自由,市民不能成为农奴,农奴到城市一年零一天即为自由人,司法、财政独立等.一些城市市长由国王委任,有不完全的自治权.还有一些城市有市议会,可选举市长或市政官,拥有完全的自治权.更有一些城市,如威尼斯、佛罗伦萨,则成为城市共和国.当然,也有一些小城市依旧服从封建主管辖.一般来说,到中世纪末期,几乎所有的西欧城市都不同程度摆脱了封建束缚. 与东方城市相比,西欧城市的特点就是其从产生起,即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并取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拥有独立的行政、司法、财政等职能.中国城市一般首先是政治统治中心,城市与专制统治同心,而西欧城市对封建制度起离心作用. 西欧城市特点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①西欧政治分裂,法律不统一,大小封建主割据独立,各封建主都是拥有行政司法职能的独立实体,城市援引此例,就象某一领地取得特恩权一样.这种状况不会在大一统的帝国结构中出现,所以,它既不会出现在东方,也不会出现在罗马帝国时期。②城市往往与王权结盟,取得特许状,以对付当地封建主.③农村公社的传统,市民也组成公社,成为团结斗争的现成组织形式。 ? 古希腊、罗马城市文明的遗产:城市公民群体和公民权的观念,公民大会制度和市议会制度。 ⒊商人行会和手工业行会 在中世纪西欧,没有一个市民需要现代意义上的个人自由,世界仍然太不安定,个人难以单独活动,市民需要共同参加一个严密组织,用各种规则和制约来保护自己.行会是中世纪城市中最主要的经济组织和社会互助组织.从 11 世纪起开始有商人行会,既包括商人,也包括手工业者,后由于分工而专门化,从商人行会中分出手工业行会. 商人行会的主要职能,对外是为其成员造成对当地市场的垄断,故严格限制外地商人在当地的贸易,对内则保持一稳定的、没有竞争的经济制度,故对内统一价格,严惩个人垄断. 加入手工业行会的人必须是行东,帮工和学徒无权参加行会.一般手工业者都经学徒一帮工一行东(师傅).手工业行会的职能与商人行会的职能相似,其行规主要反映经济方面的内容,对生产规模、学徒帮工数量、工资、生产过程、价格、原料、市场都有规定.行规有两个倾向:一是平均主义倾向,使每个市场者机会均等;二是对内反对自由竞争,对外造成垄断. 另外,行会还具有社会互助和救济职能,看来,农村公社对行会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评价:从经济上来看,行会是城市兴起的产物,是中世纪自然经济为主的条件下,商品生产已有发展但还不太发展的产物.中世纪市场狭小,对产品数量、价格等不能不进行限制,否则无法进行正常再生产,所以行会在保障小商品生产方面有进步意义.但随着生产的发展,其保守性愈来愈显,最后被手工工场制度代替。从政治上来看,中世纪的城市主要是由行会组成的,在行会的基础上形成了城市管理的主要机构:市议会,从而体现了一种市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精神。 三、西欧商品市场关系的发展 在西欧早期商业活动中,犹太人往往占有重要地位,他们的足迹遍及拜占廷、阿拉伯世界及西方各地,使长途贸易首先得到发展. 在中世纪,意大利,德意志和尼德兰在商业上比大西洋各国更为发达,城市也更为集中,从而形成两大国际贸易区.一是传统的地中海贸易区,由意大利商人控制,主要搞东西方中介贸易.一是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由佛兰德尔和德国的商人控制,主要经营各国的土特产:罗斯的皮毛、蜂蜜,英国的羊毛,佛兰德尔的呢绒,德意志的粮食. 联系这两大国际贸易区先后有两条通路. 12 ~ 13 世纪主要走陆路,即翻过阿尔陴斯山,经法国香槟伯爵的领地,到达佛兰德尔. 13 世纪以后主要走海路,从地中海出直布罗陀海峡,到英国和北海各港口. 意大利商人对西欧商业组织的发展有重大贡献.起初,他们搞合伙制,一般由两方组成,一方是座商,提供资本,一方是行商,押运货物,回来分配利润后即散伙. 13 世纪以后,意大利出现运输业,行商也逐渐变成座商(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商人组织也由合伙制转变为商行、公司,其主体是一个家族的成员,并以该家族命名. 14 ~ 15 世纪意大利有 200 余家公司或商行,在各主要城市都设分号,远至巴黎、伦敦、布鲁日,这是近代资本主义公司的前身.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货币汇兑和信贷业务也发展起来,从而促进了银行业的出现.这也是意大利商人的贡献,他们发明了借贷记帐法、结算办法等.全欧第一家银行是 1346 年在热那亚成立的,最初贷款利息很高,从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百不等.佛罗伦萨的银行家曾一度代教廷征收西欧一些国家的什一税,可见其势力之大. 四、城市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城市的兴起是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对欧洲文明有重大影响. ⒈城市的兴起使欧洲出现了一个新的等级一一市民阶级.而在此之前,西欧社会只有农奴和在农奴之上的贵族、教士.而且,这些市民的经济力量、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还在稳步提高,这就意味着国家日后要更加重视和支持这些人的利益及其他们的对外冒险事业.此为社会变化. ⒉城市商品经济的作用,促使旧的自然经济的领地庄园制度瓦解和农奴依附地位的消失.门类齐全的庄园生产转而成为满足市场需要的专业化生产,新型的自由农民出现.以前人们的财富观念只有土地,现在则包括货币和可用货币估价的商品.新的商品为土地贵族提供了新的消费,从而也就瓦解了土地贵族,他们不再搞劳役地租,而改用货币地租,使农奴变成了人身自由的佃农.此为经济变化. ⒊城市与王权结盟,促使王权加强,国家出现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同时市民阶级参与政治,城市自治和城市议会,也促进了议会制度的出现.此为政治变化. ⒋随着城市的出现,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这就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准备.这是文化变化.基督教对中世纪欧洲的影响已经渗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无论是思维内容、艺术、文学、科学技术、教育、政治、经济等等的方面。 尤其是《圣经》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恐怕远远超过一般人所想象的。好多人以为基督教对中世纪科学一直是水火不容,但这只是国内的人的刻板印象。其实,对西欧中世纪史有研究的人都知道,事实并不是这样。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中世纪天主教对科学家的迫害,想到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可是人们往往不愿记得布鲁诺伽利略等人原来都是信仰上纯正的人,更不愿知道布鲁诺还是个神甫。 中世纪许多有名的大学(其中不乏到迄今为止我们都熟知其名的大学)都是教会建立起来的。这些大学对科学的进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基督教对社会风俗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例如反对奴隶制和贩奴贸易,主张一夫一妻制,反对溺婴杀婴等恶俗陋习,提倡辛勤劳动,维护世界和平,等等。有人或许会说,这些不过是教会顺利历史潮流的题下应有之义,并不值得特别表之。其实不然。在上述方面教会多少是种倡导者或推动者。我们再看看当今的教会还在孜孜于此,就知道移风易俗并非轻而易举,顺应历史潮流又是谈何容易,因此不能不承认基督教对社会发展所作的巨大努力和深刻影响。 基督教在政治上的影响也好大。但被奉为国教后,因为教会内容管理不善,教权王权之间的争斗,一些教会神职人员的腐败,给人民带来了苦难。随着时间的推移,教会逐渐发现了这些问题并进行了相当多的改进,比如宗教改革,教权王权之间的放松,对教会权利的修缮等等。中世纪以后基督教各教派基本上都对社会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2023-08-05 03:25:371

西欧中世纪的封建制度是否很黑暗呢,文化 方面有什么发展

的确
2023-08-05 03:25:465

欧洲是通过什么方式从奴隶制进入封建社会的

公元476 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是西欧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重要标志,至公元11 世纪,西欧的封建化过程才基本上完成。奴隶社会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开始,到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结束,是中国的奴隶社会。随着石器的发展,金属工具的出现,生产进一步发展,劳动生产率有了较大的提高;社会产品除维持人们的生活必需以外,开始有了剩余。剩余产品的出现,一方面为一部分人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专门从事社会管理和文化科学活动提供了可能,从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私有制的产生准备了条件。随着私有制的产生,社会上出现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原始社会开始解体,奴隶社会产生。奴隶视为奴隶主的财产,可以自由买卖,奴隶主可强迫奴隶工作,劳力活动须以奴隶为主,无报酬和人身自由。一个人类社会中,如果大部分物质生产领域劳动者是奴隶,这样的社会,叫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指实行封建制度的社会状态。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封建社会"是指地主或领主占有土地并剥削农民或农奴的社会形态,西方学者的"封建社会"指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王族和功臣分封领地,是一种国家管理"制度"而不是一种"社会",属于政治制度范畴。地主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社会是封建社会,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封建社会形成的自然经济是以土地为基础,农业与手工业结合,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具有自我封闭性、独立性,以满足自身需要为主的经济结构组织。中国的封建社会正式开始于公元前221年,结束于公元1912年。也就是自秦朝建立开始,至清朝灭亡结束。
2023-08-05 03:26:001

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和中古西欧封建社会的城市有何不同

1、中国的封建与欧洲的“封建”不是同一个概念;2、秦王朝以后的中国社会与西欧的封建社会是两种根本不同的社会;以上两点的不同,决定了中国社会的城市与西欧的城市根本不同.政治制度上:中国的封建制度是君主的绝对专制,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的命令可以达到帝国统治的任何一个地方.而西欧所谓封建制度其实就是一种封君封臣的制度,但是封君只可以向自己的封臣发号施令,在法国的中世纪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我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也就是说西欧的封君的权力远没有中国皇帝的权力大,当然西欧不同国家也会有些区别,但是大体上都是这样. 城市以及经济上: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比较大,经济相对繁荣. 西欧封建社会城市衰落,经济发展缓慢.宗教上:欧洲以唯一宗教为主体,对其他宗教有强烈的排斥性,并且宗教和政治紧密的挂钩.而中国则对宗教相当包容,允许多种宗教并存,宗教和政治权利没有特别大的联系
2023-08-05 03:26:202

为什么西欧封建史比中国短?

经济问题是根本,新航路开辟,经济的繁荣,资本主义产生
2023-08-05 03:26:309

与中国相比,西欧的封建社会具有哪些不同的特征

多了去了。中国是多民族开放融合性的大汉民族,西欧是吗?。。。中国封建社会商业发达,西欧的商业何时才发展起来的?。。。中国由秦至清有两种形式的封建历史,西欧只有一种形式的几百年封建历史。。。。中国人的精神力量强盛,一直存在着封建官僚阶层与农民阶层争斗,即现在所说的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斗争,始终存在着封建剥削制,即赋税摇役的剥削。所谓的土地不过是两大阶层争夺的财产,处于被动地位。而西欧则是物质(土地)力量为重,以地租剥削为主,西欧封建社会下的土地租赁期可是很长的,中国有吗?。。。等等。。。。实际上中国与西欧的水土不同,人的禀性也是不同,说教理论也是不同,。。。就这吧。。。。。。
2023-08-05 03:26:484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与西欧封建制度有什么区别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以土地关系为纽带,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协调和维护封建主内部的利益,更有效地统治下层人民,其基本特征是封主和与附庸的臣属关系的建立。由于土地是层层分封的,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封主,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则没有臣属关系。所以,在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这种情形使封建等级制度复杂而混乱。如封建主甲可以是乙的封主,而乙的封臣又可以是甲的封君,往往一个封建主有多个封臣,从而加剧了封建主之间的争夺和冲突,出现割据混战局面。西欧封建制度: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经历过一个演变过程。罗马时期,奴隶制度曾经达到高度发展。奴隶数量之多,价格之低,在古代世界是空前的。到中世纪,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而在西欧占有统治地位。从历史分期来说,我国史学界以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作为世界古代史的结束。而从一种剥削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来说,则有一个逐渐演变和发展的过程。从历史上看,一种剥削制度取代另一种剥削制度,新的生产关系总是在旧社会的内部产生的。西欧的封建生产关系也是在罗马奴隶社会内部萌芽的。西欧封建制度是在罗马封建因素产生和日耳曼人氏族制度解体的基础上形成的。 区别在与:1、两种制度不同。西欧所谓封建制度其实就是一种封君封臣的制度封建因素已经存在,这就是隶农制。而封建等级制度是一种层层分封制。2、统治目标不同。封建等级制度针对统治下人民,而封建制度则针对奴隶。3、形成关系不同。等级制度是以土地关系,封建制度是在罗马封建因素产生和日耳曼人氏族制度解体的基础上形成的。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包括国王和平民的,西欧封建制度涉及到统治者、贵族和奴隶,平民并不在被奴隶之中。简单叙述了一下,希望能帮到你
2023-08-05 03:26:571

与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有直接关系的是?

中世纪时,在西欧各地盛行庄园经济。庄园是这个时期西欧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特定的组织形式。中世纪初期,西欧国家的生产力都很低下,封建主主要依靠自己的地产生活,所以国王、教会和大封建主都建立庄园。典型的庄园一般是一村一庄,但是也有一些大的庄园可以包括几个村庄,当然有些小庄园也只有一个村庄的一部分。庄园土地一般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有的也包括部分的自由地。农民份地由分散各地、相互交错的条田组成,耕作时各地条田统一轮流进行。另外,庄园上还有供集体使用的森林、牧场、水塘等。庄园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庄园生产主要是为生产者自家和领主提供生活资料,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庄园里有手工作坊、磨坊和烤面包坊等,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只有少数庄园不能生产的物品(如盐、铁等)才从城市购买。 庄园的农业生产实行三圃耕作制,即把耕地分作春播地、秋播地和休耕地三部分,轮流耕种。休耕地和收获后的耕地作为公共牧场,集体使用。庄园生产者主要是农奴,此外还有自由佃户、雇工和奴仆等。农奴除耕种自己的份地外,还须无偿地为领主耕种自营地。农奴大部分时间要为领主劳动,一般每周3—4天,农忙时增加。农忙时必须优先完成领主自营地的耕作义务。这就是所谓的劳役地租。此外,农奴还必须交纳各种捐税,如人头税。结婚税、死手捐(即财产继承税)、什一税(向教会交纳的宗教税),农民使用领主的磨坊、烤面包坊也得交税。租税之外,还须缴纳各种贡物并服劳役,如献纳家禽、鸡蛋、酒及其他土特产品,杂役如修桥、筑路、砍柴、运输、盖房等等。为了强制农奴从事这种无偿的繁重劳动,封建领主对农奴拥有行政和司法权力。庄园领主派管家主持生产,监督农民劳动,并设置庄园法庭,以加强对农民的控制。庄园法庭每年召开数次,主要审理农奴与封建主之间的纠纷,以保护领主的利益。另外也审理农奴与自由农民之间的一些纠纷或农民违犯公共利益等案件。一般判决多处以罚金,而罚金则归领主所有。所以司法权是一项有利可图的特权。封建主对其领地上的农奴拥有行政和司法权力,这是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一大特点。英国的庄园是中世纪西欧庄园的典型。13世纪时,英国的庄园经济达到鼎盛时期。当时,英国生产力有了发展,农业进步,商品货币关系扩大,封建主普遍对领地的经营予以更多的注意。所以庄园得到发展,其组织机构也更为完善。14世纪以后,由于城市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有的领主逐渐放弃自营地,采用出租庄园的办法,并把劳役地租折算为货币地租。与此同时,农奴的依附关系也逐渐松动,直至获得人身自由。庄园制日趋解体。那么,庄园制、农奴制和劳役地租制在西欧封建社会上普及程度是怎样的呢?这是史学界争论的一个问题。现在一般认为,庄园经济实际上只是中世纪西欧封建经济的一种代表形式,但并不是唯一的。以庄园制最为发达的英国为例,封建地产的经营并非只有庄园一种形式,此外还有敞地制和租佃制;庄园里的土地除领主土地和农奴的份地外,还有自由地;庄园里的生产者也并非是清一色的农奴,还有自由佃户、雇工等;劳役地租也并非是惟一的形式,与其并行的还有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13世纪,英国庄园制极盛时期,中部5郡(牛津、剑桥、亨廷顿、贝德福、白金汉)庄园占耕地面积最多不过 80%,其他地区庄园则较少,如东盎格利亚(诺福克、色福克、埃塞克斯郡)是自由农民集中地区,他们租佃封建主土地,只交纳货币地租。肯特郡的庄园更少,那里的农民一直是自由的,领主的自营地大都用雇工,而无农民劳役。北部的几个郡,如诺森伯兰、达勒姆、坎伯兰、威斯特摩兰、中肯等,中世纪时还是苏格兰人经常出没的地方,英国封建主势力不大,庄园很少。至于西南的德文郡和康沃尔郡,多森林沼泽,畜牧业发达,且富矿产,庄园也很少。由此可见,庄园的本质因素,应是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同时存在,实行劳役地租,即劳役制庄园。由于实行劳役地租,提出了领主对生产者人身强制的必要性,因而领主要拥有行政和司法权力,以加强对农民的控制。因此,劳役庄园制是经济与超经济强制权力相结合的一种特定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这种庄园只是中世纪西欧的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但不是惟一的生产组织形式,此外还有许多自由地,实行租佃制经营方式。农民并没有完全农奴化,社会上还存在许多自由农民,即便在庄园里,除农奴外还有自由佃户和雇工等。至于劳役地租也只是庄园制地租的一种重要形态,在社会上并不占据支配地位的优势。
2023-08-05 03:27:061

简述西欧封建社会解体的原因

社会的发展 生产力的提高 原有的制度已经不适应人民的 精神和物质要求
2023-08-05 03:27:162

谁能帮助我归纳一下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以及其形成的原因,谢了。

封建制度: 组成:罗马因素:隶农制 日耳曼因素:氏族制 特点:农奴劳动和土地剥削,农奴是人身不自由的独立生产者 层层隶属,只有两级之间关系,隔级无关,王权虚空 采邑改革:8世纪上半叶,宫相查理马特变无条件赏赐为有条件分封,加速了封建制形成,加速了农民农奴化 时间:在6世纪下半叶产生,11世纪基本确立 封建时期的统治者:法兰克征服者和原罗马贵族,496后教会也成为一部分 衰败:法兰克王国后期,采邑变为世袭领地,王国呈割据状态,封建领主势力做大中世纪庄园: 特点:自给自足,封闭性,土地契约,封建制度,劳役地租,是西欧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 三部份:领主自营地,农奴分地,自由农民分地 领主:教会贵族,世俗贵族和国王 衰败:14世纪后因为生产水平提高和商品货币关系的渗透等级君主制:萌芽阶段:12世纪后,得利于城市复兴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两股势力崛起:国王的中央集权势力和新兴市民阶层 目的:打破封建割据,谋取共同利益初步形成:13世纪下,1265英国议会和1302法国三级会议概念:通过等级议会进行统治的政权形式,是中世纪封建制度的特征之一议会组成:教会贵族、世俗贵族、平民特点:贵族和市民共同参政,一定程度上分享政治权权力分配:军事和司法归国王 赋税批准和分摊归议会意义:推动社会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2023-08-05 03:27:232

请问西欧封建领主庄园制度的瓦解时间大约是什么时候?

(⊙o⊙)…
2023-08-05 03:27:323

为什么城市发展对西欧近代化起了促进作用?

首先,从经济上来讲,尽管中世纪早期西欧城市的发展局部的缓和了封建社会的矛盾,成为封建制度的捍卫者,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加速了西欧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逐渐成为封建制度的破坏因素,从而为后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生、发展做足了准备。斯内尔曾说过,“在农业改良、地区市场的一体化和工厂制度的发展中,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可能比原工业化的促进作用更大”。其次,从政治的角度看,市民们在向封建主争取城市自治权的斗争中,广泛地参加到政治中来,成为了一个整体阶层,从此在封建国家的政治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这就打破了旧有的封建主义的领主一一附庸的关系模式,为新型的国家政治体制开辟了道路。此外,当市民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国家政治时,公共权力这一近代国家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市民社会也就产生了。尽管中世纪西欧的市民社会带有浓厚的封建性质,但却为近代资本主义式的市民社会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并构建了基本的框架。再次,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发展还在精神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世纪的西欧是基督教的世界,基督教的触角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城市文化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专门的世俗文化的特性”,市民们积极创办世俗学校,从而使教育不再为修道院所独享,文化知识也不再为教士所垄断。学校的创办一方面提高了市民们的普遍文化素质,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从事商品贸易;另一方面,也是相当重要的方面,是这种世俗文化随着城市的发展、壮大使民主、平等、自由、公共权力等思想越来越深入人心,从而为近代的两个伟大思想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和舆论准备。综上所述,城市的发展史中世纪西欧历史上的一件不容忽视的大事,它不论对近代的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和教育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某种意义上说,中世纪的西欧城市中孕育了近代资本主义,为其发生提供了各方面的条件。
2023-08-05 03:27:391

总结西欧封建社会早期政治、经济、社会的基本特点并做简要评价

  经济方面:实行自己自足的庄园制经济形式,庄园主拥有行政司法税收等权力,一般收取劳役地租,庄园主通过剥削农奴来实现其特权.  政治方面:基督教神学有很大的权利,通过思想.政治.税收等手段控制人们,神权同俗权相结合,一方面:神权和教权相互支持;另一方面:神权和教权相互斗争,争夺权利,都试图控制对方以谋求自己的利益.  思想和文化方面:人们的思想受到封建神学的深刻影响,被神学所控制,文学作品大多以神学为体裁,科学技术的发展受到阻碍,  另外,西欧封建性质的行会城市在中世纪后期得到发展,它在经济和社会生活起了双重方面.  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国王、封建主和基督教会通过层层采邑分封建立起依次互为主从的金字塔般的封建等级制度。这个制度有两根主要支柱——封建庄园和教会神权。封建庄园是经济支柱。它建立起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领主有责任保护附庸,附庸也有义务效忠,随时去前线作战,这样大大提高了国家的战斗力,也加强了中小封建主阶层,是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基础。教会神权是精神支柱。在整个中古时期,罗马天主教在经济上占据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文化方面形成一元垄断,可谓是处于一种万流归宗的地位。正是在整个中古时期教会对西欧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深远重大,以至于以后西欧中出现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资产阶级革命等重大事件,无不与教会有关
2023-08-05 03:27:471

总结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在整个中古时期,罗马天主教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经济上占据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在思想文化方面形成一元垄断,可谓是处于一种万流归宗的地位.城市是文明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重要因素就包括自治城市和城市阶级的兴起. 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严密的封建制度体系.西欧封建社会早期,土地是主要财富.国王把一部分土地分封给大封建主,这些人成为诸侯.诸侯又把一部分土地分封给较小的封建主,小封建主再向下分封.国王和大封建主又各自分封了一批骑士,作为自己的武装力量. 这样层层分封,就形成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等自大至小不同等级的封建主.这些封建主分别领有大小不等的封地,拥有数量不等的庄园、农奴和武装.这样,在社会的每个角落,形成一种领主(封主)和附庸(封臣)的关系,他们彼此负有义务.领主保护附庸,附庸必须向领主宣誓效忠,为领主提供多种服务.但是,领主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附庸,不能管辖附庸的附庸.每一个封建主无异于一个小国君,割据一方,各自为政. 诸侯的势力很大,有的竟敢向国王提出挑战.封建贵族住在戒备森严的城堡里,有自己的武装;他们的经济生产单位叫庄园,一般自给自足,不与外界交往.结果,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辽阔庄园环绕的无数城堡以及直插天际的尖顶教堂,成为西欧封建社会早期的典型政治风貌和独特社会景观. 2、政教二元一体的社会政治结构.从5—6世纪开始,西欧的教会势力迅速增长.罗马天主教会是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土地的三分之一.教会同样按照封建的方式建立自己的教阶制度,最高的是教皇,下面有大教主、主教等,他们各有自己的辖区. 8世纪中期,意大利中部形成教皇国.教皇既是宗教首领,又是拥有世俗权力的一国之君,直接管辖的领土达四万多平方千米.国王为了使自己的统治神圣化,经常请求教皇以上帝的名义为自己加冕.查理大帝就是这样做的.这种做法加强了封建国王与教会的联系,更意味着教权凌驾于主权之上.9世纪,教皇成为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仲裁者.然而,教皇与封建君主时而相互勾结,时而明争暗斗. 在西欧中世纪,人们相信世界上的一切权力都是上帝授予的,但在谁才是这个权力拥有者的问题上,意见却是大相径庭.国王和教会都想把这一大权据为己有,双方不断发生碰撞和摩擦.只是到了中世纪后期,随着西欧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和壮大、资产阶级的兴起、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的开展,教皇和罗马天王教皇的势力才逐渐衰落下去. 3、自治城市的繁荣和城市市民阶级的兴起 11——12世纪,欧洲各地的城市普遍重新兴起.中世纪时,由于人口的增加和商业的发展,除原来罗马帝国时期的老城市外,在城堡、主教堂、大修道院附近地区出现了许多新兴城镇.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等.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级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广大西欧城市开展了争取自治权利的斗争,并订制自己的法律,建立自己的武装,向封建王权和各级封建主发起挑战.到14~15世纪,从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新兴的城市中等阶级,已经与封建制度水火不容,成为欧洲反封建王权的强大革命力量. 4、封建等级代表制. 13世纪早期,欧洲一些王国的君主竭力重振王权,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结果,王权受到封建法律的约束,国王的独断专行受到限制.国王不甘心权力的削弱,挑起内战.国王战败.13世纪后半期,英国的议会制度开始萌芽.以后议会逐渐定型为上下两院.国王必须通过议会规定赋税,制定法律.等级代表制的封建君主政体对国王权力有所约束.14世纪初,法国也出现了以三级会议为代表的等级代表制度.由于法国王权比较强大,三级会议限制王权的作用相对较小. 英国的等级代表制度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影响巨大.在反对封建国王专制集权的斗争中,封建贵族、高级教士、城市商人等联合起来斗争,迫使国王坐下来,与他们商讨有关关税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是封建王权受到制约.英国的等级代表制在制约封建王权、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西方近代议会制度的起源.
2023-08-05 03:28:071

西欧封建社会统治的特点

  特点:   1、以土地分封为基础形成了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制度.最高统治者是国王,下面是大大小小的封建主,处在社会最底层的是农奴和其他劳动人民.   2、以封建主为核心的庄园经济占主导地位.土地是当时最重要的财富.   3、发展缓慢.封建等级制度暂时加强了王权,但也潜藏着一种离心力.那就是原来的封地渐渐变成了大大小小的封建主的世袭领地,地方割据势力越来越强大,致使王权削弱,争夺土地的战争接连不断,社会动荡不安,所以整个欧洲封建社会发展进程十分缓慢.   4、基督教会在西欧封建社会占有统治地位.教会占有大量的地产,是欧洲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教会还长期垄断西欧封建社会的文化与教育,对人民进行精神统治,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   另一种特点说法:   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国王、封建主和基督教会通过层层采邑分封建立起依次互为主从的金字塔般的封建等级制度.这个制度有两根主要支柱——封建庄园和教会神权.封建庄园是经济支柱.它建立起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领主有责任保护附庸,附庸也有义务效忠,随时去前线作战,这样大大提高了国家的战斗力,也加强了中小封建主阶层,是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基础.教会神权是精神支柱.在整个中古时期,罗马天主教在经济上占据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文化方面形成一元垄断,可谓是处于一种万流归宗的地位.正是在整个中古时期教会对西欧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深远重大,以至于以后西欧中出现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资产阶级革命等重大事件,无不与教会有关.
2023-08-05 03:28:141

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论文 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 及政治特点 急!!

一、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从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中可见其发展极不平衡,政治发展曲折艰难,国家长期四分分裂,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很晚才出现(英法到15世纪、德意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二、形成原因: 1、 体系严密的封建制度 西欧封建社会早期,土地是主要财富。国王把一部分土地分封给大封建主,这些人成为诸侯。诸侯又把一部分土地分封给较小的封建主,小封建主再向下分封。国王和大封建主又各自分封了一批骑士,作为自己的武装力量。 这样的层层分封,就形成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等自大至小不同等级的封建主。这些封建主分别领有大小不等的封地,拥有数量不等的庄园、农奴和武装。这样,在社会的每个角落,形成一种领主(封主)和附庸(封臣)的关系,他们彼此负有义务。领主保护附庸,附庸必须向领主宣誓效忠,为领主提供多种服务。但是,领主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附庸,不能管辖附庸的附庸。每一个封建主无异于一个小国君,割据一方,各自为政。 诸侯的势力很大,有的竟敢向国王提出挑战。封建贵族住在戒备森严的城堡里,有自己的武装;他们的经济生产单位叫庄园,一般自给自足,不与外界交往。结果,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辽阔庄园环绕的无数城堡以及直插天际的尖顶教堂,成为西欧封建社会早期的典型政治风貌和独特社会景观。 2、 政教冲突 从5~6世纪开始,西欧的教会势力迅速增长。罗马天主教会是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土地的三分之一。教会同样按照封建的方式建立自己的教阶制度,最高的是教皇,下面有大教主、主教等,他们各有自己的辖区。 8世纪中期,意大利中部形成教皇国。教皇既是宗教首领,又是拥有世俗权力的一国之君,直接管辖的领土达四万多平方千米。国王为了使自己的统治神圣化,经常请求教皇以上帝的名义为自己加冕。查理大帝就是这样做的。这种做法加强了封建国王与教会的联系,更意味着教权凌驾于主权之上。9世纪,教皇成为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仲裁者。然而,教皇与封建君主时而相互勾结,时而明争暗斗。 在西欧中世纪,人们相信世界上的一切权力都是上帝授予的,但在谁才是这个权力拥有者的问题上,意见却是大相径庭。国王和教会都想把这一大权据为己有,双方不断发生碰撞和摩擦。只是到了中世纪后期,随着西欧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和壮大、资产阶级的兴起、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的开展,教皇和罗马天王教皇的势力才逐渐衰落下去。 3、 城市的兴起 11~12世纪,欧洲各地的城市普遍重新兴起。中世纪时,由于人口的增加和商业的发展,除原来罗马帝国时期的老城市外,在城堡、主教堂、大修道院附近地区出现了许多新兴城镇。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等。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级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广大西欧城市开展了争取自治权利的斗争,并订制自己的法律,建立自己的武装,向封建王权和各级封建主发起挑战。到14~15世纪,从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新兴的城市中等阶级,已经与封建制度水火不容,成为欧洲反封建王权的强大革命力量。 4、 封建等级代表制的出现 13世纪早期,欧洲一些王国的君主竭力重振王权,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结果,王权受到封建法律的约束,国王的独断专行受到限制。国王不甘心权力的削弱,挑起内战。国王战败。13世纪后半期,英国的议会制度开始萌芽。以后议会逐渐定型为上下两院。国王必须通过议会规定赋税,制定法律。等级代表制的封建君主政体对国王权力有所约束。14世纪初,法国也出现了以三级会议为代表的等级代表制度。由于法国王权比较强大,三级会议限制王权的作用相对较小。 英国的等级代表制度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影响巨大。在反对封建国王专制集权的斗争中,封建贵族、高级教士、城市商人等联合起来斗争,迫使国王坐下来,与他们商讨有关关税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是封建王权受到制约。英国的等级代表制在制约封建王权、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西方近代议会制度的起源。
2023-08-05 03:28:211

如何认识西欧的封建社会?

1 、西欧封建制社会 是社会制度的正常过度,也是奴隶制通向资本主义制度的桥梁。萌发一大批早起资本家完成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2 、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为追求迷信开拓疆土的执行者。开辟了大航海时代。我认为呢 加强了世界的联系。通过航海联系了北美,缩短了世界的距离。 宗教加强了西欧 文化的传播,为日后宗教普及奠定了基础。 3、西方的君主立宪制 分权等制度都是在封建社会弊端的背景下产生的。为世界各国的 法律健全 制度健全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2023-08-05 03:28:282

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

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以封建主为核心的庄园经济占主导地位;教会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也是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推行封建等级制度;个人等级以土地为中心层层分封,封主封臣之间形成严格的上下级关系;欧洲封建社会发展进程十分缓慢。西欧封建制度是中古欧洲历史的一项核心内容,而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在整个中古时期,罗马天主教在经济上占据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文化方面形成一元垄断,可谓是处于一种万流归宗的地位。城市是文明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根源因素有很多就是城市造成的。拜占廷帝国是一个曾经辉煌的古老文明,在如何面对新的环境挑战方面,拜占廷帝国的历史命运具有重大的典型意义和启示价值。在西欧封建制度下,国王和百姓、封主和封臣都遵循一种契约(合同)。每个人都对他人负有某种义务,国王有权强制执行。如果一个国王侵犯了一个封臣的权利,封臣们也可联合起来反对他。封臣们组成国王的议事会。国王应按照封臣们的劝告行事。如果封臣们觉得国王滥用他的权力,可以对他进行限制。故封建制度下的王权是有限的,封建主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互相制约,具有契约(合同)性质。
2023-08-05 03:29:361

西欧的封建制度

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概念是:①封建主之间形成了特殊的封主封臣关系;②形成了与封主封臣制相适应的封土制度;③中央权力衰落,各封建主在其领地内有独立的政治权力。在西欧,封建制度一定不是专制,而只意味着分裂,封建分裂是西欧封建制度最正常的表现形式。当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时,政治上才进入专制君主制时期,但这已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了。在西欧封建制度下,国王和百姓、封主和封臣都遵守一种契约.每个人都对他人负有某种义务.如一人违约,义务也就中止.如果一个封臣拒绝履行他应尽的义务,国王有权强制执行.如果一个国王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们也可以联合起来反对他.封臣们组成国王的议事会,国王应按封臣们的劝告行事.如果封臣们认为国王滥用他的权力,可以对他进行限制.故封建制度下的王权是有限的,封建主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互相制约,具有契约性质。封建制度存在的条件: 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土地占有具有经济优势和重要的政治作用;封建制度是军事阶层的统治,它在经常打仗的社会才能形成,骑士的优势也才能显示,给他们的报酬只能主要是土地。
2023-08-05 03:29:553

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

  特点:  1、以土地分封为基础形成了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制度。最高统治者是国王,下面是大大小小的封建主,处在社会最底层的是农奴和其他劳动人民。  2、以封建主为核心的庄园经济占主导地位。土地是当时最重要的财富。  3、发展缓慢。封建等级制度暂时加强了王权,但也潜藏着一种离心力。那就是原来的封地渐渐变成了大大小小的封建主的世袭领地,地方割据势力越来越强大,致使王权削弱,争夺土地的战争接连不断,社会动荡不安,所以整个欧洲封建社会发展进程十分缓慢。  4、基督教会在西欧封建社会占有统治地位。教会占有大量的地产,是欧洲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教会还长期垄断西欧封建社会的文化与教育,对人民进行精神统治,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  另一种特点说法:  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国王、封建主和基督教会通过层层采邑分封建立起依次互为主从的金字塔般的封建等级制度。这个制度有两根主要支柱——封建庄园和教会神权。封建庄园是经济支柱。它建立起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领主有责任保护附庸,附庸也有义务效忠,随时去前线作战,这样大大提高了国家的战斗力,也加强了中小封建主阶层,是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基础。教会神权是精神支柱。在整个中古时期,罗马天主教在经济上占据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文化方面形成一元垄断,可谓是处于一种万流归宗的地位。正是在整个中古时期教会对西欧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深远重大,以至于以后西欧中出现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资产阶级革命等重大事件,无不与教会有关。  我觉得第一种最不错!~!
2023-08-05 03:30:091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怎样形成

来自三个方面:1.基督教的传统。2.古希腊和罗马的遗产。3.日耳曼人的社会模式。另外也可以理解为,西欧封建制度是由罗马封建因素,日耳曼因素,通过基督教会对二者的不断结合而形成的。
2023-08-05 03:30:183

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特点及形成原因(1000字)

一、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从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中可见其发展极不平衡,政治发展曲折艰难,国家长期四分分裂,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很晚才出现(英法到15世纪、德意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二、形成原因: 1、 体系严密的封建制度 西欧封建社会早期,土地是主要财富。国王把一部分土地分封给大封建主,这些人成为诸侯。诸侯又把一部分土地分封给较小的封建主,小封建主再向下分封。国王和大封建主又各自分封了一批骑士,作为自己的武装力量。这样的层层分封,就形成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等自大至小不同等级的封建主。这些封建主分别领有大小不等的封地,拥有数量不等的庄园、农奴和武装。这样,在社会的每个角落,形成一种领主(封主)和附庸(封臣)的关系,他们彼此负有义务。领主保护附庸,附庸必须向领主宣誓效忠,为领主提供多种服务。但是,领主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附庸,不能管辖附庸的附庸。每一个封建主无异于一个小国君,割据一方,各自为政。 诸侯的势力很大,有的竟敢向国王提出挑战。封建贵族住在戒备森严的城堡里,有自己的武装;他们的经济生产单位叫庄园,一般自给自足,不与外界交往。结果,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辽阔庄园环绕的无数城堡以及直插天际的尖顶教堂,成为西欧封建社会早期的典型政治风貌和独特社会景观。2、 政教冲突从5~6世纪开始,西欧的教会势力迅速增长。罗马天主教会是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土地的三分之一。教会同样按照封建的方式建立自己的教阶制度,最高的是教皇,下面有大教主、主教等,他们各有自己的辖区。8世纪中期,意大利中部形成教皇国。教皇既是宗教首领,又是拥有世俗权力的一国之君,直接管辖的领土达四万多平方千米。国王为了使自己的统治神圣化,经常请求教皇以上帝的名义为自己加冕。查理大帝就是这样做的。这种做法加强了封建国王与教会的联系,更意味着教权凌驾于主权之上。9世纪,教皇成为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仲裁者。然而,教皇与封建君主时而相互勾结,时而明争暗斗。在西欧中世纪,人们相信世界上的一切权力都是上帝授予的,但在谁才是这个权力拥有者的问题上,意见却是大相径庭。国王和教会都想把这一大权据为己有,双方不断发生碰撞和摩擦。只是到了中世纪后期,随着西欧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和壮大、资产阶级的兴起、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的开展,教皇和罗马天王教皇的势力才逐渐衰落下去。3、城市的兴起11~12世纪,欧洲各地的城市普遍重新兴起。中世纪时,由于人口的增加和商业的发展,除原来罗马帝国时期的老城市外,在城堡、主教堂、大修道院附近地区出现了许多新兴城镇。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等。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级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广大西欧城市开展了争取自治权利的斗争,并订制自己的法律,建立自己的武装,向封建王权和各级封建主发起挑战。到14~15世纪,从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新兴的城市中等阶级,已经与封建制度水火不容,成为欧洲反封建王权的强大革命力量。4、 封建等级代表制的出现13世纪早期,欧洲一些王国的君主竭力重振王权,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结果,王权受到封建法律的约束,国王的独断专行受到限制。国王不甘心权力的削弱,挑起内战。国王战败。13世纪后半期,英国的议会制度开始萌芽。以后议会逐渐定型为上下两院。国王必须通过议会规定赋税,制定法律。等级代表制的封建君主政体对国王权力有所约束。14世纪初,法国也出现了以三级会议为代表的等级代表制度。由于法国王权比较强大,三级会议限制王权的作用相对较小。英国的等级代表制度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影响巨大。在反对封建国王专制集权的斗争中,封建贵族、高级教士、城市商人等联合起来斗争,迫使国王坐下来,与他们商讨有关关税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是封建王权受到制约。英国的等级代表制在制约封建王权、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西方近代议会制度的起源。
2023-08-05 03:30:341

西欧封建社会封君、封臣制的基础是什么

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改变以往将土地无偿分给贵族的做法,把土地有条件分封给贵族(服骑兵役)。造成了封君封臣制的基础及形成 。
2023-08-05 03:30:411

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

西欧封建制度是中古欧洲历史的一项核心内容,而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在整个中古时期,罗马天主教在经济上占据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文化方面形成一元垄断,可谓是处于一种万流归宗的地位。城市是文明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根源因素有很多就是城市造成的。拜占廷帝国是一个曾经辉煌的古老文明,在如何面对新的环境挑战方面,拜占廷帝国的历史命运具有重大的典型意义和启示价值。 第一章 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 公元476 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是西欧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重要 标志,至公元11 世纪,西欧的封建化过程才基本上完成。在这长达数百年的 过程中,一方面是日耳曼农村公社的瓦解与依附农民的形成;另一方面是封 建生产关系的逐步建立。这是西欧封建化过程中,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构 成早期西欧封建社会确立的主要线索。和东方一些文明国家相比较,西欧封 建社会初期相当落后,因为从古代世界遗留下来的是基督教和一些破烂不堪 的城市。生产不发达,商品流通微弱,闭塞的农奴庄园是当时主要的经济细 胞和基层的政治组织。封建割据、王权衰落、整个精神文化领域为僧侣阶层 所垄断,以及劳动群众反农奴化的斗争持续不断,这些都是早期西欧封建社 会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 西罗马帝国的衰亡与日耳曼诸王国的建立 西罗马帝国奴隶制的危机与封建关系的萌芽 3 世纪至5 世纪,是西 罗马帝国奴隶制危机总暴露的时期,同时也是封建因素在帝国母体内孕育成 长的时期。席卷高卢和西班牙的巴高达运动,震撼北非的阿哥尼斯特奴隶大 起义,都发生在这一时期。这些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奴隶主阶级的反动统治。 田园荒芜,城市凋零,大规模掠夺奴隶的战争被迫停止。奴隶来源枯竭,价 格腾贵。公元3 世纪,一个健壮的奴隶,售价300 银币至500 银币。大规模 使用奴隶劳动不仅无利可图,而且极端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把庄园土地分 成小块,租给隶农耕种,是当时唯一有利的耕作形式。 隶农,早在罗马共和国末期已经存在,但最初是指自由租佃者,他们除 交纳一定的地租外,经济上是独立的,法律上是自由人。但至公元1 世纪, 由于奴隶制危机的加深,隶农制也有所发展。公元98 年,小普林尼在给罗马 皇帝图拉真的信中,曾谈到他在伊达拉里亚的提菲林领地,每年总收入是80 万塞斯退斯①,其中一半来自隶农交纳的地租,另一半来自奴隶劳动所得的收 入。由此可以看出,隶农在奴隶主庄园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这时, 隶农的构成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除自由租佃者以外,罗马奴隶主还把土地 分给奴隶耕种,这种授产奴隶,可以获得一部分收获物,他们在法律上虽不 是隶农,但其经济地位已和隶农接近。在帝国边区,罗马奴隶主将土地租给 蛮族移民耕种,后来,这些移民也逐渐变成隶农。还有大批自由小农,因战 乱和重税,无以为生,被迫寻求大庄园主的“庇护”,这也是隶农的重要来 源。 公元3 世纪,意大利各行省已有很多世袭隶农,而且数目日见增长。但 根据一些文献资料,这时期的隶农和土地所有者的关系,仍保持平等的契约 关系。259 年,皇帝瓦列里安及其子加利因努斯在答复叶弗罗西尼的请求时 曾指出:“如果土地出租者把你从领地上赶走,你可以根据契约起诉,并可 以要求赔偿6868”。 从公元4 世纪起,隶农的境遇恶化了,帝国通过一系列法令,剥夺隶农 的自由。332 年10 月30 日,皇帝君士坦丁发布敕令:“任何人,不但应把 ① 古罗马银币,帝国时期为铜币。
2023-08-05 03:31:011

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

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如下:1、以土地分封为基础形成了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制度。最高统治者是国王,下面是大大小小的封建主,处在社会最底层的是农奴和其他劳动人民。2、以封建主为核心的庄园经济占主导地位。土地是当时最重要的财富。3、发展缓慢。封建等级制度暂时加强了王权,但也潜藏着一种离心力。那就是原来的封地渐渐变成了大大小小的封建主的世袭领地,地方割据势力越来越强大,致使王权削弱,争夺土地的战争接连不断,社会专动荡不安,所以整个欧洲封建社会发展进程十分缓慢。4、基督教会在西欧封建社会占有统治地位。教会占有大量的地产,是欧洲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教会还长期垄断西欧封建社会的文化与教育,对人民进行精神统治,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西欧封建制度是中古欧洲历史的一项核心内容,被称为采邑制而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在整个中古时期,罗马天主教在经济上占据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文化方面形成一元垄断,可谓是处于一种万流归宗的地位。城市是文明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2023-08-05 03:31:071

西欧封建社会特点

庄园特色
2023-08-05 03:31:452